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物联网网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8017发布日期:2021-04-13 23:0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物联网网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物联网网关设备。


背景技术:

2.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是多个网络间提供数据转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网关是重要的网络连接设备,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进行保护。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网关设备通常安装在一个盒体中,既可以防止灰尘的侵扰,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网关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过高的温度对网关设备的工作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良好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物联网网关设备,通过正反转电机正反转实现将防护罩内较热的气体不断向外排出,同时将外界的较冷的空气不断向防护罩内导入,实现对防护罩内不断散热,进而实现对网关设备本体不断散热,以解决现有的网关设备通常安装在一个盒体中,既可以防止灰尘的侵扰,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网关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过高的温度对网关设备的工作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良好的工作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物联网网关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防护罩以及网关设备本体,所述网关设备本体设置在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防护罩内腔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转杆,且所述防护罩内腔顶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两侧均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两个所述转杆分别贯穿设置在对应位置的内螺纹套内,所述防护罩外侧以及内侧均固定设置有u型框,所述防护罩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通槽,两个所述u型框内侧靠近对应位置的通槽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封盖以及第二封盖,所述第一封盖以及第二封盖远离对应位置的通槽的一端均连接有套管,两个所述套管内均安插有插杆,两个所述套管外部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连接在第一封盖与对应位置的u型框之间以及第二封盖与对应位置的u型框之间,所述转轴底部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转杆顶部均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
6.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活动板通过橡胶圈与防护罩内壁密封连接。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杆外周面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两个所述转杆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内螺纹套内。
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通槽内均固定设置有防尘网。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网关设备本体设置在限位框内,所述防护罩与限位框之间贯穿连接有多个螺钉。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杆顶部与防护罩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两个所述转杆均通过轴承与防护罩转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2.通过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转轴以及两个转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内螺纹套以及活动板同时向下移动,活动板向下移动时将防护罩内的气体快速挤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一封盖带动右侧的套管同时向右移动,使得右侧的弹簧压缩,第一封盖不在对右侧的通槽封堵,从而实现将防护罩内的气体向外排出,当气体排至防护罩内的气压与外界接近时,右侧的弹簧带动第一封盖实现将右侧的通槽封堵,正反转电机反转时活动板向上移动,此时防护罩底部的气压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封盖带动左侧的套管同时向右移动,使得左侧的弹簧压缩,第二封盖不在对左侧的通槽封堵,从而实现将外界的空气不断压入至防护罩内,通过正反转电机正反转实现将防护罩内较热的气体不断向外排出,同时将外界的较冷的空气不断向防护罩内导入,实现对防护罩内不断散热,进而实现对网关设备本体不断散热。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活动板下移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活动板上移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链条的连接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防护罩;3、网关设备本体;4、正反转电机;5、转轴;6、转杆;7、活动板;8、内螺纹套;9、u型框;10、通槽;11、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套管;14、插杆;15、弹簧;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照说明书附图1

5,该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物联网网关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防护罩2以及网关设备本体3,所述网关设备本体3设置在防护罩2内,所述防护罩2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4,所述正反转电机4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转轴5,所述防护罩2内腔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转杆6,且所述防护罩2内腔顶部设置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顶部两侧均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8,两个所述转杆6分别贯穿设置在对应位置的内螺纹套8内,所述防护罩2外侧以及内侧均固定设置有u型框9,所述防护罩2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通槽10,两个所述u型框9内侧靠近对应位置的通槽1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封盖11以及第二封盖12,所述第一封盖11以及第二封盖12远离对应位置的通槽10的一端均连接有套管13,两个所述套管13内均安插有插杆14,两个所述套管13外部均套设有弹簧15,两个所述弹簧15分别连接在第一封盖11与对应位置的u型框9之间以及第二封盖12与对应位置的u型框9之间,所述转轴5底部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16,两个所述转杆6顶部均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6与两个从动齿轮17之间连接有链条18。
23.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7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活动板7通过橡胶圈与防护罩2内壁密封连接,实现将活动板7与防护罩2内壁密封连接。
2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杆6外周面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两个所述转杆6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内螺纹套8内,实现螺纹传动。
2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通槽10内均固定设置有防尘网,避免灰尘进入至防护罩2内,进而避免灰尘进入至网关设备本体3内,实现防尘。
2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网关设备本体3设置在限位框内,所述防护罩2与限位框之间贯穿连接有多个螺钉,便于将防护罩2拆卸,便于取出网关设备本体3。
2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杆6顶部与防护罩2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两个所述转杆6均通过轴承与防护罩2转动连接,实现两个转杆6与防护罩2转动连接。
28.实施场景具体为:实际使用时,将正反转电机4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通,网关设备本体3在使用时,接通正反转电机4,正反转电机4正转带动转轴5以及主动齿轮16转动,在链条18的作用下,主动齿轮16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7以及对应位置的转杆6转动,由于两个转杆6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内螺纹套8内,两个转杆6转动时带动两个内螺纹套8以及活动板7同时向下移动,由于活动板7通过橡胶圈与防护罩2内壁密封连接,活动板7向下移动时将防护罩2内的气体快速挤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一封盖11带动右侧的套管13同时向右移动,使得右侧的弹簧15压缩,第一封盖11不在对右侧的通槽10封堵,从而实现将防护罩2内的气体向外排出,当气体排至防护罩2内的气压与外界接近时,右侧的弹簧15带动第一封盖11实现将右侧的通槽10封堵,正反转电机4反转时活动板7向上移动,此时防护罩2底部的气压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封盖12带动左侧的套管13同时向右移动,使得左侧的
弹簧15压缩,第二封盖12不在对左侧的通槽10封堵,从而实现将外界的空气不断压入至防护罩2内,通过正反转电机4正反转实现将防护罩2内较热的气体不断向外排出,同时将外界的较冷的空气不断向防护罩2内导入,实现对防护罩2内不断散热,进而实现对网关设备本体3不断散热,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网关设备通常安装在一个盒体中,既可以防止灰尘的侵扰,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网关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过高的温度对网关设备的工作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良好的工作的问题。
29.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