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39366发布日期:2021-05-04 11:3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无线调度通信网的通信覆盖要求日益极端化,除了城市需要覆盖外,室内需要覆盖,荒山野林也需要覆盖,地震、洪水通信设施瘫痪了更加需要应急通信覆盖。

为了实现上述应急通信,新一代应急调度通信系统的组网需求如下:通信网建设快速、简易、自动组网,运行可靠稳定基本上属于免维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及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个数据的有线采集、无线传输、标准蓝牙传输的跨链路、跨地域实时获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控制器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

自组网系统将从所述采集控制器获取到所述节点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

自组网接收设备接收所述节点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采集控制器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包括:

所述采集控制器根据目标传感器id发送数据获取指令;

各个前端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获取指令判断所述目标传感器id是否与自身id一致,若一致,回传节点数据至所述采集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自组网通信协议模块分为mac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所述mac层协议是基于tdma接入方式,以实现系统同步、网络管理、多址接入、业务数据缓存、拆分、级联以及递交的功能,所述网络层协议实现路由功能。

可选地,所述mac层包括sdu缓存模块、pdu缓存模块、同步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多址接入模块、sdu处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

其中,所述s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所述p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空口的业务数据和/或分段,重组成一个完整的sdu并递交上层;所述同步模块用于自同步方式,保证网络内各节点时钟同步;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网络运行;所述多址接入模块用于空口资源调度;所述sdu处理模块用于对上层数据进行拆分与重组;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网络和用户参数,显示网络信息;所述路由模块用于数据传输路由。

可选地,所述方法采取基带扩频处理技术,将有用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以及将无用信号扩频成宽带信号,以增加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和干扰比;

所述方法还采用超窄带低灵敏度通信技术和多路并发面向窄带设计的自组网技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采集控制器,用于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

自组网系统,用于将从所述采集控制器获取到所述节点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

自组网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所述节点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自组网通信协议模块分为mac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所述mac层协议是基于tdma接入方式,以实现系统同步、网络管理、多址接入、业务数据缓存、拆分、级联以及递交的功能,所述网络层协议实现路由功能。

可选地,所述mac层包括sdu缓存模块、pdu缓存模块、同步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多址接入模块、sdu处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

其中,所述s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所述p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空口的业务数据和/或分段,重组成一个完整的sdu并递交上层;所述同步模块用于自同步方式,保证网络内各节点时钟同步;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网络运行;所述多址接入模块用于空口资源调度;所述sdu处理模块用于对上层数据进行拆分与重组;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网络和用户参数,显示网络信息;所述路由模块用于数据传输路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及系统,通过采集控制器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自组网系统将从所述采集控制器获取到所述节点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自组网接收设备接收所述节点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整个数据的有线采集、无线传输、标准蓝牙传输的跨链路、跨地域实时获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软件启动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体系架构的可实现跨有线、微波、蓝牙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实现数据的高时效性、高可靠性传输。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名词进行说明解释。

窄带无线自组网:利用窄带无线链路实现几个到几十个节点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

有线:任何形式的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的物理连接部分,旨在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自组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蓝牙通信技术。旨在解决多个信息采集点及多个信息接收点分散式分布、通信地理环境复杂等特殊场景下的通信链路转换保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采集控制器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

步骤102:自组网系统将从所述采集控制器获取到所述节点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

步骤103:自组网接收设备接收所述节点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01中,所述采集控制器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包括:所述采集控制器根据目标传感器id发送数据获取指令;各个前端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获取指令判断所述目标传感器id是否与自身id一致,若一致,回传节点数据至所述采集控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组网通信协议模块分为mac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所述mac层协议是基于tdma接入方式,以实现系统同步、网络管理、多址接入、业务数据缓存、拆分、级联以及递交的功能,所述网络层协议实现路由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mac层包括sdu缓存模块、pdu缓存模块、同步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多址接入模块、sdu处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其中,所述s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所述p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空口的业务数据和/或分段,重组成一个完整的sdu并递交上层;所述同步模块用于自同步方式,保证网络内各节点时钟同步;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网络运行;所述多址接入模块用于空口资源调度;所述sdu处理模块用于对上层数据进行拆分与重组;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网络和用户参数,显示网络信息;所述路由模块用于数据传输路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采取基带扩频处理技术,将有用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以及将无用信号扩频成宽带信号,以增加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和干扰比;所述方法还采用超窄带低灵敏度通信技术和多路并发面向窄带设计的自组网技术。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程示例图。如图2所示,本方案依托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到前端信息采集节点的数据,经过窄带自组网采集设备,将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自组网接收设备获取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再将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手持设备。从而实现了整个数据的有线采集、无线传输、标准蓝牙传输的跨链路、跨地域实时获取。

