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44533发布日期:2021-08-27 13:4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nr分布式小基站的扩展单元主要功能包括上行多台射频单元的iq数据,时隙对齐后合并成单台射频单元的iq数据,将单台射频单元的iq数据通过ecpri/cpri接口上传至中央单元和分布式单元;但是,传统的扩展单元设备通常并行连接多个射频单元设备,当射频单元设备的数量增加时,多台射频单元的上行iq数据的合并会导致底噪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降低分布式单元接收机的接收负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其中,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模式为第一时域模式;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并基于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

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数据生成基带数据后,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的步骤包括:

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包括至少一种时域模式且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配置一种时域模式,所述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多个子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步骤包括:

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起始频率;

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

根据所述频率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

根据所述起始频率、所述子载波的数量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的二倍数的乘积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循环前缀长度、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上下行转换时间;

根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所述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所述上下行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时间偏移量;

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的步骤包括:

通过管理平面m-plane在所述射频单元中的低级物理层中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其中,通过所述低级物理层以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进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包括筛除循环前缀、插值滤波、傅里叶变化、基带数据解压缩、多载波时延对齐、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组帧和解帧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子载波的选择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增强型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其中,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模式为第一时域模式;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并基于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数据生成基带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其中,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模式为第一时域模式;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并基于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数据生成基带数据后,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技术方案,通过上述静态配置方式降低了小区对不同天线合并上行的基带数据造成的底噪严重抬升,也降低了对分布式单元的接收机的接收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option7-2前传接口的射频单元装置示意图;

图2为option6前传接口的射频单元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子载波的映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上述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图,而不是发明的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射频单元采用远端射频拉远单元rru,本申请的射频单元支持option7-2前传接口或者option6前传接口两种接口模式;本申请通过管理平面m-plane在所述远端射频拉远单元rru中的数字处理单元中的低级物理层中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低级物理层即为图1或图2中数字处理单元中所示的lowphyl1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低级物理层以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进行切换。

其中,如图1所示,图1为option7-2前传接口的射频单元装置示意图,包括数字处理单元、射频处理单元、时钟单元、电源单元四部分,其中数字处理单元包括ecpri组帧解帧,传输模块、lowphyl1处理模块;射频处理单元包括数字中频处理dfe、adc/dac和混频器的收发器、pa+lna&tdd开关模块。前传接口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与分布式单元通信,射频处理后接天线。

如图2所示,图2为option6前传接口的射频单元装置示意图,包括网络处理单元、数字处理单元、射频处理单元、时钟单元、电源单元五部分,其中网络处理单元通过pcie接口与数字处理单元通信,网络处理单元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分布式单元通信。数字处理单元包括nfapihandler、传输模块、lowphy、highphyl1处理模块;射频处理单元包括数字中频处理dfe、adc/dac和混频器的收发器、pa+lna&tdd开关模块。前传接口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与分布式单元通信,射频处理后接天线。

上述远端射频拉远单元rru的两种不同前传接口option7-2和option6都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功能在射频单元实现的功能做了明确划分,prach预处理可以在扩展单元中实现,也可以在rru中实现,区别在于prach预处理在扩展单元实现时,它与rru的接口划分为option8,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为cpri;prach预处理在rru中实现时,它与扩展单元的接口划分为option7-2或者是option6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为ecpri,本申请以prach预处理在rru中实现时,它与扩展单元的接口划分为option7-2或者是option6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为ecpri展开进行论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其中,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模式为第一时域模式;

步骤s120,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并基于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

步骤s130,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步骤s140,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数据生成基带数据后,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5gnr分布式小基站的扩展单元主要功能是上行多台射频单元的上行数据,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时隙对齐后合并成单台射频单元的基带数据,将合并成单台射频单元的基带数据通过ecpri/cpri接口发送至分布式单元和中央单元,其中,扩展单元支持若干个接口连至分布式单元,即若干个扩展单元级联接口,以及最多连接8台射频单元的接口,扩展单元支持25g光接口或者10g光接口上联口,也支持10g电接口,其中,10g和25g都是以太网口,支持ecpri协议;所述扩展单元设备,通常并行连接8个射频单元,现有技术中8个射频单元的上行数据在扩展单元侧汇聚、时隙对齐然后均值合并成一台射频单元的基带数据,然后通过扩展单元的ecpri接口发送至分布式单元或者中央单元,8个射频单元的上行数据的均值合并,会带来底噪的提升,导致分布式单元接收机的接收负担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每一个射频单元中设置静态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和原始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由于它们在时间和频率资源中的位置在所有时期都是恒定的,因此,可在管理平面m-plane对prach和原始srs进行静态配置,将配置信息作为射频单元载波配置参数的一部分,并在载波激活前随小区参数一起配置,如果射频单元小区已经激活,则其他模式的prach或者srs静态配置将被射频单元拒绝;通过这种静态配置方式,在扩展单元小区激活以后会丢弃用户设备上报的上行数据中不符合静态prach和原始srs的配置信息,因此不需要对其他配置模式用户设备的调度和信噪比做计算,降低了扩展单元小区合并上行数据造成的底噪严重抬升,降低了对分布式单元的接收机性能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prach信道,所述prach信道与随机接入信道pach形成映射关系,所述prach信道是指用来传输rach的信道,用户设备接收到快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fpach的响应消息后,会根据射频单元指示的信息在prach信道发送无线资源控制层rrc的连接请求信息,以与rrc建立连接,如果有多个prach信道,用户设备会根据fpach的指示信息选择相应的prach信道以与rrc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之前,需要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以及探测参考信号进行静态配置,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所述时域资源包括至少一种时域模式且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配置为一种时域模式,即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为第一时域模式,可以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成format0、format1、formatb4、formatc0中的至少一种时域模式,还可以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成其他模式;所述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多个子载波;通过管理平面m-plane还可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进行压缩、快速傅里叶变化以及子载波间隔的配置;通过管理平面m-plane还可为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分配硬件资源,其中,上面这些静态参数作为射频单元载波配置参数的一部分,并在载波激活前随小区参数一起配置,如果射频单元小区已经激活,则其他prach/srs静态配置将被射频单元拒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传的前导码或者探测参考信号,具体的,所述前导码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发送的实际内容,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用于确定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信息以进行频率调度;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根据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域模式不匹配时,则丢弃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里面不符合静态prach和原始srs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丢弃了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里面不符合静态prach和原始srs的配置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筛除循环前缀、插值滤波、傅里叶变化、基带数据解压缩、多载波时延对齐、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组帧和解帧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子载波的选择处理;在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预处理操作生成基带数据后,可通过图1所示的增强型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即ecpri接口将预处理后的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其中,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模式为第一时域模式;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并基于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数据生成基带数据后,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的技术手段,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台射频单元的上行数据合并后底噪提升,导致分布式单元接收机的接收负担增加的问题,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降低了对分布式单元的接收机性能的影响。

