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4142发布日期:2022-05-07 13:1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折叠屏技术的发展,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热点技术。现有的折叠方式分为内折与外折,即屏幕折叠后处于内侧或外侧。外折的问题是屏幕处于暴露状态,容易被硬物刮伤。3.目前,用于实现折叠屏内折的折叠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太多,通过复杂的转动机构实现折叠屏的大内折角(也即是r角)折叠,保护折叠屏不受损坏。但是,机构及组件的复杂度造成了折叠的不稳定,容易出错。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将折叠屏的折叠区域在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折叠成水滴形状,增加折叠r角,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6.第一方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底座、第一门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摆臂。第一门板铰接于底座上,第一连接件铰接于第一门板上。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一壳体固定。第一门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滑槽。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滑槽。第一摆臂的一端铰接于底座上,第一摆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内。底座、第一门板和第一壳体均具有贴合面,该贴合面用于贴合折叠屏。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底座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当第一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底座的贴合面、第一门板的贴合面和第一壳体的贴合面共面且朝向相同。当第一连接件处于折叠位置时,底座的贴合面与第一门板的贴合面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的一侧的夹角为α,α小于90°,第一门板的贴合面与第一壳体的贴合面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的一侧的夹角为β,β大于180°,且第一壳体的贴合面与底座的贴合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7.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可以将贴设于底座的贴合面、第一门板的贴合面和第一壳体的贴合面上的折叠屏部分折叠成水滴形状,以增加折叠屏在弯折区域的r角,从而能够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α大于等于65°,且小于等于82°。这样,底座的贴合面与第一门板的贴合面之间的夹角适中,能够增加折叠屏的弯折区域的r角,有效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门板与底座之间的铰接轴线为第一铰接轴线,第一铰接轴线位于底座的贴合面所朝向的一侧,且第一铰接轴线与底座的贴合面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连接件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可以使底座下沉,以避让折叠屏,从而使折叠屏具有较大的内折角,能够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连接件由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动时,可以抬升底座,以使底座的贴合面与第一门板的贴合面、第一壳体的贴合面平齐,以保证折叠屏平整。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门板的铰接轴线为第二铰接轴线,该第二铰接轴线与第一门板的贴合面靠近第一壳体的贴合面的边缘重合。这样,第一连接件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运动时,第一门板的贴合面靠近第一壳体的贴合面的边缘与第一壳体的贴合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会损坏折叠屏,从而延长了折叠屏的使用寿命。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位于第一门板的贴合面远离折叠屏的一侧。第一导向滑槽在第一门板的贴合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导向滑槽在第一门板的贴合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门板的贴合面靠近底座的贴合面的边缘为第一边缘,第一门板的贴合面靠近第一壳体的贴合面的边缘为第二边缘,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位于第一边缘所处的直线与第二边缘所处的直线之间。这样,转动机构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不会对折叠屏产生干涉。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导向滑槽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向靠近底座的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滑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导向滑槽由第三端至第四端向靠近底座的方向延伸。当第一连接件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第一滑动件由第一导向滑槽的第一端和第二导向滑槽的第三端,向第一导向滑槽的第二端和第二导向滑槽的第四端滑动。这样,第一连接件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的平滑性较优,电子设备的展开折叠难度较低。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向滑槽由第三端至第四端向远离第一壳体的贴合面所处平面的方向延伸。也即是,第二导向滑槽由第三端至第四端的不同部分至第一壳体的贴合面所处平面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这样,在第一连接件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导向滑槽推动第一滑动件向远离折叠屏的方向逐渐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门板靠近底座的一端,相对于第一门板靠近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向远离折叠屏的方向逐渐倾斜。由此逐渐转动至折叠位置。此结构简单,且施加至第一壳体的驱动力能够直接传递至第一滑动件,以用于推动第一门板倾斜运动,因此电子设备的折叠驱动力较强,出现卡死的概率较低。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向滑槽为弧形滑槽,第二导向滑槽的延伸路径向靠近第一门板的贴合面的方向拱起。这样,在第一连接件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向滑槽可以控制第一门板的倾斜角度平稳变化,从而增大电子设备的折叠稳定性,降低出现卡死的概率。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为弧形滑槽,第一导向滑槽的延伸路径向远离第一门板的贴合面的方向拱起。这样,在第一连接件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向滑槽与第一导向滑槽配合,可以控制第一门板的倾斜角度变化平缓,且受力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大电子设备的折叠稳定性,降低出现卡死的概率。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沿自身延伸路径上的长度区间范围均为[3.5mm,10mm]。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沿自身延伸路径上的长度区间范围均为[3.5mm,5mm]。[00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在自身延伸路径上各个位置的曲率半径区间范围均为[3mm,7mm]。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在自身延伸路径上各个位置的曲率半径区间范围均为[4mm,5.5mm]。[00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门板的铰接轴线为第二铰接轴线。当第一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导向滑槽的第二端至第二铰接轴线的垂直线与第二导向滑槽的第四端至第二铰接轴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γ,该γ=90°‑α=β-180°。[00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上设有第一铰接槽,第一铰接槽内设有第一圆弧形筋条。第一门板设有第一铰接块,第一铰接块上设有第一圆弧形长槽。