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2142发布日期:2022-11-11 21: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当前的确定性网络中,为了满足业务端到端的确定性时延和确定性抖动,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需要以固定时间长度划分出发送周期,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划分的周期互相对应。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按周期发送数据,下游节点需要在对应的周期向其他节点转发该数据。为了便于下游节点识别上游节点在哪个周期发送数据,上游节点在向下游节点发送数据报文时,需要在数据报文中增加周期标签,以使得下游节点根据该周期标签以及设置好的周期偏移常数确定下游节点转发该数据报文的周期。
3.上游节点在数据报文中增加周期标签,就需要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扩展,这将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无法应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扩展的场景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在不对数据报文的格式进行扩展情况下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7.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第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一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这样,第一节点通过新增的定界报文指示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可以无需修改数据报文的格式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修改的场景。
9.此外,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这样,第二节点无需对定界报文和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解析的场景,并能够降低数据报文的传输时延。
10.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获取第一定界报文的第一时间点;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时间点确定第二时间点,第二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第二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11.基于此,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预估处理完成第一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进而根据处理完成第一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
12.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二定界报文;第二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第二节点根据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以及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第二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第二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的周期;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的周期;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13.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已确定的定界报文与发送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之后的定界报文的序号与发送周期的序号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第二节点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新接收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对应的发送周期的序号。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收到的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发送与该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数据报文的周期的序号,降低了第二节点的计算量,提高了确定发送周期的计算速度。
14.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满足以下公式:
15.c’=c+(m
’‑
m)
16.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c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m为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m’为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
17.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直接根据上述公式,以及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发送与该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数据报文的周期的序号。
18.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满足以下公式:
19.c’=m’+offset
20.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m’为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offset满足以下公式:
21.offset=c-m
22.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m为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
23.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直接根据上述公式,以及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发送与该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数据报文的周期的序号。
24.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界报文满足以下任一项: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中间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以外的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
25.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26.t1=t0+t+l
max

27.其中,t1为第二时间点,t0为第一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
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28.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29.t1=t0+l
max
30.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中间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31.t1=t0+h+l
max

32.其中,h为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
33.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以外的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34.t1=t0+h+l
max
+δ+n
×
t
35.其中,n为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周期与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之间间隔的周期数,n为正整数。
36.基于此,第一节点在不同时间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第二时间点,为第二节点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提供依据。
3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38.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第一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用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
3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这样可以使得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
40.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或者,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或者,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中间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或者,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以外的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
41.基于此,第一节点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
42.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定界报文;第二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第二定界报文用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二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的周期。
43.基于此,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定界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以使得第二节点根据第二定界报文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的时间。
44.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45.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第二节点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4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通信方法,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从而可以无需修改数据报文的格式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修改的场景。
47.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无需对定界报文和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解析的场景,并能够降低数据报文的传输时延。
48.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数据报文所属的时间区间;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所属的时间区间,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49.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确定数据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对应的时间区间,并根据时间区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50.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接收测量报文的第三时间点,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报文;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多个时间区间,以及多个时间区间对应的周期。
51.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测量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确定之后的数据报文对应的时间区间。
52.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第四时间点,第四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第一个时间区间;第一个时间区间为(ta,ta+t-δ);第一个时间区间对应第二节点的第ty个周期;其中,ta为第三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第ty个周期为第四时间点之后的一个周期;第二节点确定第k个时间区间为[ta+k*t-δ,ta+(k+1)*t-δ),第k个时间区间对应第二节点的第ty+k-1个周期,k为大于1的整数。
[0053]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方式,确定到达第二节点的每个数据报文对应的时间区间以及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发送周期。
[0054]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055]
t3=t2+t+l
max

[0056]
其中,t3为第四时间点,t2为第三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057]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确定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全部数据的时间之后的周期为发送这些数据的周期,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同样为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
[0058]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根据接收
第一数据报文与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以及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三数据报文为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数据报文的前一个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为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报文的周期。
[0059]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确定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δ的两个数据报文为不同周期的报文,间隔时间小于δ的两个数据报文为同一周期的报文。
[0060]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三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三数据报文的第五时间点;第二节点根据第五时间点,确定第六时间点,第六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第六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
[0061]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第一个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该周期内的数据报文的周期。
[0062]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063]
t5=t4+t+l
max

[0064]
其中,t5为第六时间点,t4为第五时间点,t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065]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确定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全部数据的时间之后的周期为发送这些数据的周期,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同样为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
[0066]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则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与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同一周期;若否,则第二节点确定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七时间点;第二节点根据第七时间点确定第八时间点,第八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第八时间点后的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067]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确定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δ的两个数据报文为不同周期的报文,间隔时间小于δ的两个数据报文为同一周期的报文。
[0068]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069]
t7=t6+t+l
max

[0070]
其中,t7为第八时间点,t6为第七时间点,t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071]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确定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全部数据的时间之后的周期为发送这些数据的周期,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同样为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
[0072]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第二节点根据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073]
基于此,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进而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074]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以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区间;第二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区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
[0075]
基于此,在确定性网络中,各个节点之前的时延的值以及时延抖动的最大值是确定的。因此,在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之后,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以及第二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
[0076]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的周期和第二节点的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节点根据映射关系,以及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077]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的周期和第二节点的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
[0078]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区间满足:
[0079][0080]
其中,t
x
为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d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081]
基于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时间区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
[0082]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0083]
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测量报文;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0084]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时间段的开始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开始时间相同;或者,预设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结束时间相同。
[0085]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与2δ的差值;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086]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预设时间段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之后的周期。
[0087]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0088]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第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一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
的数据报文。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0089]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获取第一定界报文的第一时间点;根据第一时间点确定第二时间点,第二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确定第二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090]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定界报文;第二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以及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第二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第二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的周期;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的周期;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0091]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满足以下公式:
[0092]
c’=c+(m
’‑
m)
[0093]
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c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m为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m’为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
[0094]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满足以下公式:
[0095]
c’=m’+offset
[0096]
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m’为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offset满足以下公式:
[0097]
offset=c-m
[0098]
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m为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
[0099]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界报文满足以下任一项: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中间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以外的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
[0100]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01]
t1=t0+t+l
max

