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9925发布日期:2022-06-05 10:4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无线耳机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各电子产品生产厂商都推出了全面屏的设计理念。如何合理摆放和隐藏前置摄像头,使电子产品达到最大屏占比,以实现电子产品的全面屏理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目前市面上的解决方案有“升降前置摄像头”、前后双屏、挖孔水滴等形式。其中,前后双屏比如可以使电子产品的后摄变前摄,在电子产品不增加摄像模组的前提下,实现电子产品的全面屏功能,提升用户的自拍体验。
4.但是,前后双屏的电子产品的副屏功能单一,不能应用到所有场景中。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及终端设备。
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安装于终端设备,所述无线耳机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显示屏;
7.所述本体与所述终端设备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终端设备电连接,在使用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进行自拍时,所述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的拍摄界面。
8.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电连接部;
9.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下,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终端设备电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储电部,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下,所述储电部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终端设备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本体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分离状态下,所述本体与所述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储电部为所述本体供电。
12.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包括设置于本体内的功放控制芯片和与所述功放控制芯片电连接的出音内核,所述功放控制芯片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所述功放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所述出音内核用于播放所述音频数据。
13.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出声通道和第二出声通道,所述第一出声通道和所述第二出声通道分别用于与所述出音内核连通,所述出音内核与所述第一出声通道连通时,所述无线耳机切换至大音量播放状态;
14.所述出音内核与所述第二出声通道连通时,所述无线耳机切换至小音量播放状态。
15.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与所述终端设
备通信连接,所述麦克风接收语音信息并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
16.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触控部,所述触控部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17.所述本体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分离状态下,所述触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的拍摄动作。
18.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本体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19.可选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一安装部,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终端设备可拆卸地连接。
2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21.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无线耳机的本体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连接部接触连接,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为所述无线耳机供电。
22.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槽体结构,所述无线耳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槽体结构内。
23.可选地,所述槽体结构内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24.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磁力连接方式,形成可拆卸连接。
2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
26.获取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状态;
27.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
2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29.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接触连接,所述无线耳机与终端设备为装配状态,所述终端设备的扬声器和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出声通道同步发声;
30.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断开连接,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终端设备为分离状态,所述无线耳机通过第二出音通道发声,以实现无线耳机功能。
3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32.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接触连接,终端设备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
33.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断开连接,所述无线耳机的储电部为所述无线耳机供电。
34.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35.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断开连接,所述无线耳机的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声音状态和画面显示状态;
