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64383发布日期:2021-01-29 19:4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便携式收听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是通过建立智能设备与主耳机的蓝牙信道和主耳机与副耳机的蓝牙信道,然后副耳机只侦听智能设备的数据,与智能设备之间没有确认机制,只与主耳机有稳定的链接的方式,兼顾了主副耳的功耗平衡和带宽要求。但由于智能设备只与主耳机建立稳定的通信链路,副耳机仅于智能设备建立监听链路,所以环境干扰等不可抗因素,会导致副耳机接收到的信号会有所缺失。为此,现有技术中,采用主耳机给副耳机实时补包以保证副耳机接收信号完整。但在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实时补包时,发现当智能设备与副耳机之间存在阻挡或距离较远时,副耳机的丢包率较高。此时主耳机需要补发给副耳机的信号包就会增多,严重时会导致主副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带宽被占用过多,进而造成音频播放卡顿及延迟问题,且同时会增加主耳机的发射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降低副耳机的平均补包率,提高监听链路信号接收的稳定性。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包括:
[0005]
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06]
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007]
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包括:
[0009]
实时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并在检测到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进行通信时,向第一耳机发起第一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侦听链路后,通过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
[0010]
进一步的,实时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包括:
[0011]
生成事件触发标记,根据事件触发标记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
[0012]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之后,还包括:
[0013]
删除事件触发标记。
[0014]
进一步的,在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之前,还包括:
[0015]
获取第一初始时段内第一耳机的第二补包率,其中,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补包率根据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内发送至第二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获得,第二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16]
在获取第二补包率后,将第一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切换为副耳机,将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切换为主耳机,获取第二初始时段内第二耳机的第三补包率,其中,第三补包率根据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内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获得。
[0017]
将第二补包率与第三补包率进行对比处理,并在第二补包率不大于第三补包率时,将第一耳机设定为主耳机。
[0018]
进一步的,第一初始时段与第二初始时段的时长相同。
[0019]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0]
在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保持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当前状态。
[0021]
进一步的,监测时段为终端向主耳机发送数据包的起始时刻至当前时刻的全局时长,全局时长为当前时段时长的整数倍。
[0022]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tws耳机的控制装置,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包括:
[0023]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24]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025]
切换模块,用于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26]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ws耳机。
[0027]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ws耳机的控制方法。
[0028]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ws耳机的控制方法。
[0029]
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数量和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来获取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进而将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与预设值相比较,在大于预设值时切换主副耳机,实现在监听链路质量变差时
及时进行主副耳机转换,降低副耳机的平均补包率,提高监听链路信号接收的稳定性。
[0030]
上述实施例通过先向第一耳机发送切换指令将链路切换为侦听链路,再向第二耳机发送切换指令将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使得能够保证终端的发包不会被丢失,对播放不会造成延迟或卡顿的问题。
[0031]
上述实施例通过生成事件触发标记来检测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并在主副耳机切换后删除事件触发标记,使得通信状态检测更准确并且主副耳机切换效率更高。
[0032]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获取短时补包率之前,先设定主副耳机并获取连续两段初始时段内的补包率,对两段初始时段内补包率进行对比处理确定初始时段的主副耳机的设定,从而保证初始角色设置阶段设定的主耳机补包率较低,避免主副耳机在初始角色设置阶段结束后处于补包率较高的状态,导致接下来的监测阶段监测的短时补包率将不可能超过平均补包率,进而无法触发主副转换事件,使得整个播放期间都处于较高的补包率状态。
附图说明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地说明;
[0034]
图1为一种tws耳机的组成示意图。
[0035]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监测时段内主副耳机切换的示意图。
[0037]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8]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主副耳机切换过程前后终端和主副耳机的交互示意图。
[0039]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0]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主副耳机初始化设置的示意图。
[0041]
图8为现有技术与本申请的补包率及侦听效果示意图。
[0042]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tws耳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tws耳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申请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5]
tws耳机是指将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耳机左右各自配有独立的蓝牙使得耳机拥有真正意义分离的左右声道。tws耳机是通过建立智能设备与主耳机的蓝牙信道和主耳机与副耳机的蓝牙信道,然后副耳机只侦听智能设备的数据,与智能设备之间没有确认机制,只与主耳机有稳定的链接的方式,兼顾了主副耳机的功耗平衡和带宽要求。但由于智能设备只与主耳机建立稳定的通信链路,副耳机仅于智能设备建立监听链路,所以环境干扰等不可抗因素,会导致副耳机接收到的信号会有所缺失。
[0046]
为此,现有技术中,采用主耳机给副耳机实时补包以保证副耳机接收信号完整。但在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实时补包时,发现当智能设备与副耳机之间存在阻挡或距离较远时,