[0102]
其中,t1为第二时间点,t0为第一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103]
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04]
t1=t0+l
max
[0105]
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中间时间发送的数据报文
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06]
t1=t0+h+l
max

[0107]
其中,h为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
[0108]
在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以外的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09]
t1=t0+h+l
max
+δ+n
×
t
[0110]
其中,n为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周期与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之间间隔的周期数,n为正整数。
[0111]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第一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第一定界报文用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
[0112]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或者,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或者,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中间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或者,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以外的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
[0113]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定界报文;第二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第二定界报文用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二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
[0114]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0115]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数据报文所属的时间区间;根据第一数据报文所属的时间区间,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116]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接收测量报文的第三时间点,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报文;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多个时间区间,以及多个时间区间对应的周期。
[0117]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第四时间点,第四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第一个时间区间;第一个时间区间为(ta,ta+t-δ);第一个时间区间对应第二节点的第ty个周期;其中,ta为第三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第ty个周期为第四时间点之后的一个周期;确定第k
个时间区间为[ta+k*t-δ,ta+(k+1)*t-δ),第k个时间区间对应第二节点的第ty+k-1个周期,k为大于1的整数。
[0118]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19]
t3=t2+t+l
max

[0120]
其中,t3为第四时间点,t2为第三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121]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与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以及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三数据报文为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数据报文的前一个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为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报文的周期。
[0122]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数据报文;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接收第三数据报文的第五时间点;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五时间点,确定第六时间点,第六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六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
[0123]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24]
t5=t4+t+l
max

[0125]
其中,t5为第六时间点,t4为第五时间点,t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126]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则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与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同一周期;若否,则确定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七时间点;根据第七时间点确定第八时间点,第八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确定第八时间点后的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127]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128]
t7=t6+t+l
max

[0129]
其中,t7为第八时间点,t6为第七时间点,t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130]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根据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131]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以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区间;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区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
[0132]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节点的周期和第二节点的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以及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对应的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
[0133]
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区间满足:
[0134][0135]
其中,t
x
为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d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136]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测量报文;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的预设时间段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0137]
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时间段的开始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开始时间相同;或者,预设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结束时间相同。
[0138]
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与2δ的差值;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139]
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预设时间段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之后的周期。
[0140]
第九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1]
第十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2]
第十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3]
第十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4]
第十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5]
第十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6]
第十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
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7]
第十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8]
第十七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49]
第十八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三通信装置和第四通信装置。其中,第三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第四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0150]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151]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0152]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电网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0153]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性网络的系统架构图;
[0154]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的周期映射的示意图;
[0155]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从发送端到egw的传输过程示意图;
[0156]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57]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58]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节点根据定界报文确定第二节点的发送周期的示意图;
[0159]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界报文的字段的示意图;
[0160]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界报文的字段的示意图;
[0161]
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界报文的字段的示意图;
[0162]
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63]
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节点之间无时延抖动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报文的时间和第二节点接收报文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0164]
图14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节点之间存在时延抖动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发送的
数据报文达到第二节点的最早时间的示意图;
[0165]
图14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节点之间存在时延抖动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达到第二节点的最早时间的示意图;
[0166]
图14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节点之间存在时延抖动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在每周期最后的2δ时间内不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达到第二节点的最早时间的示意图;
[0167]
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68]
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在t0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和测量报文,以及第二节点根据测量报文和数据报文进行周期映射的示意图;
[0169]
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70]
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71]
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172]
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173]
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174]
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175]
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76]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0177]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0178]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其中,4g系统也可以称为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4g系统的核心网可以称为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接入网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5g系统的核心网可以称为5gc(5g core),接入网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为了方便描述,下文中以本技术应用于5g系统为例对本技术作示例性说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同样适用于4g系统,第三代(3th generation,3g)系统等,不作限制。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可应用于演进的全球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系统。
[0179]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为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或
者,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实体。网络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下一代enb(next generation enb,ng-enb)等)、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例如,网络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例如,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也可以为基站的天线面板。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lte系统中可以称为enb或enodeb,5g系统或nr系统中可以称为gnb,本技术对基站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0180]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设备,例如,智能汽车(smart car或intelligent car)、数字汽车(digital car)、无人汽车(unmanned car或driverless car或pilotless car或automobile)、自动汽车(self-driving car或autonomous car)、纯电动汽车(pure ev或battery 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v,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ev,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设备,例如,电表、水表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5g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nr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0181]
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具体可以实现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018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中包括:
[0183]
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以及第三节点130。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链路通信连接;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链路通信连接。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记载的通信链路,可以是指无线通信链路,也可以是指有线通信链路,或者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通信链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184]
其中,第一节点110为第二节点120的上游节点,相应的,第二节点120为第一节点110的下游节点。第二节点120为第三节点30的上游节点。相应的,第三节点130为第二节点120的下游节点。
[0185]
第一节点110用于在一个或多个周期内,分别向第二节点120发送数据报文。第二节点120在接收到来自第一节点110的数据报文之后,确定转发该数据报文的周期,并在该周期向第三节点130发送数据报文。
[0186]
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智慧电网系统200。
[0187]
如图2所示,在该智慧电网系统200中,包括变电站210,终端单元设备(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dtu)220,基站(base station,bs)230,基站侧网关(cell site gateway,csg)240,汇聚侧网关(aggregation site gateway,asg)250以及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节点260。
[0188]
在智慧电网系统中,变电站210与dtu220通过通信链路通信连接,dtu220通过通信链路与基站230通信连接。基站230与csg环中的一个csg240通过通信链路通信连接。csg240与asg250通过通信链路通信连接。asg250与mec260通过通信链路通信连接。
[0189]
需要指出的是,在智慧电网系统200中,每个基站230可以连接两个dtu220。每个csg240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基站230。
[0190]
在智慧电网系统200中可以存在多个csg240,该多个csg240可以组成csg环。一般来说,一个csg环中最多可以包括20个csg240。
[0191]
每个asg250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csg环。一般来说,一个asg250可以连接20个csg环。
[0192]
在当前的一种智慧电网系统200中,csg环的带宽为10gbps,asg环的带宽为50gbps。每个节点(例如csg240与asg250)之间的单跳光纤的长度一般为2~10km。
[0193]
每个dtu220每隔5ms发14个数据报文包,每个数据报文包的大小为386b。智慧电网系统中端到端的时延(delay)为1ms,时延抖动(jitter)为200us。
[019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或者如图2所示的智慧电网系统为确定性网络(deterministic networking)通信系统。
[0195]
确定性网络指的是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输时的时延和抖动的最大值是确定的,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延和抖动不会超过该最大值。确定性网络需要满足业务端到端的带宽、时延和抖动的需求。
[0196]
确定性网络当前主要应用于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电力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拉远,云端部署,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远程手术,触觉互联网等远程实时业务中。
[0197]
在确定性网络中,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以周期为单位划分发送数据的时间。各个节点基于划分好的周期发送数据。
[0198]
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确定性网络中包括发送端,一个或多个节点,以及接收端。
[0199]
其中,发送端用于发送数据,节点用于根据划分好的周期转发数据,接收端用于接
收数据。
[0200]
一个或多个节点中至少包括:入接口(ingress gateway,igw),转发(relay,r)节点,出接口(egress gateway,egw)。r节点的数量包括一个或多个。
[0201]
igw的周期包括:t0,t1,t2,t3。r节点的周期包括:t24,t25,t26,t27。egw节点的周期包括:t159,t1160,t161,t162。每个节点的周期长度均为t。
[0202]
也即是说,igw在周期t0,t1,t2,t3内发送数据。r节点在周期t24,t25,t26,t27内发送数据。egw在周期t159,t160,t161,t162内发送数据。
[0203]
在当前的确定性网络中,为了保证节点能够周期性的转发数据,以及保持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确定性网络的各个节点间采用了如下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0204]
1、边缘整形
[0205]
确定性网络中,节点在时域上以周期为单位发送数据报文。为了保证节点在每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不会超过节点在该周期内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量,节点在接收到数据报文后需要对数据报文进行边缘整形,以使得整形后的数据报文符合节点分周期发送数据报文的能力。
[0206]
具体来说,节点在接收到数据报文之后调整数据报文的大小,使得节点在每周期转发的数据报文不超过bi
×
t。其中,bi为数据流的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中定义的带宽,t为节点确定的每周期的时长。
[0207]
2、周期映射
[0208]
确定性网络的两个相邻节点(记为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之间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之间具有固定的映射关系x

