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5297发布日期:2021-01-15 14:0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



背景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公布号:cn107645744a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第一中继器,该方法包括:第一中继器检测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第二中继器;该第一中继器将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用于该物联网网关结合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效率。

现如今物联网已经运用到出行领域,例如:共享单车,一般就需要将中继器安装在共享单车上,但现有的安装结构,需要专业的拆装工具配合安装,且比较麻烦,并没有相应的减震装置,所以就会容易使得中继器受到较强的震动而造成损坏,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现有的安装结构,需要专业的拆装工具配合安装,比较麻烦,同时没有相应的减震装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立柱,且两个立柱的顶端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立柱的上方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且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相卡装,所述底座的顶部密封固定安装有缓冲罩,所述缓冲罩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贯穿缓冲罩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缓冲罩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立柱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卡装有中继器本体,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分别与中继器本体的顶部两侧相卡装,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腔室,所述移动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缓冲罩相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移动腔室内对称密封滑动连接有两个缓冲板,所述移动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罩,所述缓冲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罩内并与限位罩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将中继器本体放置在安装板上,并使得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均与中继器本体进行卡装,之后可以转动连接轴,以此可以使得扭力弹簧和限位弹簧均会处于受力状态,以此可以在对中继器本体进行安装之后,可以使得中继器本体得到良好的减震。

优选的,所述限位罩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位于限位罩内,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罩的一侧内壁和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可以利用限位弹簧对中继器本体进行减震。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槽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杆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的外侧并转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套设在卡板上并与卡板活动卡装,所述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安装杆的外侧并与第一安装杆相卡装,可以方便将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进行卡装。

优选的,所述连接罩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的外侧,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螺纹槽内并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卡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利用螺纹的原理,可以方便对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进行卡装。

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一侧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固定套设有收线轴,且收线轴上固定绕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顶端与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以此方便移动支撑柱并可以对缓冲板施加压力。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的一端延伸至立柱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齿环,所述立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齿环,所述移动齿环与限位齿环活动啮合,方便对支撑柱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柱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与矩形柱滑动连接,可以方便移动固定盘,达到对移动齿环进行移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套设有转动环,且转动环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位于转动环的一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和转动环固定连接,可以对连接轴提供弹性限位,进一步可以对中继器本体在受到震动时,进行夹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将中继器本体放置在安装板上,然后可以同时转动两个固定盘,以此可以带动矩形柱进行转动,在矩形柱进行转动时,就可以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所以就会使得扭力弹簧处于受力状态,同时可以使得连接轴进行转动,在连接轴进行转动时,可以将拉绳绕设在收线轴上,就可以带动支撑柱向下进行移动,在支撑柱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向下进行移动,所以就可以带动中继器本体向下进行移动;

