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7111发布日期:2021-07-30 18: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基于众包方式(crowd-sourcing)构建位置数据库,从而为用户提供无线定位服务是业界通行的做法。基于众包方式构建位置数据库是指,根据每天大量用户上报的位置信息和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实时地更新位置数据库。用户在使用位置服务应用(如地图)时,无需打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仅通过扫描到的附近的wifi的信息,并根据位置数据库中的位置信息和wifi信息,就可以定出用户当前的位置,并进行导航、位置推送等定位服务。

众包指纹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数据内容无外乎包含两方面的信息,即位置信息和wifi信号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含了众包数据采集点位置的信息。例如,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位置精度acc(accuracy)、速度、方向角等等。wifi信号信息包含了在众包数据采集点位置上扫描到的周边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的信息。一条wifi信号信息包含了扫描到的一个或多个周边ap广播出来的ap信息。ap信息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地址、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rssi)和扫描时间戳等等。

位置信息和wifi信号信息是由两个完全独立的模块单独采集的,因此在采集时间上是不同步的。单条众包数据的采集过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位置信息和wifi信号信息的更新是两条独立的线程,而众包数据的采集是以位置信息的更新而触发的。wifi信号一次扫描的持续时间与wifi芯片所支持的物理层协议有关。例如,wifi芯片仅支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802.11b/g等工作在2.4ghz频段的协议的单频设备,扫描一次的持续时间大约在1.5秒左右。而同时又支持ieee802.11a/n的工作在5ghz频段的协议的双频设备,扫描一次的持续时间大约在2.5s~3s。当扫描结束后,wifi芯片会生成一个广播包(broadcast)报给上层,该广播包中就携带了wifi信号信息。广播包被存储在一个缓存区域内,直至下一次扫描生成新的广播包,缓存更新。这样,当位置信息更新时,众包数据采集模块实时读取缓存区域内的广播包信息,获取了wifi信号信息。根据wifi信号信息就得到一条众包数据的指纹。也就是说,一个广播包对应一条指纹,一条指纹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信息。

如图1所示,在位置更新时间点1上,获取的wifi扫描广播包为广播包1,这样在该时刻获取的众包指纹为位置信息1和广播包1;在位置更新时间点2上,获取的wifi扫描广播包为广播包2,这样在该时刻获取的众包指纹为位置信息2和广播包2;在位置更新时间点3上,获取的wifi扫描广播包为广播包3,这样在该时刻获取的众包指纹为位置信息3和广播包3。

在分析众包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某一次wifi扫描出来的接入点信息和生成的广播包中包含的接入点信息并不总是完全一致,对于那些本次wifi扫描没有扫描到,却包含在本次wifi扫描后生成的广播包中的接入点信息称之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残留接入点信息产生的原因与wifi扫描的机制有关。例如,某些系统的终端设备,在wifi扫描的环节,只有连续3次扫描都没有扫描到某个mac地址,该mac地址及其信息才会从广播包中移除。否则,就会保留在广播包中,进而产生了残留接入点信息。因此,在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一部分品牌的手机中,在众包数据采集是一定会产生残留接入点信息。

残留接入点信息的出现相当于在某一位置“虚拟”出了一个接入点的信息,破坏了众包数据中位置信息与wifi信号信息的真实的对应关系。如果根据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定位,必然会对定位结果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定位精度。因此,必须将残留接入点识别出来并滤除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而可对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过滤,以提高定位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定位设备的第一运动信息,第一运动信息为待定位设备的运动状态或者运动速度;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获取目标时间和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目标时间为第一指纹的指纹采集时间或第一指纹中包含的至少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最大值,第一mac地址为第一指纹中的一个mac地址;若目标时间与第一扫描时间戳之差大于目标时间阈值,则确定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在实践中发现,对于残留接入点信息,由于是在上几次扫描中扫描到的接入点信息,因此与本次扫描到的接入点信息的扫描时间戳相比,残留接入点信息的扫描时间戳明显偏小。因此,若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目标时间之差较大,则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第一运动信息为运动状态,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包括:根据预设的运动状态与阈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运动信息对应的阈值为目标时间阈值;其中,对应关系中第一运动状态对应第一阈值,第二运动状态对应第二阈值,第一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速度小于第二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速度,第一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