x+δ,δ为周期偏移常数,x为正整数。若上游节点在第x个周期内向下游节点发送数据报文a,则下游节点在接收到数据报文a之后,需要在第x+δ个周期内发送数据报文a。
[0209]
3、周期标签
[0210]
根据上述周期映射中的介绍可知,下游节点在接收到来自上游节点的数据报文之后,需要确定上游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这样,下游节点才可以根据周期偏移常数确定需要在哪个周期内发送该数据报文。
[0211]
为了使下游节点能够确定上游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上游节点会在数据报文中增加周期标签,以使得下游节点能够根据该周期标签以及周期偏移常数确定映射的下游节点的周期。下游节点确定映射的下游节点的周期,会将数据报文中的原周期标签修改为下游节点的周期标签。
[0212]
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第一节点发送端在第一节点的t18周期发送数据报文,该数据报文中承载有周期标识18。第二节点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报文之后,解析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确定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为18。第二节点接收端确定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周期偏移常数δ的值为73。第二节点接收端确定该数据映射到的第二节点的周期为t91(18+73)周期。第二节点接收端将数据中的周期标签修改为91,并将数据报文映射到第二节点的t91周期的发送队列中。第二节点发送端在t91周期时间内发送该数据报文。
[0213]
第一节点在之后的周期内发送的报文都采用相同的映射方法进行周期映射并发送。
[0214]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上游节点在数据报文中添加的周期标签可以是循环编号的周
期标签,例如,上游节点采用周期标签0-3循环编号。
[0215]
4、周期转发
[0216]
第二节点在每个周期内设置一个用于发送数据报文的发送队列,发送队列的索引为周期标签。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数据报文之后,根据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以及发送队列的索引确定数据报文的发送队列,第二节点将该数据报文加入到的发送队列中。
[0217]
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为数据报文从发送端到egw的传输过程。
[0218]
如图5所示,发送端向igw发送数据报文,igw接收端接收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进行边缘整形,使得数据报文满足igw周期性发送数据报文的需求。在边缘整形之后,igw接收端端将数据报文映射到相应的周期的发送队列中。igw在达到该周期时间之后向r节点发送该周期发送队列内的数据报文。
[0219]
如图5所示,igw将数据报文#1映射到igw的t6周期,将数据报文#2映射到igw的t7周期,将数据报文#3映射到igw的t8周期。其中,数据报文#1在图中以#1示出、数据报文#2在图中以#2示出,数据报文#3在图中以#3示出。
[0220]
r节点接收端接收到来自igw的数据报文之后,解析该数据报文,确定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并根据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确定将到报文映射到r节点的周期的发送队列中。r节点在达到该周期时间之后向下游的r节点发送该周期发送队列内的数据报文。
[0221]
r节点确定周期偏移常数δ的值为1,r节点将数据报文#1映射到r节点的t7周期,将数据报文#2映射到r节点的t8周期,将数据报文#3映射到r节点的t9周期。
[0222]
下游的r节点经过与上述r节点相同的处理方式处理并转发数据报文。
[0223]
在数据报文到达egw之后,egw接收端接收数据报文。egw接收端解析该数据报文,确定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并根据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确定将到报文映射到egw的周期的发送队列中。egw在达到该周期时间之后向接收端发送该周期发送队列内的数据报文。
[0224]
如图5所示,egw将数据报文#1映射到egw的tx周期,将数据报文#2映射到egw的ty周期,将数据报文#3映射到egw的tz周期。
[0225]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确定性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两个节点的周期的边界之间的时间差相同。例如,igw的周期t4的起始时间与r节点的周期t2的结束时间之间的差值为d,则igw的周期t12的起始时间与r节点的周期t10的结束时间之间的差值也为d。igw的周期t4的起始时间与egw的周期t153的结束时间之间的差值为d1,则igw的周期t12的起始时间与egw的周期t157的结束时间之间的差值也为d1。
[0226]
5、节点的周期
[0227]
节点的周期指的是对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时间进行周期性划分后确定的时间周期。
[0228]
例如,第一节点在连续的时间轴上发送数据。此时可以对第一节点的时间轴按预定的周期时长划分为多个周期。该多个周期记为第一节点的周期。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内发送数据报文。
[0229]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第三节点的第三周期用于表征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不同周期。
[0230]
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用于表征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不同周期。
[0231]
6、定界报文
[0232]
定界报文是指用于周期定界的报文。定界报文能够指示第一节点在相邻两个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
[0233]
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周期的特定时刻发送定界报文。第二节点在接收到定界报文之后可以根据该定界报文,确定与定界报文相应的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
[0234]
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开始时刻发送定界报文。这样,在每两个相邻定界报文之间的数据报文即为第一节点在同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
[0235]
又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的结束时刻发送定界报文。这样,在每两个相邻定界报文之间的数据报文即为第一节点在同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
[0236]
再例如,第一节点确定在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内发送的第q个报文为定界报文,这样在第二节点接收到该定界报文之后,可以确定该定界报文之前的q-1个报文,以及该定界报文与下一个定界报文之间的,下一个定界报文之前的q-1个报文以外的报文为同一个周期内的报文。q为正整数。
[0237]
基于此,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定界报文和数据报文之后,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定界报文,确定同属于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
[0238]
7、测量报文
[0239]
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某个周期(可以是第一节点第一个周期)发送的用于进行时间测量的报文。
[0240]
在第二节点接收到测量报文之后,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测量报文达到第二节点的时间,确定测量报文映射的第二节点的周期。第二节点根据测量报文映射的第二节点的周期,以及第二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与测量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数据报文映射的第二节点的周期。
[0241]
以上,记载了当前确定性网络中周期转发数据的方法,根据上述记载可知,上游节点在数据报文转发过程中,需要在数据报文中增加周期标签才可以使下游节点确定该数据映射的下游节点的周期。上游节点需要对数据报文的格式进行修改才能够在数据报文中增加周期标签。该方法不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修改的场景。
[0242]
此外,下游节点接收到数据报文之后需要解释数据报文才能确定数据报文中的周期标签,该方法同样不适用于节点不对数据报文进行解析的场景。且下游节点解析数据报文所需时间较长,该方法会导致数据传输的时延增加。
[0243]
为了使节点在不修改数据报文格式的情况下,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下通过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分别进行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各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或术语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
[0244]
实施例一
[0245]
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的通信系统中,如图6所示,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
[0246]
s600、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
[0247]
其中,第一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进而,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定界
报文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第一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为第一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周期中的一个周期。
[0248]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定界报文。
[0249]
若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发送定界报文,则第二节点可以确定两个相邻定界报文之间的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同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
[0250]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或者第一节点也可以分别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251]
s601、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第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252]
其中,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第二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周期中的一个周期。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
[025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固定时间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定界报文之后可以根据接收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预估第二节点接收与第一定界报文同属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第二节点确定该最晚时间之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发送与该第一定界报文同属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的周期。
[0254]
一种示例,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发送的报文,且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起始时间发送的报文。
[0255]
在该情况下,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点确定接收与第一定界报文同属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该最晚时间点之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256]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节点周期性的发送数据报文,周期的时间长度确定。因此,第二节点除了可以根据定界报文确定与该定界报文同属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之外,还可以根据定界报文确定与该定界报文不属于同一周期的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例如,第二节点与第一定界报文同属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之后,确定在该最晚时间的n个周期之后的时间,为第一节点在该定界报文之后的n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最晚时间。n为正整数。
[0257]
此外,第二节点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根据定界报文确定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周期,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258]
s602、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0259]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这样,第一节点通过新增的定界报文指示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可以无需修改数据报文的格式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修改的场景。
[0260]
此外,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这样,第二节点无需对定界报文和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
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解析的场景,并能够降低数据报文的传输时延。
[0261]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同一周期内发送的报文(记为情况1);或者,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不同周期内发送的报文(记为情况2)。以下,分别对情况1和情况2进行详细说明:
[0262]
情况1、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同一周期内发送的报文。
[0263]
也即是说,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均为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报文。
[0264]
在情况1中,结合图6,如图7所示,上述s60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601a-s601c实现,以下对s601a-s601c进行详细说明:
[0265]
s601a、第二节点确定获取第一定界报文的第一时间点。
[0266]
s601b、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时间点确定第二时间点。
[0267]
其中,第二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
[0268]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固定时间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例如,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记为情况1.1);或者,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结束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记为情况1.2);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中间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记为情况1.3)。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269]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节点在不同时间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确定第二时间点的方法不同。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0270]
情况1.1、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起始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
[0271]
在情况1.1中,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之间间隔的最大时长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周期长度与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最大时长,以及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之和。
[027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情况1.1中,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1:
[0273]
t1=t0+t+l
max