第一铰接块配合容纳于第一铰接槽内,且第一圆弧形筋条配合嵌设于第一圆弧形长槽内。由此实现了底座与第一门板之间的铰接。[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门板设有第二铰接块,第二铰接块上设有第二圆弧形长槽。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二铰接槽,第二铰接槽内设有第二圆弧形筋条。第二铰接块配合容纳于第二铰接槽内,且第二圆弧形筋条配合容纳于第二圆弧形长槽内。由此实现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门板之间的铰接。[00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门板、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摆臂。第二门板铰接于底座上,第二连接件铰接于第二门板上,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第二壳体固定。第二门板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滑槽。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四导向滑槽。第二摆臂的一端铰接于底座上,第二摆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可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滑槽和第四导向滑槽内。第二门板和第二壳体均具有贴合面,该贴合面用于贴合折叠屏。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底座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当第二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底座的贴合面、第二门板的贴合面和第二壳体的贴合面共面设置且朝向相同。当第二连接件处于折叠位置时,底座的贴合面与第二门板的贴合面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的一侧的夹角小于90°,第二门板的贴合面与第二壳体的贴合面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的一侧的夹角大于180°,且第二壳体的贴合面与底座的贴合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这样,在支撑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使支撑于转动机构上的折叠屏部分(也即是下文所述的第三部分)呈水滴状,从而能够提高折叠屏的内折角,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转动机构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壳体固定,转动机构的底座还与第二壳体连接。[0023]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动机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0024]第三方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折叠屏和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装置。折叠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弯折部分,弯折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且第一部分支撑并固定于第一壳体上,第二部分支撑并固定于第二壳体上,弯折部分支撑于支撑装置的转动机构上。[0025]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装置,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附图说明[0026]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0027]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支撑装置的立体图;[0030]图5为图4所示支撑装置的部分爆炸图;[0031]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内第一中框、转动机构和第二中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0032]图7为图6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中框、底座、第一门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摆臂的装配结构示意图;[0033]图8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的爆炸图;[0034]图9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10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门板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11为图10所示第一门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12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中框与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图;[0038]图13为图12所示装配图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0039]图14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在a-a线处的剖视图;[0040]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在第一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0041]图16为图14所示结构在第一连接件处于折叠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0042]图17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摆臂的结构示意图;[0043]图18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19为图18中区域ii的局部放大图;[0045]图20为当第一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滑动件、第一导向滑槽、第二导向滑槽、底座的贴合面、第一门板的贴合面和第一中框的贴合面的相对位置示意图;[0046]图21为当第一连接件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滑动件、第一导向滑槽、第二导向滑槽、底座的贴合面、第一门板的贴合面和第一中框的贴合面的相对位置示意图;[0047]图22为当第一连接件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导向滑槽、第二导向滑槽与第二铰接轴线之间的关系图;[0048]图23为图6所示的装配结构与折叠屏在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0049]图24为图6所示的装配结构与折叠屏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00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005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折叠屏的一类电子设备。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和穿戴设备(比如手表)等电子设备。[0053]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折叠屏手机。电子设备100包括折叠屏10和支撑装置20。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的限制。[0054]折叠屏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折叠屏10可折叠成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折叠屏10还包括位于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第三部分13。折叠屏10的至少第三部分1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还可以部分采用刚性材料、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0055]具体的,折叠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屏幕,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屏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屏幕,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等。[0056]折叠屏10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0057]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在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共平面设置,且朝向相同。