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

文档序号:25697536发布日期:2021-06-29 23:5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设备成了人手必备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尤其是手机,更是替代了电视、投影仪等,然而在使用移动设备需要看电影或者播放视频等时,一般需要将移动设备支撑于一个物件上,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移动设备使用支架,然而现有的支架大部分是黏贴于移动设备上或者将移动设备卡设于其上,若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设备和支架很容易一起掉落,这就会使得移动设备被摔坏,如此会对移动设备外部产生污染或者划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将其粘附于需要使用的位置后,通过上下托和夹持部将移动设备很好的夹紧,不会因为外力而使手机掉落,避免手机掉落摔坏,同时在夹持过程中不会对手机产生污染或划痕。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包括:

可以粘附于任何平面的支撑座,其中间位置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支柱,该第一支柱的端部设有u型上托,该u型上托包括:固定块、u型卡紧块,所述固定块上方设有一槽,所述u型卡紧块一端插设于槽内后通过两根弹簧与固定块内壁连接;

对称设于支撑座一侧的两组连杆机构,其中每组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部活动设于第一支柱上、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接片一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活动连接后呈v型,且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朝向外侧,且该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远离支撑座的一侧设有夹持部;

u型下托,其中间位置朝向支撑座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活动设于第二支柱上,所述第二支柱与第一支柱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且该第二支柱远离u型下托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第二连接片脱出的卡紧片。

特别的,所述u型上托、u型下托远离底座的一侧较另一侧低。

特别的,所述u型上托采用金属弹片制作而成,其外层设有硅胶层。

特别的,所述u型下托包括:固定片、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柱对称设于固定片的一侧,所述固定片的另一侧远离支撑座的一侧设有一t型槽,且所述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的一边缘分别设有与t型槽相适应的t型滑块。

特别的,所述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均为l型或弧形,且其外壁设有硅胶保护层。

特别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半封闭式夹持壁、设于半封闭式夹持壁开口侧的弧形封口,所述半封闭式夹持壁上下两侧设有移动设备侧壁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弧形封口与半封闭式夹持壁的内壁之间设有2-3根第二弹簧,且该弧形封口的弧口朝向远离半封闭式夹持壁的一侧。

特别的,所述弧形封口的内壁设有一弹性变形层,该弹性变形层采用采用海绵、丁腈橡胶、丁苯橡胶、乳胶中的一种制作而成的。

特别的,所述弹性变形层的厚度为3mm。

特别的,所述支撑座远离u型上托的一侧设有吸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当移动设备放于u型下托时,在手机自身重力的作用下,u型下托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连接片向下运动,此时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连接处的夹持部向内靠近,使得处于同一水平的夹持部水平距离不断减小,直至手机两侧被夹持部夹紧,之后通过调节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的距离,进一步夹紧手机,防止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因外力而掉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中夹持部的一侧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中u型上托的b-b处截面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中u型下托的a-a处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包括:

可以粘附于任何平面的支撑座1,其中间位置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支柱2,该第一支柱2的端部设有u型上托3,该u型上托3包括:固定块31、u型卡紧块32,所述固定块31上方设有一槽34,该槽34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防止u型卡紧块32被推出的止档片(图中未标示),所述u型卡紧块32一端插设于槽33内后通过两根弹簧34与固定块31内壁连接,通过拉伸弹簧34,实现了移动设备的纵向固定,使该夹持支架满足于任意移动设备的夹持;

对称设于支撑座1一侧的两组连杆机构,其中每组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所述第一连接片4的一端部活动设于第一支柱2上、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接片5一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活动连接后呈v型,且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的连接处朝向外侧,且该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的连接处远离支撑座1的一侧设有夹持部,连杆机构使得该夹持机构可以横向固定移动设备,而夹持部的设计可以使该夹持支架满足任意厚度移动设备的夹持;

u型下托6,其中间位置朝向支撑座1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柱7,所述第二连接片5的另一端活动设于第二支柱7上,所述第二支柱7与第一支柱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8,该第一弹簧8可以使该夹持支架在取出移动设备后,u型下托6自动恢复为原状,从而便于携带。

