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4615发布日期:2021-10-09 13:4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作战指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


背景技术:

2.犬是人类最忠实的异类战友,因为存在异类本质差异所以人类语言不能被犬完全解读,犬要替代人类执行多样化任务就需要对犬进行严格的针对性训练,使之能够服从训犬员的任务指令。
3.传统的训练、作战模式,因为缺乏专门针对军犬的信息化指挥和作战装备,所以指挥基本靠人喊,打击基本靠犬的扑、撕、咬,所以对犬的应用仍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弊端明显,主要体现在:
4.1、超出训犬员的声音传输范围,训犬员将失去对犬的指挥;
5.2、直接喊话下达指令,声音过大容易暴露训犬员的位置和指令意图;
6.3、打击靠犬的扑、撕、咬,无法避免与目标的肢体接触,伤亡概率增加;
7.4、犬是高度忠实的生物导致了在训练和作战中与训犬员的1对1指挥隶属关系,大量消耗战士资源,同时不利于犬群的群体化作战;
8.5、落后的训练和作战装备与日新月异的通讯、智能控制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已不适用于当今形式下的信息化作战模式。
9.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使军犬能够更多地替代人类执行更多复杂环境下的高难度任务,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有效的减少军犬的伤亡,大幅提升军犬作战效能的技术问题。
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2.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包括基于自组网通信端信息交互的犬载信息终端和边防监控指挥端,其中:
13.所述犬载信息终端包括环境采集模块、体态监测模块、送受话器模块、跳频网络模块、实时定位模块和便携供电模块,所述犬载信息终端通过所述跳频网络模块与所述自组网通信端信息传输;
14.所述环境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战场环境信息并传输至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
15.所述体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军犬体征信息并传输至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
16.所述送受话器模块,用于采集军犬语音信息和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下达军犬指令信息;
17.所述跳频网络模块,用于进行多频频移键控进行信息传输;
18.所述实时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地理位置采集并传输至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
19.所述便携供电模块,用于供电。
20.进一步的,所述犬载信息终端还包括用于保护军犬的头盔模块和马甲模块。
21.进一步的,所述头盔模块设置有护目镜和调节扣带,所述马甲模块设有更换内衬。
22.进一步的,所述环境采集模块包括作战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
23.进一步的,所述体态监测模块包括北斗定位单元和gps定位单元。
24.进一步的,所述体态监测模块包括心率信息、呼吸信息和体温信息。
25.进一步的,所述便携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开关。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7.本发明搭建自组网通信端,实现犬载信息终端和边防监控指挥端信息交互,其通过犬载信息终端采集战场环境信息和实时地理位置,并实时监测军犬体征信息,以及实时进行对军犬下达指令信息,使军犬能够更多地替代人类执行更多复杂环境下的高难度任务,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有效的减少军犬的伤亡,大幅提升军犬作战效能,而且,提高了作战半径,以及提高了整个作战的机动性、灵活性、指挥精确度,具有作战效率高、作战可控性好、隐蔽性强、取证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的原理框图一;
30.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的原理框图二。
31.图中:
32.1、犬载信息终端;2、自组网通信端;3、边防监控指挥端;
33.11、环境采集模块;12、体态监测模块;13、送受话器模块;14、跳频网络模块;15、实时定位模块;16、便携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
36.如图1