以下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施例步骤s110,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包括至少一种时域模式且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配置一种时域模式,所述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多个子载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平面用于管理无线单元,m-plane提供多种o-ru管理功能,根据c/u-plane和s-plane的要求设置o-ru侧的参数,例如管理o-ru软件、执行故障管理等;m-plane的o-ranfronthaul规范为fcaps功能提供各种参数作为数据模型;本申请采用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所述时域资源包括至少一种时域模式且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配置为一种时域模式,即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为第一时域模式,可以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成format0、format1、formatb4、formatc0中的至少一种时域模式,还可以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成其他模式;所述频域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多个子载波。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静态配置。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基于第二实施例步骤s111,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1,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起始频率;

步骤s1112,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

步骤s1113,根据所述频率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描述了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包括多个物理资源块,每个物理资源块中包括多个子载波,所述物理资源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且每个物理资源块中包括12个子载波,而子载波间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不同带宽下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具体的,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起始频率,所述起始频率根据子载波的数量进行确定;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在同一个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在确定了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之后,根据所述频率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例如,以图8为例,图8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子载波的映射示意图,5gnrprach在一个带宽内包括3个连续的频率块,且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物理资源块中子载波间隔为1.25khz,每个频率块有864个子载波,则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第一个频率块的起始频率为-2592khz,则频率偏移量为:-2592*0.625khz=-1620khz,其中,0.625khz为子载波间隔的一半;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第三个频率块的起始频率为+864khz时,则频率偏移量为+864*0.625khz=+540khz;根据上述方式即可确定在同一带宽下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在确定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之后,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以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起始频率;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根据所述频率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基于第三实施例步骤s1112,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21,获取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

步骤s11122,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的乘积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实质上为所述子载波间隔的二倍数,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可确定频率偏移精度;所述起始频率根据子载波的数量进行确定;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的二倍数的乘积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所述频率偏移量可作为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的配置参数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获取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的乘积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物理资源块频率偏移量的配置。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基于第二实施例步骤s111,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4,获取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循环前缀长度、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上下行转换时间;

步骤s1115,根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所述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所述上下行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时间偏移量;

步骤s1116,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获取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循环前缀长度即cp长度、相同长度的多个前导序列长度以及上下行转换时间gp长度确定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时间偏移量,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配置,其中,可以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成format0、format1、formatb4、formatc0中的至少一种时域模式,可以对单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重复配置两次得到所述时间偏移量,可对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同时重复配置两次后,叠加后生成时隙图。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获取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循环前缀长度、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上下行转换时间;根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所述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所述上下行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时间偏移量;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配置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时域资源的配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10,用于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其中,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静态配置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模式为第一时域模式;具体的,所述配置模块10还用于通过管理平面m-plane配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具体的,所述配置模块10还用于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起始频率;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根据所述频率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资源进行配置;具体的,所述配置模块10还用于获取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根据所述起始频率以及所述子载波间隔的倍数的乘积确定在同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下所述物理资源块的频率偏移量;具体的,所述配置模块10还用于获取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循环前缀长度、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上下行转换时间;根据所述循环前缀长度、所述预设数量的前导序列长度以及所述上下行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不同时域模式下的时间偏移量;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对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配置。

确定模块2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前导码以及探测参考信号,并基于所述前导码以及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时域模式;

接收模块30,用于当所述第二时域模式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域模式匹配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处理模块40,用于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上行数据生成基带数据;

发送模块50,用于将所述基带数据发送至分布式单元。

本发明数据传输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所采用的存储介质,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存储介质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所采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