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46672发布日期:2021-11-03 19:5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多云管理平台用于纳管不同类型的云平台。多云管理平台在首次纳管一种新的不同类型的云平台时,或者用户直接在底层云平台上进行资源操作(例如创建云硬盘的操作、镜像文件的备份操作等)时,就造成了上层的多云管系统和底层的云平台资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将底层的云平台的资源同步到上层多云管理平台。
3.在多云管理平台纳管不同类型的云平台场景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云平台的资源的统一、高效的纳管难度急剧上升。申请人检索后指出公开号为cn10409260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云计算网关》,该现有技术旨在解决云环境下激增用户对多云服务之间进行频繁的登录与登出操作所导致的计费管理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公开号为cn10981899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该现有技术旨在解决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平台中的异构虚拟化软件的统一纳管。因此,上述诸多现有技术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均不能有效地对不同类型的云平台的资源(位于底层)与多云管理平台(位于顶层)之间真正实现资源同步的技术效果。
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混合云的资源管理时多云管理平台(cmp)所存在的其对底层云平台资源的无法实现统一封装及调用,以及在调用底层云平台资源时所存在的获取资源超时的技术问题,并可实现在资源调度过程中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实现可视化操作,同时实现逻辑上位于底层的多个云平台之间保持数据资源及数据资源间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6.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包括:
7.资源服务单元接收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并转发至云网关服务;
8.云网关服务转发所述资源同步请求至与位于底层的云平台所适配的云网关服务,所述云网关服务通过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遍历调取云平台的资源信息并写入缓存单元;
9.资源服务单元读取缓存单元中自所述云平台所调取的资源信息并与自本地数据库读取与资源同步请求所对应的资源数据执行比较,筛选出云平台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对云平台中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后,向发起所述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资源同步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云网关服务对自
位于底层的云平台所具有的资源和/或资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封装,以构造出统一的资源模型。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资源操作包括对以下任意一种或者中几种资源执行新增、待更新或者删除,所述资源包括vm、host、disk、network、firewall、router、float ip、public ip;
12.在筛选出云平台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后,还包括:对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标记为新增状态、更新状态及待删除状态。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定时单元触发,所述定时单元包含一定时触发资源同步请求的定时逻辑。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控制所述资源服务单元的用户通过手动触发。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云平台中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后,还包括:将资源同步结果写入消息中间件,并使用所述push服务组件监听资源同步结果写入消息中间件的事件,并由所述push服务组件向发起所述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资源服务单元以zone为单位依次向云网关服务发送资源同步请求,并在资源同步请求发送完毕后,由云网关服务将自云平台调用并写入缓存单元的资源信息所对应的key

