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设备及音视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5866发布日期:2022-07-02 00:5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音响设备及音视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音响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音响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娱乐生活的越来越丰富,日常生活中的听觉享受也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实现听觉享受,购置多个音响装置,并再进行组合。但是不同的音响装置需要分别控制和调节,在调节的时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得到较好的音效;而且每个音响装置具有独立的连接线路,容易给使用现场造成线路混乱的问题,也不利于在公众娱乐场所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的音响设备的零散组合所造成的音效不能统一控制和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音响设备。
4.第一方面,本技术所提供的音响设备,应用于音视频设备上,其包括:
5.主板和第一音箱;其中,所述第一音箱内置有多个不同工作频率的扬声器;
6.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多个音频信号的输出通道,每个所述音频信号输出通道输出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至相应的扬声器;
7.所述扬声器在是所述第一音箱内按照设定的间距和相对位置进行排列布置,且各个所述扬声器按照设定的发射角度进行设置;
8.各个所述扬声器在所述主板的控制下进行播放音频信号,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排列布置和发射角度的相互作用下,在距离所述音视频设备前侧的一设定位置区域产生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9.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箱包括两组扬声器组合;其中,每个扬声器组合包括至少一个高频扬声器和一个中低频扬声器;
10.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以设定的中心距离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音箱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分别形成左声道和右声道。
11.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箱安装在音视频设备的固定架的第一设定高度上;
12.所述中心距离的取值满足: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在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第一高度位置处产生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13.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距离的取值满足如下关系:
14.l=2*r*tanα
15.其中,l为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的中心距离,α为立体声收听角度,r为所述第一音箱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
16.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箱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r的取值满足如下关系:
17.18.且
19.其中,h为所述第一音箱的第一设定高度,h为第一高度,d为音视频设备的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β为最大声轴俯角。
20.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音箱上的检测装置,以及与所述扬声器组合连接的角度调整装置;
21.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向所述音视频设备的前侧区域发射检测信号,并接收所述检测信号经过遮挡后的反射信号,并发送至所述主板;
22.所述主板根据所述反射信号计算所述第一音箱到所述遮挡区域的高度和实测距离,并根据所述高度和实测距离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调整所述扬声器组合的发射角度,以使得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在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第一高度位置处产生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23.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设备,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
24.所述距离调节装置接收所述主板转发所述实测距离,根据所述实测距离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距离调整装置调整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的中心距离,以使得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所重叠的区域在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范围内,产生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25.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范围是所述音视频设备前侧的辐射范围的夹角为120
°
的范围内;其中,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中轴与所述第一音箱的前侧面板的中心轴重合。