在此状态下,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0058]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在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部分13处于折弯状态,第一部分(图3中未示出)与第二部分(图3中未示出)相对。折叠屏10对用户不可见,支撑装置20保护于折叠屏10外,以防止折叠屏10被硬物刮伤。[0059]支撑装置20用于支撑折叠屏10,并允许折叠屏1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请参阅图4,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中支撑装置20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转动机构23。可以理解的是,图4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支撑装置2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4的限制。[0060]第一壳体21用于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具体的,第一壳体21具有贴合面m1,第一壳体21用于通过贴合面m1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0061]第二壳体22用于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具体的,第二壳体22具有贴合面m2,第二壳体22用于通过贴合面m2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0062]第一壳体21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二壳体22的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主板、电池、摄像头模组、扬声器、听筒等电子器件。[0063]第一壳体2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同理的,第二壳体22可以为一个结构件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006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为图4所示支撑装置20的爆炸图。第一壳体21包括第一中框211和第一背盖212。贴合面m1位于第一中框211上。第一背盖212固定于第一中框211背离贴合面m1的一侧。第一容纳腔形成于第一中框211与第一背盖212之间。[0065]第二壳体22包括第二中框221和第二背盖222。贴合面m2位于第二中框221上。第二背盖222固定于第二中框221背离贴合面m2的一侧。第二容纳腔形成于第二中框221与第二背盖222之间。[0066]转动机构23用于支撑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并且,转动机构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转动机构23实现可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一中框211与第二壳体22的第二中框22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3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一背盖212与第二壳体22的第二背盖222之间。[0067]转动机构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4和图5仅给出了转动机构23的数量为两个的示例,这并不能认为是对本技术构成的特殊限制。该两个转动机构23沿折叠屏10的折叠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0068]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20内第一中框211、转动机构23和第二中框22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3包括底座231、第一门板232、第一连接件q1和第一摆臂233。可以理解的是,图6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转动机构23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6的限制。[0069]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图6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中框211、底座231、第一门板232、第一连接件q1和第一摆臂233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的爆炸图。第一门板232铰接于底座231上。[007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底座231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31上设有第一铰接槽2311。第一铰接槽2311的内壁设有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延伸路径可以为优弧(也即圆心角大于180°的弧),也可以为劣弧(也即圆心角小于180°的弧),还可以为半圆弧(也即圆心角等于180°的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延伸路径为劣弧。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分别设置于第一铰接槽2311的相对两个内壁上,且该两个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圆心线共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底座231上还设有铰接轴2313,铰接轴2313与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圆心线平行。[0071]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门板232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板232上设有第一铰接块2321。第一铰接块232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第一门板232上,也可以与第一门板232一体成型,也即是,第一铰接块2321与第一门板232为一个结构件整体。第一铰接块2321上设有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分别设置于第一铰接块232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且两个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的圆心线共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0072]图10中的第一铰接块2321配合容纳于图9中的第一铰接槽2311内,并能够在第一铰接槽2311内绕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的圆心线旋转。图9中的两个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分别配合容纳于图10中的两个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内。由此,实现了第一门板232与底座231的铰接。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007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长槽232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铰接槽2311的内壁,第一圆弧形筋条231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铰接块2321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0074]第一连接件q1铰接于第一门板232上。[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0所示第一门板23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板232设有第二铰接块2323。第二铰接块2323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第一门板232上,也可以与第一门板232一体成型,也即是,第二铰接块2323与第一门板232为一个结构件整体。第二铰接块2323上设有第二圆弧形长槽2324。第一门板232上还设有第一导向滑槽c1。[0076]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连接件q1与第一中框21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件q1上还设有第二导向滑槽c2。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2所示装配图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q1上设有第二铰接槽2111。第二铰接槽2111内设有第二圆弧形筋条2112。