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2292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以更大的显示区域作为功能特点,极大的吸引用户的使用,然而由于较大的显示区域随之带来的则是携带的不方便性,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柔性屏的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的卷轴屏幕以同时解决大屏需求和便携需求,然而现有技术中,卷轴的设计会在展开时减少对屏幕的支撑,在受冲击或是强力的触控时,屏幕发生变形损坏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通过将支撑板设计为平面板,可在屏幕组件整体受到冲击时,可以有效将所受外力均匀扩散至支撑板的不同部分,可有效提高对屏幕本体的支撑面积,提高屏幕组件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组件,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包括可相对移动的固定板和活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通过第二支撑板可活动连接;屏幕本体,贴合于支撑组件的一侧,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屏幕本体呈收缩状态时重叠设置,在屏幕本体呈展开状态时,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支撑板与屏幕本体贴合的表面和第二支撑板与屏幕本体贴合的表面共面;其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平面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屏幕组件的实施例,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的屏幕本体,支撑组件主要用于为屏幕本体提供支撑和稳固作用,屏幕本体则用于显示界面。具体地,支撑组件包括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二者的移动连接,可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会发生相对移动,以便于实现屏幕本体的展开和收缩。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分别与第二支撑板活动连接,在屏幕本体处于收缩状态下,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重叠设置,以减少屏幕本体的显示界面的大小,而当屏幕本体处于展开状态下,在活动板可相对于固定板移动的基础上,使得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和固定板相连,以便于在屏幕本体展开时,可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联合作用下为屏幕本体提供支撑的作用,以提高屏幕组件整体的抗冲击能力。需要强调的是,通过限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分别与屏幕本体贴合的表面共面,可提高对屏幕本体的支撑效果,有利于提高屏幕本体的显示效果。

此外,通过限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平面板,无论在屏幕本体处于收缩状态或是展开状态可在受到外力时,为屏幕本体提供支撑,提高屏幕组件的支撑强度,减少对屏幕本体的变形影响,极大地提高屏幕组件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包括:壳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设于壳体上。

通过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屏幕组件,其中,通过将屏幕组件设置在壳体,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的通讯、显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壳体可对屏幕组件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被用户使用的设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拉紧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屏幕组件;102:支撑组件;1022:第一支撑板;1024:第二支撑板;1025:固定板;1026:活动板;104:屏幕本体;1042:软排线;106:卷轴装置;108:拉紧装置;1082:驱动件;1084:传动件;110:电路板;112:配合槽;1122:第一槽;1124:第二槽;114:配合凸起;200:电子设备;210:壳体;2102:第一外壳;2103:卡扣;2104:第二外壳;210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屏幕组件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随机纹理的设备。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屏幕组件100的实施例,包括支撑组件102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102上的屏幕本体104,支撑组件102主要用于为屏幕本体104提供支撑和稳固作用,屏幕本体104则用于显示界面。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102包括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通过二者的移动连接,可使得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会发生相对移动,以便于实现屏幕本体104的展开和收缩。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1022包括固定板1025和活动板1026,固定板1025和活动板1026分别与第二支撑板1024活动连接,在屏幕本体104处于收缩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重叠设置,以减少屏幕本体104的显示界面的大小,而当屏幕本体104处于展开状态下,如图6所示,在活动板1026可相对于固定板1025移动的基础上,使得第二支撑板102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1026和固定板1025相连,以便于在屏幕本体104展开时,可在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的联合作用下为屏幕本体104提供支撑的作用,以提高屏幕组件100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限制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上分别与屏幕本体104贴合的表面共面,可提高对屏幕本体104的支撑效果,有利于提高屏幕本体的显示效果。

此外,通过限制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均为平面板,无论在屏幕本体104处于收缩状态或是展开状态可在受到外力时,为屏幕本体104提供支撑,提高屏幕组件100的支撑强度,减少对屏幕本体104的变形影响,极大地提高屏幕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轴装置106,设于固定板1025远离活动板1026的一端,卷轴装置106上缠绕有屏幕本体104。