26.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箱中同一声道的高频扬声器和中低频扬声器相互靠紧。
27.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高频扬声器设置声波扩散体,其中,所述声波扩散体的水平方向角度为90
°
~150
°
,垂直方向角度为60
°
~120
°

28.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箱为开口音箱;
29.且所述第一音箱还设置前导式倒相管,所述前导式倒相管设置在中低频扬声器的内侧位置。
30.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设备,还包括:
31.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第二设定高度的第二音箱,所述第二音箱内置低频扬声器,所述低频扬声器形成低频声道;
32.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高度小于第一设定高度;
33.所述低频扬声器与所在的水平面之间形成设定范围仰角,以使得在所述设定位置区域内,所述低频扬声器的低频音效与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的特定频率的声场形成叠加声场。
34.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设备,还包括:
35.设置在所述第一音箱与第二音箱之间的第三音箱,所述第三音箱内置中央声道扬声器,所述中央声道扬声器对应所述主板设置的对白输出的单声道,所述中央声道扬声器从所述单声道获取并播放对白音频信号。
36.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响设备,还包括:
37.第一减震结构,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将音箱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立柱上;其中,
所述音箱包括所述第一音箱、所述第二音箱和所述第三音箱的其中至少一种;
38.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软性减震圈套、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软性减震圈套固定在所述立柱的固定孔上,所述第一螺栓分别依次穿过所述软性减震圈套和所述音箱的外壁,所述第一螺栓的末端由所述第一螺母将所述音箱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3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音视频设备,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音响设备,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音箱正下方的显示装置。
40.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视频设备,还包括:语音输入模块;
41.所述语音输入模块包括麦克风和麦克风放置结构。
42.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放置结构包括半包围所述麦克风的手柄的圆筒状的挂架主体;
43.所述挂架主体的外侧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立柱的第二螺栓,将所述挂架主体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上。
44.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放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立柱之间的第二减震结构;
45.所述第二减震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挂架主体上边缘的上软性减震套和下边缘的下软性减震套;其中,所述上软性减震套和下软性减震套用于对所述麦克风放置于所述挂架主体时,对所述麦克风和所述挂架主体之间进行缓冲。
46.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结构还包括:插销组件;该插销组件包括插销、插销手柄和插销弹簧;所述插销通过立柱上的插孔,依次穿设于立柱和固定部,并安装于靠近下软性减震套的一端;
47.所述插销手柄套设在所述插销上,用于将该插销拧紧于固定部上;
48.所述插销插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插销套筒,在插销套筒埋设于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插销弹簧;所述插销弹簧抵制于固定部和插销之间,用于抵消挂架主体向立柱带来的作用力。
49.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音视频设备,还包括:分离于所述音视频设备的环绕音箱,所述环绕音箱内置环绕音效喇叭,所述环绕音效喇叭对应所述主板设置的后中声场声道。
5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5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能够根据音频源的分类,并且对音频源的解码得到各个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组合,根据设定的扬声器的排列布置和发射角度,在设定位置区域中产生特定的叠加声场,可以使得在该设定位置区域内能够最大程度还原音频源的设计播放效果,或者达到某种期望的音效效果。
52.本技术所提供的结合了音频装置和显示装置所形成的一体化音视频设备,形成了一小型的音视频娱乐系统,能够方便移动至不同的场所实现娱乐功能,而且,该一体化的音视频设备便于实现对电连接进行一体化统筹,有助于解决使用现场造成线路混乱的问题。
53.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54.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55.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音视频设备的示意图;
