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06210发布日期:2021-11-06 06:2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各运营商全业务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5g基站的大批量建设,光接入网的规划建设如何高效满足全业务接入及5g网络需求,已成为基础网络规划建设的重点。业务竞争的基础是网络,网络建设的基础又是底层的光缆网。调整光缆网建设策略,将是运营商适应全业务运营模式下的关键所在。
3.现有的通信网络接入方案往往只考虑各自项目的覆盖目标和业务需求,造成多专业重复敷设多条小芯数光缆或设置多个小容量光交,不但整体投资效益低,而且带来占用过多管线资源、增加协调难度和资源管理难度等问题。采用一体化接入的微网格预计整体投资能降低15%~35%,而且后续的需求将实现快速接入,有效提升用户感知。从长远来看,基于微网格推进一体化接入,能够使末端接入网络的演进趋于清晰、易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在分析通信技术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具体情况可知,整项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微网格"建设模型,能够对原有网格当中的业务节点以及接入资源,展开更深层次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将资源本身的规划以及布置工作做好,这样必定会使得通信综合业务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极大的资源帮助。
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6.步骤s1.确定城市建成区的潜在业务分布点,并按不同业务类别撒到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里,图层呈现;
7.步骤s2.根据业务密集程度、潜在业务形态、微网格覆盖半径,结合市政道路走向和建筑物情况,将综合业务接入区划分为多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按照不同的覆盖业务内容进行属性划分,每一个业态类型区域根据潜在用户规模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微网格;
8.步骤s3.根据业务点与分纤点接入距离少于300米的要求,完成分纤点部署,原则上末端业务不允许直接接入一级分纤点,一个微网格对应多个分纤点,一个分纤点只能对应一个微网格,以分纤点做为末端业务统一接入点;
9.步骤s4.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基于不同场景模式下的光缆数据进行场景部署,完成微网格内光缆覆盖规划;
10.步骤s5.选择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满足条件的基站或室分机房改造为综合接入机房,选择ptn节点或olt下沉节点,每个带1~4个微网格,作为业务电路上联节点;
11.步骤s6.网格内同步完成业务计划发展楼宇预覆盖,按照楼宇类型预覆盖标准开
展建设。
12.进一步的,所述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为满足基站、wlan、集团客户专线、家庭宽带各类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城市建成区域或其他业务密集区,划分成多个能独立完成业务汇聚的区域,其中,所述综合业务接入区包括汇聚节点、分纤点、主干接入光缆、配线光缆、联络光缆。
13.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微网格按照不同的覆盖业务内容进行属性划分中的属性包括住宅小区、大专院校、商业区、城中村、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公共绿地、未发展区域。
14.进一步的,所述微网格为架空模式或者内部管道可达,其中微网格的大小为上限1200米*1200米,下限100米*100米。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每个微网格内有1~3个二级分纤点,包括以光交箱、分纤箱、机房odf为节点的二级分纤点,并已预留/部署分光器,覆盖半径根据业务密集程度在100~600m。
16.进一步的,步骤s3中分纤点的设置包括一级分纤点选择道路交汇处、业务区域中心位置;二级分纤点可选择商铺沿街、小区外围道路、小区内、综合接入机房内位置,结合接入配线/配线延伸光缆敷设面向末端分纤点,实现末端接入光缆的一级收敛;末端分纤点选择楼宇外围、楼宇内弱电机房位置。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基于不同场景模式下的光缆数据进行场景部署,完成微网格内光缆覆盖规划,包括:
18.若微网格内只需要新建1个业务光交箱场景模型,相邻微网格有576主干光交箱,且距离不超过1km,则1业务光交箱通过48芯光缆接入主干光交箱;
