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文档序号:25539670发布日期:2021-06-18 20:3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编码时隙aloha是一类用于提升aloha系统吞吐率(throughput)的方法。常用的编码方法主要有重复码、线性分组码、最大距离可分码等。

吞吐率定义为:t=g·pu,其中pu是指接收端正确恢复各激活用户数据包的概率。显然地,可供负载g一定时,吞吐率主要依赖于接收端正确恢复各激活用户数据包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吞吐率一直是aloha系统研究的难点和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方法,包括:

与基站建立同步;

根据极化编码理论构造时间片子集;

在所述时间片子集上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随机编码;

根据编码后的数据包生成待发送数据帧;

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帧进行极化变换;以及

将变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帧通过时隙删除信道发送至所述基站。

基于同一发明目的,本公开提供了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接收方法,包括,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接收数据帧;

采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恢复所述接收数据帧,得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对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一致性校验;

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通过一致性校验,确认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基于同一发明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户端,包括:

同步模块,用于与基站建立同步;

时间片子集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极化编码理论构造时间片子集;

随机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片子集上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随机编码;

数据帧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编码后的数据包生成待发送数据帧;

极化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帧进行极化变换;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将变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帧通过时隙删除信道发送至所述基站。

基于同一发明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译码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接收数据帧;

干扰消除模块,用于采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恢复所述接收数据帧,得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一致性校验;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通过一致性校验,确认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基于同一发明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利用时隙删除信道经极化变换后依然存在极化现象的特性,首先限制用户端仅在极化信道信道度量较大的部分时隙子集内进行数据包的随机编码,然后与未选中的极化时隙发送收发端已知的数据包合并,经极化变化后送入时隙信道。基站接收端首先利用包级的串行抵消算法尝试恢复某些时隙内被删除掉的数据包,以减低甚至消除掉时隙删除信道的影响,接着对随机编码的数据包执行串行干扰抵消算法,该接收方法可有效地提升时隙删除信道下时隙aloha系统的吞吐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构造时隙子集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构造时隙片子集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接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极化码(polarcode)作为目前唯一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5g中信道编码方案的强有力候选者。于2016年11月1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结束的3gpp的ran1#87会议上,3gpp确定了由华为等中国公司主推的polar码方案作为5g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至此,5g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完全确定,其中polar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polar变换思想及极化编译码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编码时隙aloha系统中。

在编码时隙aloha系统中,常用的参数主要有:设计的系统总用户数n、激活用户(activeusers)数m、可供传输负载(offeredtrafficload)g、吞吐率(throughput)t、丢包率(packetlossrate,plr)等。

设计的总用户数n是指同时接入到随机aloha系统中最大的并发激活用户数,是系统设计的每时隙帧内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在本发明中假设n为2的幂次方,即n=2n;激活用户数(activeusers)m是指当前处于激活状态,需要传输数据的用户总数;可供传输负载g的定义为g=km/n,其中k为每个用户数据包拆分的个数;在接入编码时隙aloha系统中,基本假设1:所有用户的数据包的长度和时隙aloha系统中的时隙间隔长度相同;因此,激活用户数据包拆分时,所有用户的数据包均被拆分且拆包个数相同,同时,时隙aloha系统的每个时隙间隔也被拆分成k个时隙片,也就是说,拆分后的数据分包长度和时隙片长度也保持一致。

对于时隙aloha接入系统,遭受两种删除信道的影响:时隙删除信道(sloterasurechannel,sec)和部分包删除信道(packeterasurechannel,pec)。时隙删除信道主要是受到基站端的强干扰引起的删除,该删除将导致某些时隙内的所有发往(该时隙内)基站的数据包全部被删除掉。pec信道主要由深度衰落引起的某些激活用户发送的数据包在某时隙内没有被送到指定时隙内。无法从接收到合成的时隙数据包得到哪个时隙内的数据包遭受pec信道的干扰。

