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

文档序号:25614758发布日期:2021-06-25 15:5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
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1.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2.隐私数据的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由于电子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个人隐私数据体量巨大且重要。目前,针对此类个人隐私数据清除的方案众多,为保证清除效率,如何检验这些清除方案的效果成为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其包括设备特征识别模块、数据包配置模块以及数据包检测模块。目的在于在废旧手机清除实验中标记标准数据包,用以判断清除实验效果。
4.首先,利用设备特征识别模块识别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特征数据,用以决定各类文件在标准数据包中占比大小;
5.接着,将已识别的待配置设备经过数据包配置模块配置相对应的数据包,并写入其中;
6.最后,利用数据包检测模块结合设备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判断设备中是否成功的写入标准数据包,若此时检测不达标,则会返回至数据包配置模块中进行重新配置数据包并写入,直至检测达标,进而得到检测达标配置完毕设备以备后续实验应用。
7.本申请提出了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配置的数据包包含15种类型文件和典型应用程序,其几乎涵盖了个人用户日常使用电子设备中所能产生的各种类型文件,并根据不同模型的选择能够准确的模拟出用户使用痕迹和隐私文件。并针对标准数据包进行标记,便于在清除效果评估中准确的判断清除方案能否有效清除使用痕迹及隐私文件。
附图说明
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9.图1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结构图;
10.图2设备特征识别模块示意图;
11.图3数据包配置模块示意图;
12.图4数据包检测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阐述。
14.本申请提出了基于用户仿真模型的清除实验中标准数据包配置方法,其包括设备特征识别模块、数据包配置模块以及数据包检测模块,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15.(1)设备特征识别模块
16.该模块的输入是待配置设备,输出是设备特征数据和已识别的待配置设备,功能是获得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特征数据,便于后续模块中进行标准数据包的配置以及检测。
17.(2)数据包配置模块
18.该模块的输入是已识别的待配置设备和检测不达标设备,输出是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功能是对品牌、型号和内存等并不完全一致的待配置设备配置生成不同大小的数据包,并针对数据包检测模块中不达标的设备进行重新配置数据包,完成数据包的配置与覆写。
19.(3)数据包检测模块
20.该模块的输入是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和设备特征数据,输出是标准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和检测不达标设备,功能是检测设备中是否已经覆写完毕与设备特征数据相匹配的标准数据包,针对检测不达标设备返回至数据包配置模块中进行重新配置与覆写。
21.设备特征识别模块的具体过程为,如图2所示:
22.该模块的输入是待配置设备,输出是设备特征数据和已识别的待配置设备。本申请中针对标准数据包的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要求:根据不同内存的设备配置不同大小的标准数据包,即标准数据包的大小要求占设备内存大小的25%。之所以如此设计标准数据包,一是因为设备中系统文件会占据内存的部分空间,不同设备的系统文件占比各不相同;二是为了保证清除实验中的实验效率,尽可能在节省时间的前提下使得标准数据包中涵盖的文件类型和设备空间占比更多,以检验清除实验中的清除效果。具体流程如下:
23.首先,利用root权限获取模块获取待配置设备的root权限,从而确保整个标准数据包配置实验中始终拥有实验设备的最高权限。
24.接着,通过设备特征提取模块提取已获取root权限设备的设备特征数据,以便于后续数据包配置模块中配置相应大小的标准数据包。
25.数据包配置模块的具体过程为,如图3所示:
26.该模块的输入是已识别的待配置设备和检测不达标设备,输出是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
27.针对数据包的大小需求,在上一模块中已经进行详细介绍,但为能够真实的模拟用户使用效果从而验证清除实验的效果,需要配置不同类型文件占比的数据包。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产生相同类型文件的占比也会有所差别。将不同用户使用习惯的区别定义为用户模型,根据不同用户模型配置不同数据包,但总体文件类型种类保持15种,具体格式如表1所示。
28.表1文件格式
29.文件类型文件格式文档文件doc、txt、pdf、ppt、xls
图片文件jpg、png、gif音频文件mp3、amr、wav视频文件mp4、avi、mpg、3gp典型应用如微信、支付宝的隐私信息文件
30.不同模型之间仅仅是文件类型的占比不同组成标准数据包。并针对其中的文件做好标记,以便实现清除、恢复前后的严格比对。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31.首先,利用设备重置模块将已识别的待配置设备中的原有内容进行清空删除,保证其中只含有设备系统文件。
32.接着,采用设备数据读取模块读取重置完毕设备中的数据内容,针对第一次进行数据包配置的设备此模块并不会读取到数据的存在,而对于检测不达标的设备,会检测出已配置的数据包,并利用此模块读取写入设备的数据包中各类文件的占比大小。
33.然后,通过数据模型选择模块结合数据读取结果,进行数据包模型配置的选择。同样,针对第一次进行数据包配置的设备此模块会按着要求进行占比分配;而对于检测失败的设备,此模块的作用在于修正覆写失败的文件类型和大小,对占比不达标类型文件进行重新分配。
34.接着,根据文件配置占比信息利用数据分配模块进行对应类型文件的生成与配置,要求此模块中文件随机生成以保证标准数据包配置的科学性。
35.然后,通过数据包集成模块将所有类型文件进行打包检测,内部判断配置数据包是否满足设备内存占比要求,针对不满足要求的数据包进行重新生成与配置。
36.最后,采用数据包覆写模块将配置达标数据包写入至设备中,进而得到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
37.数据包检测模块的具体过程为,如图4所示:
38.该模块的输入是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和设备特征数据,输出是标准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和检测不达标设备。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39.首先,通过数据包解析模块解析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读取其中数据的类型和大小,便于后续进行比对,
40.接着,结合设备特征数据和标准数据包配置要求,利用数据占比比对模块比对数据包读取完毕设备中数据,若各项均达标,则得到标准数据包配置完毕设备。若经过比对检测其中数据包并不能达到实验设计要求,则返回至数据包配置模块中进行重新配置,此类情况出现的可能大多是由于数据包体量过大,在覆写时发生错误,所以针对检测不达标设备在数据包配置模块中会针对不达标类型文件进行重新生成与配置,并进行单独覆写。
41.本申请的创新性体现在:
42.能够自动地为实验设备配置相对应的标准数据包;
43.能够通过标准数据包的配置真实模拟出用户使用痕迹及隐私文件,便于后续评估清除实验的准确性。
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注意到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调制和优化,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