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4420发布日期:2020-12-08 13:5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和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江苏已在全省规模化建设电力无线专网,随着无线专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应用不断深入,网络的监控、运维、统计、分析成为省、市信通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lte无线专网即将从建设阶段转为运维阶段,运维阶段需支撑无线网络性能监视、开卡开户、告警监视、业务支撑等一系列工作需求。目前,只能凭借设备网管支撑以上工作,无线专网设备厂家网管众多(核心网、基站设备网管;多厂家通信终端设备网管;开卡开户涉及的读卡器、防火墙软件等),网管功能各异,管理深度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一、有效和可靠的管理,严重制约相关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未能充分满足配用电等业务需求有效支撑。因此,急需开展无线专网运维支撑平台建设,以提升无线专网运行维护效率,确保无线专网和接入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设备的管理局限性,只能监控本厂商、本地市的性能,并且管理深度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本实用新型进行技术升级,采用省集中部署,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打通业务数据分析平台和各地市网管中心之间的联系,对全省、全厂商集中统一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区和四区,二区部署有核心网网管、基站网管、交换机一和采集服务器,四区部署有交换机二、云平台和客户端,二区和四区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和反向隔离装置实现网络互通;所述核心网网管和基站网管通过交换机一将核心网和基站的数据传输到采集服务器,所述采集服务器采集的数据穿透正向隔离装置后由交换机二传输至云平台;所述云平台包括服务器集群和数据库,所述客户端发送指令至服务器集群,用于调用服务器集群中的应用服务器,数据由交换机二传输到应用服务器,同时应用服务器生成的数据经由交换机二和反向隔离装置回传至采集服务器,采集服务器再将回传数据经由交换机一回传至核心网网管和基站网管,所述数据库用于服务器集群的数据存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还包括ams系统和大屏系统,应用服务器生成的数据还发送至ams系统和大屏系统进行管理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服务器、正向隔离装置和反向隔离装置均包括主备两台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服务器为双网卡捆绑,分别和正向隔离装置、反向隔离装置互联。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包括redis数据库和mysql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架构中,全网设备连接采用千兆网线互联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全省、全厂商形成一个标准统一化的管理;采用了隔离措施,使用网关、路由器或者物理隔离设备,实现不同网络间数据通信的安全隔离,确保数据在网上的安全传输;可以通过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同步,减少人工进行干预或维护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图。

附图标记如下:核心网网管1、基站网管2、交换机一3、采集服务器4、交换机二5、云平台6、客户端7、正向隔离装置8、反向隔离装置9、服务器集群10、数据库11、应用服务器12、ams系统13、大屏系统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更好的满足无线专网运维支撑平台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两个子服务:一个是采集服务,另一个是业务平台(云平台)。采集服务可以支持多协议、多方式拉取或接收各核心网网管、基站网管的告警、性能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采集服务设置独立的数据库存储服务,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支持向业务平台实时推送数据,也支持业务平台主动拉取数据。业务平台涵盖所有业务功能模块,包括开卡开户、告警管理、性能监测、业务支撑、统计分析、系统支撑等核心模块。

具体参见如图1所示的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包括:二区(调度数据网络)和四区(公用信息网络),二区部署有核心网网管1、基站网管2、交换机一3和采集服务器4,四区部署有交换机二5、云平台6和客户端7,二区和四区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8和反向隔离装置9实现网络互通,采集服务器4、正向隔离装置8和反向隔离装置9均包括主备两台设备。核心网网管1和基站网管2通过交换机一3将核心网和基站的数据传输到采集服务器4,采集服务器4采集的数据穿透正向隔离装置8后由交换机二5传输至云平台6。云平台6包括服务器集群10和数据库11,客户端7发送指令至服务器集群10,用于调用服务器集群10中的应用服务器12,数据由交换机二5传输到相应的应用服务器12,同时应用服务器12产生的数据经由交换机二5和反向隔离装置9回传至采集服务器4,采集服务器4再将回传数据经由交换机一3回传至核心网网管1和基站网管2,应用服务器12生成的数据还发送至ams系统13和大屏系统14进行管理和显示。数据库11用于服务器集群10的数据存储,包括redis数据库和mysql数据库。

采集服务器4实现对各类厂家数据的采集。数据库11实现数据的存储,后期可以通过mycat实现集群或者直接部署tidb集群。服务器集群10实现开卡开户、告警分析、性能监测、业务支撑和统计分析工作,通过nginx实现负载均衡。正反向隔离装置实现二区和四区网络互通。对于四区两台应用服务器12的ip地址分配问题,共用一个公网ip即可。

其中,建议两个区域分别配置一台交换机,确保网络架构更清晰。采集服务器4做双网卡捆绑,分别和两台主备隔离装置互联。全网设备连接建议采用千兆网线互联方式,如果交互数据量交大,建议选用万兆光纤连接,但是交换机需要支持。

本实用新型通过交换机实现二区的采集服务和各地市、各厂商提供的核心网网管、基站网管、终端网管网络互通,并且通过多协议的采集方式,实现各网管系统性能、配置、告警等数据的采集工作。二区和四区的网络隔离,使用正反向隔离装置来实现二区和四区的网络互通,使用文件摆渡的方式实现二区和四区文件的传递,四区再对收集到数据进行解析、指标计算等分析工作,通过业务平台的分析,将生成的数据推动给ams和大屏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区和四区,二区部署有核心网网管(1)、基站网管(2)、交换机一(3)和采集服务器(4),四区部署有交换机二(5)、云平台(6)和客户端(7),二区和四区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8)和反向隔离装置(9)实现网络互通;所述核心网网管(1)和基站网管(2)通过交换机一(3)将核心网和基站的数据传输到采集服务器(4),所述采集服务器(4)采集的数据穿透正向隔离装置(8)后由交换机二(5)传输至云平台(6);所述云平台(6)包括服务器集群(10)和数据库(11),所述客户端(7)发送指令至服务器集群(10),用于调用服务器集群(10)中的应用服务器(12),数据由交换机二(5)传输到应用服务器(12),同时应用服务器(12)生成的数据经由交换机二(5)和反向隔离装置(9)回传至采集服务器(4),采集服务器(4)再将回传数据经由交换机一(3)回传至核心网网管(1)和基站网管(2),所述数据库(11)用于服务器集群(10)的数据存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ms系统(13)和大屏系统(14),应用服务器(12)生成的数据还发送至ams系统(13)和大屏系统(14)进行管理和显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服务器(4)、正向隔离装置(8)和反向隔离装置(9)均包括主备两台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服务器(4)为双网卡捆绑,分别和正向隔离装置(8)、反向隔离装置(9)互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11)包括redis数据库和mysql数据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架构中,全网设备连接采用千兆网线互联方式。


技术总结
一种电力通信无线专用网络运维支撑网络架构,通过交换机实现二区的采集服务和各地市、各厂商提供的核心网网管、基站网管、终端网管网络互通,并且通过多协议的采集方式,实现各网管系统性能、配置、告警等数据的采集工作。二区和四区的网络隔离,使用正反向隔离装置来实现二区和四区的网络互通,使用文件摆渡的方式实现二区和四区文件的传递,四区再对收集到数据进行解析、指标计算等分析工作,通过业务平台的分析,将生成的数据推动给AMS和大屏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全省、全厂商形成一个标准统一化的管理;采用了隔离措施,使用网关、路由器或者物理隔离设备,实现不同网络间数据通信的安全隔离,确保数据在网上的安全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丁正阳;戴勇;李伟;沈伟;汪大洋;徐刚;李沛;蒋春霞;虞骅;郭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