36.基于所述工作状态,生成反馈信息,所述无线耳机将所述反馈信息传输至终端设备。
3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无线耳机的本体
上设置第一显示屏,使用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进行自拍时,第一显示屏可以显示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的拍摄界面,实现终端设备的副屏功能,提升用户的自拍体验。
3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40.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41.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42.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43.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44.图5是图4所示出的终端设备的a处放大图。
45.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线耳机的示意图。
46.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线耳机的示意图。
47.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吸引示意图。
48.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相斥示意图。
49.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相斥示意图
50.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线耳机的框图。
51.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框图。
52.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框图。
53.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框图。
54.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框图。
55.图16是根据一示例实施例示出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57.相关技术中,前后双屏的电子产品只能操控短距离拍摄,虽然用户可以通过定时功能实现远距离拍摄,但是由于距离过远,使得用户依旧无法看到拍摄时的界面,影响拍摄效果,降低用户的拍摄体验。
58.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用户在使用电子产品进行远距离拍摄照片或者录像视频时,不仅无法查看拍摄时的界面,且由于距离过远,影响电子产品录制时的效果,降低视频的音频清晰度。因此,无线耳机应运而生。
59.随着无线耳机的迅猛发展,由于无线耳机的便捷性,进而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但是,无线耳机配备有专门的收纳盒,与电子产品属于完全独立的两个系统,存在携带不便、易丢失的缺点。
60.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无线耳机,安装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比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耳机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本体的第一显示屏。其中,本体与终端设备可拆卸连接,使得无线耳机不易丢失且携带方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用随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体安装于终端设备的状态下,第一显示屏与终端设备电连接,使第一显示屏和终端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在使用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进行自拍时,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的拍摄界面,实现终端设备的副屏功能,提升用户的自拍体验。
6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无线耳机1安装于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2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耳机1包括本体11,以及安装于本体11的第一显示屏12。其中,延长第一显示屏12的使用寿命,避免造成第一显示屏12损坏,第一显示屏12可以内嵌于本体11,使得第一显示屏12的边缘与本体11的表面平齐,或者,第一显示屏12的边缘略低于本体11的表面。
62.其中,第一显示屏除了显示摄像模组的拍摄界面外,还可以显示终端设备内的内容,或者是终端设备扩展出去的独立内容。第一显示屏可以比如显示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的歌曲界面等。
63.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所示,本体11上还形成有入耳部116,入耳部116为凸出于本体11的凸台结构,入耳部116的外轮廓做圆滑处理,避免棱角过于尖锐而伤到用户的耳朵。本体11与终端设备2可拆卸连接,使得无线耳机1和终端设备2结合在一起,用户随用随取,携带方便且不易丢失,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64.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12所示,本体1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2与终端设备2电连接,使得第一显示屏12可以与终端设备2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终端设备2的副屏功能。本体11上比如设置有耳机控制芯片14,耳机控制芯片14与第一显示屏12连接,耳机控制芯片14与设置在终端设备2内的终端控制芯片26进行数据传输。在使用终端设备2的摄像模组21进行自拍时,第一显示屏12用于显示终端设备2的摄像模组21的拍摄界面。
65.用户比如在进行近距离拍摄时,无线耳机1无需拆下,通过第一显示屏12即可看到摄像模组21内的拍摄界面。用户可以直接按下终端设备2的拍摄快捷键,以完成拍摄动作。
66.用户还比如进行远距离拍摄时,取下无线耳机1,通过第一显示屏12,使用户可以查看摄像模组21的拍摄界面,随时调整拍摄动作或者表情,以获得满意的照片。其中,用户可以启用摄像模组21的定时功能,完成拍摄动作;也可以在无线耳机1上设置快捷操作键,以完成拍摄动作。
67.通过第一显示屏12显示摄像模组21的拍摄界面,作为终端设备2的副屏使用,可以取消终端设备2的前置摄像模组,以实现终端设备2的全面屏理念,提升用户的观感体验。当用户想要拍照时,可以直接翻转终端设备2,利用后置的摄像模组21进行拍摄。第一显示屏12设置于可拆卸的无线耳机1上,不受距离限制,适用于多种场合,满足用户拍摄体验。
6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无线耳机1还包括设置在本体11的第一电连接部13,本体1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无线耳机1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3与终端设备2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3比如为具有凹口的第一触电点,第一触电点可以与设置在终端设备2上的第二触电点形成电连接,实现无线耳机1的储能以及与终端设备2的数据传输。