ꢀꢀ
公式1
[0274]
其中,t1为第二时间点,t0为第一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275]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节点处理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至少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过程;第二节点确定这些数据报文对应的发送周期的过程;第二节点将这些数据报文植入到确定的周期的数据报文发送队列的过程。
[0276]
一种示例,结合上述情况1.1,如图8所示,第一节点在每周期开始时间发送(transmit)第一定界报文。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一节点在t
x
周期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定界报文之后,确定第二时间点t1为t
y+2
周期内的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t1之后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t
y+3
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该过程称为映射mapping)。
[0277]
情况1.2、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结束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
[0278]
在情况1.2中,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之间间隔的最大时长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最大时长。
[0279]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2:
[0280]
t1=t0+l
max
ꢀꢀ
公式2
[0281]
情况1.3、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中间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
[0282]
其中,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的时长为t,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时间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为h。
[0283]
此时,在情况1.3中,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之间间隔的最大时长为:上述时长h,与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最大时长,以及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之和。
[028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3:
[0285]
t1=t0+h+l
max

ꢀꢀ
公式3
[0286]
s601c、第二节点确定第二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287]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时间点后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这样,第二节点在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之后尽可能快的发送这些数据报文,降低数据报文的时延。
[0288]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时间点后的第m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m为正整数。
[0289]
基于上述情况1中记载的技术方案,在第一节点在同一个周期内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情况1中记载的方法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290]
情况2、第一节点在不同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
[0291]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界报文为第一节点在发送第一数据报文之前的n个周期内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
[0292]
在该情况中,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类似于上述情况1中记载的s601a-s601c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区别在于:
[0293]
在情况2中,第二节点确定第二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4:
[0294]
t1=t0+h+l
max
+δ+n
×
t
ꢀꢀ
公式4
[0295]
其中,n为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定界报文的周期与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之间间隔的周期数。
[0296]
或者,第二节点根据上述情况1中记载的方法确定的第二时间点之后,进一步确定第三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第三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三时间点为与第二时间点之间间隔n个周期的时间点。
[0297]
或者,在情况2中,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第二节点根据情况1中记载的s601a-s601c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的第n个周期。
[0298]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前的一个周期的结束时间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在该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情况1.1中记载的方法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本技术对此不在赘述。
[0299]
基于上述情况2中记载的技术方案,在第一节点在不同周期内发送第一定界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情况2中记载的方法的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00]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可以在每个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定界报文。定界报文具有定界报文序号,第二节点的周期也具有周期序号。
[0301]
一种示例,定界报文的序号和第二节点的周期的序号均为递增的序号(定界报文的序号或第二节点的周期的需要也可以采用循环编号的方式进行编号,例如0-3循环编号,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定界报文的序号为:0、1、2、3、4、5、6、7、8、9、
……
99。第二节点的周期的序号同样为:0、1、2、3、4、5、6、7、8、9、
……
99。
[0302]
在该场景下,在二节点根据上述情况1或情况2确定第一定界报文,以及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若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二定界报文,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以及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二定界报文对应的第二数据报文的周期。第二定界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和第一节点的第二周期的相邻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之间的边界。
[0303]
具体来说,第二节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a或方式b中所记载的方式,确定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数据报文的周期。下面,分别对方式a和方式b进行说明:
[0304]
方式a、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满足以下公式5:
[0305]
c’=c+(m
’‑
m)
ꢀꢀ
公式5
[0306]
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c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m为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m’为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
[0307]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具有周期计数器,周期计数器的值为第二节点确定的周期的序号。
[0308]
第二节点在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之后,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记为c),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记为m)。第二节点初始化计数器的值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c。
[0309]
在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二定界报文(记为m’)之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二定界报文更新计数器的值(更新后的计数器的值记为c’),更新后的计数器的值满足以上公式5。
[0310]
第二节点确定更新后的计数器的值为第二定界报文对应的第二数据报文的发送周期。
[0311]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节点在每接收到一个新的定界报文之后,根据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当前计数器的值,以及前一个定界报文的序号确定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周期的序号。周期计数器的值的更新方法如公式6
[0312]ct
=c
t
+(m
t
’‑mt
)
ꢀꢀ
公式6
[0313]
其中,等式左边c
t
为更新后的周期计数器的值,等式右边c
t
为更新前的周期计数器的值,m
t’为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m
t
为前一个定界报文的序号。
[0314]
方式b、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满足以下公式7:
[0315]
c’=m’+offset
ꢀꢀ
公式7
[0316]
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m’为第二定界报文的序号,offset满足以下公式8:
[0317]
offset=c-m
ꢀꢀ
公式8
[0318]
其中,c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m为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
[0319]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在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c和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m之后,根据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c和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m,以及上述公式8确定偏移值。
[0320]
在第二节点接收到新的定界报文时,第二节点确定新的定界报文的周期序号m’,第二节点根据周期序号m’以及上述公式7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周期的序号。
[0321]
更为具体的,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定界报文之后,记录第一定界报文的序号,(例如定义定界报文的需要m
t
=1),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第二节点的周期t4。
[0322]
结合上述方式a、第二节点确定周期计数器的值为4,在一段时间(例如10μs)后,第二节点接收到新的定界报文,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为m
t’=2。第二节点更新定时器为c
t
=4+(2-1)=5,第二节点更新m
t
=2。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t5周期,发送在该新的定界报文之后以及该新的定界报文的后一个定界报文之前,接收到的定界报文。
[0323]
结合上述方式b、第二节点确定偏移值offset=4-1=3。在一段时间(例如10μs)后,第二节点接收到新的定界报文,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为m
t’=2。第二节点确定在第二节点的第offset+m’=2+3=5个周期(t5周期)发送在该新的定界报文之后接收到的定界报文。
