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1905发布日期:2021-01-23 05:4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戴式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0002]
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头和连接两个耳机头的头带。由于每个人的头部尺寸存在差异,为确保耳机头能够到达人体耳部,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常常将头带高度适当增加。另也有通过设置调节杆,调节耳机头与头带之间的距离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调节杆的方式不美观且调节后容易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其旨在实现耳机头与头带之间距离的可调节。
[0004]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
[0006]
头带;
[0007]
耳机头,所述耳机头包括扬声器和用于固定所述扬声器的耳壳,所述耳壳具有开口腔结构的容置腔;
[0008]
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件、弹片和齿条,所述连接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头带而另一端插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弹片设于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耳壳的一侧,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并设有多个且从上到下顺次排列的凹陷部,所述弹片能够择一抵持各所述凹陷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耳壳包括扣合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置腔的外壳和内壳,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内壳。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端部设有供所述连接件插入的环体,所述内壳上端部设有凸块,所述外壳下端部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内壳在所述弹性卡扣处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凸块插接所述环体而所述卡扣卡接所述卡槽而将所述内壳卡合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朝向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件,所述外壳在朝向所述内壳的表面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设置的限位槽。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头带包括均呈开口环结构设置的钢带、连接带以及贴合垫,所述钢带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钢带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扭曲,并外力撤销时弹性恢复,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钢带卡接,所述连接带由塑料材料制成,并能够随所述钢带一并扭曲,所述贴合垫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其外环面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内环面。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钢带包括呈开口环结构的基带和连接所述基带内环面的卡合件,所述连接带具有与所述卡合件配合的卡合空间,所述卡合件置于所述卡合空间而使所述连接带与所述钢带卡合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件为弧形的条状。
[0015]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朝向所述钢带的面设有定位柱,所述钢带在所述定位柱处对应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头带还包括包装壳,所述包装壳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包装壳沿所述钢带设置,所述包装壳连接所述钢带并将所述贴合垫和所述连接带包覆其内。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壳包括截面呈u形的包覆段和两个分别连接所述包覆段两端的延伸段,所述包覆段包覆所述贴合垫,两个所述延伸段夹设于所述钢带和所述连接带之间。
[0018]
耳壳的设置,用于固定扬声器的同时,参与扬声器高度的调节。连接件能够在容置腔内上下移动,但受到弹片与齿条的限制。在需要调整时,外力将耳壳向外移动而使弹片脱离凹陷部的限制(限位状态变成自由状态),连接件能够相对耳壳上下移动而实现扬声器与头带之间距离的调节,而在调整完毕后,外力消失,弹片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抵持凹陷部(从自由状态变成限位状态),而限制连接件与内壳的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头带和扬声器位置的相对固定。
[0019]
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耳机,能够实现头带和耳机头距离的调节,并在调节后能够维持距离的相对稳性,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的局部拆解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壳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带的拆解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带另一角度的拆解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头带的剖切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带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号说明:
[0028]
[00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34]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10、耳机头和连接耳机头和头带10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耳机头在与头带10的距离,以适应人体头部尺寸差异性的要求。
[0035]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耳机头有两个,并左右分置于头带10的两侧,对应的,调节结构有两个,分别用于调节两个耳机头与头带10两端部的距离。头带 10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从上向下套入人体头部。
[0036]
耳机头包括扬声器和用于固定扬声器的耳壳20,耳壳20具有开口腔结构的容置腔。
[0037]
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件31、弹片32和齿条33,连接件31一端转动连接头带 10而另一端插入容置腔,弹片32设于连接件31朝向耳壳20的一侧,齿条33 设于容置腔的腔壁并设有多个且从上到下顺次排列的凹陷部,弹片32具有择一抵持各凹陷部的限位状态和脱离凹陷部的自由状态,耳壳20在外力作用下向外移动而使弹片32从限位状态变成自由状态。
[0038]