value反馈至资源服务单元,以通过所述key

value读取缓存单元中自所述云平台所调取的资源;
17.其中,所述缓存单元为分布式缓存单元。
18.基于相同发明思想,本技术还揭示了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系统,包括:
19.资源服务单元,与云平台适配的云网关服务,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以及缓存单元;
20.云网关服务转发所述资源同步请求至与位于底层的云平台所适配的云网关服务,所述云网关服务通过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遍历调取云平台的资源信息并写入缓存单元;资源服务单元读取缓存单元中自所述云平台所调取的资源信息并与自本地数据库读取与资源同步请求所对应的资源数据执行比较,筛选出云平台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对云平台中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后,向发起所述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资源同步系统还包括:包含一定时触发资源同步请求的定时逻辑的定时单元,所述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定时单元触发,并由所述资源服务单元向发起所述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资源同步系统还包括:push服务组件与消息中间件;
23.所述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控制所述资源服务单元的用户通过手动触发;所述消息中间件保存资源同步结果,并使用所述push服务组件监听资源同步结果写入消息中间件的事件,并由所述push服务组件向发起所述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
24.最后,基于相同发明思想,本技术还揭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25.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总线和i/o设备;
26.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及i/o设备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27.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发明创造所揭示的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通过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实现了在资源调度过程中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实现可视化操作以及逻辑上位于底层的多个云平台之间保持数据资源及数据资源间逻辑关系的一致性的技术效果,减少了多云管理平台中资源管理服务与云网关服务之间基于底层的云平台因资源发生变动所执行的资源同步过程中所发生的数据交互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计算开销与数据传输负荷,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多云管理平台所纳管的多个不同种类的云平台与逻辑上位于顶层的多云管理平台之间资源不统一的可能性,并间接地避免了多云管理平台与底层的云平台之间在资源同步过程中的超时现象,从而最终确保了被多云管理平台所纳管的多个云平台之间资源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31.图2为应用图1所示出的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所配出的一种云平台资源同步系统的整体拓扑图;
32.图3为纳管多种云平台的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系统在定时触发资源同步实例中的拓扑图;
33.图4为纳管多种云平台的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系统在手动触发资源同步实例中的拓扑图;
34.图5为本发明一种电子设备的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6.在详细阐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前,对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术语予以必要的阐述与定义。
37.术语“资源”包括但不限于vm(虚拟机)、host(主机)、disk(磁盘)、network(包含物理网络及虚拟网络)、firewall(防火墙)、router(包含物理路由器及虚拟路由器)、float ip(浮动ip地址)、public ip(公网ip地址),以及其他用于定义云平台或者云平台所部署的容器配置文件、接口文件、端口、虚拟机镜像文件、快照、磁盘数据等。
38.术语“资源信息”是指基于前述资源所形成的值(valve)或者配置参数。
39.术语“本地”与术语“异地”互为相对概念,通常的,用户(或者管理员)在发起端(即嵌布ui的计算机装置)中发起资源同步的请求,并将资源同步请求转发至多云管理平台100(cmp)中,以开始执行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
40.发起端(包含图3或者图4中的gui 19)与多云管理平台100的物理空间位置的相对概念形成本地与异地的区别。当发起端属于运行多云管理平台100的装置/系统的一部分
时,则可认为用户/管理员在本地场景中对本地的多云管理平台100执行资源同步操作;发起端不属于运行多云管理平台100的装置/系统的一部分或者通过网络/线缆连接至多云管理平台100的场景时,则可认为用户/管理员在异地场景中对本地的多云管理平台100执行资源同步操作。
41.术语“多云平台”是指被多云管理平台100所纳管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云平台,并具体为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云平台(云计算平台),例如openstack云平台、vmware云平台、aliyun(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aws云、azure云、google云等。多云平台构成图2中的云平台集群200。
42.术语“多云管理平台”是指对基于复杂异构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囊括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全面覆盖金融、能源、运营商等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场景。
43.术语“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通信信道的连接及物理连接。
44.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核心发明思想及具体实现过程予以阐述。
45.实施例一:
46.参图1至图3所揭示的本发明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以下简称“资源同步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资源同步方法旨在多云管理平台100(逻辑上位于顶层)纳管的一个或者多个云平台(逻辑上位于底层)的资源执行同步,从而使得图2中的多云管理平台100与云平台集群20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云平台之间的资源保持同步,且这种资源同步是相对于位于顶层的多云管理平台100与位于底层的云平台集群200而言的。同时,多云管理平台100中部署的云网关服务11,云网关服务11(备注:云网关服务可为一个或者多个)适配于位于底层的一种或者几种不同类型的云平台,以通过云网关服务11屏蔽底层中不同类型云平台的资源模型所具有的差异。
47.此外,相对于传统的资源同步技术,本实施例及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均只需要一个数据库(即图3或者图4中的本地数据库15),本发明相对于部署两个或者更多的数据库以维持资源同步的现有技术而言,由于部署数量更多的数据库势必增加数据库所占用的磁盘开销,并在高并发场景及多云管理平台100纳管的不同类型的云平台且云平台的规模庞大时,会导致数据库执行sql速度非常缓慢并直接导致资源同步效果不佳,甚至存在系统瘫痪的可能性。本发明旨在简化资源同步逻辑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位于上层的多元管理平台100与下层的云平台集群200中的某个(些)云平台之间资源同步的同步效果,并降低资源同步过程的时延。
48.结合图2与图3所示,图2中的仅示出一个api网关21,但该api网关21仅仅是泛指概念,其既可以被理解为一个api网关,也可以被理解为多个且与不同种类的云平台所适配的api网关。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以多云管理平台100中部署的一个云网关服务11与云平台集群200中部署云平台22执行资源同步的过程为范例,予以范例性阐述。api网关21的功能是负责统一接入,然后将请求的协议转换成内部的接口协议,在调用的过程中还要有限流、降级、熔断等容错的方式来保护api网关21的整体稳定,同时api网关21还执行基本的安全防护以及黑白名单(比如ip白名单)等基本安全措施。
49.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3。
50.首先,执行步骤s1、资源服务单元10接收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并转发至
云网关服务11。具体而言,当云平台22中的虚拟机vm的状态由运行中变化为停止状态时,或者用户直接对云平台22中的虚拟机vm执行资源操作(例如创建disk)等场景,需要将云平台22因前述实例所导致的资源变动情况向上层的多云管理平台100予以同步。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定时单元14触发,定时单元14包含一定时触发资源同步请求的定时逻辑。定时单元14触发资源同步指令至资源服务单元10,并由资源服务单元10向云网关服务11发起资源同步的请求。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资源同步操作基于定时单元14所包含的定时逻辑执行周期性的同步操作。定时单元14既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组件,也可视为资源服务单元10中的一部分,并在定时单元14所设定的同步周期到达时,触发资源同步操作。
51.多云管理平台100部署若干云网关服务(即图2所示出的云网关服务11与云网关服务12)。云网关服务11起到访问控制作用,以便组织可以管理谁可以访问api并建立关于如何处理数据请求的规则。多云管理平台100部署与底层的云平台种类相同的云网关服务,以适配云平台集群200中的云平台,并防止云网关服务与不适配的云平台交叉访问。
52.具体的,如果云平台22是openstack云平台,则云平台集群200部署适配仅与云平台22建立双向数据链路的云网关服务11(openstack

