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式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2406发布日期:2020-11-25 14:5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双机式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保护壳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双机式保护壳。



背景技术:

3c产品,指的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结合,常见的形式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等。

3c产品使用或者携带时,常常通过保护壳,对3c产品进行保护,针对3c产品的品牌和功能的增加,保护壳也呈多样化。

现有技术中,当使用3c产品为两个时,缺乏同步对两个3c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过程中或者携带过程中掉落,易导致3c产品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机式保护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同步对两个3c产品进行保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双机式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对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连接件呈折叠或展开布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和所述第二放置腔分别用于放置3c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部以及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呈上下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上连接板、第一上连接杆以及第二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的顶部对接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的底部嵌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顶部对接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底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下连接板、第一下连接杆以及第二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底部对接所述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底部对接所述下连接板,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包括第一上连接齿以及第二上连接齿,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齿呈对接布置,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齿呈对接布置;所述第一上连接齿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齿呈啮合布置,所述第一上连接齿与所述第一壳体呈对接布置,所述第二上连接齿与所述第二壳体呈对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垫层,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垫层,所述第一垫层与所述第二垫层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垫层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第二垫层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双机式保护壳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活动对接所述固定片;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展开呈平面布置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与所述固定片呈平行贴附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双机式保护壳包括外包裹层,所述外包裹层呈环绕包围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所述外包裹层的后部形成后包裹面,所述后包裹面平铺所述第一壳体的背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所述外包裹层的前部形成镂空口,所述第一放置腔与所述第二放置腔分别与所述镂空口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双机式保护壳包括上连接层以及下连接层,所述上连接层受力呈伸长或收缩布置,所述下连接层受力呈伸长或收缩布置,所述上连接层与所述下连接层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上连接层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壳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所述下连接层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壳体的下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层与所述下连接层之间形成安设区,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安设区;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上连接层呈对接布置,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层呈对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边条,所述第一侧边条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一侧边条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上连接层和所述下连接层;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侧边条,所述第二侧边条呈长条状布置,所述第二侧边条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上连接层和所述下连接层;所述第一侧边条与所述第二侧边条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侧边条与所述第二侧边条之间形成所述安设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通过第一壳体的第一放置腔和第二壳体的第二放置腔,实现两台3c产品的放置,实现两台3c产品的使用和携带;使用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展开布置,在连接件的作用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相对固定布置,便于同步对两台3c产品的使用,以及对两台3c产品均起到保护,避免掉落导致摔坏,不使用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折叠布置,降低整体占用面积,便于两台3c产品的放置以及便于两台3c产品携带,同时,在不使用状态实现对两台3c产品的保护,提高减震和防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连接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呈折叠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收纳套布局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的收纳套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连接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别对接连接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沿连接件呈折叠或展开布置;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放置腔,第二壳体20具有第二放置腔,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分别用于放置3c产品。

上述的双机式保护壳,通过第一壳体10的第一放置腔和第二壳体20的第二放置腔,实现两台3c产品的放置,实现两台3c产品的使用和携带;使用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呈展开布置,在连接件的作用下,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呈相对固定布置,便于同步对两台3c产品的使用,以及对两台3c产品均起到保护,避免掉落导致摔坏,不使用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呈折叠布置,降低整体占用面积,便于两台3c产品的放置以及便于两台3c产品携带,同时,在不使用状态实现对两台3c产品的保护,提高减震和防摔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机式保护壳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以及其他3c类如多方向折叠显示器等的固定、伸展、收缩、收纳领域。

连接件包括上连接部30以及下连接部40,上连接部30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壳体10的顶部与第二壳体20的顶部,下连接部40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壳体10的底部与第二壳体20的底部,上连接部30与下连接部40呈上下对应布置;在上连接部30和下连接部40的配合作用下,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展开或者折叠更加平稳。

上连接部30包括上连接板31、第一上连接杆32以及第二上连接杆33,上连接板31分别对接第一壳体10的顶部与第二壳体20的顶部,第一上连接杆32的顶部对接上连接板31,第一上连接杆32的底部嵌入第一壳体10,第二上连接杆33的顶部对接上连接板31,第二上连接杆33的底部嵌入第二壳体20;在上连接板31的作用下,便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呈展开或折叠布置,同时,在第一上连接杆32和第二上连接杆33作用下,提高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折叠或者展开的稳定性。

上连接板31呈扁平状布置,增大上连接板31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抵触面积,增强上连接板31的设置稳固性。