[032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内均向第二节点发送定界报文,且定界报文具有定界报文序号,第二节点的周期具有周期序号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新的定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新的定界报文的序号,以及已知的定界报文的序号和已知的定界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周期的序号,确定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周期,进而第二节点可以确定第二节点发送新的定界报文对应的数据报文的周期。
[0325]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定界报文的实现形式有多种,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0326]
一种示例,如图9所示,在如图9所示的报文中的ethertype字段(具体为图9中的ethertypesize字段)中定义一个新的ethertypesize字段标识定界报文。第二节点接收到包括该新的ethertypesize字段的报文之后,确定该报文为定界报文。
[0327]
又一种示例,如图10所示,在如图10所示的报文中的802.1q字段中定义一个保留的标签协议标识(tag protocol identifier,tpid)或虚拟局域网识别符(vlan identifier,vid)标识定界报文。第二节点在接收到包括上述定义的tpid或vid的报文之后,确定该报文为定界报文。
[0328]
再一种示例,如图11所示,在图11所示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报文中,在lldp报文的optional(type length value,tlv)定义一个新的tlv字段标识定界报文。第二节点在接收到包括上述定义的新的tlv字段lldp报文之后,确定该lldp报文为定界报文。
[0329]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定义定界报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330]
以上,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根据定界报文确定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的方
法。
[0331]
实施例二
[0332]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第二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报文的时间。
[0333]
如图12所示,实施例二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
[0334]
s1200、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预设时间段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数据报文。
[0335]
其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长小于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时长。
[0336]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有关。
[0337]
一种示例,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时长与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之间的差值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338]
又一种示例,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时长与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之间的差值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的2倍。
[0339]
s1201、第二节点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
[0340]
s1202、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41]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预设时间段内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在预设时间段以外的时间段内不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第一节点通过合理设置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使得在不同周期内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之间具有时间间隔。第二节点可以依据该时间间隔,确定不同周期内的数据,进而确定各个数据的周期。
[0342]
s1203、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0343]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通信方法,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从而可以无需修改数据报文的格式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修改的场景。
[0344]
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无需对定界报文和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对数据报文格式进行解析的场景,并能够降低数据报文的传输时延。
[0345]
在s120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方式2和方式3中的任一种方式,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分别为:
[0346]
方式1、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所属的时间区间,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47]
方式2、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与第三数据报文之间的时间差以及第三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48]
方式3、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并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49]
以下分别对上述方式1、方式2和方式3进行详细说明:
[0350]
方式1、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所属的时间区间,确定发送第一数
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51]
如图13所示,在确定性网络中若不考虑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那么第一节点在t0向第二节点发送一个测量报文后,第二节点在ta接收到测量报文,那么第一节点n个周期后(第tn个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为ta+n
×
t。
[0352]
考虑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存在时延抖动δ,如图14a所示,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传输时的时延抖动为最大值(也即测量报文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经历了最大传输时延),那么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第一节点在第tn个周期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报文的最早时间为ta+n*t-δ。
[0353]
如图14b所示,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传输时的时延抖动为最小值(也即测量报文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经历了最小传输时延),那么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第一节点在第tn-1个周期发送的最后一个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为ta+n*t+δ。
[0354]
结合图14a和图14b所示,可知,如果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周期的全部时间均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第一节点在tn-1周期的最后一段时间内发送的数据,与第二节点在tn周期的起始的一段时间内发送的数据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将可能会重合。相应的,第二节点在第二节点的ta+n*t-δ时间到ta+n*t+δ时间之间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将无法准确的确定第一节点发送这些数据报文的时间。
[0355]
这样,如图14c所示,第一节点确定在每个周期的连续的2δ时间段内不发送数据。例如在每个周期的最后2δ时间段内不发送数据。这样,即使第一节点在tn-1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经历了最大时延,那么该部分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最晚时间为ta+n*t-δ。第一节点在在tn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经历了最小时延,那么该部分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最早时间为ta+n*t-δ。基于此,第一节点在不同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将不会发生重合,第二节点可以准确的根据数据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区分第一节点在不同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
[0356]
因此,在方式1中,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内设置连续的2δ时间段内不发送数据(该连续的2δ时间段也可以称为保护频带guard band)。
[0357]
如图15所示,在方式1中,s12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1500-s1504实现。以下对s1500-s1504进行具体说明:
[0358]
s1500、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报文。
[0359]
测量报文用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发送的第一个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发送周期。
[0360]
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指的是第一节点初始化完成之后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或者,在第一节点每m个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的情况下,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还可以指m个周期中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又或者,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还可以指根据其他方法确定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36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起始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或者,第一节点也可以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起始时间以外的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又或者,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
期的任一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362]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起始时间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为例进行说明。
[0363]
s1501、第二节点确定接收测量报文的第三时间点。
[0364]
s1502、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多个时间区间,以及该多个时间区间对应的周期。
[0365]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1502具体可以实现为:
[0366]
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第四时间点,第四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
[0367]
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时间点确定第一个时间区间;第一个时间区间为(ta,ta+t-δ);第一个时间区间对应第二节点的第ty个周期;其中,ta为第三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第ty个周期为第四时间点之后的一个周期。
[0368]
第二节点确定第k个时间区间为[ta+k*t-δ,ta+(k+1)*t-δ),第k个时间区间对应第二节点的第ty+k-1个周期,k为大于1的整数。
[0369]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370]
t3=t2+t+l
max