副耳机的丢包率较高。此时主耳机需要补发给副耳机的信号包就会增多,严重时会导致主副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带宽被占用过多,进而造成音频播放卡顿及延迟问题,且同时会增加主耳机的发射功耗。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0047]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tws耳机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0048]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tws耳机与终端通过蓝牙通信,tws耳机与终端中均设有控制部件,tws耳机中的控制部件用于执行下述控制方法,该控制部件可以是蓝牙芯片或者微型控制器。
[0049]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tws耳机中的控制部件来举例说明。
[0050]
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参照图2,该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1]
s11、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5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当前时段中第一耳机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设定为副耳机,因此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为通信链路,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为侦听链路。
[0053]
s12、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054]
在一个实施例中,短时补包率=第二数量/第一数量。
[0055]
s13、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56]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时段为终端向主耳机发送数据包的起始时刻至当前时刻的全局时长,全局时长为当前时段时长的整数倍。
[0057]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时段与初始角色设置阶段无缝衔接,即初始角色设置阶段结束后的下一时刻即开始监测时段。
[0058]
在本实施例中,平均补包率=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
[005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0060]
在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保持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当前状态。
[0061]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主副耳机切换时,需要先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对于该差值,存在两种情况,即短时补包率大于平均补包率,以及短时补包率小于平均补包率。当短时补包率小于平均补包率时,主副耳机不进行切换。当短时补包率大于平均补包率时,将该差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当该差值小于预设值时,主副耳机不进行切换。当该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主副耳机进行切换。
[006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时段的短时补包率的情况如图3所示。将每个时段的时长设为10秒,总共有五个时段,因此监测时段的全局时长为50秒,将预设值设为10%。
[0063]
其中,在实际音乐播放过程中,即智能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监测时段是随着播
放时长不断延伸的,并且每满10秒就将该10秒时段内的短时补包率与到该时刻的全局补包率进行一次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主副耳机切换。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测时段的全局时长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50秒。
[0064]
如图3所示,前4个时段,即前4个10秒时长的时段的短时补包率均属于不进行主副耳机切换的情形,即前4个时段中部分时段的短时补包率小于等于平均补包率以及部分时段的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小于10%。
[0065]
第5个时段的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大于10%,在此时段中发起主副耳机切换。
[0066]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tws耳机中的控制部件来举例说明。
[0067]
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参照图4,该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8]
s21、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69]
s22、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070]
在一个实施例中,短时补包率=第二数量/第一数量。
[0071]
s23、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实时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并在检测到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进行通信时,向第一耳机发起第一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侦听链路后,通过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72]
在一个实施例中,实时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包括:
[0073]
生成事件触发标记,根据事件触发标记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
[0074]
在所述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之后,还包括:
[0075]
删除事件触发标记。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主耳机第一耳机与终端间链路为通信链路,副耳机第二耳机与终端间链路为侦听链路,主耳机第一耳机与副耳机第二耳机间链路为主副链路。在每个时段中,终端通过通信链路发送数据包到主耳机第一耳机,以及副耳机第二耳机通过侦听链路侦听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后,主耳机第一耳机从通信链路切换到主副链路,并将副耳机第二耳机未侦听到的数据包发送给副耳机第二耳机。即在每个时段中,分为通信链路(侦听链路)带宽时段和主副链路带宽时段。每个时段中主耳机第一耳机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后,通过通信链路回复ack,表示发来的数据已确认接收无误。如图5所示,在第2个时段中,检测到主耳机第一耳机的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差值大于预设值时,生成事件触发标记mode_switch=1,检测到事件触发标记mode_switch=1时,检测带宽时段情况。如图5所示,在第2个时段中,当主耳机第一耳机从通信链路切换到主副链路时,控制部件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发送
功能关闭,从而切换为侦听链路,再由第一耳机通过主副链路向第二耳机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侦听链路的发送功能开启,从而切换为通信链路,第二耳机通过主副链路回复ack到第一耳机。第一耳机接收到ack后,删除事件触发标记mode_switch=0,完成主副耳机切换,此时主耳机为第二耳机,副耳机为第一耳机。
[0077]
如图6所示,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tws耳机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tws耳机章的控制部件来举例说明。
[0078]
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参照图6,该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79]
s31、获取第一初始时段内第一耳机的第二补包率,其中,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补包率根据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内发送至第二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获得,第二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8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补包率=第一初始时段内第一耳机发送到第二耳机的数据包个数/第一初始时段内第一耳机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
