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5644发布日期:2020-06-23 23:04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音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户外使用音箱的人越来越多,目前音箱箱体一般都是由前壳连接后壳而成,为了保证下雨天雨水不会淋入音箱内造成损坏,因此都会配置挡水结构,如授权公告号cn208227225u公开的一种防水蓝牙音箱装置,主要由壳体,壳体外侧部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锥状隔离环套,壳体于隔离环套间开设有喇叭出音孔,壳体于最下方隔离环套处设置有充电接口及电源开关,壳体内部安装有电路板及出音喇叭,出音喇叭匹配设置在喇叭出音孔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蓝牙接收模块,出音喇叭、充电接口与电源开关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在壳体外部间隔设置有锥形隔离环套,将开设在壳体上的喇叭出音孔、充电接口及电源开关进行有效遮覆,有效降低了外部水分进入到喇叭出音孔、充电接口及电源开关的可能性,在需要对音箱进行充电时,需要将隔离环套向上外翻将充电接口暴露在外面充电。

但是现有的一种防水蓝牙音箱装置在充电时不便于稳定快速漏出充电口进行充电,由于隔离环套具有弹性,使得在上翻时对音箱充电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隔离环套的弹力复位,进而使得隔离环套下翻对充电线进行碰撞,使得充电线与充电接口分离,影响音箱的充电,不能满足使用需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包括蓝牙音箱本体,所述蓝牙音箱本体包括设置在蓝牙音箱本体上的充电接口、喇叭出音孔,蓝牙音箱本体上套设有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喇叭出音孔位于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内,所述蓝牙音箱本体上滑动套设有圆管,充电接口位于圆管内,圆管上固定套设有锥形软挡套,圆管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插座,两个矩形插座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蓝牙音箱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插孔,两个矩形插孔与两个矩形插座一一对应设置,底座的底部四角均粘接固定有硅胶吸盘,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且矩形块的一侧与矩形槽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弹簧,矩形块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杆的一端,且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按压块,u形按压块远离横杆的一侧延伸至底座外,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卡杆,两个l形卡杆与两个卡槽一一对应设置,l形卡杆的一端设为锥形结构,l形卡杆与对应的卡槽相适配,圆管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且弹性带的顶端与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中位于下方的一个锥形隔离软环套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u形按压块内的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横杆的一侧与u形按压块靠近横杆的一侧内壁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锥形软挡套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侧壁与圆管的外侧粘接固定。

优选的,位于下方的锥形隔离软环套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侧壁与蓝牙音箱本体的外侧粘接固定。