56.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第一音箱与人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57.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第一音箱与人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58.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减震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9.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麦克风放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6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音响设备,其主要应用于音视频设备100上,可直接设置在该音视频设备100上。该音响设备包括主板和第一音箱10所构成在所述第一音箱10内置多个扬声器,每个扬声器对应特定的工作频率,多个扬声器之间可具备各自的工作频率。对于不同的工作频率,主板对应设置不同的输出通道。主板对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并解码后得到各个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并向对应的工作频率的扬声器输出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
62.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音视频设备的示意图。
63.所有扬声器按照设定的间距和相对位置在第一音箱10内进行排列布置,并且,每个扬声器按照各自设定的发射角度进行设置,使得第一音箱10中的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信号能够在音视频设备100的前侧的一设定位置区域进行叠加,形成叠加声场。该叠加声场具备所有输出音效的特定频率,并具备特定的辐射范围。
64.本技术所提供的音响设备能够将多个与主板连接的不同工作频率扬声器,按照设定的排列布置和发射角度进行设置,使得该音响设备在音视频设备100前侧的设定位置区域内产生具有特定频率和特定范围的叠加声场,从而,根据该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音响设备能够通过各个扬声器的排列布置和发射角度的一次性的组合调节,在设定位置区域内获取特定频率的叠加声场,避免了需要对不同的音响装置进行分别控制和调节的困难。
65.在该第一音响内设置了两组扬声器组合11。一组扬声器组合11可以包括多个不同工作频率的扬声器,在本实施例中,每组组扬声器组合11包括至少一个高频扬声器12和一个中低频扬声器13。
66.在本实施例中,将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的距离命名为中心距离。而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以设定的中心距离分别设置在该第一音箱10的左右两侧。而且,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扬声器的排列布置呈镜面对称,每组扬声器组合11中的各个扬声器从主板对应的通道中获取对应工作频率的音频信号,分别形成左声道和右声道,并根据设定的发射角度向设定位置区域产生特定频率的叠加声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能够根据音频源的分类,并且对音频源的解码得到各个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组合,根据设定的扬声器的排列布置和发射角度,在设定位置区域中产生特定的叠加声场,可以使得在该设定位置区域内能够最
大程度还原音频源的设计播放效果,或者达到某种期望的音效效果。
67.对于同一声道,即左声道或右声道,将高频扬声器12和中低频扬声器13相互靠紧,从而获取更好地轴向响应以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指向性响应。
68.对于本实施例中的高频扬声器12设置声波扩散体(图未示),其中,该声波扩散体的水平方向角度为90
°
~150
°
,垂直方向角度为60
°
~120
°
,且该高频扬声器12的中轴为0
°
,使得频率响应偏差保持在5db波动范围内。
69.该第一音箱10设置为开口音箱,且所述第一音箱10还设置前导式倒相管14,所述前导式倒相管14设置在中低频扬声器13的内侧位置。该倒相管14与中低频扬声器13为同一朝向。且左右声道各配1-2根倒相管14。当一个声道只有一根倒相管14时,每个倒相管14开口尺寸为2~3.5英寸。若一个声道只有两根倒相管14时,每个倒相管14开口尺寸为1~2英寸,且两个倒相管14的中心距离为60-150mm。
70.对于上述提到的第一音箱10,安装在音视频设备100的固定架20的第一设定高度上。该第一设定高度的设计目的,是使得第一音箱10内的扬声器能够根据设定的发射角度,所播放的音频信号在设定位置区域内形成设计的叠加声场,得到预期的音效。
71.在该第一设定高度的条件下,两组扬声器组合11之间的中心距离的取值满足:该第一音箱10的左右两侧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在所设定位置区域内的第一高度位置处产生特定频率特定范围的叠加声场。
7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说明上述对第一音箱10位置所要满足的设定关系,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将该第一音箱10所播放的音频信号的接收对象为人,而该第一高度位置为人的耳朵位置。
73.对于人的耳朵对声音的一般接收的频段范围在20~20khz,而对应该第一音箱10而言,由于其内置高频扬声器12和中低频扬声器13,人对该第一音箱10的接收音频的范围在80~20khz之间。而且,由于两组扬声器组合11形成了左声道和右声道,对于在设定位置区域的人而言能够收听到立体声音效。对于能够接收到立体声音效有对应立体声区域。根据反复测试得到,能够接受到该立体声区域范围是分别位于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扬声器,即第一音箱10中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的两侧的立体声收听角度的范围。