在中继器本体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安装板向下进行移动,在安装板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支撑杆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此时可以将缓冲罩内的气体推送至移动腔室内,所以就可以推动两个缓冲板相互远离,在缓冲板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杆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以此可以使得限位弹簧处于受力状态,在将限位弹簧拉伸至最大受力状态时,此时可以推动固定盘带动移动齿环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齿环与限位齿环相啮合,对中继器本体进行安装,由于扭力弹簧、限位弹簧以及移动板和两个缓冲板之间的气体,均属于弹性介质,所以在中继器本体受到较大的震动时,不会出现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操作简单,通过将中继器本体放置在安装板上,并使得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均与中继器本体进行卡装,之后可以转动连接轴,以此可以使得扭力弹簧和限位弹簧均会处于受力状态,以此可以在对中继器本体进行安装之后,可以使得中继器本体得到良好的减震,且可以在中继器本体受到较大的震动时,不会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连接罩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连接轴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a结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的b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移动槽、4支撑柱、5第一安装杆、6第二安装杆、7缓冲罩、8移动板、9支撑杆、10安装板、11中继器本体、12移动腔室、13限位罩、14连接板、15限位杆、16限位弹簧、17缓冲板、18连接槽、19卡板、20连接罩、21丝杆、22卡环、23拉伸弹簧、24转动柱、25螺纹槽、26连接轴、27拉绳、28矩形柱、29限位齿环、30移动齿环、31转动轴、32扭力弹簧、33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物联网通信第一中继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立柱2,且两个立柱2的顶端均开设有移动槽3,移动槽3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立柱2的上方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且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相卡装,底座1的顶部密封固定安装有缓冲罩7,缓冲罩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顶端贯穿缓冲罩7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缓冲罩7的上方,支撑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0,且安装板10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立柱2滑动连接,安装板10的顶部卡装有中继器本体11,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分别与中继器本体11的顶部两侧相卡装,底座1上设有移动腔室12,移动腔室1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缓冲罩7相连通的出气孔,移动腔室12内对称密封滑动连接有两个缓冲板17,移动腔室12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罩13,缓冲板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罩13内并与限位罩13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将中继器本体11放置在安装板10上,并使得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均与中继器本体11进行卡装,之后可以转动连接轴26,以此可以使得扭力弹簧32和限位弹簧16均会处于受力状态,以此可以在对中继器本体11进行安装之后,可以使得中继器本体11得到良好的减震,首先将中继器本体11放置在安装板10上,然后可以同时转动两个固定盘,以此可以带动矩形柱28进行转动,在矩形柱28进行转动时,就可以带动转动轴31进行转动,所以就会使得扭力弹簧32处于受力状态,同时可以使得连接轴26进行转动,在连接轴26进行转动时,可以将拉绳27绕设在收线轴上,就可以带动支撑柱4向下进行移动,在支撑柱4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向下进行移动,所以就可以带动中继器本体11向下进行移动,在中继器本体11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安装板10向下进行移动,在安装板10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支撑杆9带动移动板8向下移动,此时可以将缓冲罩7内的气体推送至移动腔室12内,所以就可以推动两个缓冲板17相互远离,在缓冲板17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杆15带动连接板14进行移动,以此可以使得限位弹簧17处于受力状态,在将限位弹簧17拉伸至最大受力状态时,此时可以推动固定盘带动移动齿环30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齿环30与限位齿环29相啮合,对中继器本体11进行安装,由于扭力弹簧32、限位弹簧16以及移动板8和两个缓冲板17之间的气体,均属于弹性介质,所以在中继器本体11受到较大的震动时,不会出现损坏的问题,本发明操作简单,通过将中继器本体11放置在安装板10上,并使得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均与中继器本体11进行卡装,之后可以转动连接轴26,以此可以使得扭力弹簧32和限位弹簧16均会处于受力状态,以此可以在对中继器本体11进行安装之后,可以使得中继器本体11得到良好的减震,且可以在中继器本体11受到较大的震动时,不会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限位罩13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4,限位杆15的一端与连接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杆15上套设有限位弹簧16,限位弹簧16位于限位罩13内,限位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罩13的一侧内壁和连接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可以利用限位弹簧16对中继器本体11进行减震。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杆6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8,连接槽18内滑动连接有卡板19,卡板19的顶端贯穿连接槽18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杆6的上方,第一安装杆5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罩20,连接罩20内螺纹连接有丝杆21,丝杆21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20的外侧并转动连接有卡环22,卡环22套设在卡板19上并与卡板19活动卡装,卡板1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安装杆6的外侧并与第一安装杆5相卡装,可以方便将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进行卡装。

本实施例中,连接罩20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柱24,转动柱24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罩20的外侧,转动柱24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槽25,丝杆21的另一端延伸至螺纹槽25内并与螺纹槽25的内壁螺纹连接,卡板1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23,且拉伸弹簧23的一端与连接槽18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利用螺纹的原理,可以方便对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进行卡装。

本实施例中,移动槽3的一侧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6,连接轴26上固定套设有收线轴,且收线轴上固定绕设有拉绳27,拉绳27的顶端与支撑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以此方便移动支撑柱4并可以对缓冲板17施加压力。

本实施例中,连接轴26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矩形柱28,矩形柱28的一端延伸至立柱2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齿环30,立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齿环29,移动齿环30与限位齿环29活动啮合,方便对支撑柱4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33,矩形柱28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槽33内并与矩形柱28滑动连接,可以方便移动固定盘,达到对移动齿环30进行移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1上固定套设有转动环,且转动环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31上套设有扭力弹簧32,扭力弹簧32位于转动环的一侧,扭力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和转动环固定连接,可以对连接轴26提供弹性限位,进一步可以对中继器本体在受到震动时,进行夹紧。

本实施例中,在对中继器本体11进行安装时,首先将中继器本体11放置在安装板10上,之后可以同时转动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使得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均与中继器本体11相卡装,之后将丝杆21插入螺纹槽25内并转动转动柱24,带动丝杆21进行移动,在丝杆21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并使得拉伸弹簧23处于受力状态,直至将固定板与第一安装杆5相卡装,然后可以同时转动两个固定盘,以此可以带动矩形柱28进行转动,在矩形柱28进行转动时,就可以带动转动轴31进行转动,所以就会使得扭力弹簧32处于受力状态,同时可以使得连接轴26进行转动,在连接轴26进行转动时,可以将拉绳27绕设在收线轴上,就可以带动支撑柱4向下进行移动,在支撑柱4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安装杆5和第二安装杆6向下进行移动,所以就可以带动中继器本体11向下进行移动,在中继器本体11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带动安装板10向下进行移动,在安装板10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支撑杆9带动移动板8向下移动,此时可以将缓冲罩7内的气体推送至移动腔室12内,所以就可以推动两个缓冲板17相互远离,在缓冲板17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杆15带动连接板14进行移动,以此可以使得限位弹簧17处于受力状态,在将限位弹簧17拉伸至最大受力状态时,此时可以推动固定盘带动移动齿环30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齿环30与限位齿环29相啮合,对中继器本体11进行安装,由于扭力弹簧32、限位弹簧16以及移动板8和两个缓冲板17之间的气体,均属于弹性介质,所以在中继器本体11受到较大的震动时,不会出现损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