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8661发布日期:2021-06-29 23:5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能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换能器是实现电能、机械能或声能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装置,也称有源传感器,换能器是超声波设备的核心器件,其特性参数决定整个设备的性能,在有高灵敏度应用需求时,通常将两组换能器组合在一起使用,得到6db的声压级增益,通常采用螺接等方式将换能器组合在一起,操作复杂,不方便组装和拆卸,同时为了保证换能器使用的平衡性及稳定性,一般在安装台上开设螺纹孔将换能器固定在安装台上,对安装台造成损害并影响美观性,使用后不方便取出,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震动,影响换能器的使用平衡。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换能器座,所述换能器座的表面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表面焊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表面焊接有挤压软板,所述挤压软板挤压在换能器座的表面,换能器座的表面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的内壁焊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表面焊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挤压在安装台的表面,安装座的表面焊接有减震套,所述减震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挤压在减震套与减震座的表面,所述减震座的表面螺接有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固定在安装台的表面。

所述连接板焊接在换能器座的上表面侧端,换能器座设置有多组,一组换能器座上的连接板设置在另一组换能器座的上下两侧表面侧端,换能器座的内部设有换能器放置槽,换能器固定在换能器放置槽的内部。

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槽螺接在连接板的内部,螺纹杆的内部下端设有旋转槽,挤压板的表面焊接有“t”形转杆,“t”形转杆的竖直部分焊接在挤压板的上表面,“t”形转杆的水平部分转动连接在旋转槽的内部。

所述挤压板的内部下端设有弹簧槽,挤压弹簧焊接在弹簧槽的上内壁,挤压软板呈“凹”形柔性板结构,挤压弹簧焊接在“凹”形柔性板的凹陷部分内壁,“凹”形柔性板的突出部分内壁焊接有定位滑块,挤压板的内部两端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块滑动连接在定位滑槽的内部。

所述安装座焊接在换能器座的下表面,调节滑槽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下端两侧部分,调节弹簧焊接在调节滑槽的外侧内壁,夹持板由矩形板和调节杆组成,调节杆焊接在矩形板的外侧表面,矩形板焊接在调节弹簧的内侧表面并挤压在安装台的侧表面。

所述安装座的内部下端设有减震槽,减震套呈圆形框体结构,减震套的水平部分焊接在减震槽的上内壁,减震座由多组圆杆和一组支撑板组成,多组圆杆均匀间隔焊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并滑动连接在减震套的凹陷部分内部,减震弹簧套接在圆杆的表面并挤压在减震套的突出部分表面,真空吸盘螺接在减震座上支撑板的下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有高灵敏度应用需求时,将多组换能器座贴合在一起,逆时针螺动螺纹杆使挤压软板挤压在换能器座的上下两侧表面,实现多组换能器座的组装,方便组装和拆卸使用,组装后向外拉夹持板,将安装座放置在安装台表面并松开夹持板,调节弹簧复位拉伸使夹持板夹持在安装台两侧表面,然后将真空吸盘吸附在安装台表面,产生震动时减震弹簧挤压在减震套与减震座表面,保证平衡性与稳定性,适合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挤压软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能器座与夹持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换能器座1;连接板2;螺纹槽3;螺纹杆4;挤压板5;挤压弹簧6;挤压软板7;安装座8;调节滑槽9;调节弹簧10;夹持板11;减震套12;减震座13;减震弹簧14;真空吸盘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换能器座1,换能器座1的表面焊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焊接在换能器座1的上表面侧端,换能器座1设置有多组,一组换能器座1上的连接板2设置在另一组换能器座1的上下两侧表面侧端,换能器座1的内部设有换能器放置槽,换能器固定在换能器放置槽的内部,使用前将换能器放置在换能器放置槽内并进行固定,保证换能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同时方便组装多组换能器;

参照图2,连接板2的内部设有螺纹槽3,螺纹槽3的内部螺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挤压板5,螺纹杆4通过螺纹槽3螺接在连接板2的内部,螺纹杆4的内部下端设有旋转槽,挤压板5的表面焊接有“t”形转杆,“t”形转杆的竖直部分焊接在挤压板5的上表面,“t”形转杆的水平部分转动连接在旋转槽的内部,将换能器座1贴合在另一组换能器座1侧表面后,逆时针螺动螺纹杆4使挤压软板7挤压在换能器座1的表面,实现对多组换能器座1的组装,结构简单;

参照图2,挤压板5的表面焊接有挤压弹簧6,挤压弹簧6的表面焊接有挤压软板7,挤压软板7挤压在换能器座1的表面,挤压板5的内部下端设有弹簧槽,挤压弹簧6焊接在弹簧槽的上内壁,挤压软板7呈“凹”形柔性板结构,挤压弹簧6焊接在“凹”形柔性板的凹陷部分内壁,“凹”形柔性板的突出部分内壁焊接有定位滑块,挤压板5的内部两端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块滑动连接在定位滑槽的内部,组装多组换能器座1时,因挤压弹簧6的弹性作用,有效减缓挤压软板7对换能器座1的压力作用,避免换能器座1发生损坏;

参照图3,换能器座1的表面焊接有安装座8,安装座8的内部设有调节滑槽9,调节滑槽9的内壁焊接有调节弹簧10,调节弹簧10的表面焊接有夹持板11,夹持板11挤压在安装台的表面,安装座8焊接在换能器座1的下表面,调节滑槽9设置在安装座8的内部下端两侧部分,调节弹簧10焊接在调节滑槽9的外侧内壁,夹持板11由矩形板和调节杆组成,调节杆焊接在矩形板的外侧表面,矩形板焊接在调节弹簧10的内侧表面并挤压在安装台的侧表面,完成组装后向外拉夹持板11,将安装座8放置在安装台面上并松开夹持板11,调节弹簧10复位拉伸使夹持板11夹持在安装台侧表面,实现对换能器座1的固定,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3,安装座8的表面焊接有减震套12,减震套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减震座13,减震座13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挤压在减震套12与减震座13的表面,减震座13的表面螺接有真空吸盘15,真空吸盘15吸附固定在安装台的表面,安装座8的内部下端设有减震槽,减震套12呈圆形框体结构,减震套12的水平部分焊接在减震槽的上内壁,减震座13由多组圆杆和一组支撑板组成,多组圆杆均匀间隔焊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并滑动连接在减震套12的凹陷部分内部,减震弹簧14套接在圆杆的表面并挤压在减震套12的突出部分表面,真空吸盘15螺接在减震座13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将真空吸盘15吸附固定在安装台表面,保证稳定性,产生震动时减震弹簧14挤压在减震套12与减震座13表面,进一步保证稳定性与平衡性。

工作原理:实际使用过程中有高灵敏度的需求时,将换能器固定在换能器座1上换能器放置槽的内部,然后将一组换能器座1贴合在另一组换能器座1的侧表面,此时逆时针螺动螺纹杆4使挤压软板7向换能器座1的表面移动并最终挤压在换能器座1的上下两侧表面,因挤压弹簧6的弹性作用避免换能器座1受到压力作用损坏,此时多组换能器组合在一起使用,得到6db的声压级增益,满足实际高灵敏度需求的使用,然后将向外端拉动夹持板11使其挤压调节弹簧10,将安装座8放置在安装台表面并松开夹持板11,调节弹簧10复位拉伸使夹持板11挤压固定在安装台的表面,保证换能器使用的平衡性,同时将真空吸盘15吸附固定在安装台面上,进行二次固定,产生震动时,减震套12与减震座13挤压在减震弹簧14的表面,有效减缓产生的震动,进一步保证使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