69.其中,参照图3、图13所示,无线耳机1的储能比如可以依靠于设置于本体11内的储
电部15实现,本体1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储电部15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3与终端设备2电连接,通过终端设备2实现储电部15的储能功能。无线耳机1在安装状态下,由于与终端设备2的接触连接,使得储电部15源源不断的储存能量,保证无线耳机1的电量为蓄满状态,随时服务于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终端设备2为无线耳机1随时供电,可以避免用户外出时,出现不便充电的尴尬情况。
70.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11、图12所示,当用户使用无线耳机1时,本体11与终端设备2处于分离状态下,本体11与终端设备2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本体11上比如集成在耳机控制芯片14的第一通信模块141,第一通信模块141比如通过集成在终端设备2的终端控制芯片26上的第二通信模块261,无线耳机1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41与终端设备2的第二通信模块261实现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比如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蓝牙技术、红外技术、wifi等。本体11与终端设备2处于分离状态下,处于蓄满状态的储电部15为本体11供电,以保证无线耳机1正常工作。
7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无线耳机1包括设置于本体11内的功放控制芯片1151和与功放控制芯片1151电连接的出音内核115。其中,功放控制芯片1151集成在出音内核115上。功放控制芯片1151和终端设备2通信连接,功放控制芯片115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2传输的音频数据,出音内核115用于播放出音数据,以实现无线耳机1的播放功能。
72.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图7、图10所示,无线耳机1还包括第一出声通道113和第二出声通道114,第一出声通道113和第二出声通道114分别用于与出音内核115连通,当功放控制芯片1151接收到终端设备2所传输的音频数据时,转换使其声音变大后,由出音内核115播放。出音内核115处的声音通过至第一出声通道113或者第二出声通道114,输出至无线耳机1外部。
73.其中,第一出声通道113形成于本体11,无线耳机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第一出声通道113的延伸方向(参照图7所示的y轴方向)与终端设备2长度方向一致。本体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口111,第一出声通道113通过第一出口111与无线耳机1的外部连通。
74.当出音内核115与第一出声通道113连通时,无线耳机1切换至大音量播放状态,也就是无线耳机1的扬声器模式,实现无线耳机1的扬声器模式。通过无线耳机1的第一出声通道113和终端设备的扬声器27共同播放音频声音,形成了双扬声器立体声,提升了音频播放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75.其中,第二出声通道114形成于本体11,无线耳机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第二出声通道114的延伸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与终端设备2的厚度方向一致。本体11的侧部开设有第二出口112,第二出声通道114通过第二出口112与无线耳机1的外部连通。
76.当出音内核115与第一出声通道113连通时,无线耳机1切换至小音量播放状态,也就是耳机模式,实现无线耳机1的耳机模式,为用户提供音频声音。
7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声通道和第二出声通道之间相对封闭,互不干扰。无线耳机内比如可以设置切换开关,切换开关设置在第一出声通道入口和第二出声通道的入口处,通过控制切换开关以封闭第一出声通道的入口或者第二出声通道的入口,避免声音从第一出声通道和第二出声通道同时输出,影响无线耳机的出声效果。其中,切换开关比如是用户通过控制实体按键或者虚拟按键等实现切换,也可以是根据无线耳机的使用状态自
动识别切换。上述切换开关以及实现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无线耳机的扬声器模式和耳机模式之间的切换即可。
7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无线耳机1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1的麦克风16,麦克风16与终端设备2通信连接,麦克风16接收语音信息并传输至终端设备2。其中,本体11与终端设备2处于分离状态下,启用麦克风16。本体11安装于终端设备2时,关闭麦克风16。
79.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用户比如在进行录制集体视频时,由于无线耳机1和第一显示屏12结合,用户既可以通过第一显示屏12查看拍摄界面,调整站位,保证所有人可以在拍摄界面内;且无线耳机1上设置有麦克风16,通过麦克风16接收录制集体视频时的语音信息,并传输至终端设备2,完成视频的录制,保证视频的声音效果。终端设备2若距使用者过远,可能会出现声音传达不到终端设备2的情况,进而影响成品视频的声音清晰度。通过在无线耳机1设置麦克风16,保证了录制视频时的声音传输效果。
80.用户还比如在拍摄照片过程中,可以通过麦克风16语音控制终端设备2的摄像模组21,以完成摄像模组1的拍摄动作。
8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麦克风还可以实现用户的通讯功能。用户比如在商务办公会议、日常交流时,不便于终端设备外放或者手持终端设备时,这就需要使用到无线耳机。无线耳机与终端设备分离时,无线耳机通过麦克风对用户的通话声音进行录音,无线耳机将其转成电信号并传输至终端设备,以实现通讯。
8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无线耳机1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1的触控部17,触控部17与终端设备2通信连接。本体11与终端设备2处于分离状态下,触控部17用于控制终端设备2的摄像模组21的拍摄动作。其中,触控部17可以是虚拟按键也可以是实体按键。
83.其中,触控部不限于控制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也可以用于无线耳机的开机或者关机,以及亮屏或者灭屏等。触控部还可以具备切换歌曲的功能,或者调节音频的音量等,触控部的具体功能以实际设计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8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无线耳机1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1的检测单元18,检测单元18用于检测本体11与终端设备2的连接状态,本体11与终端设备2的连接状态比如为分离状态和安装状态。检测单元18与终端设备2通信连接,以便于将检测结果传输给终端设备2。同时,检测单元18还用于检测无线耳机1的是声音和画面,以保证无线耳机1的正常工作。