74.参照图2-3,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第一音箱与人的位置关系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第一音箱与人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75.如图2,为了使得第一音箱10中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所播放的音频信号能够被位于y点所在的设定位置区域的人的耳朵所听到,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距离与立体声收听角度和第一音箱10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具有空间关系。
76.具体地,该中心距离的取值满足如下关系:
77.l=2*r*tanα
ꢀꢀꢀꢀꢀꢀꢀꢀꢀꢀꢀꢀꢀꢀꢀꢀ
(1)
78.其中,l为所述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距离,α为立体声收听角度,r为所述第一音箱10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
7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音频信号的形成是分别由处于第一音箱10的左右两侧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发出,即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为非共点扬声器,用于不用频段重放时,辐射点是在垂直或者水平方向分隔开的。即当左声道高频扬声器12位于左侧,若高频扬声器12与中低频扬声器13在同一平面,这种方式的零延迟平面zdp轴偏离聆听,向右指向聆听者左
耳。而与左声道呈镜面布置的右声道,当右声道高频扬声器12位于右侧,若高频扬声器12单元与中低频扬声器13在同一平面,这种方式的零延迟平面zdp轴偏离聆听,向左指向聆听者右耳,从而能够实现更好地立体声重放效果。
80.当音视频设备100的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为2米时,该zdp轴的偏离角度为10.5
°
,即立体声收听角度为10.5
°
。此时,位于第一音箱10的中轴上的设定位置区域的左右两侧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能够实现零延迟的效果,更好实现立体声重放效果。
81.对于第一音箱10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r,则是根据第一音箱10的第一设定高度与第一高度之间的高度关系,以及安装该第一音箱10的音视频设备100与位于设定位置关系的人之间的距离所确定的。
82.具体地,第一音箱10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r的取值满足如下关系:
[0083][0084]
其中,h为所述第一音箱10的第一设定高度,h为第一高度,d为音视频设备100的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
[008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音视频设备100中的其他装置的设置,将该第一音箱10与位于设定位置区域中的人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该角度为声轴角度≤15
°
。而且,第一音箱10的第一设定高度h高于第一高度h,该第一音箱10的发射角度向下倾斜,该第一音箱10所播放的音频信号能够覆盖更大的区域范围。此时,该声轴角度为声轴俯角。
[0086]
因此,该第一音箱10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r的取值中所对应的第一音箱10的第一设定高度与第一高度之间的高度差,以及音视频设备100的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关系:
[0087][0088]
其中,β为最大声轴俯角。
[0089]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高度设定为1-1.75米之间。若该第一高度的对象为成人站立时的高度,如图3中人像a的耳朵高度,则该第一高度的范围为1.5-1.75米之间,若成人坐立时的高度,如图3中人像b的耳朵高度,或者对象为儿童时,则该第一高度的范围为1.2-1.5米之间。将设定位置区域预设为距离音视频设备100前侧的2-5米的范围。该第一音箱10的第一设定高度在1.7-2.2米之间,该第一设定高度可以根据该音响设备所在的空间的楼顶的高度进行调整,尽量降低楼顶对该音响设备所播放的声音所造成的回音程度。
[0090]
当第一高度为最小值时,对应的声轴俯角为最大值。根据上述对第一高度的最小设定值为1.2米时,所对应的声轴俯角为最大声轴俯角15
°

[0091]
以设定位置区域的最小距离值2米作为临界值,该声轴俯角15
°
。根据上述公式(3),得到的第一音箱10的高度为1.74米,满足第一设定高度的范围。
[0092]
进一步根据上述公式(2),得到对应的第一音箱10到所述设定位置区域的距离r的取值为2.07米。
[0093]
根据上述公式(1),其中,立体声收听角度取zdp轴的偏离角度为10.5
°
,最终得到第一音箱10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距离的取值为0.77米。
[0094]
根据对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距离进行调整后,对于上述设定的距离音视频
设备100前侧的2-5米的设定位置区域范围内,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两个高频扬声器12之间的间距为0.8m-1.4m,两个中低频扬声器13之间的间距为0.4m-1m。而上述得到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中心距离符合能够符合上述对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两个高频扬声器12之间和两个中低频扬声器13之间的间距设定。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对音响设备中的第一音箱10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排列布置和发射角度的设置,能够在距离所述音视频设备100前侧的一设定位置区域产生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0095]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该扬声器的发射角度是根据立体声收听角度和声轴俯角,得到的声轴的角度,即声波传播方向的轴线角度。
[0096]