特别的,由于现如今移动设备的边框都较小,所述u型上托3、u型下托6远离底座的一侧较另一侧低;如此设计,使得u型上托3、u型下托6位于移动设备后方的侧壁高,可以对移动设备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位于屏幕方向的侧壁低,在即可以起到固定支撑作用的同时不会阻挡移动设备的屏幕,从而提高了观看舒适度。

特别的,所述u型上托3采用金属弹片制作而成,其外层设有硅胶层(图中未绘示);如此设计,可以使得该u型上托3可以根据移动设备的外形稍作变形,从而使得移动设备与u型上托3接触的更加紧密,从而不会因外力而掉落,同时硅胶层可以对移动设备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在使用夹持支架的过程中不会对移动设备产生划痕。

特别的,由于有的移动设备尺寸较大,如平板电脑,这样在使用夹持支架时,其下托就需要相应的增长,因此所述u型下托6包括:固定片61、第一支撑片62、第二支撑片63,所述第二支柱7对称设于固定片61的一侧,所述固定片61的另一侧远离支撑座1的一侧设有一t型槽64,且所述第一支撑片62与第二支撑片63的一边缘分别设有与t型槽64相适应的t型滑块65;如此设计,当需要夹持较大尺寸的移动设备时,仅需将第一第一支撑片62、第二支撑片63沿着t型槽64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满足该移动设备所需即可,从而可以对移动设备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使该夹持支架满足任意尺寸的移动设备所需,提高了其应用性。

特别的,所述第一支撑片62与第二支撑片63均为l型或弧形,且其外壁设有硅胶保护层(图中未绘示),如此设计,可以进一步对移动设备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防止在夹持过程中对移动设备产生划痕,若设计为弧形,可以使其与移动设备的边缘更贴合。

特别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半封闭式夹持壁9、设于半封闭式夹持壁9开口侧的弧形封口10,所述半封闭式夹持壁9上下两侧设有移动设备侧壁相适应的缺口13,所述弧形封口10与半封闭式夹持壁9的内壁之间设有2-3根第二弹簧11,且该弧形封口10的弧口朝向远离半封闭式夹持壁9的一侧;如此设计,在移动设备放入后,弧形封口与移动设备很好的贴合,使得移动设备在水平方向更好的被夹持,而第二弹簧的设置,当放入移动设备后,弧形封口可在弹簧的作用下,被压入半封闭式夹持壁内,从而使得该夹持支架进一步满足任意尺寸的夹持。

特别的,所述弧形封口10的内壁设有一弹性变形层12,该弹性变形层12采用采用海绵、丁腈橡胶、丁苯橡胶、乳胶中的一种制作而成的;如此设计,在放入移动设备后,弹性变形层处会产生变形,形成与移动设备相适应的形状,从而会使移动设备与弹性变形层更好的贴合,也会对移动设备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不会在夹持过程中被划伤等。

特别的,所述弹性变形层12的厚度为3mm;若弹性变形层的厚度较大,一是增加了成本,二是其在支撑卡紧移动设备时,可能会因为过软而导致移动设备无法在水平方向卡紧;若厚度较小,在放入移动设备后,位于移动设备处的弹性变形层会变薄,可能会对移动设备处产生压痕或划伤等。

特别的,所述支撑座1远离u型上托3的一侧设有吸盘;如此设计,可以使得该夹持支架贴附于任意平面,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取下将其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应用性较广。

使用方法:

将手机放于u型下托后,在手机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片向下运动,由于第二连接片端部和第一连接片活动连接,此时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作用下,其交接处的夹持部相互靠近,直至夹持部与移动设备两侧壁完全贴合,在弹性变形层的作用下,移动设备左右两侧很好的被夹持于两个弧形封口之间,之后根据移动设备上下之间的长度,向上提拉u型卡紧块,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直至其与移动设备顶端相适应为止,如此即完成了手机上下左右的夹持,当需要取下移动设备时,向上提拉u型卡紧块,在弹簧的作用下,u型卡紧块向下运动恢复原状,同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u型下托向上运动,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两端部不断靠近,直至恢复原状位置,该夹持支架可在水平与竖直方向对移动设备进行夹持,不会因为外力作用而导致移动设备掉落,同时加持部分均设有保护措施,不会对移动设备产生压伤、划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