85.其中,检测单元18比如可以是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通过测试数据传输或接收指令来实现各项功能,如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在分离状态下,智能传感器检测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的无线连接状态,并生成反馈检测信息传输给终端设备2,以便于终端设备2进行调节,保证无线耳机1在工作时,其第一显示屏12的画面或者无线耳机的声音,可以与终端设备2上的画面和声音保持同步性。
8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单元不限于智能传感器,也可以是具备自检、自校或者自诊断功能的检测元件,在此,对检测单元并不做具体限定。当无线耳机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诊断并判断,生成反馈检测信息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终端设备针对故障及时调整。反馈检测信息比如可以是调节指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调节指令后直接执行该指令;反馈检测信息比如还可以是检测数据,终端设备接收到检测数据后,对其分析,并执行于与该分析结果相
匹配的指令。
8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无线耳机1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1的第一安装部19,本体11通过第一安装部19与终端设备2可拆卸的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19比如可以是凸出于本体11的滑块结构,滑块结构形成于本体11的与第一出声通道113相邻的侧壁上。滑块结构通过设置于终端设备2上滑槽结构滑动连接,以实现无线耳机1和终端设备2的可拆卸连接。
88.其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无线耳机1和终端设备2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安装部19比如可以设置有两个滑块结构,两个滑块结构分设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而终端设备2上设置有与滑块结构相对应的两个滑槽结构,使得一一对应,进一步保证了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拆卸和安装动作的可靠性。
89.通过无线耳机与第一显示屏的结合,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分离式副屏功能,便于用户查看屏内的内容,且无需在终端设备的第二显示屏侧设置前置的摄像模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端设备的全面屏。
90.当用户想要自拍时,翻转终端设备,使用终端设备后置的摄像模组作为自拍镜头,并通过无线耳机的第一显示屏去查看拍摄界面,以对拍摄表情或者动作进行调整。
91.当用户想要远程控制拍摄时,取下无线耳机,利用无线耳机作为远程拍摄遥控器,查看并控制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以完成拍摄动作。用户可以通过触控部和第一显示屏进行拍摄操作以及拍摄画面预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92.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无线耳机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无线耳机的收纳。
9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终端设备2包括壳体22以及安装于壳体22的摄像模组21,以实现终端设备2的拍摄功能。终端设备2还包括第二显示屏25,第二显示屏25为全面屏,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当用户想要拍摄风景时,启用摄像模组21,利用壳体22上的后置的摄像模组21进行拍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94.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终端设备2还包括无线耳机1,无线耳机1与壳体2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无线耳机1安装在终端设备2的壳体22上,实现了无线耳机1的收纳整理,使得无线耳机1便于携带,避免无线耳机1丢失,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95.其中,无线耳机1比如可以直接插接至壳体22,也可以内嵌于壳体22。内嵌于壳体22可以避免无线耳机1受到碰撞,进一步保护无线耳机1。
96.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所示,壳体22上比如形成有槽体结构221,无线耳机1可拆卸地安装于槽体结构221内。槽体结构221内呈阶梯状,槽体结构221包括第一梯段2211和第二梯段2212,第一梯段2211的深度大于第二梯段2212的深度。其中,第一梯段2211与无线耳机1的本体11的入耳部116对应设置,第二梯段2212与本体11对应设置。入耳部116的下端部与第一梯段2212的侧侧壁接触连接,使得槽体结构221与无线耳机1的装配更加契合。
97.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5所示,槽体结构221内还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3,无线耳机1通过无线耳机1的第一安装部19与壳体22的第二安装部23可拆卸连接。其中,槽体结构221比如可以设置于壳体22的顶部,且槽体结构221贯穿壳体的背部和顶部,使得无线耳机1可以沿着壳体22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安装和拆卸动作。
98.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2所示,第二安装部23比如可以是滑槽结构,槽体结构221的
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结构。第一安装部19为滑块结构,无线耳机1的本体1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述滑块结构。滑槽结构和滑块结构一一对应且滑动连接,以实现无线耳机1的拆卸和安装。在装配时,用户手持无线耳机1时,由终端设备2的顶部,沿着第二安装部23插入,并施力于无线耳机1,使其完全装入于槽体结构221内。
99.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滑槽结构也可以设置于无线耳机,滑块结构设置于终端设备,使得用户佩戴无线耳机时,更加舒适。
100.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5所示,第二安装部23比如可以包括第二永磁体231,第二永磁体231设置于槽体结构221的槽底壁。第一安装部19比如是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231与第一永磁体具有相反的磁性,使得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231相互吸引,以便于无线耳机1可以牢牢的固定于槽体结构221内,实现了无线耳机1的收纳。且为了提升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的连接效果,第二安装部23和第一安装部19可以对应设置有两个,分设在槽体结构221的侧部或者靠近端部。
101.其中,第二永磁体231比如其n极与第一永磁体的s极吸引连接。第二安装部23和第一安装部19通过磁力连接方式,形成可拆卸连接,使得无线耳机1和终端设备2的连接更加可靠,避免无线耳机1脱离终端设备2。