本方案主要基于窄带自组网通信将有线通信链路和无线通信链路打通,但无线自组网通信各节点间需要达到准通视条件才可实现通信连接,在非通视环境下,需要增加中继节点。

为了满足自组网中分组网络中将一个消息传送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的需求,采用多点协作中继高动态路由技术,通过分簇结构减少洪泛,改善路由协议在大规模网络中的性能,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网络抗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软件启动工作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

步骤1:首先判断id是否大于三,若大于三,执行步骤2;若小于等于三,执行步骤3;

步骤2:接收控制器持续检测接收自组网数据或者接收蓝牙的命令;具体地,当接收到通过蓝牙传来的命令时,通过自组网发送收到的蓝牙命令给对应的采集端设备;当接收到自组网数据时,通过蓝牙把数据发送给手机。

步骤3:采集控制器持续检测500ms中断信号或者蓝牙命令;若收到通过自组网传输过来的蓝牙命令,则根据接收到的命令实现对应的功能;若收到500ms中断信号,则读取传感器数据,获取成功,通过自组网发送收给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数据流向总体设计如图4所示。采集控制器器定时通过rs485数据线从风速传感器获取数据,分析判断收到的数据正确无误后,再通过自组网系统把数据发送到空中,接收控制器的自组网系统收到数据后,再通过rs232把数据发送给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再把数据通过蓝牙无线信号发给终端,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持或者佩戴式的,例如手机,app即可收到数据。下面对各个步骤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方面,前端数据采样流程。

前端传感器集联采集原理:传感器的数据接口为rs485,根据其特点,每个传感器可以设置不同的id号,当数据采集器需要获取其中某个传感器数据时,先下发对应的命令即可,其中命令中包含id号,所有传感器可以同时接收到此命令,各个传感器检查命令中的id号码与自身的id号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忽略,不做任何处理。否则,根据命令中的信息回传传感器的数据至数据采集器。

因此,为了获取所有传感器的数据,中控芯片需要依次下发指令获取对应传感器的数据。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数据采集器发送获取1号传感器设备数据的指令。

步骤2:1号传感器回传数据给数据采集器。

步骤3:数据采集器发送获取2号传感器设备数据的指令。

步骤4:2号传感器回传数据给数据采集器。

……

第二方面,自组网转义传输流程。

自组网通信协议模块分为mac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两个部分,图5示出了通信协议模块示意图。mac层协议基于tdma接入方式,主要实现系统同步、网络管理、多址接入、业务数据缓存、拆分、级联以及递交等功能,网络层协议主要实现路由功能。

网络分层体系架构融合了跨层设计的思想。用户管理对网络各层参数配置进行统一管理。为了方便网络各层协议之间的跨层考虑,设置共享数据库以一致的数据格式存储与跨层设计相关的数据(如链路质量),网络中各功能层都可以向共享数据库贡献或读取共享状态信息。共享数据库使得各层之间仅需传递控制信息,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共享状态信息从共享数据库中读取。

mac模块包括sdu缓存模块、pdu缓存模块、同步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多址接入模块、sdu处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

其中,s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p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空口的业务数据/分段,重组成一个完整的sdu并递交上层;同步模块,用于自同步方式,保证网络内各节点时钟同步;网络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网络运行,包括入网、建网、融网等功能;多址接入模块,用于空口资源调度;sdu处理模块,用于对上层数据进行拆分与重组;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网络/用户参数,显示网络信息;路由模块,用于数据传输路由。

作为专网协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为业务的传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证。精巧的分布式网络控制机制,使得在空口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不依赖外部时钟同步,对网络融合、分割与自愈等场景能够快速反应;在保证网络最大连通性的基础上,节点能够自动选择最为强健的通信链路组网,以有效应对无线链路的不稳定与链路间的震荡;在空口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简洁高效的资源调度机制保证业务传输的低延迟,在满足业务需求前提下,网络可支持6跳,甚至更多,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

第三方面,蓝牙传输流程。

一方面,接收端收到数据后需要通过蓝牙信号发送给手机app。另一方面,在安装调试情况下,需要通过app设置自组网设备的一些参数,比如设置自组网设备id,无线频率,传感器编号等。