本技术所提供的音响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和角度调整装置(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音箱10上,向第一音箱10所在的音视频设备100前侧区域发射检测信号,通过遮挡区域的反射,生成反射信号,并反馈至主板。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反射信号的解析和识别,确认该遮挡区域是否为检测对象。若是,通过主板计算得到检测对象的位置参数。该位置参数可以包括检测对象的高度和与音视频设备100的实测距离。
[0097]
在本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可以是摄像装置30,图1中的位于第一音箱10上方的摄像装置30,通过对音视频设备100的前侧区域摄像,接收到的检测图像所生成的反射信号,对检测图像的原始背景上的其他图像进行识别,确认是否存在检测对象。若有,则通过对所确认的检测对象的景深和大小的参数计算得到对应的检测对象的高度和/或与音视频设备100的实测距离等参数。
[0098]
该检测装置也可以是红外检测装置(图未示)。通过对音视频设备100的前侧区域发射检测红外光,该检测红外光经过前侧区域的遮挡后,形成反射信号,并反馈至主板。主板通过对检测红外光的发出时间与反射信号的接收时间的差值,经过计算得到对应的遮挡区域与该音视频设备100的距离。而该检测红外光可以是包含多束发射光线,通过反射信号,计算该遮挡区域的轮廓,并通过识别得到该遮挡区域是否为检测对象。如果是,则根据反射信号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检测对象的高度和/或与音视频设备100的实测距离。
[0099]
该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摄像装置30和红外检测装置。具体的执行过程可以是,通过对音视频设备100的前侧区域摄像,接收到的检测图像所生成的反射信号,对检测图像的原始背景上的其他图像进行识别,确认是否存在检测对象。若有,则触发红外检测装置获取音视频设备100的前侧区域的检测对象的高度和实测距离。
[0100]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音响设备还包括所述扬声器组合11连接的角度调整装置。根据该检测对象的实测距离,确认该检测对象是否处于设定位置区域。如果是,所述主板根据所获取的遮挡区域的高度向角度调整装置输出控制信号,将调整第一音箱10中的扬声器组合11的发射角度。以使得两组扬声器组合11能够在设定位置区域的第一高度位置处产生特定频率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0101]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的音响设备的设计思想,若该遮挡区域是人,则可以将该遮挡区域预设为人的形状,并通过识别将人与其他遮挡区域进行区分,得到在设定位置区域每个人的高度,并求取所有人的平均高度。根据该平均高度输出控制信号至该角度调整装置,从而达到调整扬声器组合11的发射角度。
[0102]
本技术提供的音响设备还可以包括距离调节装置。该距离调节装置主要是用于调整第一音箱10内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之间的中心距离,直至两组扬声器组合11所重叠区域
位于该设定位置区域的范围内,产生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本实施例能够确保在设定位置区域的范围内能够接收到两组扬声器组合11所发出的叠加声场。
[0103]
在此基础上,每组扬声器组合11在120
°
的辐射范围内,在第一音箱10中,将每组扬声器组合11的辐射范围调整至其辐射范围为音视频设备100前侧区域,并使得该音视频设备100前侧的辐射范围的夹角在120
°
的范围内,此时,每组扬声器组合11的正向前方,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之间的中心轴与第一音箱10的前侧面板的中心轴重合。由于两组扬声器组合11所重叠区域的中轴与两组扬声器组合11之间的中心轴重合,该两组扬声器组合11所重叠区域的中轴为该设定位置区域的中轴。因此,设定位置区域的中轴与所述第一音箱10的前侧面板的中心轴重合。该前导式倒相管14的作用是将向后发射的低频声波与向前发射的低频声波进行叠加,以增加中低频的输出声压,使得低频声波加强,在听觉上收听到的低频声音显得更为醇厚。
[0104]
对于人的耳朵对声音的一般接收的频段范围在20~20khz,而对应该第一音箱10而言,由于其内置高频扬声器12和中低频扬声器13,人对该第一音箱10的接收音频的范围在80~20khz之间。
[0105]
在上述提供的音响设备,除了包含设置在音视频设备100的固定架20的第一设定高度的第一音箱10以外,还可以包含设置在第二设定高度的第二音箱40。在该第二音箱40内设置有低频扬声器41,该低频扬声器41形成低频声道。其中,该第二设定高度小于第一设定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该低频扬声器41处于音视频设备100的底部区域,并与其水平面形成仰角。其中,该仰角在设定大小范围内,使得第二音箱40的辐射区域与第一音箱10中的两组扬声器组合11的对应的设定位置区域重叠,在该设定位置区域内产生特定的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音箱40的仰角为20
°

[0106]
在本实施例中,该低频扬声器41的接收频率范围设定在20~80hz之间,因此,能够在音视频设备100前侧的设定位置区域内形成20~20khz的范围的音频信号。
[0107]
在上述的第一音箱10与第二音箱40之间设置第三音箱50。在该第三音箱50设置中央声道扬声器51。该中央声道扬声器51对应主板设置的对白输出的单声道,从该中央声道扬声器51从所述单声道获取并播放对白音频信号。
[0108]
上述的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40和第三音箱50中各自的扬声器,分别对应主板设置有各个音频信号的输出通道,并根据各个扬声器的位置设置形成对对应的声道,并向音视频设备100前侧的设定位置区域输出特定频率特性范围的叠加声场。
[0109]
但是,在音效播放的过程中,所输出的音频信号是变化的。该变化包括经过主板解析的音频信号是否包括对应的频段和声道。如果包括,则根据对应的频段和声道,向对应的扬声器进行音频输出。
[0110]
而且,对于上述的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40和第三音箱50的有效电声容积是与其对应的工作频率和服务区域的整体容积大小。如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区域的整体容积的长度为3-5m,宽度为2-3米,高度为3米,则对应的服务区域的整体容为18-45平方米之间,第一音箱10有效电声容积为8l~16l,在本实施例中为10l;而第二音箱40可以包括单只8寸的低频扬声器41,对应的有效电声容积为30l~45l之间;若包括两只8寸的低频扬声器41,对应的有效电声容积为45l~90l之间。第二音箱40可以包括单只10寸的低频扬声器41,对应的有效电声容积为35l~55l之间,若包括两只10寸的低频扬声器41,对应的有效电声容积为