可选的,第一运动信息为运动速度,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包括:根据预设的速度区间与阈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运动信息所处速度区间对应的阈值为目标时间阈值;其中,对应关系中第一速度区间对应第一阈值,第二速度区间对应第二阈值,第一速度区间中的速度均小于第二速度区间中的速度,第一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对于阈值的设定,不能简单设置成统一的阈值,而是应以待定位设备的运动速度相关联。如果待定位设备的运动状态为静止或者步行等低速状态,残留ap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小,相反保留更多的残留ap反而使得参与定位计算的mac数量增多,反而会提升定位精度,因此此时阈值可以放宽;而对于开车等高速运动状态,在相同时间内定位物体运动的距离变大,残留ap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阈值就要降低。

可选的,确定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还可将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从第一指纹中删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指纹中获取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将首次搜索到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确定为第二扫描时间戳;若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可准确地识别出指纹中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按照指纹信息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n条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n大于0,n条指纹存储于先进先出队列中。

该实施方式可应用于服务器实时定位场景,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服务器能够将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存入先进先出队列,这样有利于服务器按照指纹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可选的,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当第一指纹从先进先出队列中删除时,将第一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删除。

如果在先进先出队列中将第一指纹的残留接入点信息删除,那么可能导致对第一指纹之后接收的指纹不能准确地识别残留接入点信息。因此,在第一指纹从先进先出队列中删除时,才将第一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删除,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后续指纹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可接收m条指纹,第一指纹属于m条指纹中的一条,第一指纹不为m条指纹中最早接收的指纹,m大于1;根据m条指纹中的所有mac地址和各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生成标准指纹列表,标准指纹列表中一行对应一条指纹,一列包括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相应地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按照指纹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在标准指纹列表中搜索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该实施方式可用于不需要服务器实时定位的场景。通过生成标准指纹列表,可更方便、更快速地查找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二扫描时间戳。

可选的,若在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未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识别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识别装置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装置的芯片产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一种指纹上报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先入先出队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而可对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过滤,以提高定位的准确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服务器以及终端设备。图2以通信系统包括两个终端设备为例,当然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land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扫描wifi信号信息,一条wifi信号信息对应一条指纹,一条指纹包含了扫描到的一个或多个周边接入点广播出来的接入点信息。接入点信息包括mac地址和扫描时间戳,接入点信息还可包括rssi等。扫描时间戳的含义是从终端设备的开机时刻起到扫描到mac地址的时刻经历的时间,单位毫秒ms。例如,若开机时刻为1000ms,扫描到mac地址的时刻为1500ms,则扫描时间戳为500ms。具体地,终端设备可在开机成功时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在检测到终端设备扫描到mac地址时,将计时器所计时间确定为该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其中,服务器可以为定位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传统指纹定位技术分为两个阶段:离线训练阶段和在线定位阶段。在离线训练阶段,服务器可接收多个终端设备上报的包括接入点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指纹,并将指纹信息存储至位置数据库。在在线定位阶段,服务器将待定位设备接收的包括接入点信息的指纹与位置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对比来获取待定位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在在线定位阶段,服务器接收的待定位设备发送的指纹中可能包括残留接入点信息。对于那些本次wifi扫描没有扫描到,却包含在本次wifi扫描后生成的指纹中的接入点信息称之为残留接入点信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残留接入点信息和位置数据库中的指纹来对待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必然也会降低定位精度。服务器在离线训练阶段接收的指纹中也可能包含残留接入点信息。如果将残留接入点信息引入位置数据库,必然会对定位结果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定位精度。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于对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识别。

下面进一步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该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301和302部分,其中:

301、识别装置获取待定位设备的第一运动信息。

其中,该第一运动信息为待定位设备的运动状态或者运动速度。

其中,该识别装置可以为服务器或可以为待定位设备。当识别装置为待定设备时,由待定位设备将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出之后,向服务器上报除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外的接入点信息。

第一运动信息可通过待定位设备的传感器等器件计算并输出出来。其中待定位设备的运动状态可以由待定位设备所持有的设备的ar(activityrecognition,行为识别)状态信息表示,ar状态可包括:静止(still)、步行(walking)、乘车(invehicle)、骑行(onbicycle)、跑步(running)、人行(onfoot)、起立(tiling)和未知(unkown)等等。不同的运动状态对应不同的速度区间,例如,运动速度低于0.8m/s为静止,0.8-2m/s为步行,2-8m/s为骑行,8-30m/s为乘车。对于运动速度,终端设备可通过gps报文来获得,gps芯片输出的报文信息中携带了速度信息,单位m/s。

