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4992发布日期:2022-05-07 10:4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扬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被动辐射器的扬声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ar头戴式装置的盛行,使得位于穿戴装置上的扬声装置也面临须轻薄短小的趋势,然而,由于这类的头戴式装置空间有限因而无法配备较大体积的扬声装置,因此,构造较为轻薄的扬声装置在低频的声音表现上较不理想,如何改善这个缺点便成为一门值得探讨的课题。
3.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声音输出的低频效果,以及提高喇叭单体设置的灵活性,扬声装置会设置被动辐射器(passive radiator),然而,基于喇叭与被动辐射器输出的相位差,两者设置的位置也是扬声装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被考量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配置有被动辐射器的情况下,具有更佳的低频延展性的扬声装置。
5.本发明扬声装置包含壳体、喇叭与振动件(或称被动辐射器,passive radiator)。壳体形成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且第一出音孔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夹180度角。喇叭设置于壳体邻近第一出音孔。振动件设置于壳体邻近第二出音孔。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体包括位在相反侧的一对壁部,所述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分别形成于所述两壁部。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体包括位在相反侧的一对壁部,以及围绕连接所述壁部的壳缘,所述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形成于所述壳缘。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体包括位在相反侧的一对壁部,以及围绕连接所述壁部的壳缘,所述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其中一者形成于其中一壁部,所述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其中另一者形成于所述壳缘。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体包括一最长边与一最短边,所述最长边长度为所述最短边长度三倍以上。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体形成介于所述喇叭与所述振动件之间的内腔,所述喇叭体积与所述内腔体积比值为2至0.5之间。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喇叭背对所述内腔,所述振动件背对所述内腔。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喇叭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垂直或平行所述喇叭的中心轴线方向。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振动件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垂直或平行所述振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体包括二壳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壳盖之间的固定座,所述喇叭与振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
15.本发明扬声装置包含壳体、喇叭与振动件。壳体形成二出音孔,且所述两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相反方向。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其中一出音孔。所述振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另一出音孔。
16.本发明扬声装置包含壳体、喇叭与振动件。壳体包括一对壳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壳盖之间的固定座,每一壳盖包括板片状的壳壁与围绕所述壳壁周围的外缘,每一壳盖的外缘与所述固定座界定出一出音孔,所述两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相反方向。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其中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其中一出音孔输出。所述振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另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另一出音孔输出。
17.本发明扬声装置包含壳体、喇叭与振动件。壳体包括一对壳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壳盖之间的固定座,每一壳盖包括板片状的壳壁与围绕所述壳壁周围的外缘,每一壳盖的壳壁形成一出音孔,所述两壳盖的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相反方向。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其中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其中一出音孔输出。所述振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另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另一出音孔输出。
