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8775发布日期:2020-10-28 12:1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级监视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各种工业级监视器产品种类较多,而在针对空气质量监控中,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具备温控功能的工业级空气质量监视器,也称工业级智能温控监视器,如肯菲特cfd-cz系列智能空气质量监控器,其是一款互联网智能空气质量温控监控器,具有三个主要特性;1、可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准确测量pm2.5、甲醛、tvoc、co2、温度、湿度等空气质量数值;2、能够控制新风机及风机盘管风量(三档变速),水阀开关,设定温度,完全取代传统温控器;3、可以将空气质量数据通过rs485、wifi等方式传输至服务器,通过微信、web网页等方式进行显示及控制,实现数据监控、新风机净化设备智能联动。

现有的智能温控监视器产品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不具备缓冲遮挡防护的缺点,其大多通过螺钉直接固定,极容易因无意误碰或受掉落的物品碰撞损坏,防护效果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加以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包括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所述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上套设有第一防护管,且第一防护管内侧粘接固定有矩形橡胶套,矩形橡胶套的内侧粘接固定有回形架,回形架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与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两个t形螺钉,回形架活动套设在四个t形螺钉上,所述第一防护管上滑动套设有第二防护管,第二防护管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杆,第一防护管滑动套设在四个横杆上,固定块靠近第一防护管的一侧与第一防护管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横杆上,所述第二防护管的右侧转动安装有透明盖板,第二防护管的后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右侧为开口设置的凹槽,凹槽的左侧内壁上粘接固定有第一磁铁,透明盖板的左侧与两个第一磁铁磁吸安装。

优选的,所述透明盖板的左侧粘接固定有两个第二磁铁,且第二磁铁的左侧延伸至对应的凹槽内并与第一磁铁相吸附。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管的前侧和透明盖板的前侧螺纹固定有两个合页,透明盖板通过两个合页与第二防护管转动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管的右端顶部和右端底部均开设有两个圆形槽,且圆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横杆的外侧滑动连接,圆形槽远离回形架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横杆远离回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形架的右侧呈矩形开设有四个穿孔,且穿孔的侧壁与对应的t形螺钉的外侧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的左侧与第一防护管的左端不在同一竖直线上,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的左侧位于第一防护管的的左端2mm-5mm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回形架、t形螺钉、矩形橡胶套、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横杆、固定块、缓冲弹簧、凹槽、第一磁铁、透明盖板、第二磁铁、圆形槽、滑块与合页相配合,通过四个t形螺钉对回形架进行固定,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和透明盖板配合能够形成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包围防护,向前转动翻开透明盖板,透明盖板通过合页向前转动,透明盖板带动两个第二磁铁与两个第一磁铁分离,使得人员能够翻开透明盖板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进行操作,当无意受到右侧的碰撞时,此时透明盖板受碰撞向左移动并通过第二防护管带动两个固定块向左移动,固定块带动对应的横杆在圆形槽内滑动并对缓冲弹簧压缩,缓冲弹簧的反作用力能够有效缓解右侧碰撞的冲击力,当前侧、后侧或顶部受掉落的物品冲击时,此时第二防护管和第一防护管先承受冲击力,在冲击力下,第一防护管向远离冲击力的方向微移动并对矩形橡胶套挤压,依靠矩形橡胶套自身的弹性能够缓解冲击力和降低传递给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的硬性共振力,提高防护效果,降低损伤。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便于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缓冲包围遮挡防护,使得能够包围防护的同时具备缓解碰撞冲击力的功能,降低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受到的硬性共振力,降低其受到的损伤,提高防护效果,有利于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的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回形架、t形螺钉、矩形橡胶套和第一防护管连接件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的的第二防护管和第一磁铁的连接件右视图。

图中:1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2回形架、3t形螺钉、4矩形橡胶套、5第一防护管、6第二防护管、7横杆、8固定块、9缓冲弹簧、10凹槽、11第一磁铁、12透明盖板、13第二磁铁、14圆形槽、15滑块、16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智能控温的工业级监视器,包括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上套设有第一防护管5,且第一防护管5内侧粘接固定有矩形橡胶套4,矩形橡胶套4的内侧粘接固定有回形架2,回形架2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与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两个t形螺钉3,回形架2活动套设在四个t形螺钉3上,第一防护管5上滑动套设有第二防护管6,第二防护管6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杆7,第一防护管5滑动套设在四个横杆7上,固定块8靠近第一防护管5的一侧与第一防护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弹簧9,且缓冲弹簧9活动套设在对应的横杆7上,第二防护管6的右侧转动安装有透明盖板12,第二防护管6的后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右侧为开口设置的凹槽10,凹槽10的左侧内壁上粘接固定有第一磁铁11,透明盖板12的左侧与两个第一磁铁11磁吸安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便于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缓冲包围遮挡防护,使得能够包围防护的同时具备缓解碰撞冲击力的功能,降低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受到的硬性共振力,降低其受到的损伤,提高防护效果,有利于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透明盖板12的左侧粘接固定有两个第二磁铁13,且第二磁铁13的左侧延伸至对应的凹槽10内并与第一磁铁11相吸附,第二防护管6的前侧和透明盖板12的前侧螺纹固定有两个合页16,透明盖板12通过两个合页16与第二防护管6转动安装,第一防护管5的右端顶部和右端底部均开设有两个圆形槽14,且圆形槽14的内壁与对应的横杆7的外侧滑动连接,圆形槽14远离回形架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横杆7远离回形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5,且滑块15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回形架2的右侧呈矩形开设有四个穿孔,且穿孔的侧壁与对应的t形螺钉3的外侧活动接触,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左侧与第一防护管5的左端不在同一竖直线上,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左侧位于第一防护管5的左端2mm-5mm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便于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缓冲包围遮挡防护,使得能够包围防护的同时具备缓解碰撞冲击力的功能,降低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受到的硬性共振力,降低其受到的损伤,提高防护效果,有利于安全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可以通过四个t形螺钉3对回形架2进行固定,由于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是与回形架2固定的,因此也相当于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固定,此时第一防护管5、第二防护管6和透明盖板12配合能够形成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包围防护,透明盖板12的设置方便人员直接从右侧观察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也可以向前转动翻开透明盖板12,透明盖板12通过合页16向前转动,透明盖板12带动两个第二磁铁13与两个第一磁铁11分离,使得人员能够翻开透明盖板12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进行操作;

而在当无意受到右侧的碰撞时,此时透明盖板12先承受碰撞力,在碰撞力的作用下,透明盖板12向左移动并带动第二防护管6在第一防护管5上向左滑动,第二防护管6带动两个固定块8向左移动,固定块8带动对应的横杆7在圆形槽14内滑动并对缓冲弹簧9压缩,缓冲弹簧9的反作用力能够有效缓解右侧碰撞的冲击力,当前侧、后侧或顶部受掉落的物品冲击时,此时第二防护管6和第一防护管5先承受冲击力,在冲击力下,第一防护管5向远离冲击力的方向微移动并对矩形橡胶套4挤压,使得矩形橡胶套4微微发生形变,依靠矩形橡胶套4自身的弹性能够具备缓解上方、前侧和后侧的冲击力,并通过其自身的软弹性降低传递给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硬性共振力,从而达到降低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的损伤,在缓冲配合包围防护下,达到能够对智能温控监视器主体1缓冲包围遮挡防护,提高防护效果,降低损伤,有利于安全使用。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