第一上连接杆32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连接槽道,第一连接槽道具有内螺纹,第一上连接杆32嵌入第一连接槽道呈螺纹对接布置;第二上连接杆33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第二壳体20具有第二连接槽道,第二连接槽道具有内螺纹,第二上连接杆33嵌入第二连接槽道呈螺纹对接布置;这样,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呈折叠或者展开时,第一上连接杆32与第二上连接杆33随其摆动,提高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折叠或者展开的稳定性。

下连接部40包括下连接板、第一下连接杆以及第二下连接杆,下连接板分别对接第一壳体10的底部与第二壳体20的底部,第一下连接杆的底部对接下连接板,第一下连接杆的顶部嵌入第一壳体10,第二下连接杆的底部对接下连接板,第二下连接杆的顶部嵌入第二壳体20;在下连接板的作用下,便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呈展开或折叠布置,同时,在第一下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作用下,提高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折叠或者展开的稳定性。

再者,上连接板31包括第一上连接齿311以及第二上连接齿312,第一上连接杆32的顶部与第一上连接齿311呈对接布置,第二上连接杆33的顶部与第二上连接齿312呈对接布置;第一上连接齿311与第二上连接齿312呈啮合布置,第一上连接齿311与第一壳体10呈对接布置,第二上连接齿312与第二壳体20呈对接布置;这样,在第一上连接齿311与第二上连接齿312的配合作用下,降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折叠或展开时的晃动,从而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折叠或展开时更加稳定。

第一上连接齿311与第一壳体10可以呈固定布置,也可以呈相对活动布置。

第二上连接齿312与第二壳体20可以呈固定布置,也可以呈相对活动布置。

下连接板包括第一下连接齿以及第二下连接齿,第一下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一下连接齿呈对接布置,第二下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二下连接齿呈对接布置;第一下连接齿与第二下连接齿呈啮合布置,第一下连接齿与第一壳体10呈对接布置,第二下连接齿与第二壳体20呈对接布置;这样,在第一下连接齿与第二下连接齿的配合作用下,降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折叠或展开时的晃动,从而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折叠或展开时更加稳定。

第一下连接齿与第一壳体10可以呈固定布置,也可以呈相对活动布置。

第二下连接齿与第二壳体20可以呈固定布置,也可以呈相对活动布置。

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垫层11,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垫层21,第一垫层11与第二垫层21呈间隔对应布置;第一垫层11的两端分别对接上连接部30和下连接部40,第二垫层21的两端分别对接上连接部30和下连接部40;在第一垫层11和第二垫层21的作用下,增强上连接部30和下连接部40的设置稳固性。

第一垫层11采用pp、pc、tpu、tpr、tpv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复合高分子材料,以注塑成型或热压成型的方式,安设第一底板12上。

第二垫层21采用pp、pc、tpu、tpr、tpv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复合高分子材料,以注塑成型或热压成型的方式,安设第二底板22上。

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底板12,3c产品放置在第一放置腔中时,第一底板12平铺3c产品的底面,这样,底面朝下掉落时,第一底板12起到缓冲和减震作用,增强防摔效果。

第一底板12形成有多个散热孔,便于3c产品使用过程中热量的散发,便于散热。

第一垫层11设置在第一底板12上,第一底板12具有背离第一放置腔的背端面,所述第一垫层11平铺在第一底板12的背端面,这样,当背面朝下掉落时,第一垫层11先承受撞击力,再传递至第一底板12,最终才传递至3c产品,有效弱化撞击力,提高减震和防摔效果。

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底板22,3c产品放置在第二放置腔中时,第二底板22平铺3c产品的底面,这样,底面朝下掉落时,第二底板22起到缓冲和减震作用,增强防摔效果。

第二底板22形成有多个散热孔,便于3c产品使用过程中热量的散发,便于散热。

第二垫层21设置在第二底板22上,第二底板22具有背离第二放置腔的背端面,所述第二垫层21平铺在第二底板22的背端面,这样,当背面朝下掉落时,第二垫层21先承受撞击力,再传递至第二底板22,最终才传递至3c产品,有效弱化撞击力,提高减震和防摔效果。

双机式保护壳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片8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别活动对接固定片80;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展开呈平面布置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与固定片80呈平行贴附布置;这样,在固定片80的作用下,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展开呈180度时,固定片80限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继续展开,使两台3c产品呈同一平面布置,便于对两台3c产品的使用。

