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8343发布日期:2020-10-30 21:4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传导耳机通过设立在耳道外侧的发声器产生振动波,使声波不通过耳道传播而直接通过头骨传导到耳神经,从而完成声音的传输和接收,但在此同时,外界环境的声音也会通过外耳腔传导至耳膜再传输至耳神经,两种声音混在一起互相干扰,导致骨传导耳机中发出的声音没有达到最好的接收效果,尤其在地铁、车站、飞机上等噪音较大的场所的影响较严重。如果由于声音混杂一起而提高骨传导耳机的音量,一方面会造成漏音,使距离较近的人也能接收到骨传导耳机发出的振动波,听到该耳机中的声音,丧失了保密性;另一方面,高音量必须通过更大的机械振幅来产生,使佩戴者的皮肤产生刺痛感,造成不适。而最终的影响是长时间出于这种大音量环境下,对人耳的听力会产生很大影响,长时间佩戴收听会损伤听力。

因此,需要一种可屏蔽外界声源、降低噪音干扰的骨传导耳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屏蔽外界声源、降低噪音干扰的骨传导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连接件、第一转动调节机构及第一发声部,所述连接件用于支撑于佩戴者上,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发声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发声部用于搭接于所述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借由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转动按压所述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使得所述耳屏部位封闭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设有第一转动调节机构,在佩戴者将第一发声部搭接于一侧的耳屏部位后,第一发声部可将声波通过耳屏部位内软骨传导至耳神经,同时,可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驱动第一发声部转动按压佩戴者的耳屏部位,使得耳屏部位封闭佩戴者的外耳道,一方面可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传入耳膜的通道,降低噪音干扰,另一方面,发挥了骨传导方式的优势,使得骨传导耳机内发出的声音能够获得更大效果的传输。

较佳地,所述第一发声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一发声部之间的频段不同。

较佳地,还包括第二转动调节机构及第二发声部,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发声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发声部用于搭接所述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借由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发声部转动按压所述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使得所述耳屏部位封闭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

较佳地,所述第二发声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二发声部的频段不同。

较佳地,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球孔部及第一球头杆部,所述第一球孔部和所述第一球头杆部中的一者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球孔部和所述第一球头杆部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一发声部连接,所述第一球孔部具有第一球孔,所述第一球头杆部插接于所述第一球孔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球孔部转动。

较佳地,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球孔部及第二球头杆部,所述第二球孔部和所述第二球头杆部中的一者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球孔部和所述第二球头杆部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发声部连接,所述第二球孔部具有第二球孔,所述第二球头杆部插接于所述第二球孔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二球孔部转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为套脖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连接件、第一转动调节机构及第一发声部,所述连接件用于支撑于佩戴者的头部或耳部上,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发声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连接;借由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发声部深入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内侧,以堵塞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设有第一转动调节机构,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发声部深入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内侧,使得第一发声部在通过外耳道向耳神经传导音频的同时,还可堵塞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一方面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传入耳膜的通道,降低噪音干扰,另一方面发挥了骨传导方式的优势,使得骨传导耳机内发出的声音能够获得更大效果的传输。