gateway),因此云网关服务11如果与云平台22(例如openstack云平台)建立双向数据链路,则云网关服务11不能与云平台23(例如vmware云平台)建立双向数据链路。云网关服务11获取到云平台22因资源发生变动所形成的资源数据后,将资源数据写入本地数据库15,以供后续被资源服务单元10所发起的调用请求。
53.同时,本实施例中全部的云网关服务优选为基于微服务体系架构,以实现诸如安全性(例如身份验证和潜在授权)、管理访问配额和节流、性能监测及版本控制等作用,并便于根据位于底层的云平台的类型灵活地进行开发与配置。全部的云网关服务作为适配层网关,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api网关21从而与底层的一个或者多个云平台建立双向数据链路。
54.云网关服务11可通过虚拟化软件(例如vsphere、ubuntu、centos)与资源服务单元10建立双向数据链路。多云管理平台100中的所有云网关服务(例如云网关服务11、云网关服务12等)均连接缓存单元13,并通过缓存单元13连接资源服务单元10。云网关服务11以插件形式对外提供配置项的查询与修改服务,一个或者多个api网关21建立与指定类型的云平台(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云平台22)建立双向数据链路。api网关21可以部署于多云管理平台100中(参图2),或者部署于云平台集群200中(未示出)。
55.然后,执行步骤s2、云网关服务11转发资源同步请求至与位于底层的云平台所适配的云网关服务11,云网关服务11通过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21遍历调取云平台11的资源信息并写入缓存单元13。在实际环境中,云网关服务11将获取资源的请求转发至api网关21并最终向云平台22发起获取资源的请求。云平台22将发生资源变动所对应的资源信息向云网关服务11并通过云网关服务11将资源信息转发至缓存单元13。
56.在本实施例中,缓存单元13为分布式缓存单元,且分布式缓存单元可为redis分布式缓存。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基于key

