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装置、终端、USIM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88860发布日期:2021-04-30 13:1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装置、终端、USIM及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一种终端、一种usim,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prose(proximityservices,近距离业务)技术是一种基于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通信系统的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不通过基站,而是允许一个移动终端设备与另一个移动终端设备直接通信。主要包括直连发现功能(即终端发现周围有可以直连的终端)和直连通信(即终端与周围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两大功能。prose源于4g(4th-generation,第四代通信技术)时代,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而到了5g(5th-generation,第五代通信技术),由于5g业务车联网、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应用将大量兴起,prose将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卡是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使用的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的延续与进步,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和个人数据,保障接入移动网络服务的安全,可以利用必要的功能和数据,在用户访问移动网络服务时进行用户识别和用户授权,实现网络能够表示和识别用户应用的要求。随着prose技术的广泛应用,usim作为用户终端设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产生出支撑prose业务实现的需求。目前usim已具备prose的部分功能能力,主要包括对prose技术相关参数的存储,如直接发现参数、直接通信参数、业务策略参数、业务中继参数等。

目前的prose连接通常需要由终端发起,usim参与prose的方式主要还是对业务所需参数和相关信息进行存储,usim在其中只涉及基本的配合功能,而不支持通过usim发起prose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所需业务场景的支撑,也影响了整体业务的配合与协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装置、终端usim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应用于用户识别模块usim,包括:

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以及,

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以使所述终端获取并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然后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并使所述网络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包括:

根据业务策略生成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以及,

按照预设命令结构根据所述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

在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之后,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以及,

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用户识别模块usim发送的扩展命令,其中所述扩展命令是所述usim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所生成的,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

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以及,

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以使所述网络根据所述发现请求命令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

在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

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usim,以使usim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im,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其设置为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以及,

第一发送模块,其设置为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以使所述终端获取并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然后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并使所述网络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其设置为在第一发送模块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之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之后,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以及,

判断模块,其设置为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其设置为获取用户识别模块usim发送的扩展命令,其中所述扩展命令是所述usim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所生成的,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

解析模块,其设置为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

第二生成模块,其设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以及,

第二发送模块,其设置为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以使所述网络根据所述发现请求命令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其设置为在第二发送模块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之后,接收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第三生成模块,其设置为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

第三发送模块,其设置为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usim,以使usim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usim,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另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或者另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以及,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以使所述终端获取并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然后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并使所述网络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usim通过终端应用主动发起prose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仅能通过终端主动发起prose连接而言,本实施例不仅加强了终端和usim在此类功能的协同和配合,而且有效扩展了业务场景,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推动usim向更为主动的业务参与者方向转变。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sim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公开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相对于sim卡来说,usim卡不再是建立于单一的电信应用平台上,而是将成为uicc(universalintegratedcircuit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上驻留的多种应用之一。uicc是一个通用智能卡平台,为其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底层支撑,除usim之外,uicc上还可以驻留银行、票务等其它智能卡应用,真正实现了承载平台和应用的分离。uicc与终端间的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最初的定位中,uicc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终端发送命令到uicc,uicc执行命令后返回响应到终端,终端和uicc间以命令/响应对的方式交互,且都是终端发起命令uicc响应的方式,这种机制不允许uicc主动向终端发送命令,终端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uicc只可以处于从终端接受命令、执行命令、回送响应的受控制受支配的状态,这样就限制了基于卡片的应用的开发与使用。

随着uicc业务需求的发展,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cu接口(终端和uicc的接口)的协议栈中引入stk/usat协议层,stk/usat层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之上提供了一种服务机制,允许uicc应用与支持这种机制的终端进行交互和操作,使得uicc可以主动要求终端执行某个操作,stk/usat指令集是电信智能卡通过终端实现业务的基础和主要方式。借助stk/usat协议,在uicc上也可以实现各种应用,并通过终端提供给用户。

目前usim参与prose的方式主要还是对业务所需参数和其它信息存储,usim在其中属于基本的配合功能,而可以主动参与业务的方式比较少。而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usim应用与终端应用形成关联关系,共同组成终端侧的整体业务。如果整体业务使用prose业务,则usim应用进而与prose业务建立了更为深入的融合关系。于整体业务而言,在需要利用终端prose能力,建立prose连接时,既可能由终端首先发起,也可能由usim首先发起,发起方主要取决于业务的不同场景和特征要求。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面向这一类需求,为给usim在业务需要时主动发起prose连接创造机会,提出了借助现有usat机制,通过必要的功能增强和扩展,要求将通信模式从普通模式切换到近距离通信模式并尝试prose连接的方法,不仅加强了终端和usim在此类功能的协同和配合,而且有效扩展了业务场景,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推动usim向更为主动的业务参与者方向转变。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和步骤s102。

在步骤s101中,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

本实施例中,usim预置应用,并在关联终端具备该usim应用的目标应用,其中,目标应用为usim关联终端的目标应用,目标应用数据包括可以识别出该应用的应用标识等信息;关联终端应用及终端具备prose连接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近距离业务需求生成扩展命令(步骤s101),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业务策略生成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以及,

按照预设命令结构根据所述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

具体地,usim预置应用根据业务策略,产生发起prose连接的需求,生成要求关联终端应用(即目标应用数据所对应的目标应用)建立prose连接的扩展命令initialproseconnection,内含关联的终端应用数据,可含事务标识、发现条目标识等有关数据。具体地,usim首先需要新增usat主动式命令,命令主要功能是将终端从普通模式切换到近距离通信模式,并按照uicc提供的信息要求指定的关联终端应用发起prose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策略是指由于业务功能需要或用户需要触发近距离业务的预置条件,例如usim中的控制类应用通过设备近距离直连通信实现,则用户触发该业务时会产生近距离业务需求等。