通过在固定板1025上设置卷轴装置106,可在转动时带动屏幕本体104一同移动,具体地,卷轴装置106设置在固定板1025远离活动板1026的一端,以便于在收缩到最小程度时,也可将部分屏幕本体104贴合在固定板1025上,对一些信息进行展现,而通过设置卷轴装置106,主要是对屏幕本体104的移动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以便于在不同的收缩或展开状态下持续驱动屏幕本体并保持屏幕本体的平整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图7所示,拉紧装置108,与卷轴装置106传动连接,拉紧装置108用于驱动卷轴装置106转动。

通过设置与卷轴装置106传动连接的拉紧装置108,可驱动卷轴装置106转动,以保证屏幕本体104的平整性,在控制时,拉紧装置108可根据屏幕本体104不同的状态确定出是否需要拉紧装置108进行控制,由于屏幕本体104和支撑组件102相贴合,故而也可间接的根据支撑组件102不同的状态进行判断,一般的,拉紧装置108的运行主要是将屏幕本体104拉紧,使得屏幕本体104的外露部分,也即显示部分较为平展,同时会紧贴于支撑组件102上。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拉紧装置108具体包括:驱动件1082;传动件1084,与驱动件1082传动连接,且传动件1084与拉紧装置108的转轴传动连接。

拉紧装置108主要包括驱动件1082和传动件1084,驱动件1082是作为驱动终端,向传动件1084提供动力,传动件1084从动,在驱动件1082的带动下会发生运动,具体地,将传动件1084和拉紧装置108相连,主要是与拉紧装置108的转轴相连,在驱动件1082驱动时,传动件1084还将驱动力传递至转轴上,从而带动转轴转动,在卷轴装置106上缠绕有屏幕本体104时,也即实现屏幕本体104的伸缩。

其中,驱动件1082可以为直线电机、也可以为普通电机,只要能够通过传动件1084驱动拉紧装置108转动的结构均可。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包括:电路板110,设于活动板1026内,屏幕本体104与活动板1026重叠的一端与电路板110通过软排线1042电连接。

通过在活动板1026内设置电路板110,以便于对屏幕本体104所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具体地,电路板110设置在活动板1026内,以便于在固定板1025内设置卷轴装置106的基础上,平衡屏幕组件100整体的重量,减少局部重量过大,导致用户握持时重心的偏移,进而减少发生脱手摔落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由于本申请中屏幕本体104可伸缩,通过限制屏幕本体104与电路板110之间通过软排线1042相连,无论屏幕本体104如何移动,电路板110设置在活动板1026内,均可对屏幕本体104提供所需要显示的内容,连接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在屏幕本体104呈收缩状态时,活动板1026和固定板1025相抵。

通过限制在屏幕本体104呈收缩状态下,活动板1026和固定板1025的抵接关系,可使得在收缩时,可在活动板1026和固定板1025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对屏幕本体104实现支撑,可以理解,收缩状态下,屏幕本体104也有部分外露,此时为了保证外露部分的显示效果,需要将活动板1026和固定板1025相抵,以减少发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配合槽112,设于第一支撑板1022在垂直于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的两侧;配合凸起114,设于第二支撑板1024在垂直于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其中,配合凸起114能够在配合槽112内移动。

通过在第一支撑板1022上设置配合槽112,在第二支撑板1024上设置配合凸起114,配合凸起114可在配合槽112内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的连接,以便于在对屏幕本体104进行拉伸操作时,显示二者的移动范围,减少屏幕本体104由于过度移动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其中,配合凸起114在配合槽112内的移动可以为指定方向的来回滑动,也可以为任意方向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槽112和配合凸起114均设置在垂直于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的两侧,以便于在对屏幕本体104进行伸缩操作时,屏幕本体104横向的同步进行,减少发生局部移动过量的可能性,一方面保证伸缩过程中的顺畅,另一方面也保证屏幕本体104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第二支撑板1024沿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配合凸起114;配合槽112具体包括:第一槽1122,设于固定板1025在垂直于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的两侧;第二槽1124,设于活动板1026在垂直于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其中,第一槽1122的延伸方向与屏幕本体104的移动方向不平行,且在屏幕本体104呈展开状态时,第二支撑板1024朝向屏幕本体104的一侧的表面与第一支撑板1022朝向屏幕本体104的一侧的表面共面。

