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及其制作方法、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35789发布日期:2023-04-06 07:3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驱动器及其制作方法、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具体是涉及一种驱动器及其制作方法、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用户对于终端设备的影像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马达是影像模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动对焦(autofocus,af)和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现阶段,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大多采用的马达大多存在结构复杂、驱动行程较短以及驱动效率较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压电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压电本体一侧的顶持件;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一电极层进行粘接,和/或者,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层进行粘接。

2、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驱动器的制作方法,所述驱动器包括多个压电本体,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制作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压电本体的仿真尺寸,并根据所述仿真尺寸获取多个所述压电本体;在每一所述压电本体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在每一所述压电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将多个所述压电本体按照相邻两个所述压电本体的极化方向所指方向相反的方式堆叠;固化堆叠的多个所述压电本体;其中,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一电极层进行粘接,和/或者,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层进行粘接。

3、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运动体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压电本体和设于所述压电本体一侧的顶持件,所述顶持件抵接于所述运动体,以用于驱动所述运动体移动;其中,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一电极层进行粘接,和/或者,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层进行粘接。

4、本申请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以及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体。

5、本申请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电路板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显示屏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及其制作方法、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多个压电本体的堆叠结构可以提高驱动器的输入功率,从而获得更大的驱动力。另外,在驱动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多层压电本体堆叠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驱动器的驱动电压。此外,本实施例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使得压电本体能够实现相应的振动模态,同时通过第一电极层和/或者第二电极层直接粘接相邻的两个压电本体,可以进一步减小驱动器的整体厚度,以获取更大的驱动力以及实现大行程驱动。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压电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压电本体一侧的顶持件;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压电本体的极化方向相同;所述极化方向为所述第一电极层指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方向,或者,所述极化方向为所述第二电极层指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采用导电银浆或者导电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被划分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多个压电本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和第三外电极;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外电极实现并联,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外电极实现并联,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三外电极实现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被划分为呈阵列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呈对角设置;其中,施加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上的驱动电压相同,施加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上的驱动电压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压电本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第三外电极、第四外电极和第五外电极,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外电极实现并联,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外电极实现并联,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外电极实现并联,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四电极通过所述第四外电极实现并联,每一所述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五外电极实现并联。

8.一种驱动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多个压电本体,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所述压电本体堆叠的步骤包括:

10.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1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以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体。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显示屏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器及其制作方法、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所述驱动器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压电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压电本体一侧的顶持件;每一所述压电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一电极层进行粘接,和/或者,相邻两个压电本体通过所述两个压电本体上的第二电极层进行粘接。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器及其制作方法、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多个压电本体的堆叠结构可以提高驱动器的输入功率,从而获得更大的驱动力。通过第一电极层和/或者第二电极层直接粘接相邻的两个压电本体,可以进一步减小驱动器的整体厚度,以获取更大的驱动力以及实现大行程驱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刘金凤,何雨航,高翔宇,郭靖余,任凯乐,夏颂,徐卓,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