[0371]
其中,t3为第四时间点,t2为第三时间点,t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372]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s1500-s1502可以在s1200之前,可以是在s1200之后,或者也可以与s1200同时执行,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373]
s1503、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所属的时间区间。
[0374]
具体来说,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之后,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相对于时间区间[ta+k*t-δ,ta+(k+1)*t-δ)所属的时间区间中的k的值。
[0375]
s1504、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所属的时间区间对应的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76]
第二节点确定k的值之后,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为第ty+k-1个周期。
[0377]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测量帧,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
[0378]
以下,对上述涉及到的测量帧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量帧具有如下情况a和情况b两种情况,分别为:情况a、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新的报文;情况b,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具有测量报文标识的数据报文。以下,分别对情况a和情况b进行详细说明:
[0379]
情况a、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新的报文。
[0380]
其中,第一节点可以在一个周期的起始时刻向第二节点发送该新的报文,或者第一节点也可以在一个周期的其他时刻向第二节点发送该新的报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381]
需要指出的是,在情况a中测量报文是实现形式有多种,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0382]
一种示例,如图9所示,在如图9所示的报文中的ethertype字段(具体为图9中的ethertypesize字段)中定义一个新的ethertypesize字段标识测量报文。第二节点接收到包括该新的ethertypesize字段的报文之后,确定该报文为测量报文。
[0383]
又一种示例,如图10所示,在如图10所示的报文中的802.1q字段中定义一个保留的标签协议标识(tag protocol identifier,tpid)或虚拟局域网识别符(vlan identifier,vid)标识测量报文。第二节点在接收到包括上述定义的tpid或vid的报文之后,确定该报文为测量报文。
[0384]
再一种示例,如图11所示,在图11所示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报文中,在lldp报文的optional(type length value,tlv)定义一个新的tlv字段标识测量报文。第二节点在接收到包括上述定义的tlv字段lldp报文之后,确定该lldp报文为测量报文。
[0385]
情况b、测量报文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具有测量报文标识的数据报文。
[0386]
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情况下,具有测量报文标识的数据报文可以为一个周期内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报文;或者,具有测量报文标识的数据报文可以为一个周期内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报文以外的数据报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387]
以下,以具有测量报文标识的数据报文可以为一个周期内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报文为例对情况b进行详细说明:
[0388]
第一节点在数据报文中增加1bit的指示位,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是否为测量报文。
[0389]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数据报文的该1bit的指示位的值为“1”用于指示数据报文为测量报文。在数据报文的该1bit的指示位的值为“0”,用于指示数据报文不是测量报文。
[0390]
以上,对测量报文进行了具体说明。
[0391]
在方式1的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6所示,第一节点在t0周期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报文和数据报文。
[0392]
第二节点接收到测量报文之后,确定第四时间点t1,第二节点确定之后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个周期ty+2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第二节点确定在时间区间((t0,t0+t-δ)内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在第二节点的ty+2周期发送。第二节点确定在时间区间[ta+k*t-δ,ta+(k+1)*t-δ)在第二节点的ty+1+k周期内发送。
[0393]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测量报文的时间确定测量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发送周期。以及时间区间与第二节点的发送周期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与接收测量报文之间的时间差确定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报文所属的时间区间,并进一步根据该时间区间确定第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周期。
[0394]
方式2、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与第三数据报文之间的时间差以及第三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395]
如图17所示,在方式2中,s12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1700-s1706实现。以下对s1700-s1706进行具体说明:
[0396]
s1700、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报文。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三数据
报文。
[0397]
其中,第三数据报文为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数据报文的前一个数据报文。
[0398]
s1701、第二节点确定第三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
[0399]
其中,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为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报文的周期。
[0400]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确定第三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方法包括:
[0401]
第二节点接收第三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三数据报文的第五时间点;第二节点根据第五时间点,确定第六时间点,第六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第二节点确定第六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
[0402]
一种示例,第二节点确定第六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
[0403]
t5=t4+t+l
max