19.若微网格内需要新建小于3个业务光交箱场景模型,相邻微网格有主干光交箱,且距离不超过1km,则增加一个汇聚型业务光交箱,汇聚光交箱采用144/288芯,微网格内需要新建业务光交箱大于3个,相邻微网格有主干光交箱,且距离不超过1km,则增加一个主干光交箱,主干光交箱可采用576芯,业务光交到主干光交或汇聚光交光缆采用48芯光缆;
20.若为以点带面的微网格场景模型,微网格内和相邻微网格都没有主干光交箱,且规划的576主干光交箱(黄色)建设时间不可预期。如果本微网格内有基站,则可以考虑在基站旁边建设局前光交箱(576芯),然后业务光交箱都往局前光交箱接入。
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综合接入机房遵循一体化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原则,网络定位于普通汇聚机房以下、物理点以上,初期与微网格相结合,每个带1~4个微网格,并通过设置传输接入设备、配套光交箱及配线光缆,为为业务电路上联节点,覆盖周边片区基站、家集客业务,满足区域内业务接入需求,并同步满足楼宇内家集客接入和室分覆盖的光缆资源需求。
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选择ptn节点或olt下沉节点的过程具体为分析现网已有的沟通光缆节点、olt节点、宽带环一级分纤点相关节点,进行10ge ptn升级时,选择此类型节点作为普通汇聚机房,利用现网已有的沟通光缆作为10ge组环光缆,每个普通汇聚机房都迅速的上联至olt设备和sw交换机,实现现有基站光缆网和宽带光缆网的架构性融合,为一张光缆网的目标网络架构提供上层基础。
23.进一步的,预先建立微网格信息录入过程,将所述微网格信息录入至综资系统,所述综资系统上通过图层呈现微网格区域,以实现对微网格内接入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运营。
2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城市建成区的潜在业务分布点,并按不同业务类别撒到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里,将综合业务接入区划分为多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按照不同的覆盖业务内容进行属性划分,完成分纤点部署,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基于不同场景模式下的光缆数据进行场景部署,完成微网格内光缆覆盖规划;选择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满足条件的基站或室分机房改造为综合接入机房,网格内同步完成业务计划发展楼宇预覆盖,按照楼宇类型预覆盖标准开展建设。本发明通过将资源本身的有效规划以及布置,使得通信综合业务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便于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网格形式下的传送网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28.步骤s1.确定城市建成区的潜在业务分布点,并按不同业务类别撒到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里,图层呈现。
29.所述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为满足基站、wlan、集团客户专线、家庭宽带等各类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城市区域或其它业务密集区,如发达乡镇,划分成多个能独立完成业务汇聚的区域(即对汇聚区实行分区管辖)。综合业务接入区应包括汇聚节点、主干接入光缆、分纤点、末端接入光缆等网络要素,每综合业务接入区至少设置2个普通汇聚节点(含骨干汇聚节点),城市中心区域综合业务接入区面积不大于3平方公里,一般城区面积不大于6平方公里。
30.步骤s2.根据业务密集程度、潜在业务形态、微网格覆盖半径,结合市政道路走向和建筑物情况,将综合业务接入区划分为多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按照不同的覆盖业务内容进行属性划分,每一个业态类型区域根据潜在用户规模可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微网格。
31.微网格划分要求一步到位,原则上对于业务属性确定的微网格不允许裂化,对于公共绿地、未发展区域等暂无覆盖需求的微网格,在后期业务形态明确后进行属性调整,可根据潜在业务需求进行微网格裂化,但不允许做覆盖区域的变更。
32.所述每个微网格按照不同的覆盖业务内容进行属性划分中的属性包括住宅小区、大专院校、商业区、城中村、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公共绿地、未发展区域。微网格的边界不能跨越综合业务区,尽量不要跨越行政村,当需要跨行政村时,至少80%以上的面积在同一行政村内。微网格为架空模式或者内部管道可达,其中微网格的大小为上限1200米*1200米,下限100米*100米。微网格内分纤点相应的接入配线/配线延伸光缆纤芯、路由资源丰富,满足不同业务接入需求。综合接入机房完成改造后,可根据组网需要部署10ge ptn、盒式olt设备,满足微网格内业务上联电路带宽需求。