value的高性能的存储系统,通过提供多种键值数据类型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缓存与存储需求。同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资源服务单元10与云网关服务11对每种类型的资源只需要调用一次api网关21,从而降低了资源服务单元10与云网关服务11之间的会话次数,由此降低了api网关21所存在的调用超时的风险。从云平台22中读取的资源信息在写入缓存单元13后被资源服务单元10读
取。同时,当云网关服务11将zone为单位依次向云网关服务11发送资源同步请求所生成资源数据以zone为单元写入本地数据库15中。将资源数据写入本地数据库15后,云网关服务11通知资源服务单元10开始执行资源同步的比较操作,即后续的步骤s3。
57.最后,执行步骤s3、资源服务单元10读取缓存单元13中自云平台22所调取的资源信息并与自本地数据库15读取与资源同步请求所对应的资源数据执行比较,筛选出云平台22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例如云平台22中虚拟机vm所执行的新增、待更新或者删除等资源操作所导致的资源变动)所对应的资源,对云平台22中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后,向发起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其中,资源操作包括对以下任意一种或者中几种资源执行新增、待更新或者删除。本实施例中所指资源包括vm、host、disk、network、firewall、router、float ip、public ip。资源信息是指基于前述一种或者几种资源因执行新增、待更新或者删除的资源操作所对应生成的资源信息。同时,本实施例可通过资源服务单元10对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标记为新增状态、更新状态及待删除状态的标记操作,以将标记后的资源状态直观地在发起端的gui 19中予以展示,以提示用户和/或管理员以手动方式执行资源同步。
58.云网关服务11在获取到基于云平台22因资源变动所产生的资源数据后,将资源数据写入本地数据库15,并在写入本地数据库15后云网关服务11通知资源服务端10执行资源同步操作所依赖的比较操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资源服务单元10以zone为单位依次向云网关服务11发送资源同步请求,以使得资源服务单元10从本地数据库15中拉取zone文件夹(即以zone为单位从本地数据库15中所拉取的包含资源数据的文件夹)中的资源数据并保存在资源服务单元10中。当在资源同步请求发送完毕后(即资源同步从资源同步单元10最终下发到云平台22后),由云网关服务11将自云平台22调用并写入缓存单元13的资源信息所对应的key

value反馈至资源服务单元10,以通过key

value读取缓存单元13中自云平台22所调取的资源,此时从云平台22中所调取的资源是云平台22中例如虚拟机vm新建事件所导致的发生变动的资源。
59.云网关服务11从底层的云平台22中获得的资源信息保存在缓存单元13中,资源服务单元10在执行比较操作时是从缓存单元13中读取资源信息,从而避免资源服务单元10直接通过api网关21对具体云平台的资源信息的调用,因此不仅提高了资源同步性能,还显著地减少了资源服务单元10与api网关21之间的数据交互。
60.此外,该资源同步方法还包括:通过云网关服务11对自位于底层的云平台22所具有的资源和/或资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封装,以构造出统一的资源模型。通过对资源和/或资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封装,可有助于提高对位于底层各种不同类型的云平台因新增、更新、及待删除操作所对应产生的资源信息的灵活描述,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源服务单元10对云平台22所调取的资源信息并与自本地数据库15读取与资源同步请求所对应的资源数据执行比较的操作,以感知下层的云平台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并予以及时同步。
61.实施例二:
62.参图4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区别于实施例一所示出的资源同步方法的一种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资源同步方法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控制资源服务单元10的用户以手动方式触发资源同步操作。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控制该资源服务单元10的用户(或者管理员)在
发起端通过手动方式触发整个资源同步操作。在筛选出云平台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后,还包括:对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标记为新增状态、更新状态及待删除状态。此外,对多云管理平台100与云平台22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的操作可在资源服务单元10中执行同步操作,而不需要用户(或者管理员)在发起端以手动方式执行资源同步。
6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和/或管理员可在连接多云管理平台100的发起端的gui 19所形成的一个用于启动资源同步操作的可视化按钮后启动资源同步操作,并将资源同步请求下发至资源服务单元10,然后由资源服务单元10以zone为单元向云网关服务11下发资源同步请求。云网关服务11转发资源同步请求至与位于底层的云平台所适配的云网关服务11,云网关服务11通过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21遍历调取云平台11的资源信息并写入缓存单元13。在实际环境中,云网关服务11将获取资源的请求转发至api网关21并最终向云平台22发起获取资源的请求。云平台22将发生资源变动所对应的资源信息向云网关服务11并通过云网关服务11将资源信息转发至缓存单元13。
64.云网关服务11在获取到基于云平台22因资源变动所产生的资源数据后,当云网关服务11将zone为单位依次向云网关服务11发送资源同步请求所生成资源数据以zone为单元写入本地数据库15中,并在写入本地数据库15后,由云网关服务11通知资源服务端10资源同步所依赖的比较操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资源服务单元10以zone为单位依次向云网关服务11发送资源同步请求,以使得资源服务单元10拉取zone文件夹(即以zone为单位从本地数据库15中所拉取的包含资源数据的文件夹)中的资源数据并保存在资源服务单元10中。
65.当在资源同步请求发送完毕后(即资源同步从资源同步单元10最终下发到云平台22后),由云网关服务11将自云平台22调用并写入缓存单元13的资源信息所对应的key