为提升极化时隙传输中的吞吐率,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发送方法是基于时隙删除信道的极化变换,即在发送时,用户端对发送的数据包先执行随机时隙编码,接着对随机编码后的数据包再执行极化编码;对应地,基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恢复数据包之前,先执行数据包级的极化码的串行抵消译码,以尝试恢复被时隙删除信道删除掉的某些时隙内编码的数据包对时隙系统的影响,接着对译码后的数据执行连续干扰消除,获得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以期达到提升时隙删除信道下的时隙系统吞吐率的目的。

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01,与基站建立同步。

本步骤中,检测所述基站广播的时隙接入的信标信号;在检测到所述信标信号时,根据所述信标信号对信道参数进行估值;响应于确定数据包不需要拆分,时隙间隔不变,与所述基站建立时隙同步;响应于确定数据包需要拆分,将每个所述时隙间隔均匀分为若干个时隙片,建立与所述基站时隙片同步。

步骤s102,根据极化编码理论构造时间片子集。

本步骤中,构造的时间片子集指的是时隙子集或时隙片子集。

步骤s103,在所述时间片子集上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随机编码。

步骤s104,根据编码后的数据包生成待发送数据帧。

本步骤中,译码采用串行干扰抵消算法或串行干扰抵消列表算法。

步骤s105,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帧进行极化变换。

步骤s106,将变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帧通过时隙删除信道发送至所述基站。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02中构造时间片子集时,采用极化编码生成矩阵构造所述时隙/时隙片子集。

本公开采用的时隙删除信道模型可以建模为类二元删除信道(binaryerasurechannel,bec)模型,即每个时隙内的数据要么被正确的接收,要么由于发生强干扰被删除掉;本公开中时隙aloha系统的接入时隙/时隙片子集的构造将采用删除率ε=0.5的极化编码的构造。

数据包不拆分时,为第一极化编码生成矩阵,步骤为

步骤s201,输入参数:时隙个数n、极化码率rp。

步骤s202,按照迭代公式计算巴氏参数。

步骤s203,对生成矩阵按照巴氏参数大小排序。

步骤s204,保留巴氏参数最小的前n*rp行。

其中n为aloha系统设计的总的用户数,为2的幂次,即n=2n是对矩阵h2进行n次克罗内克积;矩阵b为对进行行删除矩阵。

行删除矩阵b按照巴氏参数(bhattacharyyaparameter)zz(w)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序,根据优化的极化码率r对极化编码生成矩阵中巴氏参数最小的前n*rp行保留,其余行均被删除。

本公开中以rp为极化码的码率,计算所述第一极化编码矩阵的所述巴氏参数,并保留所述巴氏参数最小的前n*rp行,此时得到的生成矩阵即为时隙子集。

巴氏参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r为每个数据包/数据分包包含的比特个数。当信道为一个删除概率为ε的时隙删除信道时的迭代的初始条件为:z(w1(1))=rε=0.5r,其中n为系统设计最大的可容用户数。

数据包需要拆分时,将第一极化编码生成矩阵中的参数n替换为n′,得到第二极化编码生成矩阵其中,n′=n×k,k=2i,i为大于0的整数,其余不变。时隙片子集生成步骤为:

步骤s301,输入参数:时隙个数n’、拆分数目k、极化码率rp。

步骤s302,将迭代公式中的n替换为n’并计算巴氏参数。

步骤s303,对生成矩阵按照巴氏参数大小排序。

步骤s304,保留巴氏参数最小的前n’*rp行。

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并保留第二极化编码生成矩阵巴氏参数最小的前n*rp行,即得到时隙片子集。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103中对数据进行随机编码同样包括数据包不拆分和拆分两种情况。

数据包不拆分时,用户端根据度分布选择重复编码的次数x并进行重复编码,在接入的时隙子集中随机选取x个时隙发送数据包副本,即进行随机aloha编码。

数据包需要拆分时,将数据包拆分得到k个数据分包后,根据本地编码方案完成数据分包的本地纠错编码处理,编码后的每个数据分包在步骤s103中构造的时隙片子集上随机选取对应的时隙片作为发送该编码数据分包的位置。本地纠错编码可以选用多种编码实现,如距离最大可分编码、线性分组码中的一种。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04和步骤s105中,用户端在构造的时隙/时隙片子集构造的数据包和未被选中的时隙/时隙片上的数据包(全零数据包)合并在一起得到待发送数据帧,然后乘上对应的第一/第二极化编码生成矩阵,完成极化变换,并将变换后的待发送数据帧发送到信道中传输出去。