60l~120l之间。可以根据服务区域的变化,使用的不同低频扬声器41的组合。
[0111]
在本技术所提供音响设备还包括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是用于对上述的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40和第三音箱50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音视频设备100的固定架20上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减震结构将音箱固定在固定架20的两侧立柱21上。
[0112]
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减震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113]
该第一减震结构60包括第一软性减震圈套61、第一螺栓62和第一螺母63;其中,所述第一软性减震圈套61固定在所述立柱21的固定孔上,所述第一螺栓62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软性减震圈套61和所述音箱的外壁,将音箱固定在设定位置上。并通过第一螺母拴紧于该第一螺栓62的末端,将音箱固定在所述立柱21上。
[0114]
其中,所述音箱包括上述提供的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40和第三音箱50中至少一个音箱。
[0115]
在上述所提供的音响设备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音视频设备100。如图1所述,该音视频设备10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响设备,以及位于第一音箱10的正下方的显示装置70,该显示装置70和第一音箱10分别垂直于地面的中轴线重合。位于该第一音箱10两端的扬声器组合11关于该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70固定在固定架20的立柱21上,与第一音箱10和/或第二音箱40、第三音箱50形成一体化的音视频设备100。
[0116]
本技术所提供的结合了音频装置和显示装置所形成的一体化音视频设备,形成了一小型的音视频娱乐系统,能够方便移动至不同的场所实现娱乐功能,而且,该一体化的音视频设备便于实现对电连接进行一体化统筹,有助于解决使用现场造成线路混乱的问题。
[0117]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70下方,还设置通信接入模块71,在该通信接入模块71上设置接入码72,如二维码,用于为终端提供连接该音视频设备100的通信路径,如通过终端扫该接入码72,能够向该扫码的终端推送该音视频设备对应的公众号、小程序或应用程序,以供登入该音视频设备对应的数据库。若该终端已预置对应的链接路径,则根据终端的账户信息直接登入该音视频设备100的控制系统。
[0118]
在该音视频设备100,还包括分离于该音视频设备100的环绕音箱(图未示),该环绕音箱内置环绕音效喇叭,该环绕音效喇叭对应主板设置的后中声场声道,从而形成一套全音频段的视听系统,能够满足各种音视频的使用需求。
[0119]
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麦克风放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120]
在该音视频设备100上还包括语音输入模块80。在本实施例中,该语音输入模块80包括麦克风81和麦克风放置结构82。该麦克风放置结构82包括挂架主体84。在本实施例中,该挂架主体84为半包围的圆筒状,用于该麦克风81插设在其中。
[0121]
该挂架主体84的外侧设置固定部86,所述固定部86突出设置在挂架主体84的外壁。该固定部86通过第二螺栓87将挂架主体84固定在立柱21的设定位置,该第二螺栓87依次穿设于立柱21和固定部86。在第二螺栓87穿设于立柱21的位置上开设有葫芦孔22,以便该第二螺栓87更容易穿过立柱21。
[0122]
进一步,该麦克风放置结构82还包括第二减震结构83,该第二减震结构83设置在
于所述固定部86和所述立柱21之间。
[0123]
该第二减震结构83包括:套设于挂架主体84上边缘的上软性减震套85a和下边缘的下软性减震套85b,以及插销组件88。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86为凸型结构件,其两侧的突出部分别嵌套于该上软性减震套85a和下软性减震套85b内。该插销组件88包括插销88a、插销手柄88b和插销弹簧88c。该插销88a通过立柱21上的插孔23,依次穿设于立柱21和固定部86,并安装于靠近下软性减震套85b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86安装插销88a的部位呈凹型状。该插销88a插设于固定部86的中段部露出,并且,该插销手柄88b套设在该露出的中段部,用于拧紧该插销88a,使该插销88a的末端抵于固定部86的凹槽中。该插销88a抵于固定部86凹槽的一端为凹型状,在该凹型状与固定部86的凹槽之间设置插销弹簧88c,该插销弹簧88c抵制于固定部86和插销88a之间,用于抵消挂架主体84向立柱21带来的作用力。
[0124]
当麦克风81从挂架主体84抽出或放回至挂架主体84中,通过该上软性减震套85a和下软性减震套85b的设置,对麦克风81与挂架主体84之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降低了麦克风81与挂架主体84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麦克风81对挂架主体84的作用力。进一步地,麦克风81对挂架主体84的作用力通过位于插销88a末端的插销弹簧88c的抵消作用,减少了固定部86对立柱21的作用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麦克风81与挂架主体84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麦克风81对挂架主体84的作用力。
[0125]
该麦克风放置结构82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调整挂架主体84的长度,以及其内壁的形状,以对应于麦克风81不同部位的外轮廓,如对应麦克风的颈部位置的外轮廓,形成颈部挂置式的麦克风放置结构82;若对应麦克风的尾部位置的外轮廓,则形成尾部插入式的麦克风放置结构82。
[0126]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