较佳地,还包括第二转动调节机构及第二发声部,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发声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连接;借由所述第二转动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发声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发声部深入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内侧,以堵塞所述佩戴者的外耳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佩戴者的耳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佩戴者的一侧耳部佩戴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佩戴者的另一侧耳部佩戴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100包括连接件1、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及第一发声部3,连接件1用于支撑于佩戴者的头部或耳部上,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与连接件1连接,第一发声部3与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连接,第一发声部3用于搭接于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从而将声波通过耳屏部位201内软骨传导至耳神经,实现声波的骨传导;借由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驱动第一发声部3转动按压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使得耳屏部位201封闭佩戴者的外耳道202,从而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202传入耳膜的通道,防止声音干扰。较佳者,第一发声部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一发声部3可先连接在一起,然后与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连接,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发声部3也可分别与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连接;各第一发声部3之间的频段不同,以使声音更加完整。具体地,第一发声部3包括第一支撑件32及第一发声器33,第一支撑件32与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连接,第一支撑件32用于支撑于佩戴者的耳部200,第一发声器33与第一支撑件32连接。但第一发声部3的结构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发声部3可仅设置第一发声器33。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100的双侧均设有发声部,具体为,骨传导耳机100还包括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及第二发声部5,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与连接件1连接,第二发声部5与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连接,第一发声部3与第二发声部5呈相对布置,第二发声部5用于搭接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从而将声波通过耳屏部位201内软骨传导至耳神经,实现声波的骨传导;借由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驱动第二发声部5转动按压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使得耳屏部位201封闭佩戴者的外耳道202。通过第一发声部3转动按压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以及第二发声部5转动按压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使得佩戴者两侧的耳屏部位201封闭其外耳道202,从而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202传入耳膜的通道,更加充分地防止声音干扰。但骨传导耳机100的结构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100可为单侧设有发声部的结构,具体为,骨传导耳机100仅设置连接件1、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及第一发声部3,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驱动第一发声部3转动按压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使得耳屏部位201封闭佩戴者的外耳道202。较佳者,第二发声部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二发声部5可先连接在一起,然后与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连接,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发声部5也可分别与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连接;各第二发声部5的频段不同,以使声音更加完整。具体地,第二发声部5包括第二支撑件52及第二发声器53,第二支撑件52与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连接,第二发声器53与第二支撑件52连接。但第二发声部5的结构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二发声部5可仅设置第一发声器33。第一发声器33和第二发声器53的具体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故在此不赘述。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2呈弧形结构,第二支撑件52呈弧形结构,以便于第一支撑件32及第二支撑件52分别与佩戴者的耳部200相配合,且符合人体工程学。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32呈弹性结构,从而可弯折第一支撑件32,以使第一支撑件32适应不同佩戴者的耳部200弧度,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支撑件52呈弹性结构,从而可弯折第二支撑件52,以使第二支撑件52适应不同佩戴者的耳部200弧度,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二支撑件52可采用现有的如碳纤维等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支撑件32和第二支撑件52可采用现有的如碳纤维等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支撑件32和第二支撑件52也可选择金属、塑料或陶瓷等多种方式。具体地,连接件1为套脖带,连接件1可套在佩戴者的脖子上,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球孔部21及第一球头杆部22,第一球孔部21和第一球头杆部22中的一者与连接件1连接,第一球孔部21和第一球头杆部22中的另一者与第一发声部3连接,第一球孔部21具有第一球孔,第一球头杆部22插接于第一球孔内并可相对第一球孔部21转动。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包括第二球孔部41及第二球头杆部42,第二球孔部41和第二球头杆部42中的一者与连接件1连接,第二球孔部41和第二球头杆部42中的另一者与第二发声部5连接,第二球孔部41具有第二球孔,第二球头杆部42插接于第二球孔内并可相对第二球孔部4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球孔部21固定连接于连接件1,第一球头杆部22的一端通过圆球头插接于第一球孔内;第一发声部3与第一球头杆部22固定连接;第二球孔部41固定连接于连接件1,第二球头杆部42的一端通过圆球头插接于第二球孔内;第二发声部5与第二球头杆部4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连接于连接件1的一端,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连接于连接件1的另一端。通过驱使第一球头杆部22相对第一球孔部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发声部3万向转动,故可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驱动第一发声部3转动按压佩戴者的耳屏部位201;通过驱使第二球头杆部42相对第二球孔部4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发声部5万向转动,故可通过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驱动第二发声部5转动按压佩戴者的耳屏部位201。但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和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的结构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和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可采用棘轮机构或螺纹调节等方式驱使第一发声部3和第二发声部5转动按压佩戴者的耳屏部位201。

结合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100的具体原理如下:

佩戴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耳机100时,第一发声部3的第一支撑件32和第二发声部5的第二支撑件52分别支撑于佩戴者的两侧耳部200,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转动调节第一发声器33以及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转动调节第二发声器53,使得第一发声器33和第二发声器53分别搭接于佩戴者两侧的耳屏部位201,从而将声波通过耳屏部位201内软骨传导至耳神经;同时,可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驱动第一发声部3转动按压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以及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驱动第二发声部5转动按压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使得耳屏部位201封闭佩戴者的外耳道202,一方面可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202传入耳膜的通道,防止噪音干扰,另一方面,发挥了骨传导方式的优势,使得骨传导耳机100内发出的声音能够获得更大效果的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仅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驱动第一发声部3转动按压佩戴者一侧的耳屏部位201,或者仅通过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驱动第二发声部5转动按压佩戴者另一侧的耳屏部位201,从而将声波通过耳屏部位201内软骨传导至耳神经。一方面可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202传入耳膜的通道,防止噪音干扰,另一方面发挥骨传导方式的优势,使得骨传导耳机100内发出的声音能够获得更大效果的传输。

在又一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设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结构的连接件、第一转动调节机构、第一发声部、第二转动调节机构及第二发声部,通过第一转动调节机构2转动调节第一发声器33以及第二转动调节机构4转动调节第二发声器53,使得第一发声器33和第二发声器53两者分别深入佩戴者的外耳道202内侧,以堵塞佩戴者的外耳道202,使得第一发声器33和第二发声器53将声波通过外耳道202周边软骨传导至耳神经,搭配适当的填充并隔音材料将外耳道202封闭,一方面切断外部声源通过外耳道202传入耳膜的通道,防止噪音干扰。另一方面发挥骨传导方式的优势,使得骨传导耳机100内发出的声音能够获得更大效果的传输。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