参照图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接收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401,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接收数据帧。

步骤s402,采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恢复所述接收数据帧,得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s403,对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一致性校验。

本步骤中,一致性校验可采用crc校验方式进行,判断数据包是否满足mac帧的一致性。

步骤s404,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通过一致性校验,确认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基站接收端已有本次接入中所有用户端的时隙/时隙片子集的先验信息,在步骤s201中,对接收帧采用串行干扰抵消算法或串行干扰抵消列表算法进行译码,两种算法分别包括:

串行干扰抵消算法定义基于数据包/数据分包的运算:

其中的(运算定义为:

y1,y2∈{0,1}r∩{e}为两个时隙删除信道下接收端时隙内数据包/数据分包,其中e表示时隙数据包删除符号,r为数据包/数据分包包含的比特数位的个数,并定义了时隙删除指示函数:

译码过程中,设qi,n:i∈{1,...,n}为时隙信道的输出端,对于j<n的译码过程中的变量qi,j:i∈{1,...,n}可以由下式迭代计算得到:

其中,函数g(·)依赖译码的估值g(·)的计算式如下:

对于1≤w≤r,如果估计值则qi,j[w]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求得:

否则,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译码估计值计算公式为:

串行干扰抵消列表算法在串行干扰抵消算法的基础上留下度量最大的度量最大l条译码路径,其中,定义后验数据包qij的度量向量为:

对于1≤i≤n和1≤l≤l,设估值数据包的第l条路径的度量对于1≤w≤r,ml[w](i)可以通过下式迭代进行计算可得:ml[w](i)=ml[w](i-1)+ki,0[w]。

在译码结束后,在l条幸存路径中找出路径度量最大作为最后的译码路径进行译码输出。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对译码结果采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恢复各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其中,当数据包被拆分时,由于数据分包满足本地纠错编码的约束关系,执行本地译码辅助的连续干扰消除算法就可以恢复出数据分包,并将数据分包合并构成用户端发出的完整的数据包,并对恢复的数据包进行一致性校验。

恢复数据包若满足数据的一致性校验,则该用户的数据包被正确接收,此时若有反馈信道,基站广播确认ack帧,用户端在下一个数据帧的发送另外数据或者终止发送完毕;否者基站广播非确认nack帧,此时用户端回退到步骤s101等待下一帧接入继续重传未被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包。一致性校验可采用crc校验方法。

本公开已经对未有反馈信道情形下,对数据包未拆分情形进行了多次仿真实施例的实验和模拟使用,结果表明本公开达到了提升时隙删除信道下的时隙aloha系统吞吐率的目标。实验中采用的系统参数为:n=1024、时隙删除率为ε=0.1、采用的度分布:λ=0.554016x2+0.261312x3+0.184672x6

在性能上,相比于传统的连续干扰消除恢复的时隙aloha接入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极化时隙发送和接收方法具有较好的抗时隙删除能力,所提方案的最大归一化吞吐率提升约0.051(采用sc译码),在sc列表(l=4)时最大归一化吞吐率约提升0.085。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端和基站。

参考图5,所述用户端,包括:

同步模块501,用于与基站建立同步;

时间片子集构造模块502,用于根据极化编码理论构造时间片子集;

随机编码模块503,用于在所述时间片子集上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随机编码;

数据帧生成模块504,用于根据编码后的数据包生成待发送数据帧;

极化变换模块505,用于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帧进行极化变换;以及

发送模块506,用于将变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帧通过时隙删除信道发送至所述基站。

参考图6,所述基站,包括。

译码模块601,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接收数据帧;

干扰消除模块602,用于采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恢复所述接收数据帧,得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校验模块603,用于对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一致性校验;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通过一致性校验,确认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公开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时隙aloha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时隙aloha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