102.在本示例中,参照图3-5、图8所示,为了实现无线耳机1的自动化拆卸,第二安装部23比如还可以包括电磁体232。无线耳机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终端设备2为电磁体232通电,使其与第一永磁体具有相反的磁性,比如n极,使得电磁体232与第一永磁体之间产生吸力,形成吸引连接,进一步提升了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连接的可靠性。
103.在本示例中,参照图3-5、图9所示,当用户想要取下无线耳机1时,用户可以通过无线耳机1的触控部17触发弹出指令,弹出指令通过耳机控制芯片14传输至终端设备2的终端控制芯片26,终端设备2基于该弹出指令,生成弹出信号。其中,弹出信号比如可以是改变电磁体232的磁性的命令信号。用户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2直接触发弹出指令,使得电磁体232具有与第一永磁体具有相同的磁性,使得第一永磁体与电磁体232之间产生斥力,进而致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离,无线耳机1弹出槽体结构221,实现无线耳机1的自动化。
104.其中,第一永磁体与电磁体232之间的斥力要大于电磁体232与第一永磁体之间的吸力,以便于用户顺利取下无线耳机1。避免用户在取下无线耳机1时,力度过大,给无线耳机1造成损坏,提升了无线耳机1的安全性。
10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不限于滑块结构和滑槽结构,以及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只要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能够完成无线耳机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拆卸和安装的动作即可。且滑块结构和滑槽结构,以及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可以同时设置,以提升无线耳机与终端设备的连接效果。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相互配合,将无线耳机固定于终端设备上,使其无法脱离终端设备,避免给无线耳机造成损坏,提升了无线耳机的安全性。
10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终端设备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2的第二电连接部24,无线耳机1的本体1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第二电连接部24与无线耳机1的第一电连接部13接触连接,终端设备2通过第二电连接部24为无线耳机1供电。
107.其中,参照图4、图5所示,第二电连接部24比如可以是凸出于槽体结构221槽底壁的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呈拱形结构。无线耳机1的本体11安装于终端设备2的状态下,第二电
连接部24受到挤压变为压缩状态,使得第一电连接部13与第二电连接部24形成抵接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3与第二电连接部24形成通电连接,终端设备2的供电部28,也就是电池,向无线耳机1的储电部15输出电能,为无线耳机1充电。
10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导电连接,并不限于充电。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间还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使得上述无线耳机的第一显示屏可以显示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的拍摄界面;以及,无线耳机通过第一出声通道播放音频。或者,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接触时,终端设备识别到无线耳机被插入至正确位置,实现了无线耳机与终端设备的对位安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电连接部为电磁体通电,以控制电磁体的磁极变化。
109.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无线耳机,参照图16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110.s110、获取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状态。
111.在本步骤中,通过确定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状态,以确定无线耳机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112.比如,通过设置在无线耳机1本体11上的检测单元18检测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24的连接状态,以确定无线耳机1是否安装于终端设备2上。检测单元18基于检测结果,生成反馈检测信息,耳机控制芯片14将反馈检测信息传输给终端设备2的终端控制芯片26。通过识别与无线耳机1的安装状态,耳机控制芯片14和终端控制芯片26响应于识别结果,为用户提供服务。
113.s120、根据连接状态,确定无线耳机的工作状态。
114.在本步骤中,根据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的连接状态,确定无线耳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安装状态。耳机控制芯片根据无线耳机的安装状态,确定无线耳机当前的目标工作状态,并响应于目标工作状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115.在一个示例中,若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24接触连接,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为装配状态,无线耳机1为扬声器模式,终端设备2的扬声器和无线耳机1的第一出声通道113同步发声,实现了终端设备的双扬声器立体声音效。
116.若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24断开连接,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为分离状态,无线耳机1与终端设备2无线连接,无线耳机1为耳机模式,无线耳机1通过第二出音通道114发声,以实现无线耳机功能。
117.在另一个示例中,若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24接触连接,终端设备2通过第二电连接部26和第一电连接部13连接,为无线耳机1充电,电量存储在储电部15内,以备无线耳机1使用。
118.若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24断开连接,储电部15为蓄满状态,无线耳机1的储电部15为无线耳机1的本体11供电,使得无线耳机1可以正常工作。
119.在另一个示例中,若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24断开连接,无线耳机1的检测单元18用于检测无线耳机1的当前工作状态。其中,工作状态包括声音状态和画面显示状态。
120.基于工作状态,生成反馈信息,无线耳机1将反馈信息传输至终端设备2。检测单元18比如检测到声音异常或者画面显示异常,则检测结果传输给耳机控制芯片14,基于该检
测结果,生产反馈检测信息,耳机控制芯片14将反馈检测信息传输至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针对异常进行调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122.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