[0081]
s32、在获取第二补包率后,将第一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切换为副耳机,将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切换为主耳机,获取第二初始时段内第二耳机的第三补包率,其中,第三补包率根据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内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获得。
[008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补包率=第二初始时段内第二耳机发送到第一耳机的数据包个数/第二初始时段内第二耳机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
[008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初始时段与第二初始时段的时长相同,即第二补包率和第三补包率所基于的时间相同,使得基于第二补包率和第三补包率大小关系的主副切换判定更具有准确性。
[0084]
s33、将第二补包率与第三补包率进行对比处理,并在第二补包率不大于第三补包率时,将第一耳机设定为主耳机。
[0085]
s34、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86]
s35、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087]
s36、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8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过程a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1-s33,过程b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4-s36。在过程a中,第一初始时段和第二初始时段时长均为t0=15。在第一初始时段内获取第二补包率,并在第一初始时段结束后进行主副耳机切换。在第二初始时段内获取第三补包率,并在第二初始时段结束后根据第二补包率和第三补包率的大小关系决定是否进行主副切换。
[0089]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测试时段中的第一个时段内的短时补包率即为当前时刻的平均补包率,因此通过增加主副耳机的初始设置,能够更好地保证在进行下一次主副切换前
有效地降低主副链路占用的带宽以及降低主耳机的功耗。
[0090]
其中,第一初始时段和第二初始时段统称为初始角色设置阶段。在本实施例的初始角色设置阶段中,通过先设定主副耳机并获取连续两段初始时段内的补包率,对两段初始时段内补包率进行对比处理确定初始状态的主副耳机的设定,从而保证初始角色设置阶段设定的主耳机补包率较低,避免主副耳机在初始角色设置阶段结束后处于补包率较高的状态,导致接下来的监测阶段监测的短时补包率将不可能超过平均补包率,进而无法触发主副转换事件,使得整个播放期间都处于较高的补包率状态。
[0091]
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角色设置阶段中至少要做一次主副切换,至多做两次切换。在初始角色设置阶段内无条件做一次主副切换,并比较切换前后的补包率,如果切换后补包率较低,则说明本次切换做对了,不需要做第二次主副切换;如果切换后补包率变高,则需要再次切换回去。
[0092]
如图8所示,通过实时检测补包率的变化,能够看出相较于现有tws耳机通信情况,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的控制方法使平均补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能够减少主副链路的数据负载,降低主副链路的带宽,降低主耳机功耗。
[009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tws耳机的控制装置,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包括:
[0094]
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095]
处理模块102,用于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096]
切换模块103,用于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9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103,还用于: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实时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并在检测到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进行通信时,向第一耳机发起第一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一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侦听链路后,通过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以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09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103,还用于:生成事件触发标记,根据事件触发标记检测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通信状态,在根据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二耳机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切换为通信链路之后,删除所述事件触发标记。
[0099]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tws耳机的控制装置,tws耳机包括与终端建立有通信链路的主耳机,以及与终端建立有侦听链路的副耳机,包括:
[0100]
初始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一初始时段内第一耳机的第二补包率,其中,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补包率根据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内发送至第二
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第一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获得,第二耳机在第一初始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在获取第二补包率后,将第一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切换为副耳机,将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切换为主耳机,获取第二初始时段内第二耳机的第三补包率,其中,第三补包率根据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内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第二耳机在第二初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获得。将第二补包率与第三补包率进行对比处理,并在第二补包率不大于第三补包率时,将第一耳机设定为主耳机。
[0101]
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当前时段内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当前时段内第一耳机向第二耳机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其中,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在当前时段被设定为副耳机。
[0102]
处理模块203,用于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获取第一耳机在当前时段的短时补包率。
[0103]
切换模块204,用于检测短时补包率与平均补包率的差值,并在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将第一耳机切换为副耳机,并将第二耳机切换为主耳机,其中,平均补包率根据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发送至副耳机的数据包个数,与主耳机在监测时段内接收到终端的数据包个数确定。
[0104]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tws耳机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ws耳机的控制装置。
[0105]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ws耳机的控制方法。
[0106]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ws耳机的控制方法。
[0107]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10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