具体地,配合凸起114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024的两端,进一步地,沿屏幕本体104移动方向的两端,而配合槽112分别设置在固定板1025和活动板1026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两侧,从而使得固定板1025和活动板1026分别可通过第一槽1122和配合凸起114的配合,以及第二槽1124和配合凸起114的配合实现连接,采用三段式的连接方式,可提高屏幕本体104的伸缩量。

此外,通过限制第一槽1122和第二槽1124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方向不平行,在屏幕本体104展开时,限制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对屏幕本体104进行支撑的表面共面,以在第一支撑板1022和第二支撑板1024均为平面板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对屏幕本体104的支撑效果。此外,由于在屏幕本体104收缩时,仅依靠第一支撑板1022即可实现支撑,故而可保证屏幕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无论处于伸缩哪个状态,均可保证对屏幕本体104的支撑,提高界面的显示效果,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210和屏幕组件100,其中,通过将屏幕组件100设置在壳体210,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200的通讯、显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壳体210可对屏幕组件100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被用户使用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壳体210具体包括:第一外壳2102,第一外壳2102靠近第二外壳2104的一端设有卡扣2103;第二外壳2104,第二外壳2104上设有沿屏幕组件100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卡槽2105,其中,卡扣2103能够与每个卡槽2105配合以实现第一外壳2102和第二外壳2104的不同位置的固定。

壳体210主要包括第一外壳2102和第二外壳2104,由于壳体210包裹在屏幕组件100外,故而第一外壳2102和第二外壳2104也会随可伸缩的屏幕本体104发生相对移动,在屏幕组件100移动时,两个外壳之间主要是通过卡扣2103和卡槽2105的设计进行固定,当然,由于屏幕组件100可伸缩至任意位置暂停,故而通过第一外壳2102和第二外壳2104的设计,在移动到不同位置上时,卡扣2103可与不同的卡槽2105进行配合,以便于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卷轴屏手机,包括有上板1(即固定板1025):本实施例的核心部分,与外壳1(即第一外壳2102)固连,作用是在柔性屏幕收纳或展开时,为其外露部分提供支撑。上板2(即活动板1026):本实施例的核心部分,与外壳2(即第二外壳2104)固连,作用是在柔性屏幕(即屏幕本体104)收纳或展开时,为其外露部分提供支撑。下板(即第二支撑板1024):本实施例的核心部分,通过两个上板侧面的曲线导轨与之配合,可相对上板做滑动,作用是在柔性屏幕展开时,为其外露部分提供支撑。传动组(即拉紧装置108):本实施例的核心部分,以外壳1为底座的传动机构,作用是随支撑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始终使柔性屏幕的外露部分保持平展并紧贴于支撑板。外壳1(即第一外壳2102):本实施例的核心部分,作用是a、顶部和底部设有一组卡扣2103,与外壳2配合保持收纳或展开状态;b、为手机内部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外壳2(即第二外壳2104):本实施例的核心部分,作用是a、顶部和底部设有两组卡扣2103槽,与外壳1配合保持收纳或展开状态;b、为手机内部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柔性屏幕(即屏幕本体104):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一定柔性,不易折断。主副板及元件:本实施例中的主要电子元器件,其中包括电池。

支撑机构及柔性屏幕在收纳和展开时的示意如图5、图6所示。定义“支撑面”为上板1及上板2与柔性屏幕接触的平面所在的理论平面。在收纳状态时,柔性屏幕围绕转轴收纳;上板1与上板2的支撑面接合;下板随上板导轨收纳至两个上板的下侧;传动组使得柔性屏幕紧贴于两个上板形成的支撑面上。在展开状态时,柔性屏幕大部分随上板2展开;上板1与上板2的支撑面分离;下板随上板导轨向上与两个上板的支撑面平齐;传动组使得柔性屏幕紧贴于三个支撑板所在的支撑面上。