302、识别装置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

例如,第一运动信息为静止状态,目标时间阈值可以为10s,第一运动信息为乘车状态,目标时间阈值可以为2.5s。

303、识别装置获取目标时间和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

其中,该目标时间为第一指纹的指纹采集时间或第一指纹中包含的至少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最大值。第一mac地址为第一指纹中的一个mac地址。其中,若识别装置为待定位设备,则第一指纹可以为待定位设备当前扫描得到的指纹。若识别装置为服务器,则第一指纹可以为当前接收的指纹。举例来说,第一指纹包括接入点信息1~3,接入点信息1包括mac地址1和扫描时间戳1,接入点信息2包括mac地址2和扫描时间戳2,接入点信息3包括mac地址3和扫描时间戳3。第一mac地址可以为mac地址1或mac地址2或mac地址3。mac地址1对应的扫描时间戳为扫描时间戳1,mac地址1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接入点信息1。mac地址2和mac地址3同理。

其中,第一指纹的指纹采集时间为从开机时刻起至第一指纹扫描完成所经历的时间。第一指纹中最大的扫描时间戳是最接近指纹采集时刻的。因此,若服务器无法获取指纹采集时间,也可获取第一指纹中最大的扫描时间戳,并根据第一指纹中最大的扫描时间戳与第一扫描时间戳之差,来确定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304、若目标时刻与第一扫描时间戳之差大于目标时间阈值,则识别装置确定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在实践中发现,对于残留接入点信息,由于是在上几次扫描中扫描到的接入点信息,因此与本次扫描到的接入点信息的扫描时间戳相比,残留接入点信息的扫描时间戳明显偏小。因此,若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目标时间之差较大,则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举例来说,第一指纹包括接入点信息1~3。接入点信息1包括mac地址70:fe:a0:b1:f3:c2和扫描时间戳143786400,接入点信息2包括mac地址90:c1:bb:e2:c1:d0和扫描时间戳143794210,接入点信息3包括mac地址90:c1:bb:e2:d3:d2和扫描时间戳143794210。目标时间为第一指纹中最大的扫描时间戳143794210。服务器获取接入点信息1包括的mac地址70:fe:a0:b1:f3:c2为第一mac地址,并计算扫描时间戳143786400与143794210之差。扫描时间戳143786400与143794210之差大于预设值,则接入点信息1为残留接入点信息。服务器识别接入点信息1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再获取接入点信息2包括的mac地址90:c1:bb:e2:c1:d0为第一mac地址,并计算扫描时间戳143794210与143794210之差。扫描时间戳143794210与143794210之差小于预设值,则接入点信息2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服务器识别接入点信息2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再获取接入点信息3包括的mac地址90:c1:bb:e2:d3:d2为第一mac地址,并计算扫描时间戳143794210与143794210之差。扫描时间戳143794210与143794210之差小于预设值,则接入点信息3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目标时间为第一指纹的指纹采集时间同理,在此不赘述。

可选的,确定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可将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从第一指纹中删除。

可选的,若识别装置为待定位设备,则识别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待定位设备将删除残留接入点信息的指纹发送至服务器,从而服务器根据删除残留接入点信息的指纹可准确地进行定位。

可选的,若识别装置为服务器,则识别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服务器根据删除残留接入点信息的指纹可准确地定位待定位设备。

可见,通过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第一运动信息为运动状态,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根据预设的运动状态与阈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运动信息对应的阈值为目标时间阈值;其中,对应关系中第一运动状态对应第一阈值,第二运动状态对应第二阈值,第一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速度小于第二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速度,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总的原则是运动速度越慢,对应设置的阈值越大。比如“静止”状态,阈值可设为10s;“步行”状态,阈值可设为5.5s;“骑行”和“乘车”状态,阈值可设为2.5s。