[0404]
其中,t5为第六时间点,t4为第五时间点,t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405]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确定第三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方式1中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0406]
s1702、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值。
[0407]
具体来说,在s1702中,第二节点确定的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值存在以下场景1和场景2两种场景,分别为:
[0408]
场景1、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小于预设值;场景2、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0409]
在场景1和场景2中,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不同,以下分别对场景1和场景2进行具体说明。
[0410]
场景1、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小于预设值。
[0411]
在场景1中,第二节点执行以下s1703。
[0412]
s1703、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与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为同一周期。
[0413]
也即是说,在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第二节点确定在同一个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
[0414]
例如,第二节点已确定在第y个周期内发送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三数据报文。此时,第二节点又接收到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数据报文。且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与接收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值。此时。第二节点确定同样在第y个周期内发送第一数据报文,y为正整数。
[0415]
场景2、第二节点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三数据报文的时间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0416]
在场景2,第二节点执行以下s1704-s1706。
[0417]
s1704、第二节点确定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七时间点。
[0418]
s1705、第二节点根据第七时间点确定第八时间点。
[0419]
其中,第八时间点用于表征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时间点。
[0420]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时间点满足以下公式9:
[0421]
t7=t6+t+l
max

ꢀꢀ
公式9
[0422]
其中,t7为第八时间点,t6为第七时间点,t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的时长,l
max
为第二节点预估的处理完成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报文所需的最大时长,δ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
[0423]
s1706、第二节点确定第八时间点后的一个周期为第二节点的第三周期。
[042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节点确定若两个相邻数据报文之间的间隔时间小于δ则该两个数据报文为同一个周期的数据报文。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发送后一个数据报文的周期与第二节点发送前一个数据报文的周期相同。
[0425]
若两个相邻数据报文之间的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δ,则第二节点确定该两个数据报文为不同周期的数据报文,且后一个数据报文为第一节点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报文。第二节点根据上述公式9确定第二节点发送后一个数据报文的周期。
[0426]
方式3、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数据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周期,并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427]
如图18所示,在方式3中,s12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1800-s1802实现。以下对s1800-s1802进行具体说明:
[0428]
s1800、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
[0429]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性网络中,各个节点之前的时延的值以及时延抖动的最大值是确定的。因此,在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之后,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以及第二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
[0430]
一种示例,第二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为t
x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为d,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为δ。
[0431]
此时,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最早时间(也即第一数据报文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经历了最大时延)为:
[0432][0433]
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最晚时间(也即第一数据报文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经历了最小时延)为:
[0434][0435]
结合上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最早时间和最晚时间,第二节点可以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位于时间区间:
[0436]
[0437]
s1801、第二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
[0438]
具体来说,第二节点根据上述时间区间,确定该时间区间所属的第一节点的周期。
[0439]
第二节点确定包括该时间区间的第一节点的周期为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
[0440]
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方式3中,由于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一时间发送第一数据的报文的时间为一个时间区间,该时间区间的时长为δ的时长。
[0441]
在该时间区间为一个跨周期的时间区间(即包括一个周期内的一段时长,又包括相邻周期内的一个时长)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将无法准确的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周期。
[0442]
因此,在方式3中,第一节点在每个周期的δ的时长内不发送数据。第一节点不发送数据的时间段位于第一节点的周期的起始部分;或者,第一节点不发送数据的时间段位于第一节点的周期的结束部分;又或者,第一节点不发送数据的时间段包括第一子时间段和第二子时间段,第一子时间段位于第一节点的周期的起始部分,第一子时间段位于第一节点的周期的结束部分。此外,第一节点不发送数据的时间段还可以为其他时间段,本技术对此不做赘述。
[0443]
在第一节点在第一节点的每个周期的δ的时长的时间段内不发数据的情况下,则第一节点在不同周期发送的数据报文即使经历了不同的时延抖动,这些数据报文在到达第二节点时也不会出现第二节点接收数据报文重叠的情况。因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数据报文到达第二节点的时间准确的确定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
[0444]
s1802、第二节点根据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445]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中存在第一节点的周期和第二节点的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节点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节点的周期对应的第二节点的周期。
[0446]
在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之后,第二节点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
[0447]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映射关系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周期偏移常数δ。在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之后,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周期的序号的值为第一节点的第三周期的序号的值与周期偏移常数δ之和。
[0448]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性网络中,基于节点之间时延和抖动的确定性,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数据报文的时间推算出第一节点发送该数据报文的时间,第二节点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时间确定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报文的周期,进而确定出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报文的周期。
[0449]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案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结合。
[0450]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技术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
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0451]
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0452]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19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90包括处理单元1901和通信单元19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903。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结构。
[0453]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控制第一节点执行图6中的s600,图7中的s600,图12中的s1200,图15中的s1200和s1500,图17中的s1200,图18中的s1200,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第一节点通信。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454]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结构时,通信装置190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
[0455]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901用于对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控制第二节点执行图6中的s600-s602,图7中的s600、s602以及s601a-s601b,图12中的s1200-s1203,图15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500-s1504,图17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700-s1706,图18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800-s1802,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9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9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第二节点通信。存储单元1903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456]
当图1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结构时,通信装置190可以是第二节点,也可以是第二节点内的芯片。
[0457]
其中,当通信装置190为第二节点或第一节点时,处理单元19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9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903可以是存储器。当通信装置190为第二节点或第一节点内的芯片时,处理单元19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902可以是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存储单元1903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第二节点或第一节点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0458]