[0077]图11中的第二铰接块2323配合容纳于图13中的第二铰接槽2111内,并能够在第二铰接槽2111内绕第二圆弧形长槽2324的圆心线旋转。图13中的第二圆弧形筋条2112配合容纳于图11中的第二圆弧形长槽2324内。由此实现了第一连接件q1与第一门板232的铰接。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0078]第一连接件q1与第一中框211固定。具体的,第一连接件q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铆接、粘接等方式与第一中框211固定,也可以与第一中框211一体成型。[0079]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在a-a线处的剖视图。第一门板232与底座231的铰接轴线为第一铰接轴线l1,第一连接件q1与第一门板232的铰接轴线为第二铰接轴线l2。第一铰接轴线l1与第二铰接轴线l2平行设置。底座231和第一门板232均具有贴合面。具体的,第一门板232具有贴合面m2,底座231具有贴合面m3。贴合面m2和贴合面m3用于贴合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0080]绕第一铰接轴线l1和第二铰接轴线l2,第一连接件q1可以相对于底座231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0081]具体的,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在第一连接件q1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位置,贴合面m1、贴合面m2、贴合面m3共面设置。且贴合面m1、贴合面m2、贴合面m3朝向相同。此位置为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q1相对于底座231和第一门板232所处的位置。[0082]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4所示结构在第一连接件q1处于折叠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位置,贴合面m1与贴合面m3垂直。此状态为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连接件q1相对于底座231所处的位置。[008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图16,第一铰接轴线l1位于贴合面m3所朝向的一侧,且第一铰接轴线l1与贴合面m3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连接件q1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可以使底座231下沉,以避让折叠屏10,从而使折叠屏10具有较大的内折角,能够延长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连接件q1由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动时,可以抬升底座231,以使底座231的贴合面m3与贴合面m1、贴合面m2平齐,以保证折叠屏10平整。[008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4-图16,第二铰接轴线l2与贴合面m2靠近贴合面m1的边缘(也即是下文所述的第二边缘b)重合。这样,第一连接件q1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运动时,贴合面m2靠近贴合面m1的边缘与贴合面m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会损坏折叠屏10,从而延长了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0085]第一摆臂233用于第一连接件q1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时,控制第一门板232的运动状态,以使第一连接件q1处于折叠位置时,请参阅图16,贴合面m2与贴合面m3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10的一侧的夹角为α,该α小于90°,贴合面m2与贴合面m1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10的一侧的夹角为β,该β大于180°,且贴合面m1与贴合面m3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其中,α+β近似等于270°。这样,可以将贴设于贴合面m1、贴合面m3和贴合面m2上的折叠屏部分折叠成水滴形状,以增加折叠屏10的内折角(r角),延长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其中,可选的,65°≤α≤82°。这样,夹角α适中,能够增加折叠屏10的弯折区域的r角,有效延长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008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具体的,第一摆臂233的一端铰接于底座23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图17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中第一摆臂23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摆臂233的一端设有铰链孔2331。第一摆臂233通过铰链孔2331铰接于底座231的铰链轴2313(请参阅图9)上。第一摆臂23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动件23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234为销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234也可以为滚轮。第一滑动件234过盈配合于第一摆臂233的安装孔2332内。请参阅图18和图19,图18为图7所示装配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区域ii的局部放大图。第一滑动件234可滑动连接于第一门板232的第一导向滑槽c1和第一连接件q1的第二导向滑槽c2内。[0087]当第一连接件q1相对于底座231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导向滑槽c2推动第一滑动件234,以使第一滑动件234沿第一导向滑槽c1和第二导向滑槽c2滑动,由此驱动第一门板232跟随第一连接件q1一起运动。由此,达到控制第一门板232运动状态的目的。[0088]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0为当第一连接件q1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滑动件234、第一导向滑槽c1、第二导向滑槽c2、贴合面m3、贴合面m2和贴合面m1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1为当第一连接件q1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滑动件234、第一导向滑槽c1、第二导向滑槽c2、贴合面m3、贴合面m2和贴合面m1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滑槽c1和第二导向滑槽c2位于贴合面m2所处平面远离折叠屏10的一侧。第一导向滑槽c1在贴合面m2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k1。第二导向滑槽c2在贴合面m2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k2。贴合面m2靠近贴合面m3的边缘为第一边缘a,贴合面m2靠近贴合面m1的边缘为第二边缘b。第一投影k1和第二投影k2位于第一边缘a所处的直线与第二边缘b所处的直线之间。这样,转动机构23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第一导向滑槽c1和第二导向滑槽c2不会对折叠屏10产生干涉。[008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20和图21,第一导向滑槽c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a1和第二端a2。第一导向滑槽c1由第一端a1至第二端a2向靠近底座231的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滑槽c2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b1和第四端b2。第二导向滑槽c2由第三端b1至第四端b2向靠近底座231的方向延伸。当第一连接件q1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第一滑动件234由第一导向滑槽c1的第一端a1和第二导向滑槽c2的第三端b1,向第一导向滑槽c1的第二端a2和第二导向滑槽c2的第四端b2滑动。这样,第一连接件q1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的平滑性较优,电子设备的展开折叠难度较低。[009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请参阅图20和图21,第二导向滑槽c2由第三端b1至第四端b2向远离贴合面m1所处平面的方向延伸。也即是,第二导向滑槽c2由第三端b1滑动至第四端b2时,与贴合面m1所处平面的垂直距离增大。这样,请参阅图20,在第一连接件q1由展开位置沿方向a1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导向滑槽c2推动第一滑动件234向远离折叠屏10的方向(也即是方向a2)逐渐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门板232靠近底座231的一端,相对于第一门板232靠近第一连接件q1的一端,向远离折叠屏10的方向(也即是方向a3)逐渐倾斜。