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5150发布日期:2020-10-23 12:3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耳机充电盒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成为人们在使用智能终端时不可或缺的配件,在看视频或者听音乐时,均可以通过耳机获取声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耳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普通有线耳机外,还有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内置有充电电池,为了能够为无线耳机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很多无线耳机均配有耳机充电盒。通过耳机充电盒为无线耳机充电,从而增加了无线耳机的使用时长。

现在常用无线耳机的耳机充电盒的开合盖形式包括:磁铁与转轴配合控制翻盖、按压弹起盒盖或套筒抽拉等。用户在将耳机放入充电盒时或从耳机盒取出耳机的过程均需要手动开启盒盖,将耳机放入充电盒,再手动关闭盒盖等操作。将耳机放入或取出充电盒的过程较为繁琐,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其打开关闭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耳机取放操作的便利性。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

外盒体,其具有一内部腔室和一将所述内部腔室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外盒体上形成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放置有对所述无线耳机供电的电池;

内盒体,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的耳机容纳孔,所述内盒体经所述开口可伸缩地插设在所述内部腔室内;

当所述内盒体伸出时,所述耳机容纳孔露出以取放所述无线耳机,当所述内盒体缩回所述内部腔室内时,所述耳机容纳孔隐藏至所述内部腔室内以收纳所述无线耳机。

当所述内盒体缩回到位时,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电池的供电端电连接。

所述内部腔室内设有第一弹性复位部件,用于当所述内盒体伸出时对所述内盒体提供与其伸出方向相反的拉力,且当所述内盒体缩回所述内部腔室内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处于自然状态。

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一端连接所述内盒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盒体的内壁。

所述内部腔室内还设有第一弹性限位部件,所述内盒体上对应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当所述内盒体伸出到位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件配合使所述内盒体定位在此位置。

所述外盒体上形成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内盒体的伸缩方向,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内盒体上的贯通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安装有可按压的弹性导向部件,所述弹性导向部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内,且当所述内盒体伸出到位时,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件嵌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且位于所述弹性导向部件的按压路径上。

所述安装孔呈t形,所述弹性导向部件包括t形的导向部主体和对所述导向部主体的按压进行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部件。

所述内部腔室内设有第三弹性复位部件,用于当所述内盒体伸出时对所述内盒体提供与其伸出方向相同的推力,且当所述内盒体缩回到位时,所述第三弹性复位部件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内部腔室内还设有第二弹性限位部件,所述内盒体上对应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内盒体缩回到位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件配合使所述内盒体定位在此位置。

所述内盒体的外端形成有止挡部,当所述内盒体缩回到位时,所述止挡部止挡在所述开口的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可以实现伸缩式打开,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无线耳机的取放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内盒体缩回收纳状态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内盒体缩回收纳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内盒体伸出状态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内盒体伸出状态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弹性导向部件按压第一弹性限位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充电盒弹性导向部件按压第一弹性限位部件后内盒体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无线耳机充电盒;2、无线耳机;

100、外盒体;110、内部腔室;111、安装槽;120、开口;130、电池仓;140、导向孔;150、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60、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1、凸起部;162、弹性部;

200、内盒体;210、耳机容纳孔;220、第一限位结构;230、止挡部;

300、弹性导向部件;310、导向部主体;320、第二弹性复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1,包括:

外盒体100,其具有一内部腔室110和一将内部腔室110与外界连通的开口120,外盒体100上形成有电池仓130,电池仓130放置有对无线耳机2供电的电池(未图示);

内盒体200,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2的耳机容纳孔210,内盒体200经外盒体100的开口120可伸缩地插设在内部腔室110内;

当内盒体200伸出时,如图3和图4所示,耳机容纳孔210露出以便取放无线耳机2,当内盒体200缩回内部腔室110内时,如图1和图2所示,耳机容纳孔210隐藏至内部腔室110内以收纳无线耳机2。

进一步地,当内盒体200向内部腔室110内缩回并缩回到位时,无线耳机2的充电端与电池的供电端电连接,即无线耳机2缩回到位时,电池仓130内的电池正好可以对无线耳机2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耳机容纳孔210由内盒体200的上表面延伸至其下表面,无线耳机2以其头部朝上、杆部朝下插设在耳机容纳孔210内,其充电端位于其杆部底端上,电池的供电端朝上以便与无线耳机2杆部底端的供电端通过接触导通,无线耳机充电盒1对无线耳机2的充电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无线耳机充电盒1的开合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内部腔室110内设有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当内盒体200相对外盒体100向外伸出时对内盒体200提供与其伸出方向相反的拉力(拉力方向如图4中水平向右的箭头所示),从而有助于内盒体200被拉出后的自动缩回复位,无需用户一直推动内盒体200至其完全缩回,且当内盒体200缩回内部腔室110内时,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处于自然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一端连接内盒体200,另一端连接外盒体100的内壁。具体的,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可以为直弹簧、扭簧或弹性胶条、胶块等,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其为直弹簧,位于内盒体200的内端与对应的外盒体100的内壁之间。当内盒体200缩回内部腔室110内时,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处于自然状态,当向外拉动内盒体200使其伸出外盒体100时,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被拉伸变形,则释放内盒体200后,内盒体200会在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的弹性回复力下自动缩回,实现复位。