数据接收:接收端通过自组网收到风向,风速等数据后,立即通过蓝牙信号把数据传送给收到app。

参数设置:为了提高设备的灵活性,需要提供弹性的可供app设置的部分系统参数,包括获取传感器数据的命令等。比如:2号手机app发送命令设置采集器对应的传感器的参数。具体流程如下说明:2号手机app通过蓝牙信号发送命令到对应的接收设备(2号),2号接收设备根据命令内容,将此命令通过无线自组网发送给对应的采集设备,采集端收到命令后,执行完设置传感器参数的命令后,再将执行结果(结果为成功或者失败)通过无线自组网发送给2号接收设备,最终2号设备通过蓝牙把结果回传给2号手机的app。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是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体系架构,依托抗干扰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输过程中面对复杂电磁环境时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依托超窄带低灵敏度通信技术,解决干扰以及频偏两个主要问题,在带宽够用的情况下,大大扩大了通信距离;依托面向窄带设计自组网多路并发技术,实现全网支持最多32节点,在满足qos前提下,网络可支持12跳,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用现有无线公网及其他无线通信手段,替换自组网传输部分,实现整体通信转换保障效果的统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采用了抗干扰可靠通信技术、超窄带低灵敏度通信技术和支持多路并发面向窄带设计的自组网技术。下面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1、抗干扰可靠通信技术

本系统基带采用了扩频处理技术,将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好、和可以进行多址通信这2个特点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

扩频通信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把有用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把无用信号扩频成宽带信号,相应地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大多数的人为宽带干扰、窄带瞄准式干扰、中继转发式干扰具有对抗能力,有利于电子反对抗。

多址通信网内的所有收发射机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工作,网内的接收机可以选择与之相应的扩频码发射机相联系,这样很多用户可以公用这一频带,大大提高频带的利用率。

2、超窄带低灵敏度通信技术

在物理层通信系统中,速率越大越容易达到理论上的灵敏度,但由于灵敏度较大,通信距离较近,为了扩大通信距离,在带宽够用的情况下,越小越好,但速率越小越不容易达到理论上的灵敏度,容易受到干扰以及频偏的影响。

超窄带通信技术基于扩频技术和线性调频技术,充分利用了线性调频技术的特点,重点解决干扰以及频偏两个主要问题,线性调频(lfm)是一种不需要伪随机编码序列的扩展频谱调制技术。由于线性调频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度远大于信息带宽,所以也可以获得很大的系统处理增益。将接收灵敏度做到-130dbm,大大扩大了通信距离。

3、支持多路并发面向窄带设计的自组网技术

全网支持最多32节点,不依赖外部时钟同步,对网络融合、分割与自愈等场景能够快速反应;在保证网络最大连通性的基础上,节点能够自动选择最为强健的通信链路组网,以有效应对无线链路的不稳定与链路间的震荡;在窄带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高效的资源调度机制可以在较低速率上实现全网4路数据的广播,同时保证业务低延迟,在满足qos前提下,网络可支持12跳,视需求而定,可增加至15跳,甚至更多;可支持最大跳数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

自组网协议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需要一定的带宽,其系统带宽越大越容易设计和实现,在窄带系统中,由于带宽较低,全网信息收集较为困难,需要面向窄带设计组网协议。

设计了支持多路并发面向窄带设计的自组网协议,为窄带业务的传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证。精巧的分布式网络控制机制,使得在窄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做到了快速搜集全网信息以实现全网资源调配,不依赖外部时钟同步,对网络融合、分割与自愈等场景能够快速反应;在保证网络最大连通性的基础上,节点能够自动选择最为强健的通信链路组网,以有效应对无线链路的不稳定与链路间的震荡;在窄带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高效的资源调度机制可以在较低速率上实现全网4路数据的广播,同时保证了业务的低延迟,达到全网自组网通信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方法及系统,通过采集控制器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自组网系统将从所述采集控制器获取到所述节点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自组网接收设备接收所述节点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整个数据的有线采集、无线传输、标准蓝牙传输的跨链路、跨地域实时获取。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窄带无线自组网的通信链路传输系统,如图6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采集控制器601,用于通过有线链路实时获取前端传感器采集的节点数据。

自组网系统602,用于将从所述采集控制器获取到所述节点数据通过自组网无线空中链路向后端传输。

自组网接收设备603,用于接收所述节点数据后,经过本地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链路传输至智能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组网通信协议模块分为mac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所述mac层协议是基于tdma接入方式,以实现系统同步、网络管理、多址接入、业务数据缓存、拆分、级联以及递交的功能,所述网络层协议实现路由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mac层包括sdu缓存模块、pdu缓存模块、同步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多址接入模块、sdu处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其中,所述s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所述pdu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来自空口的业务数据和/或分段,重组成一个完整的sdu并递交上层;所述同步模块用于自同步方式,保证网络内各节点时钟同步;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网络运行;所述多址接入模块用于空口资源调度;所述sdu处理模块用于对上层数据进行拆分与重组;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网络和用户参数,显示网络信息;所述路由模块用于数据传输路由。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所述的方法。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上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单元、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