由此逐渐转动至折叠位置。此结构简单,且施加至第一中框211的驱动力能够直接传递至第一滑动件234,以用于推动第一门板232倾斜运动,因此电子设备100的折叠驱动力较强,出现卡死的概率较低。[009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滑槽c2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沿弧线延伸,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图20和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滑槽c2为弧形滑槽。也即是,第二导向滑槽c2沿弧线延伸。第二导向滑槽c2的延伸路径向靠近贴合面m2的方向拱起。这样,在第一连接件q1由展开位置沿方向a1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向滑槽c2可以控制第一门板232的倾斜角度平稳变化,从而增大电子设备100的折叠稳定性,降低出现卡死的概率。[009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导向滑槽c1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沿弧线延伸,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请参阅图20和图21,第一导向滑槽c1为弧形滑槽。也即是,第一导向滑槽c1也沿弧线延伸。第一导向滑槽c1的延伸路径向远离贴合面m2的方向拱起。这样,在第一连接件q1由展开位置沿方向a1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向滑槽c2与第一导向滑槽c1配合,可以控制第一门板232的倾斜角度变化平缓,且受力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大电子设备100的折叠稳定性,降低出现卡死的概率。[0093]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图22为当第一连接件q1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导向滑槽c1、第二导向滑槽c2与第二铰接轴线l2之间的关系图。第一导向滑槽c1沿自身延伸路径上的长度为d1,第二导向滑槽c2沿自身延伸路径上的长度为d2。d1和d2的区间范围均为[3.5mm,10mm]。进一步可选的,d1和d2的区间范围均为[3.5mm,5mm]。[0094]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2,第一导向滑槽c1在自身延伸路径上各个位置的曲率半径为r1,第二导向滑槽c2在自身延伸路径上各个位置的曲率半径为r2,r1和r2的区间范围均为[3mm,7mm]。进一步可选的,r1和r2的区间范围均为[4mm,5.5mm]。[0095]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件q1处于展开位置时,请继续参阅图22,第二端a2至第二铰接轴线l2的垂直线与第四端b2至第二铰接轴线l2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γ。该γ=90°‑α=β-180°。其中,α和β参见图16。[0096]请返回参阅图6,转动机构23还包括第二门板235、第二连接件q2和第二摆臂236。第二门板235位于底座231与第二连接件q2之间。且第二门板235铰接于底座231上。第二连接件q2铰接于第二门板235上。第二连接件q2与第二中框221固定。第二门板235具有贴合面,该贴合面用于贴合折叠屏10。第二门板235上设有第三导向滑槽。第二连接件q2上设有第四导向滑槽。第二摆臂236的一端铰接于底座231上,第二摆臂23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可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滑槽和第四导向滑槽内。第二连接件q2能够相对于底座231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当第二连接件q2处于展开位置时,底座231的贴合面、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和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共面且朝向相同。当第二连接件q2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底座231的贴合面与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10的一侧的夹角小于90°,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与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之间在用于贴合折叠屏10的一侧的夹角大于180°,且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与底座231的贴合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具体的,第二门板235、第二连接件q2、第二摆臂236、第三导向滑槽、第四导向滑槽和第二滑动件的结构形式、装配及运动方式,分别与第一门板232、第一连接件q1、第一摆臂233、第一导向滑槽c1、第二导向滑槽c2和第一滑动件234的结构形式、装配及运动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这样,支撑装置20可以将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折叠成水滴状,该第三部分13的内折角(r角)较大,因此折叠屏10的寿命较长。[0097]请参阅图23,图23为图6所示的装配结构与折叠屏10在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中框211的贴合面、第一门板232的贴合面、底座231的贴合面、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和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共面设置。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支撑并固定于第一中框211的贴合面上。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支撑并固定于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上。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支撑并固定于第一门板232的贴合面以及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上。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还支撑于底座231的贴合面上。[0098]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6所示的装配结构与折叠屏10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中框211的贴合面与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相对设置。第一中框211的贴合面以及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均与底座231的贴合面垂直。第一门板232的贴合面,由靠近第一中框211的贴合面的一端,至靠近底座231的贴合面的一端,向远离折叠屏10的方向倾斜。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由靠近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的一端,至靠近底座231的贴合面的一端,向远离折叠屏10的方向倾斜。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支撑并固定于第一中框211的贴合面上。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支撑并固定于第二中框221的贴合面上。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支撑并固定于第一门板232的贴合面以及第二门板235的贴合面上。且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呈水滴状。该第三部分13的内折角(r角)较大,因此折叠屏10的寿命较长。[009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值得注意的是,转动机构23也可以不包括第二门板233、第二连接件q1、第三导向滑槽、第四导向滑槽和第二摆臂236,而直接将第二壳体22固定于底座231上,并使得第二壳体22的贴合面与底座231的贴合面m3垂直或者近似垂直,以实现90°开合折叠。[0100]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2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动机构23,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0101]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20,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010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010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