可选的,第一运动信息为运动速度,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根据预设的速度区间与阈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运动信息所处速度区间对应的阈值为目标时间阈值;其中,对应关系中第一速度区间对应第一阈值,第二速度区间对应第二阈值,第一速度区间中的速度均小于第二速度区间中的速度,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总的原则是运动速度越慢,对应设置的阈值越大。比如,速度区间为小于0.8m/s,阈值可设为10s;速度区间为0.8-2m/s,阈值可设为5.5s;速度区间为2-30m/s,阈值可设为2.5s。若第一运动信息为0.2m/s,则目标时间阈值为10s。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对于阈值的设定,不能简单设置成统一的阈值,而是应以待定位设备的运动速度相关联。如果待定位设备的运动状态为静止或者步行等低速状态,残留ap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小,相反保留更多的残留ap反而使得参与定位计算的mac数量增多,反而会提升定位精度,因此此时阈值可以放宽;而对于开车等高速运动状态,在相同时间内定位物体运动的距离变大,残留ap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阈值就要降低。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该接入点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401~404部分,其中:

401、识别装置从第一指纹中获取第一mac地址。

其中,该识别装置可以为服务器或待定位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识别装置为待定位设备时,第一指纹可以为当前扫描得到的指纹。当识别装置为服务器时,第一指纹可以为当前接收的指纹,也就是说,服务器可以每接收一条指纹,就识别接收的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该实施方式可用于需要识别装置实时定位的场景。该实施方式可适用于在线定位阶段。该第一指纹为待定位设备发送至识别装置的包括接入点信息的指纹,识别装置根据第一指纹和位置数据库中的指纹来对待定位设备进行定位。由于需要及时定位,因此,需要识别装置在接收到指纹时就对指纹中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识别。当然该实施方式也可适用于离线训练阶段。识别装置每接收一条指纹,就识别接收的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然后将非残留接入点信息存入位置数据库。

可选的,当识别装置为服务器时,识别装置可以在接收多条指纹之后,再识别残留接入点信息。第一指纹可以为已经接收的多个指纹中的一条,该第一指纹不为该多个指纹中最早接收的指纹。例如,识别装置接收了100条指纹之后,再识别这99条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第一指纹可以是最后接收的第100条指纹,或第一指纹可以是第99条指纹,或第一指纹可以是第98条指纹,或第一指纹可以是第2条指纹等等。该实施方式可适用于离线训练阶段。在离线训练阶段不需要使用离线训练阶段接收的该多条指纹进行定位,因此,可以在接收该多条指纹之后,再对该多条指纹进行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然后将非残留接入点信息存入位置数据库。

第一指纹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信息。每个接入点信息包括mac地址和扫描时间戳。第一mac地址可以为第一指纹中任意一个mac地址。

例如,第一指纹包括接入点信息1~3,接入点信息1包括mac地址1和扫描时间戳1,接入点信息2包括mac地址2和扫描时间戳2,接入点信息3包括mac地址3和扫描时间戳3。第一mac地址可以为mac地址1或mac地址2或mac地址3。mac地址1对应的扫描时间戳为扫描时间戳1,mac地址1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接入点信息1。mac地址2和mac地址3同理。

402、识别装置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可选的,识别装置可按照指纹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403、识别装置将首次搜索到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确定为第二扫描时间戳。

404、若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识别装置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其中,预设值大于或等于零。若预设值等于零,则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等于预设值,识别装置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若预设值大于零,则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值,识别装置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若在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未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下面以完整的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进行说明:

举例来说,识别装置依次接收了指纹1~4,指纹1~4分别包括3个接入点信息。指纹1~4包括的接入点信息如下表1所示。如下表1所示,指纹4的接入点信息1包括的mac地址为90:c1:bb:e2:d3:d2和扫描时间戳为143800155,接入点信息2包括的mac地址为70:fe:a0:b1:f3:d4和扫描时间戳为143811580,接入点信息3包括的mac地址为70:fe:a0:b1:f3:c2和扫描时间戳为143812000。