优选的,位于上方的锥形隔离软环套的顶部内壁与蓝牙音箱本体的顶部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圆管的底端和底座之间的距离与卡槽的顶部和对应的l形卡杆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蓝牙音箱本体、锥形隔离软环套、充电接口、圆管、锥形软挡套、矩形插座、底座、矩形插孔、硅胶吸盘、矩形块、弹簧、横杆、u形按压块、l形卡杆、弹性带与卡槽相配合,向左推动u形按压块通过横杆带动两个l形卡杆向左移动,横杆带动矩形块向左对弹簧压缩,此时向下按压圆管对两个弹性带进行拉伸,圆管带动两个矩形插座向下经两个矩形插孔插入矩形槽内,此时放松对u形按压块的压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复位并带动矩形块向右回移复位,矩形块通过横杆带动两个l形卡杆向右插入两个卡槽内,能固定圆管的位置,且此时在圆管下移后充电接口露出,能够避免在对蓝牙音箱本体充电的过程中圆管上移将充电线与充电接口碰分离的现象,充电完成后充电线取走后,再次向左推动u形按压块带动横杆向左移动,横杆带动两个l形卡杆向左与两个卡槽分离,此时处于拉伸状态的两个弹性带带动圆管向上回移复位,此时圆管再此对充电接口形成挡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有效避免在外使用时雨水经喇叭出音孔和充电接口淋入,且通过软性遮挡的方式也能够在受到碰撞时起到缓冲防护的效果,便于稳定快速漏出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且便于快速对充电接口进行遮挡防护,提高充电的稳定性,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的圆管下移露出充电接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蓝牙音箱本体、2锥形隔离软环套、3充电接口、4圆管、5锥形软挡套、6矩形插座、7底座、8矩形插孔、9硅胶吸盘、10矩形块、11弹簧、12横杆、13u形按压块、14l形卡杆、15弹性带、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安全防水的蓝牙音箱,包括蓝牙音箱本体1,蓝牙音箱本体1包括设置在蓝牙音箱本体1上的充电接口3、喇叭出音孔,蓝牙音箱本体1上套设有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2,喇叭出音孔位于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2内,蓝牙音箱本体1上滑动套设有圆管4,充电接口3位于圆管4内,圆管4上固定套设有锥形软挡套5,圆管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插座6,两个矩形插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16,蓝牙音箱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7,且底座7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插孔8,两个矩形插孔8与两个矩形插座6一一对应设置,底座7的底部四角均粘接固定有硅胶吸盘9,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10,且矩形块10的一侧与矩形槽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弹簧11,矩形块10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2的一端,且横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按压块13,u形按压块13远离横杆12的一侧延伸至底座7外,横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卡杆14,两个l形卡杆14与两个卡槽16一一对应设置,l形卡杆14的一端设为锥形结构,l形卡杆14与对应的卡槽16相适配,圆管4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15,且弹性带15的顶端与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2中位于下方的一个锥形隔离软环套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有效避免在外使用时雨水经喇叭出音孔和充电接口3淋入,且通过软性遮挡的方式也能够在受到碰撞时起到缓冲防护的效果,便于稳定快速漏出充电接口3进行充电,且便于快速对充电接口3进行遮挡防护,提高充电的稳定性,有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u形按压块13内的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横杆12的一侧与u形按压块13靠近横杆12的一侧内壁活动接触,锥形软挡套5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侧壁与圆管4的外侧粘接固定,位于下方的锥形隔离软环套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侧壁与蓝牙音箱本体1的外侧粘接固定,位于上方的锥形隔离软环套2的顶部内壁与蓝牙音箱本体1的顶部粘接固定,圆管4的底端和底座7之间的距离与卡槽16的顶部和对应的l形卡杆1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相同,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有效避免在外使用时雨水经喇叭出音孔和充电接口3淋入,且通过软性遮挡的方式也能够在受到碰撞时起到缓冲防护的效果,便于稳定快速漏出充电接口3进行充电,且便于快速对充电接口3进行遮挡防护,提高充电的稳定性,有利于使用。

工作原理:两个锥形隔离软环套2和圆管4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喇叭出音孔和充电接口3进行遮挡,避免外出使用时雨水淋入,且锥形隔离软环套2和锥形软挡套5的设置能够起到缓冲防护的效果,能够降低蓝牙音箱本体1倾倒或被碰撞到时的硬性冲击力,硅胶吸盘9的设置方便稳定的放置在室内光滑桌面上使用;

当需要进行充电露出充电接口3时,向左推动u形按压块13,u形按压块13带动横杆12向左移动,横杆12带动两个l形卡杆14向左移动,同时横杆12带动矩形块10在矩形槽内向左滑动并对弹簧11压缩,此时向下按压圆管4,圆管4对两个弹性带15进行拉伸,同时圆管4带动两个矩形插座6向下移动,矩形插座6的底部穿过对应的矩形插孔8并插入矩形槽内,当圆管4的底端与底座7的顶部接触时,放松对u形按压块13的压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1复位并带动矩形块10向右回移复位,矩形块10带动横杆12向右回移,横杆12带动两个l形卡杆14向右分别插入对应的卡槽16内,此时l形卡杆14通过对应的卡槽16限制矩形插座6,从而固定了圆管4的位置,且此时在圆管4下移后充电接口3露出,能够避免在对蓝牙音箱本体1充电的过程中圆管4上移将充电线与充电接口3碰分离的现象;

充电完成后充电线取走后,再次向左推动u形按压块13带动横杆12向左移动,横杆12带动两个l形卡杆14向左与两个卡槽16分离,固定解除,此时处于拉伸状态的两个弹性带15带动圆管4向上回移复位,此时圆管4再此对充电接口3形成挡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