其中,预设命令结构如下表1所示:

其中,命令限定符指示对于响应消息的要求,即响应消息除包括命令执行结果外,是否需要包括命令执行成功后的prose报告信息,具体编码含义如上表所示;

注册应用数据(即目标应用数据)为必选数据对象,表示usim要求建立prose连接的终端应用;

事务标识为扩展的可选数据对象,表示本次prose连接的事务标识,usim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提供事务标识,在不可提供事务标识时无需提供。具体编码含义如上表所示;

发现条目标识为扩展的可选数据对象,表示本次连接的发现请求的标识,如本次为新的请求,则设置为0,如本次为对之前请求的更新,则设置为对应的标识。usim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提供发现条目标识,在不可提供发现条目标识时无需提供。

在步骤s102中,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以使所述终端获取并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然后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并使所述网络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具体地,终端接收到该扩展命令之后,首先对该扩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目标应用数据,获得指定发起prose连接应用信息,确定应用标识,同时获得可能存在的其它命令信息,此时终端从普通模式切换至近距离通信模式,并根据应用标识、事务标识、发现条目标识等生成关联终端的目标应用发起prose连接的发现请求discoveryrequest命令,终端按照prose通告请求流程要求发送该发现请求命令到网络,网络按照prose要求与其它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完成,并将连接建立结果和信息数据返回到终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

在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之后,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以及,

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具体地,终端根据解析得到的initialproseconnection命令的命令限定符要求确定响应消息中是否需要包含prose报告数据,并根据要求生成响应消息terminalresponse消息,终端返回响应消息到usim,usim收到响应消息后进行处理,如果包含prose报告数据,则获取后供发起流程的usim预置应用所需。

即,终端在收到上述命令,根据命令要求,要求指定的终端应用发起prose连接,终端发送发现请求命令,以开始prose连接的通告请求流程。待连接完成后,终端通过响应消息terminalresponse命令返回结果到usim,并根据命令中命令限定符的要求确定响应消息中是否包含prose报告信息,其中terminalresponse命令结构如下:

其中,命令限定符与命令要求一致;prose报告数据是条件必选数据对象,即如命令限定符指示为需要返回prose报告信息时必须存在,表示需传递至usim的prose报告信息,如信道消息和信息报告列表等。

本实施例中,借助usat机制增加和扩展新的命令类型,结合prose业务要求引入了新的数据对象以支持功能实现,同时规定了usim要求终端发起prose连接所需的终端与usim交互实现的流程和规则要求,实现了usim通过终端应用主动发起prose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仅能通过终端主动发起prose连接而言,本实施例不仅加强了终端和usim在此类功能的协同和配合,而且有效扩展了业务场景,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推动usim向更为主动的业务参与者方向转变。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01-204。

在步骤s201中,获取用户识别模块usim发送的扩展命令,其中所述扩展命令是所述usim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所生成的,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

在步骤s202中,解析所述扩展命令,得到所述目标应用数据。

在步骤s203中,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

具体地,终端判断当前模式是否为近距离通信模式,若不是近距离通信模式,而是除近距离通信外的其它模式,则从普通模式切换至近距离通信模式,并根据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

在步骤s204中,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以使所述网络根据所述发现请求命令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

在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

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usim,以使usim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应用于usim的对端,其实现原理在上一实施例已进行描述,具体可参照上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301-s310。

s301、usim预置应用根据业务策略,产生发起prose连接的需求;

s302、usim生成要求关联终端应用建立prose连接的命令initialproseconnection,内含关联的终端应用数据,可含事务标识、发现条目标识等有关数据,命令结构如前所述;

s303、usim发送initialproseconnection命令到终端;

s304、终端接收命令后进行解析,获得指定发起prose连接应用信息(目标应用数据),确定应用标识,同时获得可能存在的其它命令信息;

s305、终端从普通模式切换到近距离通信模式,并根据应用标识、事务标识、发现条目标识等生成指定终端应用发起prose连接的discoveryrequest命令;

s306、终端按照prose通告请求流程要求发送discoveryrequest命令到网络;

s307、网络按照prose要求与其它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完成,并将连接建立结果和信息数据返回到终端;

s308、终端根据initialproseconnection命令的命令限定符要求确定响应消息中是否需要包含prose报告数据,并根据要求生成terminalresponse消息;

s309、终端返回响应消息到usim;

s310、usim收到响应消息后进行处理,如果包含prose报告数据,则获取后供发起流程的usim应用所需。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41,其设置为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以及,

第一发送模块42,其设置为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然后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并使所述网络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成模块41,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其设置为根据业务策略生成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以及,

第二生成单元,其设置为按照预设命令结构根据所述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生成扩展命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其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将所述扩展命令发送至终端之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之后,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以及,

判断模块,其设置为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1,其设置为获取用户识别模块usim发送的扩展命令,其中所述扩展命令是所述usim根据近距离业务发起需求所生成的,所述扩展命令包括要求发起近距离业务的目标应用数据;

第二生成模块52,其设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应用数据生成相应目标应用发起近距离业务连接的发现请求命令;以及,

第二发送模块53,其设置为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以使所述网络根据所述发现请求命令与相关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命令还包括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要求,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其设置为在第二发送模块将将所述发现请求命令发送给网络之后,接收所述网络返回的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

第三生成模块,其设置为根据所述扩展命令中所要求的是否需要返回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生成对应的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或者不携带所述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的响应消息;

第三发送模块,其设置为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usim,以使usim判断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近距离通信报告数据,若是,则从所述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通信报告数据。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usim,如图6所示,所述usim包括包括存储器61和处理器62,所述存储器6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62运行所述存储器6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62执行所述的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相应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71和处理器72,所述存储器7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72运行所述存储器7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72执行所述另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或者另一种基于usim的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