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军犬远程作战指挥系统,包括基于自组网通信端2信息交互的犬载信息终端1和边防监控指挥端3,其中:
37.所述犬载信息终端1包括环境采集模块11、体态监测模块12、送受话器模块13、跳频网络模块14、实时定位模块15和便携供电模块16,所述犬载信息终端1通过所述跳频网络模块14与所述自组网通信端2信息传输;
38.所述环境采集模块11,用于实时采集战场环境信息并传输至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3;
39.所述体态监测模块12,用于实时采集军犬体征信息并传输至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3;
40.所述送受话器模块13,用于采集军犬语音信息和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3下达军犬指令信息;
41.所述跳频网络模块14,用于进行多频频移键控进行信息传输;
42.所述实时定位模块15,用于实时地理位置采集并传输至所述边防监控指挥端3;
43.所述便携供电模块16,用于供电。
44.其中,所述犬载信息终端1还包括用于保护军犬的头盔模块和马甲模块。
45.其中,所述头盔模块设置有护目镜和调节扣带,所述马甲模块设有更换内衬。
46.其中,所述环境采集模块11包括作战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
47.其中,所述体态监测模块12包括北斗定位单元和gps定位单元。
48.其中,所述体态监测模块12包括心率信息、呼吸信息和体温信息。
49.其中,所述便携供电模块16包括电源开关。
50.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搭建自组网通信端,实现犬载信息终端和边防监控指挥端信息交互,其通过犬载信息终端采集战场环境信息和实时地理位置,并实时监测军犬体征信息,以及实时进行对军犬下达指令信息,使军犬能够更多地替代人类执行更多复杂环境下的高难度任务,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有效的减少军犬的伤亡,大幅提升军犬作战效能,而且,提高了作战半径,以及提高了整个作战的机动性、灵活性、指挥精确度,具有作战效率高、作战可控性好、隐蔽性强、取证方便等优点。
51.另外,具体的,头盔模块采取尼龙碳纤3d打印,尼龙碳纤强度高、韧性高,机械性能优良,甚至硬度达到金属级别。可以缓冲在战斗情形下可能发生的刺伤、撞击对军犬头部(颈部)所造成的损伤,并且通过可滤光的护目镜在保护军犬眼睛免受物理伤害的同时使其免遭强光损害,也避免军犬在雪地环境患上雪盲症。
52.马甲模块采用军犬战术犬衣,通用性大中型犬战术犬衣,采用星空迷彩500d尼龙和透气网材质,抗拉耐磨的同时兼顾舒适性,透气耐用,外加快卸插口及molle系统,便于脱戴,增加各种战术背包。上下双层有拉链可以插装防弹(刺)插板,也可在寒冬和酷暑等极端条件下装卸加热和制冷保温层。战术犬衣还配套军犬背负式肩带,在伞降、越障、泅渡、战场急救、伤犬搬运等情况下使用。
53.此外,环境采集模块11可采用军用级战术摄像机:mt6762核心板模块,内存6g+64g,支持双摄像头(最大像素1300w+1300w),集成重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光传感器/以太网端/gps/北斗(可选配高精度北斗模块)/实时对讲/wifi/蓝牙,支持最大1080p高清视频输出,具有尺寸小,接口丰富,集成度高,功效低等优势,采取军工级设计,采取10层2阶盲埋孔设计,可拓展功能多,具有更多的稳定性。
54.另外,在应用时,其在军犬战术头盔顶部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可以根据任务变化随意更换白光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热成像、强光手电,甚至可以安装单兵近程武器。也可根据战场环境随意更换白光摄像机、红外摄像机、夜视摄像机等。
55.另外,其犬载信息终端1和自组网通信端2,在应用时,其通过战术头盔上安装的微型骨传耳机实现远程指令下达,轻巧方便,在保证指令清晰度的前提下保证战场环境不受干扰。采用专用的imax 4g—lte技术,使用tdma协议、tdd双工、ofdm高密度调制等通信技术
进行长距离、点对多点中继通信,具有宽带、高效等特点。采用特有的dfs—fh跳频和tdma轮询通信模式,通过时隙分配,让每个接入的客户端在统一的时间调度下,按时间间隔依次发送数据,完全抛弃了传统无线以太网碰撞避让式的访问方式,采用私有协议的4g—lte tdd双工模式(加密协议)。
56.防水等级达到ip65/66。内置标准18650锂电,容量可以更换,最大3000mah。自带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续航能力可以胜任绝大部分场景需求,满足最小4小时至最大8小时的小规模战术、演习应用。外置电源接口支持更长时间的续航。支持poe充电和dc—ups在线式供电,满足9—24v范围内宽动态电源输入能力,支持野战太阳能供电。
57.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搭建自组网通信端,实现犬载信息终端和边防监控指挥端信息交互,其通过犬载信息终端采集战场环境信息和实时地理位置,并实时监测军犬体征信息,以及实时进行对军犬下达指令信息,使军犬能够更多地替代人类执行更多复杂环境下的高难度任务,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有效的减少军犬的伤亡,大幅提升军犬作战效能,而且,提高了作战半径,以及提高了整个作战的机动性、灵活性、指挥精确度,具有作战效率高、作战可控性好、隐蔽性强、取证方便等优点。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