以指纹4为第一指纹为例,识别装置从指纹4中选择接入点信息1包括的90:c1:bb:e2:d3:d2为第一mac地址。识别装置在指纹1~指纹3中,按照指纹1~指纹3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识别装置首先在指纹3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若未搜索到,再在指纹2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若未搜索到,再在指纹1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若识别装置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停止搜索。在该例中,识别装置在指纹3中首次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二扫描时间戳,即143800155。识别装置计算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第一扫描时间戳为指纹4中与90:c1:bb:e2:d3:d2对应的143800155。因此,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为零。预设值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若预设值为大于零的数值,则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预设值,则识别装置将指纹4中的接入点信息1确定为残留接入点信息。若预设值等于零,则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等于预设值,识别装置将指纹4中的接入点信息1确定为残留接入点信息。同理,识别装置还可按照此方式识别接入点信息2和接入点信息3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由于指纹3~1中均不存在70:fe:a0:b1:f3:d4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因此,接入点信息2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装置在指纹2中首次搜索到的70:fe:a0:b1:f3:c2对应的扫描时间戳为143786400,143812000与143786400之差大于预设值(如1000ms)。因此,接入点信息3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同理,识别装置也可根据该原理识别指纹3、指纹2或指纹1中的接入点信息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表1

在实践中发现,两次独立的扫描对于同一个mac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唯一性,即两次扫描到同一个mac地址,扫描时间戳肯定不一样。反过来说,如果在两次扫描过程中发现了某一个mac具有相同的扫描时间戳,那么中间一定包含残留接入点信息,通常是时间上靠后的那一个。因此,通过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可准确地识别出指纹中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识别装置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识别装置按照指纹信息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n条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其中,n大于0,n条指纹存储于先进先出队列中。可选的,n大于或等于3。n越大识别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越准确。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先进先出队列中依次存储了3个指纹,分别为指纹1、指纹2和指纹3。指纹1~4包括的接入点信息可如表1所示。在识别装置接收到指纹4时,获取指纹4中接入点信息1中的mac地址为第一mac地址。再按照指纹从后之前的接收顺序,在先进先出队列存储的指纹中搜索指纹4中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即识别装置先搜索指纹3中是否存在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若未搜索到,再在指纹2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若未搜索到,再在指纹1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识别装置在指纹3中首次收到第一mac地址,即90:c1:bb:e2:d3:d2。识别装置获取指纹3中与90:c1:bb:e2:d3:d2对应的扫描时间戳为第二扫描时间戳,即143800155。识别装置计算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第一扫描时间戳为指纹4中与90:c1:bb:e2:d3:d2对应的143800155。因此,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为零。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预设值,因此,识别装置确定指纹4中接入点信息1为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装置还可根据该原理识别指纹4中接入点信息2和接入点信息3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如图5所示,识别装置对指纹4中所有接入点信息识别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将队列中指纹1删除,再将指纹4存入先入先出队列中。在识别装置接收到指纹5时,再根据先进先出队列中存储的指纹识别指纹5中的接入点信息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该实施方式可应用于每接收一条指纹,就识别接收的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的场景。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识别装置能够将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存入先进先出队列,这样有利于识别装置按照指纹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可选的,若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n条指纹中未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识别装置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并不马上对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删除,可对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标记。例如,将残留接入点信息标记为1。当第一指纹从先进先出队列中删除时,将第一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删除。如果在先进先出队列中将第一指纹的残留接入点信息删除,那么可能导致对第一指纹之后接收的指纹不能准确地识别残留接入点信息。因此,在第一指纹从先进先出队列中删除时,才将第一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删除,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后续指纹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的准确性。

可选的,如图6所示,识别装置可接收m条指纹。第一指纹为m条指纹中的一条,并且第一指纹不为m条指纹中最早接收的指纹,m大于1。识别装置根据m条指纹中的所有mac地址和各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生成标准指纹列表。其中,标准指纹列表中一行对应一条指纹,一列包括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如图6所示,识别装置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识别装置按照指纹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在标准指纹列表中搜索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是接收了m个指纹之后,再对m个指纹中每个指纹进行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

在实际应用中,m可以为几百或几千条,为便于举例,下面以m为4进行举例说明。识别装置依次接收到指纹1~4。指纹1~4包括的接入点信息可如上表1所示。识别装置接收指纹1~4之后,根据指纹1~4的接入点信息,即根据指纹1~4中所有mac地址和各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生成标准指纹列表。生成的标准指纹列表可如下表2所示。如下表2所示,标准指纹列表包括指纹1~4中所有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每一列包括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每一行对应一条指纹。可选的,指纹中不存在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用0进行标识。