33.步骤s3.根据业务点与分纤点接入距离少于300米的要求,完成分纤点部署,原则上末端业务不允许直接接入一级分纤点,一个微网格对应多个分纤点,一个分纤点只能对应一个微网格,以分纤点做为末端业务统一接入点
34.每个微网格内有1~3个二级分纤点,可为光交箱、分纤箱、机房odf等二级分纤点,并已按需预留/部署分光器,可满足微网格内潜在业务统一物理接入需求,覆盖半径根据业务密集程度在100~600m。
35.分纤点应面向明确的覆盖对象,结合区内用户分布、光缆敷设条件等确定设置位置,尽量靠近目标用户分布中心。一级分纤点、二级分纤点应一次规划到位,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分步实施建设;末端分纤点坚持一体化规划建设原则,根据业务接入节点(物理点)类型开展覆盖建设。分纤点的设置原则上应选择周边环境符合安全、光缆引入路由丰富、便于管理维护的位置,也可选择部署在具备条件的基站内。其中,一级分纤点可选择道路交汇处、业务区域中心等位置,以光交箱为主,路由选择丰富,结合接入主干光缆敷设完成一张光缆网基本网络框架搭建;二级分纤点可选择商铺沿街、小区外围道路、小区内、综合接入机房内等位置,主要有光交箱、分纤箱、机房odf等,尽量靠近目标客户,结合接入配线/配线延伸光缆敷设面向末端分纤点,实现末端接入光缆的一级收敛;末端分纤点可选择楼宇外围、楼宇内弱电机房等位置,主要面向家宽、集客、基站业务接入。
36.步骤s4.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基于不同场景模式下的光缆数据进行场景部署,完成微网格内光缆覆盖规划;
37.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基于不同场景模式下的光缆数据进行场景部署,完成微网格内光缆覆盖规划,包括:
38.若微网格内只需要新建1个业务光交箱场景模型,相邻微网格有576主干光交箱,且距离不超过1km,则1业务光交箱通过48芯光缆接入主干光交箱;
39.若微网格内需要新建小于3个业务光交箱场景模型,相邻微网格有主干光交箱,且距离不超过1km,则增加一个汇聚型业务光交箱,汇聚光交箱采用144/288芯,微网格内需要新建业务光交箱大于3个,相邻微网格有主干光交箱,且距离不超过1km,则增加一个主干光交箱,主干光交箱可采用576芯,业务光交到主干光交或汇聚光交光缆采用48芯光缆;
40.若为以点带面的微网格场景模型,微网格内和相邻微网格都没有主干光交箱,且规划的576主干光交箱(黄色)建设时间不可预期。如果本微网格内有基站,则可以考虑在基站旁边建设局前光交箱(576芯),然后业务光交箱都往局前光交箱接入。
41.步骤s5.选择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满足条件的基站或室分机房改造为综合接入机房,选择ptn节点或olt下沉节点,每个带1~4个微网格,作为业务电路上联节点。
42.综合接入机房遵循一体化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原则,网络定位于普通汇聚机房以下、物理点以上,初期与微网格相结合,每个带1~4个微网格,并通过设置传输接入设备、配套光交箱及配线光缆,为为业务电路上联节点,覆盖周边片区基站、家集客业务,满足区域内业务接入需求,并同步满足楼宇内家集客接入和室分覆盖的光缆资源需求。
43.选择ptn节点或olt下沉节点的过程具体为分析现网已有的沟通光缆节点、olt节点、宽带环一级分纤点相关节点,进行10ge ptn升级时,选择此类型节点作为普通汇聚机房,利用现网已有的沟通光缆作为10ge组环光缆,每个普通汇聚机房都迅速的上联至olt设备和sw交换机,实现现有基站光缆网和宽带光缆网的架构性融合,为一张光缆网的目标网
络架构提供上层基础。
44.步骤s6.网格内同步完成业务计划发展楼宇预覆盖,按照楼宇类型预覆盖标准开展建设。
45.本发明的构建方法中还包括了预先建立微网格信息录入过程,将所述微网格信息录入至综资系统,所述综资系统上通过图层呈现微网格区域,以实现对微网格内接入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运营。
46.本发明的微网格构建方法是按“整体规划、点面结合、成片覆盖”的思路划分微网格,在城市建成区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结合潜在业务分布(点)、业务形态、市政道路走向和微网格覆盖半径整体完成微网格(面)划分;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逐步开展微网格覆盖建设。如微网格内有业务点接入或预覆盖需求,则需整体开展微网格传输资源覆盖(分纤点、延伸覆盖光缆等)建设,同时根据业务点(楼宇)类型开展厚覆盖建设,实现成片覆盖。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实施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装置或终端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模块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模块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