18.本发明扬声装置包含壳体、喇叭与振动件。壳体包括一对壳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壳盖之间的固定座,每一壳盖包括板片状的壳壁与围绕所述壳壁周围的外缘,其中一壳盖的外缘与所述固定座界定出二出音孔,所述两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相反方向。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其中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其中一出音孔输出。所述振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另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另一出音孔输出。
19.本发明扬声装置包含壳体、喇叭与振动件。壳体包括一对壳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壳盖之间的固定座,每一壳盖包括板片状的壳壁与围绕所述壳壁周围的外缘,其中一壳盖的壳壁形成一出音孔,所述壳盖与所述固定座结合时,所述两壳盖一处外缘错开而形成另一出音孔,所述两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相反方向。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其中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其中一出音孔输出。所述振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邻近另一出音孔并由所述另一出音孔输出。
20.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使第一出音孔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夹180度角,即第一出音孔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相反,提供扬声装置100有更佳的低频延展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22.图2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等响曲线图;
24.图4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输出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26.图6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一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29.图9是本发明扬声装置的一第五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31.图1、图2为本发明扬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扬声装置100适用于装设在例如ar眼镜等头戴式装置。扬声装置100包含一壳体1、一喇叭2与一振动件(或称被动辐射器,passive radiator)3。壳体1形成一第一出音孔51与一第二出音孔52,且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夹180度角,也就是说,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相反。喇叭2设置于壳体1邻近第一出音孔51,并且由第一出音孔51输出音频。振动件3设置于壳体1邻近第二出音孔52,并且由第二出音孔52输出音频。藉由使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夹180度角的设置,提供扬声装置100有更佳的低频延展性。
32.本实施例中,壳体1大致呈长扁型结构并且包括位在相反侧的一对壁部11以及围绕连接所述壁部11的壳缘12,第一出音孔51与第二出音孔52分别形成于壳缘12位在壳体1长度方向l两相反侧的位置。壳体1可包括一对壳盖13、13’以及设置于所述壳盖13、13’之间的固定座14,壳盖13、13’与固定座14为三明治迭合方式相结合。每一壳盖13、13’包括板片状的壳壁131与围绕壳壁131周围的外缘132,固定座14同样大致呈板片状并且具有外缘141,当壳盖13、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两壳盖13、13’的壳壁131分别界定出前述的两个壁部11,壳盖13、13’的外缘131与固定座14的外缘141对齐而界定出前述的壳缘12。且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最长边a1与最短边a2,最长边a1长度为最短边a2长度三倍以上,此处所指最长边a1所指为壳壁131的长度,最短边a2为壳缘12长度,即壳体1的高度。通过壳体1前述的尺寸比例设计,使得扬声装置100适用于装设在例如头戴式装置的有限空间中。
33.且每一壳盖13、13’的外缘132形成有缺口133,两个壳盖13、13’的缺口133的位置是使得当壳盖13、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两个缺口133分别位在壳体1长度方向l上的两相反侧而分别与固定座14配合界定出前述的第一出音孔51与第二出音孔52。所述喇叭2具有圆形轮廓以及通过圆形轮廓中心的中心轴线x1,振动件3具有圆形轮廓以及通过圆形轮廓中心的中心轴线x2,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垂直喇叭2的中心轴线x1方向,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垂直振动件3的中心轴线x2方向。
34.固定座14具体呈长扁形板状,并且沿长度方向l形成二凹陷区142,以及位在两个凹陷区142之间并且贯穿的通孔143,所述喇叭2与振动件3分别设置在两个凹陷区142,并且分别朝向固定座14的相反侧,以至于当固定座14设置于两壳盖13、13’之间时,喇叭2与振动件3分别朝向两壳盖13、13’,并且,喇叭2与其所朝向的壳盖13之间形成连通第一出音孔51的喇叭前腔21,喇叭2背部则与另一壳盖13’之间形成喇叭后腔22,振动件3与其所朝向的壳盖13’之间形成连通第二出音孔52的振动件前腔31,振动件3背部与壳盖13之间则形成振动件后腔32,喇叭后腔22与振动件后腔32通过固定座14的通孔143相连通并且形成喇叭2与振动件3之间的内腔10,故喇叭2与振动件3都背对内腔10。本实施例中,喇叭2的体积与内腔10体积的比值为2至0.5之间。除此之外,当两壳盖13、13’与固定座14结合,壳体1内被区隔为包括第一隔间10a与第二隔间10b,第一隔间10a为喇叭2、喇叭前腔21、喇叭后腔22所在的区域,第二隔间10b则为振动件3、振动件前腔31、振动件后腔32所在的区域,因此,前述的内腔10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隔间10a,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隔间10b。在结构上,所述的隔间可通过形成在壳盖13、13’及/或固定座14的肋墙130、140所配合构成。