表2

识别装置可以先选择最后接收的一条指纹为第一指纹。对第一指纹中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完毕之后,再依次识别指纹3、指纹2中的残留接入点信息。或者,识别装置也可先选择指纹2为第一指纹。对第一指纹中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完毕之后,再依次识别指纹3、指纹4中的残留接入点信息。

以指纹4为第一指纹为例,识别装置从指纹4中选择接入点信息1包括的90:c1:bb:e2:d3:d2为第一mac地址。识别装置在上表2所示的标准指纹列表中,按照指纹1~指纹3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识别装置在指纹3中首次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二扫描时间戳,即143800155。识别装置计算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第一扫描时间戳为指纹4中与90:c1:bb:e2:d3:d2对应的143800155。因此,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为零。预设值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若预设值为大于零的数值,则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预设值,则识别装置将指纹4中的接入点信息1确定为残留接入点信息。若预设值等于零,则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等于预设值,识别装置将指纹4中的接入点信息1确定为残留接入点信息。同理,识别装置还可按照此方式识别接入点信息2和接入点信息3是否为残留接入点信息。由于指纹3~1中均不存在70:fe:a0:b1:f3:d4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因此,接入点信息2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装置在指纹2中首次搜索到的70:fe:a0:b1:f3:c2对应的扫描时间戳为143786400,143812000与143786400之差大于预设值(如1000ms)。因此,接入点信息3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同理,当指纹3和指纹2为第一指纹时,也可按照上述原理对指纹3和指纹2进行非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

该实施方式可用于不需要识别装置实时定位的场景。该实施方式可适用于离线训练阶段。在离线训练阶段不需要使用离线训练阶段接收的该多条指纹进行定位,因此,可以在接收该多条指纹之后,再对该多条指纹生成标准指纹列表,再根据标准指纹列表对指纹进行残留接入点信息识别。然后将非残留接入点信息存入位置数据库。通过生成标准指纹列表,可更方便、更快速地查找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二扫描时间戳。

可选的,若在标准指纹列表中未搜索到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另一种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1和确定模块702。其中: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定位设备的第一运动信息,第一运动信息为待定位设备的运动状态或者运动速度;

获取模块701,还用于根据第一运动信息获取目标时间阈值;

获取模块701,还用于获取目标时间和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目标时间为第一指纹的指纹采集时间或第一指纹中包含的至少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的最大值,第一mac地址为第一指纹中的一个mac地址;

确定模块702,用于若目标时间与第一扫描时间戳之差大于目标时间阈值,则确定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第一运动信息为运动状态,根获取模块701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运动状态与阈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运动信息对应的阈值为目标时间阈值;

其中,对应关系中第一运动状态对应第一阈值,第二运动状态对应第二阈值,第一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速度小于第二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速度,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可选的,第一运动信息为运动速度,根获取模块701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速度区间与阈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运动信息所处速度区间对应的阈值为目标时间阈值;

其中,对应关系中第一速度区间对应第一阈值,第二速度区间对应第二阈值,第一速度区间中的速度均小于第二速度区间中的速度,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模块,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从所述第一指纹中删除。

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801、搜索模块802和确定模块803。其中:

获取模块801,用于从第一指纹中获取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搜索模块802,用于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确定模块803,用于将首次搜索到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确定为第二扫描时间戳;确定模块803,还用于若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扫描时间戳与第二扫描时间戳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残留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搜索模块802具体用于:按照指纹信息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从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n条指纹中搜索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n大于0,n条指纹存储于先进先出队列中。

可选的,识别装置还包括:删除模块,用于当第一指纹从先进先出队列中删除时,将第一指纹包括的残留接入点信息进行删除。

可选的,识别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条指纹,第一指纹属于m条指纹中的一条,第一指纹不为m条指纹中最早接收的指纹,m大于1;生成模块,用于根据m条指纹中的所有mac地址和各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生成标准指纹列表,标准指纹列表中一行对应一条指纹,一列包括一个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搜索模块802具体用于:按照指纹从后至前的接收顺序,在标准指纹列表中搜索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

可选的,确定模块803,还用于若在第一指纹之前接收的指纹中未搜索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扫描时间戳,则确定第一指纹中第一mac地址对应的接入点信息为非残留接入点信息。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识别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其中,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相连。

其中,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9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9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3、图4和图6所描述的识别装置所执行的步骤,或可执行方法实施例中识别装置执行的其他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各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各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