耳壳20的设置,用于固定扬声器的同时,参与扬声器高度的调节。连接件 31能够在容置腔内上下移动,但受到弹片32与齿条33的限制。在需要调整时,外力将耳壳20向外移动而使弹片32脱离凹陷部的限制(限位状态变成自由状态),连接件31能够相对耳壳20上下移动而实现扬声器与头带10之间距离的调节,而在调整完毕后,外力消失,弹片32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抵持凹陷部(从自由状态变成限位状态),而限制连接件31与内壳21的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头带10和扬声器位置的相对固定。连接件31与头带10转动连接,以实现耳机头
相对头带10角度的可调,从而提高头戴式耳机在佩戴时耳机头与人体耳部的贴合程度,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本领域人员可以采用现有的转动结构实现连接件31与头带10的转动连接,在此不予展开。
[0039]
由上分析,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耳机,能够实现头带10和耳机头距离的调节,并在调节后能够维持距离的相对稳性,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0040]
本实施例中,耳壳20包括扣合连接以形成容置腔的内壳21和外壳22,齿条33设于内壳21。
[0041]
请参照图1和图2,外壳22上端部设有供连接件31插入的环体221,内壳 21上端部设有插块211,外壳22下端部设有弹性卡扣222,内壳21在弹性卡扣222处设有与弹性卡扣222配合的卡槽212,插块211插接环体221而卡扣卡接卡槽212而将内壳21卡合连接。操作时,只要将内壳21的上端部的插块 211向上插接环体221,而下端部向外壳22按压,以使弹性卡扣222卡接拉槽即可,操作方便。此外,环体221的设置,确保供连接件31插入的开口尺寸的确定性,而不会因为两个与内壳21扣合而产生影响,从而有利于结构的紧凑性。
[0042]
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槽212和弹性卡扣222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卡槽212设于外壳22,而弹性卡扣222设于内壳21。
[0043]
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弹性卡扣22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不作限定。
[0044]
本实施例中,内壳21在朝向外壳22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件213,外壳22在朝向内壳21的表面设有与限位件213配合设置的限位槽223。限位件213置入限位槽223中,使得内壳21和外壳22只有相背离方向的一个自由度,结合前述的卡接设计,有利于提高内壳21和外壳22的连接紧固性。图示结构中,限位件213有多个并沿内壳21外表面边缘设置,该设置为扬声器的设置避让空间,此外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与外壳22的连接紧固性。
[0045]
请参照图3,头带10包括均呈开口环结构设置的钢带11、连接带12以及贴合垫13,钢带11与连接件31连接,钢带11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扭曲,并外力撤销时弹性恢复,连接带12与钢带11卡接,连接带12由塑料材料制成,并能够随钢带11一并扭曲,贴合垫13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其外环面连接于连接带12的内环面。
[0046]
钢带11能够发生弹性扭曲,从而使采用本实施例的头带10的头戴式耳机能够任意方向的扭曲,尤其是,使得连接头带10的两个耳机头能够向内扭曲叠放,从而缩小所需要的收纳空间,实现方便携带的效果。连接带12用于将贴合垫13贴合于钢带11上,贴合垫13在消费者使用头戴式耳机时与头部抵接,贴合垫13由柔性材料制成,以避免头部直接碰撞钢带11而损伤。
[0047]
本实施例中,钢带11采用sus不锈钢材料制成,其结构弹性能够允许自然放置下呈开口环的钢带11两自由端在外力作用下向外拉直,并在该外力消失后回复原状。当然,也能够允许钢带11两自由端在外力作用下向内靠拢,并在该外力消失后回复原状。同时,其结构弹性能够允许钢带11两自由端在外力作用下扭转九十度,并在该外力消失后回复原状。
[0048]
本实施例中,连接带12与钢带11卡合连接。
[0049]
请参照图4至图6,钢带11包括呈开口环结构的基带111和连接基带111 内环面的卡合件112,连接带12具有与卡合件112配合的卡合空间,卡合件112 置于卡合空间而使连接带12与钢带11卡合连接。
[0050]
卡合件112有多个,以利于钢带11和连接带12更紧密的贴合。
[0051]
优选的,卡合件112为弧形的条状。卡合件112沿基带111延伸方向延伸,卡合件112有两条并前后间隔设置。连接带12包括带主体121和连接带12主体前后两侧的壁板122,各壁板122向中间延伸而与带本体形成与卡合件112 配合卡接的卡合空间。安装时,钢带11向连接带12移动,而使前后设置的两条卡合件112分别置于两个卡合空间内实现连接带12和卡合件112的卡接。
[0052]
图示结构中,卡合件112和壁板122横截面均为卡勾结构,并相互扣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卡合件112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0053]
请参照图5,连接带12朝向钢带11的面设有定位件124,钢带11在件处对应设有与定位件124配合的定位孔113。
[0054]
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24设于连接带12的中间位置,装配时,将定位件 124对准定位孔113而将连接带12与钢带11卡接。定位件124和定位孔113 的配合设置有利于提高装配的便利性。
[0055]
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定位柱的形状和位置。
[0056]
图示实施例中,定位件124为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竖板,钢带11上设有两个角板,两个角板围合而形成容置两个竖板的定位孔113。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件124也可以为柱状结构。
[0057]
请参照图6,钢带11还包括设于内环面的加强筋114。加强筋114连接基带111并沿基带111延伸方向延伸。
[0058]
图示实施例中,加强筋114有两条并前后间隔设置。
[0059]
请参照图5,头带10还包括包装壳14,包装壳14由柔性材料制成,包装壳14沿钢带11设置,包装壳14连接钢带11而将贴合垫13和连接带12包覆其内。包装壳14由皮质材料或纤维材料制成。包装壳14将贴合垫13和连接带 12包裹其内以起到保护和美观的效果。
[0060]
进一步的,包装壳14包括截面呈u形的包覆段141和两个分别连接包覆段141两端的延伸段142,包覆段141包覆贴合垫13,两个延伸段142夹设于钢带11和连接带12之间。本领域人员可以适当增加延伸段142的长度从而提高包装壳14与钢带11的连接紧固性。
[0061]
请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带12在其外环面且与包装壳14抵接处设有多个固定件123,包装壳14在固定件123位置对应开设有与固定件123配合的连接孔1421,包装壳14夹设于钢带11和连接带12之间时,固定件123 置于连接孔1421。装配时,将贴合垫13贴附于连接带12的内侧,而后,将包装壳14的连接孔1421对应套设于固定件123上,从而使包装壳14与连接件 31连接并包覆贴合垫13。再将套设有包装壳14的连接带12与钢带11卡接。
[0062]
请参照图4和图6,包装壳14在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限位块143,钢带11 具有与限位块143配合的限位空间115。两条加强筋114在限位块143处分别向背离另一加强筋114的方向突出,而共同围合形成限位空间115。限位块143 和限位空间115的配合设置有利于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筋114围合形成限位空间115有利于受力的延续性。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