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无线耳机充电盒1的开合便利性,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内部腔室110内还设有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内盒体200上对应设有第一限位结构220,当内盒体200伸出到位时,第一限位结构220与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配合使内盒体200定位在此位置,即当内盒体200伸出至第一限位结构220与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恰好配合时,若无外力推动内盒体200可保持此位置不动,无需用户拉出内盒体200后始终对其施加拉力来使内盒体200保持在伸出状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包括一凸起部161和一弹性件162,在内部腔室110内形成有一安装槽111,弹性件162一端连接安装槽111的槽底面,另一端连接凸起部161,从而使按压凸起部161时,弹性件162可被压缩,释放凸起部161时,弹性件162带动凸起部161复位;同时,外盒体100上形成有导向孔140,导向孔14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内盒体200的伸缩方向,第一限位结构220为形成在内盒体200上的贯通孔,贯通孔内安装有可按压的弹性导向部件300,弹性导向部件300的一端伸入导向孔140内,且在自然状态下,弹性导向部件300的该端露出于外盒体100外部,当内盒体200伸出到位时,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的凸起部161嵌入第一限位结构220内使内盒体200能够保持在拉出状态。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位于弹性导向部件300的按压路径上,即按动弹性导向部件300时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随之被按压,则在需要使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与第一限位结构220脱离而使内盒体200自动缩回复位时,只需按动弹性导向部件300,进而使第一弹性限位部件160被按压而脱离第一限位结构220,如图5所示,此时内盒体200在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的弹性回复力下自动缩回复位,复位移动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直至缩回到位,如图1和图2所示。

另一方面,弹性导向部件300的一端伸入导向孔140内,弹性导向部件300还可以作为推动内盒体200向外伸出的操作部,推动弹性导向部件300沿导向孔140移动,进而带动内盒体200移动,同时导向孔140对内盒体200的伸缩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有助于其移动平稳可靠。

当然,第一限位结构220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比如可以为形成在内盒体200上的一浅槽,当向外拉动内盒体200至凸起部161恰好嵌入第一限位结构220内时,实现对内盒体200的定位;若要使内盒体200复位,此时对内盒体200稍加推力,使凸起部161脱离第一限位结构220,然后内盒体200在第一弹性复位部件150的弹性回复力下自动缩回复位。为便于凸起部161顺利滑入或滑出第一限位结构220,二者的接触面上配置有相适配的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20呈t形,弹性导向部件300包括t形的导向部主体310和对导向部主体310的按压进行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部件320,第二弹性复位部件320可一端连接导向部主体310,另一端连接第一限位结构220的t形过渡部。

进一步地,内盒体200的外端上形成有止挡部230,当内盒体200缩回到位时,止挡部230止挡在开口120的端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止挡部230,对内盒体200的缩回起到辅助限位作用,同时使得内盒体200的外端止挡在外盒体100的外部,需要内盒体200伸出时,也可直接操作该止挡部230向外拉出内盒体200,以对内盒体200提供多种伸出操作形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操作需求。本实施例中止挡部230为环绕内盒体200外端一圈的止挡翻边,也可以是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止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作为本实施例无线耳机充电盒1的另外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可在内部腔室110内设有第三弹性复位部件,第三弹性复位部件用于当内盒体200伸出时对内盒体200提供与其伸出方向相同的推力,当内盒体200缩回到位时,第三弹性复位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即内盒体200缩回状态时,第三弹性复位部件具有弹性蓄能,该弹性蓄能可促使内盒体200自动弹出。

为使内盒体200缩回状态时内盒体200能保持在此位置,内部腔室110内还设有第二弹性限位部件,内盒体200上对应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内盒体200缩回到位时,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二弹性限位部件配合使内盒体200定位在此位置。其中,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形成在内盒体200上的一浅槽,第二弹性限位部件为一弹性凸起,当内盒体200被向内推动至第二弹性限位部件恰好嵌入第一限位结构220内时,实现对内盒体200的定位,此时内盒体200缩回到位;若要使内盒体200自动弹出,此时对内盒体200稍加拉力,使第二弹性限位部件脱离第二限位结构,然后内盒体200在第二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回复力下自动弹出复位。为便于第二弹性限位部件顺利滑入或滑出第二限位结构,二者的接触面上配置有相适配的导向斜面。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