35.参阅图3,由于一般喇叭2与振动件3输出的音频相位差约180度,当喇叭2与振动件3的出音方向夹0度角时,因为相位差的关系,使得喇叭2与振动件3产生相位互相抵销的现象,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声音在低频区域的表现较不佳。而当喇叭2与振动件3的出音方向夹90度角时,相位互相抵销的现象略有改善,其低频的效果较夹0度角提升。参阅图3、图4,当喇叭2与振动件3的出音方向夹180度角时,对于接收者而言,当接收者a处在第一出音孔51的输出位置时,其所接收到来自于振动件3的声音,是经由第二出音孔52的输出再反射至接收者a位置,因此,其原本与喇叭2的180度相位差已反射为与喇叭2相同的相位(如图4虚线箭头所示),因而可与喇叭的相位形成相加的效果,进而克服相位差抵销的现象,使得低频的效果更为提升,且高频的效果亦可维持,由此可知,本发明通过使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夹180度角,确实能达到具有更佳的低频效果。
36.参阅图5、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壳体1a的结构以及第一出音孔51a、第二出音孔52a的态样,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51a与第二出音孔52a形成于位在壳体1a相反侧的两壁部11,每一个壳盖13、13’的壳壁131形成有孔洞,当壳盖13、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壳壁13、13’的孔洞分别对应喇叭2与振动件3,构成所述的第一出音孔51与第二出音孔52。所以,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51与第二出音孔52的设置位置是使得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平行喇叭2的中心轴线x1方向,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平行振动件3的中心轴线x2方向。
37.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壳体1b的结构、第二出音孔52b态样与振动件3的设置方向。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壳盖13,在第三实施例中,其中一壳盖13的外缘132与固定座14界定出二出音孔,也就是同一个壳盖13的外缘132形成有两缺口133(见图1),当壳盖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壳盖13的两缺口133与固定座14界定出位于壳体1b长度方向l上的两相反侧的第一出音孔51b与第二出音孔52b,除此之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喇叭2与振动件3均朝向同一个壳盖13,也就是前述形成有两缺口133的壳盖13,因此,喇叭2与振动件3与同一个壳盖13界定出喇叭前腔21b与振动件前腔31b,喇叭2背部与振动件3背部与同一个壳盖13’界定出喇叭后腔22b与振动件后腔32b。
38.参阅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壳体1c的结构、第一出音孔51c与第二出音孔52c,其中一壳盖13的壳壁131形成一出音孔,两壳盖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两壳盖13、13’一处外缘132错开而形成另一出音孔52c。在第四实施例中,两壳盖13、13’的长度不同,因而当壳盖13、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壳盖13、13’一端的外缘132对齐,另一端的外缘132则在长度方向l上错开而形成一沿垂直长度方向l的高度方向h贯穿的孔洞,而形成第二出音孔52c,所以,第二出音孔52c是位在壳体1c的壳缘12,而第一出音孔51c的形成态样则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形成在壳体1c的壁部11,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51c形成于壳体1c的其中一壁部11,第二出音孔52c则形成于壳体1c的壳缘12。且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51c的出音方向平行喇叭2的中心轴线x1方向,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平行振动件3的中心轴线x2方向。
39.参阅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壳体1d的结构、第一出音孔51d与第二出音孔52d形成的态样与第四实施例相反。在第五实施例中,两壳盖13、13’同样长度不同,因而当壳盖13、13’与固定座14结合时,壳盖13、13’一端的外缘132对齐,另一端的外缘132则在长度方向l上错开而形成一沿垂直长度方向l的高度方向h贯穿的孔
洞,而形成第一出音孔51d,所以,第一出音孔51d是位在壳体1d的壳缘12,而第二出音孔52d则是形成在壳盖13的壳壁131,即形成在壳体1d的壁部11,因此,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51d形成于壳体1d的壳缘12,第二出音孔52d形成于壳体1d的其中一壁部11。
40.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利用喇叭2与振动件3的相位差约180度,将壳体1的第一出音孔51的出音方向与第二出音孔52的出音方向设置为夹180度角,使得振动件3的输出可与喇叭2的输出形成相加的效果,克服相位差抵销的现象,提供扬声装置100有更佳的低频延展性,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41.除此之外,通过壳体1最长边a1长度为最短边a2长度三倍以上的尺寸设计,以及内喇叭2的体积与内腔10体积的比值设计,使得扬声装置100在体积受限于适合装设在有限的空间之余,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效能。
42.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