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耳撑结构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6706发布日期:2020-07-14 17:26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耳机耳撑结构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特别涉及一种耳机耳撑结构及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入耳式耳机产品耳机都是直接在产品外围套上c型或者类似c型的软胶来实现佩带稳定性的问题,这样的做法也直接加大了产品的外围尺寸,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佩带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耳撑结构及耳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入耳式耳机佩带稳定性的同时还不改变产品外围尺寸,得以保证耳机入耳佩带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耳机耳撑结构,包括耳撑本体,所述耳撑本体为软质并且中空的块状结构,包括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的贴合部以及远离人耳的耳廓的装配部,所述贴合部为凸起的弧形,以使贴合部与人耳的耳廓贴合时,根据不同的耳廓使贴合部被挤压变形;在装配部上设有柱状的装配筋。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筋上设有一周凸起的梯形部,所述梯形部的梯形面远离装配部。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装配部孔。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外壳,包括所述的耳机耳撑结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的耳廓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与装配部形状相适配的装配槽,耳撑本体设置在装配槽中,在装配槽中设有供装配筋进行装配的耳机预留通孔,耳机预留通孔与装配筋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预留通孔的深度与装配部至梯形部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预留通孔的孔径与装配筋的直径相等且小于梯形部的最大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耳撑设置为中空的块状结构,包括贴合部和装配部,贴合部为凸起的弧形,以实现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以及在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外壳上与人耳的耳廓位置相对处设置该耳机耳撑结构,从而实现入耳式耳机佩带稳定性的同时还不改变产品外围尺寸,而且耳撑为贴合在耳机外壳上,得以保证耳机入耳佩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耳撑结构,包括耳撑本体1,所述耳撑本体1为软质并且中空的块状结构,包括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的贴合部11以及远离人耳的耳廓的装配部12,所述贴合部11为凸起的弧形,以使贴合部11与人耳的耳廓贴合时,可根据不同的耳廓使贴合部11被挤压变形,从而使耳机外壳能够与人耳的耳廓紧密贴合,在装配部12上设有柱状的装配筋14,以满足装配需要。

耳撑采用软质并且中空的块状结构能够使耳撑本体软硬度适合并可以形变,增加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耳撑本体1由硅胶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装配筋14设于装配部12远离贴合部11的以端表面,以便于装配。

如图2所示,在装配筋14上设有一周凸起的梯形部15,以在装配筋14上形成拉拽部13,所述梯形部15的梯形面远离装配部12,从而实现与耳机外壳的连接固定。

如图2所示,在装配部12上设有装配部孔121,具体地,装配部孔121设置在装配部12远离贴合部11的一端表面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部12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以实现耳撑本体1整体更贴合耳廓表面。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外壳2,所述耳机外壳2为入耳式耳机外壳,在耳机外壳2上设有上述的耳机耳撑结构,所述耳机外壳2与人耳的耳廓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与装配部12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的装配槽21,耳撑本体1设置在装配槽21中,在装配槽21中设有供装配筋14进行装配的耳机预留通孔22,耳机预留通孔22与装配筋14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耳机预留通孔22的深度与装配部12至梯形部15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耳机预留通孔22位于装配槽21的一端孔边缘为一周漏斗状的引导面221,以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耳机预留通孔22的孔径与装配筋14的直径相等且小于梯形部15的最大直径,从而能够使耳撑本体1卡接在装配槽21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装配部12与装配槽21相对的一端表面设有凹槽16,相应地,在装配槽21中设有与凹槽16相适配的凸条23,具体地,凹槽16对称地设置在装配部12短轴的两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耳撑本体与耳机外壳的装配流程如下:装配筋14从耳壳外壳的装配槽21将其穿进耳机预留通孔22中,然后利用辅助工具夹住拉拽部13将耳撑本体1朝装配槽21方向拉,使梯形部受挤压后穿过耳机预留通孔22并从而耳机预留通孔22远离装配槽21的一端伸出,使装配部12被紧固在装配槽21中,贴合部11则位于装配槽21外,在耳撑本体1卡接在装配槽21中后,利用工具剪掉拉拽部13,完成耳机耳撑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耳撑设置为中空的块状结构,包括贴合部和装配部,贴合部为凸起的弧形,以实现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以及在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外壳上与人耳的耳廓位置相对处设置该耳机耳撑结构,从而实现入耳式耳机佩带稳定性的同时还不改变产品外围尺寸,而且耳撑为贴合在耳机外壳上,得以保证耳机入耳佩带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耳机耳撑结构,包括耳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撑本体(1)为软质并且中空的块状结构,包括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的贴合部(11)以及远离人耳的耳廓的装配部(12),所述贴合部(11)为凸起的弧形,以使贴合部(11)与人耳的耳廓贴合时,根据不同的耳廓使贴合部(11)被挤压变形;在装配部(12)上设有柱状的装配筋(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耳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筋(14)上设有一周凸起的梯形部(15),所述梯形部(15)的梯形面远离装配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耳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12)上设有装配部孔(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耳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12)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5.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外壳(2),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耳撑结构,所述耳机外壳(2)与人耳的耳廓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与装配部(12)形状相适配的装配槽(21),耳撑本体(1)设置在装配槽(21)中,在装配槽(21)中设有供装配筋(14)进行装配的耳机预留通孔(22),耳机预留通孔(22)与装配筋(14)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预留通孔(22)的深度与装配部(12)至梯形部(15)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预留通孔(22)的孔径与装配筋(14)的直径相等且小于梯形部(15)的最大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耳撑结构,包括耳撑本体,所述耳撑本体为软质并且中空的块状结构,包括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的贴合部以及远离人耳的耳廓的装配部,所述贴合部为凸起的弧形,以使贴合部与人耳的耳廓贴合时,根据不同的耳廓使贴合部被挤压变形;在装配部上设有柱状的装配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入耳式耳机佩带稳定性的同时还不改变产品外围尺寸,而且耳撑为贴合在耳机外壳上,得以保证耳机入耳佩带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垣皜;邓世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华玺声学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