外壳卡扣2103示意图如图11所示。外壳1的顶部和底部具有一组卡扣2103;外壳2的顶部和底部具有两组可与外壳1卡扣2103配合的卡扣2103槽,两组卡扣2103槽分别对应于本实施例处于收纳和展开时两个外壳的相对位置,在处于两者之一的状态时提供一定的力来保持两外壳位置。本实施例处于收纳状态时,外壳1的卡扣2103与外壳2卡扣2103槽(收纳)配合;处于展开状态时,外壳1的卡扣2103与外壳2卡扣2103槽(展开)配合。

传动组的构成如图8所示。其中电机固定于上板1之上,两个齿轮轴以外壳1为底座,上板1与外壳1固连。传动组的电机所提供的力经由多组齿轮配合传递至转轴,从而使得转轴能时刻保持柔性屏幕紧贴支撑面。齿形皮带既有远距传动、简化齿轮组的作用,又能提供一定的过载保护、防止人力拉出或推入时较大的力突变造成电机损坏。电机的fpc另一端连接至主副板,由主副板为其供电并传输控制信号。电机fpc与外壳1固连,主副板与外壳2固连,电机fpc可随着外壳1与外壳2相对位置变化发声形变,从而保持与主副板的连接。电机集成了传感器,用于检测主轴转动的圈数、角度和速度,换算至转轴便能得出柔性屏幕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反馈至主副板进而控制电机转动方向、力矩、角度、速度等,从而使得屏幕的外露部分能在传动组的作用下始终贴合支撑面。

由收纳状态到展开状态:此时用户一手握持外壳1、另一手握持外壳2,做拉出动作,外壳1的卡扣2103脱离外壳2卡扣2103槽(收纳),上板1与上板2分别跟随外壳1与外壳2分离,同时下板随着上板1及上板2两侧的导轨向上移动,直至下板支撑面与两个上板支撑面平齐,此时外壳1的卡扣2103嵌入外壳2卡扣2103槽(展开)。

由展开状态到收纳状态:此时用户一手握持外壳1、另一手握持外壳2,做推入动作,外壳1的卡扣2103脱离外壳2卡扣2103槽(展开),下板随着上板1及上板2两侧的导轨向下移动,同时上板1与上板2分别跟随外壳1与外壳2靠近,直至两个上板支撑面结合,此时外壳1的卡扣2103嵌入外壳2卡扣2103槽(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并有较低制造难度。将上板一分为二,使得屏幕活动端与外壳2能更可靠的固连。相对于其他方案将电子器件放至固定端(如本实施方案中的外壳1及上板所构成的结构),本实施例将控制柔性屏幕卷曲的电机与主要的元器件分别放在两个壳体210中,使得屏幕fpc不会有过多的移动,保证了可靠性。

需要补充的是,还可利用传动组使得屏幕贴合以及手机收纳和展开实现联动。

此外,可利用手机展开后外壳1部分富余的空间作为扬声器的腔体,提升音质。

当然,为了实现隐藏接口,可利用外壳1与外壳2侧面的重叠部分,设计接口开口隐藏设计方案,实现手机在收纳状态下的一体式外观。

其中,上述具体实施例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改进点:1、支撑机构的支撑板均为大平面,提升了整体的强度,降低制造工艺难度;2、卷轴屏的展开和闭合通过人力拉出或推入卷轴屏活动端来实现;而卷轴屏的卷曲端设有电机驱动的转轴传动组,使得外露的柔性屏幕始终保持平展状态;3、支撑机构的主体支撑面由三个支撑板组成,分为两个上板和一个下板。其中在收纳时两上板闭合,上、下板可重叠放置。上板一分为二可使得卷轴屏的活动端和卷曲端分别放置在两个相对移动的壳体210内,其中活动端与主副板处于一侧,避免屏幕的fpc与主副板存在相对移动而造成不可靠连接。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板设计为平面板,可在屏幕组件100整体受到冲击时,可以有效将所受外力均匀扩散至支撑板的不同部分,可有效提高对屏幕本体104的支撑面积,提高屏幕组件100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根据本申请的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通过将镜头结构安装在底座结构上,通过较为倾斜的装配面进行装配,在屏幕组件整体受到冲击时,可以有效将受力方向分为沿第一装配面和垂直于第一装配面的两个分力,可有效降低底座结构的垂直方向的受力,提高屏幕组件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