value反馈至资源服务单元10,以通过key

value读取缓存单元13中自云平台22所调取的资源,此时从云平台22中所调取的资源是云平台22中例如虚拟机vm新建事件所导致的发生变动的资源。
66.在本实施例中,对云平台22中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后,还包括:将资源同步结果写入消息中间件16,并使用push服务组件17监听资源同步结果写入消息中间件16的事件,并由push服务组件17向发起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推送资源同步结果。push服务组件17可基于udp协议向发起端以xml格式、json格式或者xmpp格式,采用服务器推送技术将资源同步结果推送至发起端。通过消息中间件16保存资源同步结果及push服务组件17向发起端推送资源同步结果的技术方案,可使得用户(或者管理员)在发起端的gui 19中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地感知与监视资源同步的整个过程。
67.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资源同步方法与实施例一中具有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68.实施例三:
69.基于前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揭示的资源同步方法,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运行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揭示的资源同步方法的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系统(以下简称“资源同步系统”)。该资源同步系统可采用实施例一中基于定时单元14所包含的定时触发资源同步请求的定时逻辑定时地启动资源同步操作,也可采用实施例二中基于人工手
动触发方式手动启动资源同步操作。
70.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系统,包括:资源服务单元10,与云平台22(或者云平台23)适配的云网关服务11(或者云网关服务12),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21,缓存单元13。云网关服务11转发资源同步请求至与位于底层的云平台22所适配的api网关21,云网关服务11通过同时纳管多个云平台的api网关21遍历调取云平台22的资源信息并写入缓存单元13;资源服务单元10读取缓存单元中自云平台22所调取的资源信息并与自本地数据库15读取与资源同步请求所对应的资源数据执行比较,筛选出云平台22因资源操作所发生变化的资源,对云平台22中的资源执行资源同步后,向发起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
71.可选的,该资源同步系统还包括:包含一定时触发资源同步请求的定时逻辑的定时单元14,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定时单元14触发,并由资源服务单元10向发起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采用该定时单元14的定时触发资源同步的详细过程参实施例一所示。资源同步系统包含定时单元14时,可不包含push服务组件17以及消息中间件16。
72.或者,可选的,资源同步系统还包括:push服务组件17以及消息中间件16,此时可省略定时单元14。发起端所发起的资源同步请求基于控制该资源服务单元10的用户(或者管理员)在发起端通过手动方式触发整个资源同步操作。消息中间件16保存资源同步结果,并使用push服务组件17监听资源同步结果写入消息中间件16的事件,并由push服务组件17向发起资源同步请求的发起端展示资源同步结果。消息中间件16可为消息队列或者运行消息队列的集群。手动触发资源同步操作的详细过程参实施例二所示。
73.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资源同步系统可使用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所揭示的资源同步方法。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该资源同步系统与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中具有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74.实施例四:
75.参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项或者几个实施例所共同或者组合揭示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具体揭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
76.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至少一个存储器102,总线104和i/o设备103。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及i/o设备103通过总线1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102存储有可被处理器101执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101调用程序指令以执行如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揭示的一种多云平台的资源同步方法。
77.该存储器102包括但不限于内存、非易失性存储器(non

volatile memory,nvm)、基于dma控制器与处理器101直连的dma存储器等。处理器101可为中央处理器(c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应用特定的标准产品(assp);系统级芯片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同时,该电子设备100还可被理解为通过上述组件(即至少一个处理器101,至少一个存储器102,总线104和i/o设备103)所配置出的具有物理态和/或虚拟态的计算机装置、计算机集群、超融合一体机、虚拟机集群、数据中心或者分布式计算机集群等。
78.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电子设备100中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具有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79.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80.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8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