另外,在固定片80的作用下,对展开状态起到固定作用,使展开状态更加稳定,便于两台3c产品的使用。

包括多个固定片80,沿上连接部30至下连接部40的方向,各个固定片80呈依序间隔布置,多区域对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加固和限制,极大增强展开状态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稳定性,保障同步对两台3c产品的使用。

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与固定片80呈铰接布置,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形成的夹角小于180度时,固定片80不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限制,从而避免固定片80的设置影响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折叠。

固定片80包括第一片体、中片体以及第二片体,中片体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与第一壳体10呈对应布置,第二片体与第二壳体20呈对应布置,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间隙区,中片体与间隙区呈对应布置;当第一片体、中片体和第二片体呈水平布置时,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反向折叠。

第一片体具有第一限制片,第二片体具有第二限制片,当第一片体、中片体和第二片体呈水平布置时,第一限制片和第二限制片分别平铺第一片体的底面和第二片体的底面,从而限制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反向折叠。

第一片体与中片体呈铰接布置,实现第一片体与中片体呈朝内摆动,避免第一片体影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朝内折叠。

第二片体与中片体呈铰接布置,实现第二片体与中片体呈朝内摆动,避免第二片体影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朝内折叠。

双机式保护壳包括外包裹层50,外包裹层50呈环绕包围第一壳体10的外周和第二壳体20的外周;在外包裹层50的作用下,当受到撞击力时,外包裹层50优先收到撞击力,再传递至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最终才传递至3c产品,起到减震和防摔作用。

再者,外包裹层50的后部形成后包裹面,后包裹面平铺第一壳体10的背面和第二壳体20的背面;后包裹面对第一壳体10的背面和第二壳体20的背面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避免刮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

外包裹层50的前部形成镂空口,第一放置腔与第二放置腔分别与镂空口呈连通布置;避免外包裹层50影响3c产品的放置。

外包裹层50采用布料或皮质等软性材质,提高使用舒适性。

双机式保护壳包括上连接层60以及下连接层70,上连接层60受力呈伸长或收缩布置,下连接层70受力呈伸长或收缩布置,上连接层60与下连接层70呈上下对应布置;上连接层60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壳体10的上部和第二壳体20的上部,下连接层70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壳体10的下部和第二壳体20的下部;通过上连接层60和下连接层70,辅助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呈展开或折叠的切换,同时,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折叠或展开时更加稳定。

上连接层60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形成的软质布置。

下连接层70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形成的软质布置。

上连接层60与下连接层70之间形成安设区,连接件处于安设区;上连接部30与上连接层60呈对接布置,下连接部40与下连接层70呈对接布置;这样,上连接层60对上连接部30起到保护作用,下连接层70对下连接部40起到保护作用。

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侧边条,第一侧边条呈长条状布置,第一侧边条的两端分别对接上连接层60和下连接层70;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侧边条,第二侧边条呈长条状布置,第二侧边条的两端分别对接上连接层60和下连接层70;第一侧边条与第二侧边条呈间隔对应布置,第一侧边条与第二侧边条之间形成安设区;在第一侧边条和第二侧边条的作用下,便于两台3c产品的分隔,同时,有助于增强两台3c产品的放置稳固性。

第一壳体10具有收纳套90,收纳套90的内部形成收纳空间,收纳套90形成有收纳口,采用拉链件91,实现收纳口的开启和关闭。

收纳空间可用于收纳银行卡、公交卡、蓝牙耳机、有线耳机、零钱等。

拉链件91可以设置收纳套90的侧部,拉链件91通过沿纵向往复移动,实现收纳口的开启和关闭。

拉链件91可以设置收纳套90的顶部或者底部,拉链件91通过沿横向往复移动,实现收纳口的开启和关闭。

拉链件91可以设置收纳套90上,且呈倾斜布置,拉链件91通过沿斜向往复移动,实现收纳口的开启和关闭。

或者收纳套90呈直插式布置,也就是收纳套90的顶部形成插口92,插口92连通收纳空间,这样,进行物品收纳时,物品通过插口92自上向下,嵌入收纳空间,实现物品的插设。

收纳套90设有封盖套,封盖套的一端与收纳套90呈对接布置,封盖套的另一端呈活动布置,通过摆动封盖套的另一端,实现开启或封闭插口92。

封盖套可以从下向上摆动,实现开启或封闭插口92;也可以是从上向下摆动,实现开启或封闭插口92。

收纳套90设有绳索件,便于第一壳体10的携带;或者绳索件链接在拉链件91上,便于驱动拉链件91的移动。

收纳套9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