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注册中心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5707发布日期:2021-01-26 15:5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分布式注册中心架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微服务架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注册中心架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都在做技术架构的转型,系统的微服务化建设。
[0003]
对于大型的企业、机构来讲,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注册中心(如eureka、zookeeper、nacos)对于服务的注册实例,与服务续约会有一定的瓶颈,服务实例达到一定的量时,会对整体的业务系统造成非常大的性能影响,甚至造成系统的正常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注册中心架构,能够解决注册中心中注册服务实例存在瓶颈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注册中心架构,所述架构包括:客户端sdk,用于将客户端系统接入到分布式注册中心;proxy代理层,用于将数据节点虚拟呈n个虚拟切片,接收到客户端sdk的请求后,根据服务标识计算哈希值,并根据哈希值路由到具体的数据节点;数据持久化层,包括若干个数据节点,用于对微服务进行分布式存储,并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提供注册服务;管理控制台,用于对分布式注册中心的各个组件进行管理。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sdk支持服务的注册与发现,proxy代理层的自发现与负载。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sdk同时兼容多种注册中心框架的接入,其中,注册中心框架包括:zookeeper、eureka、nacos等行业主流注册中心。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持久层由多个小集群组成,每个小集群内部再设置数据节点。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虚拟切片与小集群对应设置。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节点用于存储服务注册实例。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理控制台主要管理注册中心的权限管控。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接入到注册中心的黑白名单,proxy在线管理、数据节点管理、虚拟分片维护,服务路由,权重等等管控功能。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数据同步器,用于兼容存量应用,可以将原存量应用的服务注册实例信息,同步到分布式注册中心里面,也可以将分布式注册中心服务注册实例同步到原存量注册中心。
[0014]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5]
通过分布式注册中心,服务的接入通过proxy来进行请求的路由,可支持按需无限扩容proxy,通过服务标识一致性hash计算,路由到不同的数据节点,实现服务的信息分布
式存储,满足大型的企业、机构千万实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注册中心架构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
由于目前市场上注册中心支持的服务注册实例有限,对于大型企业、机构的微服务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研发分布式注册中心来实现千万实例的注册与发现。
[0020]
参见图1,分布式注册中心设计整体分为五个模块:客户端sdk、proxy代理层、数据持久化层、管理控制台,及数据同步器。
[0021]
客户端sdk主要负责客户端系统接入到分布式注册中心,支持服务的注册与发现,proxy代理层的自发现与负载,并且同时兼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注册中心框架的接入,如zookeeper、eureka等注册中心,从而使得存量系统可以轻松接入的分布式注册中心。
[0022]
proxy代理层主要负责客户端的接入,proxy无状态设计,可以无限扩展,来支撑上千万服务的接入,proxy底层在逻辑上将数据节点虚拟成n个虚拟节片,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将虚拟分片分布在一个hash环上,proxy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根据服务标识计算hash来路由到具体的数据节点,实现服务的注册与发现,同时减少每个数据节点的服务注册信息量。
[0023]
数据持久层存储服务的注册实例,数据持久层由多个小集群组成,由proxy进行路由到不同数据集群中,实现分布式存储。
[0024]
管理控制台主要管理注册中心的权限管控,包括接入到注册中心的黑白名单,proxy在线管理、数据节点管理、虚拟分片维护,服务路由,权重等等管控功能。
[0025]
数据同步应用,主要用于兼容存量应用,可以将原存量应用的服务注册实例信息,同步到分布式注册中心里面,也可以将分布式注册中心服务注册实例同步到原存量注册中心。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