其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通信装置190中的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可以视为通信装置190的通信单元1902,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可以视为通信装置190的处理单元1901。可选的,通信单元1902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接收器、接
收电路等。
[0459]
图19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460]
图19中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例如,处理单元可以称为处理模块。
[0461]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2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0或图21,该通信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2001连接的存储器2002。
[0462]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0,通信装置200还包括收发器2003。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和收发器2003通过总线相连接。收发器20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选的,收发器20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2003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机,接收机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收发器2003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射机,发射机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
[0463]
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2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结构。
[0464]
当图2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器2001用于对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001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6中的s600,图7中的s600,图12中的s1200,图15中的s1200和s1500,图17中的s1200,图18中的s1200,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001可以通过收发器20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第二节点通信。存储器2002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465]
当图2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器2001用于对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001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6中的s600-s602,图7中的s600、s602以及s601a-s601b,图12中的s1200-s1203,图15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500-s1504,图17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700-s1706,图18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800-s1802,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001可以通过收发器20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第一节点通信。存储器2002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466]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2001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0467]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21,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结构。
[0468]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结构时,处
理器2001用于对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001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6中的s600,图7中的s600,图12中的s1200,图15中的s1200和s1500,图17中的s1200,图18中的s1200,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0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第二节点通信。存储器2002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469]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结构时,处理器2001用于对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001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6中的s600-s602,图7中的s600、s602以及s601a-s601b,图12中的s1200-s1203,图15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500-s1504,图17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700-s1706,图18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800-s1802,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0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第一节点通信。存储器2002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0470]
其中,图20和图21也可以示意第二节点中的系统芯片。该情况下,上述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可以由该系统芯片实现,具体所执行的动作可参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图20和图21也可以示意第一节点中的系统芯片。该情况下,上述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可以由该系统芯片实现,具体所执行的动作可参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0471]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记为终端设备220)和网络设备(记为网络设备23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可分别参见图22和图23。
[0472]
图22为终端设备2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22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22所示,终端设备22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
[0473]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控制接入点执行图6中的s600,图7中的s600,图12中的s1200,图15中的s1200和s1500,图17中的s1200,图18中的s1200,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接入点执行的动作。又例如,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图6中的s600-s602,图7中的s600、s602以及s601a-s601b,图12中的s1200-s1203,图15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500-s1504,图17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700-s1706,图18中的s1200、s1201、s1203和s1800-s1802,和/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也可以称为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0474]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0475]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22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476]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22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0477]
图23为网络设备23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2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23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unit,简称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unit,简称du))2302。
[0478]
该rru23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2311和射频单元2312。该rru23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该rru2301与bbu23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例如,分布式基站。
[0479]
该bbu2302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
[048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bbu23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它网)。该bbu2302还包括存储器2321和处理器2322,该存储器23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2322用于控制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动作。该存储器2321和处理器23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0481]
应理解,图23所示的网络设备23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网络设备23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功能,或者,操作和功能,分别设置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0482]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0483]
本技术中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
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是个单独的半导体芯片,也可以跟其他电路一起集成为一个半导体芯片,例如,可以跟其他电路(如编解码电路、硬件加速电路或各种总线和接口电路)构成一个soc(片上系统),或者也可以作为一个asic的内置处理器集成在所述asic当中,该集成了处理器的asic可以单独封装或者也可以跟其他电路封装在一起。该处理器除了包括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0484]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 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0485]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0486]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0487]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接入点和终端设备。
[0488]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该接口电路用于与该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0489]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0490]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
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0491]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技术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技术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049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