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基站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27798发布日期:2022-01-12 00:3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基站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无线传输信道是一个多径衰落、随机时变的信道,信道的时变特性直接影响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因此在实际数据传输中,基站需要根据无线信道的变化,自适应的调整数据调制等级,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进而提高频带利用率。
3.现有的自适应调整数据调制等级的方法,由基站根据用户终端周期性反馈回来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在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集合中选取与反馈的cqi对应的调制等级。同时,在每两次cqi反馈之间的cqi反馈间隔内,为了进一步跟踪信道状态,提高数据传输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基站按用户终端实时反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结果,对基于已收到的cqi确定的调制等级进行等步长增减处理,一旦满足预设的等级调整规则,则立刻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直到下一次cqi的到达则再次对该调制等级进行调整。
4.现有的自适应调整数据调制等级的方法,在cqi反馈间隔内进行的调制等级调整方式并不精准,进而导致数据传输失败,重传次数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基站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qi反馈间隔内进行的调制等级调整方式不精准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包括:
7.在信道质量指示cqi反馈间隔内,接收第m次数据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结果;
8.对所述第m次数据传输以及之前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累积修正计算处理,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
9.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相加,得到所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
10.确定所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是否达到预设的调整规则,若达到,则根据所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11.其中,n和m为自然数,0<m,且n<m。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13.处理器和存储器;
14.所述存储器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15.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可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
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
17.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基站和存储介质,通过对每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进行累计修正计算,获得的调制等级步进值更能精确反应cqi反馈间隔内的信道质量状态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实现对cqi反馈间隔内的信道质量状态的更精准跟踪。基于调制等级步进值计算获得的调制等级,更加符合信道质量状态,降低了数据传输失败的概率,极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和频谱资源利用率。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qi反馈间隔内进行的调制等级调整方式不精准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系统结构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流程图一;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流程图二;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图。
23.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系统包括:基站11和用户终端13。其中,用户终端13可以是用户的手机终端,也可以是车载终端或与基站11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终端,本实施例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26.具体地,在信号调制传输过程中,首先用户终端13周期性地向基站11反馈cqi,基站11根据反馈的cqi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基站11根据确定的调制等级对应的参数,对待传输信号进行调制后,将待传输信号数据传输到用户终端13。基站11每次向用户终端13发送数据包后,用户终端13均会向基站11反馈每一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具体地,基站11每次向用户终端13发送数据包后,用户终端13均会向基站11发送一个harq中的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标识。基站11若收到用户终端13发送的nack标识,则表示用户终端13反馈的上一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重传,基站11需向用户终端13重传上一次数据传输的数据
包。基站11若收到用户终端13发送的ack标识,则表示用户终端13反馈的上一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正确,基站11向用户终端13继续传输新的数据包。
27.用户终端13周期性地向基站11反馈cqi,基站11则根据周期性反馈回来的cqi对信道质量状态进行周期性跟踪。基站11通过周期性反馈的cqi确定出符合信道质量状态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了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传输效率。然而,相对于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而言,每两次cqi反馈之间的cqi反馈间隔内,则无法通过cqi对时变信道质量状态进行跟踪。
28.对此,现有技术采用自适应调整数据调制等级的方法,实现进一步跟踪cqi反馈间隔内的信道状态,提高数据传输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具体地,由基站11根据用户终端周期性反馈回来的cqi,在调制编码策略(mcs)集合中选取与反馈的cqi对应的调制等级。然后,在cqi反馈间隔内,由基站11按用户终端13实时反馈的harq结果,对基于已收到的cqi确定的调制等级进行等步长增减处理。一旦等步长增减处理后的调制等级满足预设的调整规则,则基站11立刻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直到下一次cqi的到达则再次对该调制等级进行调整。
29.其中,在cqi反馈间隔内,基站11按照下述公式1,基于上一次数据传输后用户终端13实时发送的ack/nack标识来调整下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然后基站11对调制值m向下取整获得每一次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mcs。其中,cqi反馈后的第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1等于cqi反馈后的第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1,即m1=mcs1。而cqi反馈后的第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1由基站11根据cqi值从调制编码策略(mcs)集合中直接对应选取确定。
30.具体地,公式1如下所示:
[0031][0032]
其中,nm为第m次数据传输的数据包累积的传输次数,δ为预设步进值。
[0033]
对公式1举例说明如下:
[0034]
假设δ=0.23,当第一次数据传输按调制等级mcs1=7完成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ack;
[0035]
则基站11计算第二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cs2=7.23,第二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2=[m2]=7,其中,[x]表示对值x向下取整。所以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2=7进行第二次数据传输。当第二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ack。
[0036]
则基站11计算第三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3=7.46,第三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3=[m3]=7。所以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3=7进行第三次数据传输。当第三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ack。
[0037]
类似的,第四次、第五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也收到ack。
[0038]
则基站11计算第六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6=8.15,mcs6=[m6]=8。所以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6=8进行第六次数据传输。当第六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ack。
[0039]
则基站11计算第七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7=8.38,mcs7=[m7]=8。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7=8进行第七次数据传输。当第七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nack。
[0040]
于是,根据公式1,由于m
7-n7δ=8.38-1
×
0.23=8.15,mcs7=8,(m
7-n7δ)≥mcs7,则基站11计算第八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8=m
7-n7δ=8.15,mcs8=[m8]=8。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8=8进行第八次数据传输。然而,当第八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也收到nack。
[0041]
则,根据公式1,由于m
8-n8δ=8.15-2
×
0.23=7.69,mcs8=8,(m
7-n7δ)<mcs7,则基站11计算第九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9=mcs
8-1=7,mcs9=[m9]=7。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9=7进行第九次数据传输。然而,当第九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也收到nack。由此可见,根据现有技术的公式1,当(m
m-nmδ)<mcsm时,对第九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由第八次数据传输的8.15直接大幅度调减到了7。
[0042]
则,基站11计算第十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
10
=7-0.23=6.77,mcs
10
=[m
10
]=6。基站11采用调制等级mcs
10
=6进行第十次数据传输。当第十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ack和另一cqi值,而根据该cqi值确定的调制等级为10。紧接着,基站11用调制等级10进行了下一次的数据传输,并收到ack。
[0043]
因此,现有技术中,基站11通过每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对cqi反馈间隔内的信道质量状态进行进一步跟踪,通过调制值取整获得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但基站11在对每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进行计算时,主要通过对上一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按固定步长δ进行增减,获得每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进而获得对应的调制等级。在信道质量连续变差时,基站11根据现有技术的公式1,对上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直接进行大幅度的降级式处理,相应地,调制等级也进行了连续的降级处理,使得系统数据传输的效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当信道质量状态较好时,按等步长计算后的调制值跟踪信道时变的能力较弱,限制了无线系统对数据的高效传输;当信道质量较差时,按固定步长或大幅度的降级式进行调制值调减,导致获得的调制值对应的调制等级不符合信道质量状态,导致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远低于信道支持的调制等级,进而极大降低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和频谱利用率。
[0044]
因此,对于现有的自适应调整数据调制等级的方法,在cqi反馈间隔内进行的调制等级调整方式并不精准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45]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主要针对cqi反馈间隔内的调制等级调整方式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0046]
具体地,如图1所示,基站11根据用户终端周期性反馈回来的cqi,在调制编码策略(mcs)集合中选取与反馈的cqi对应的调制等级mcs1。然后,在cqi反馈间隔内,基站11第一次对待传输信号进行数据传输时,按调制等级mcs1对应的参数进行信号调制,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数据传输到用户终端13。用户终端13接着向基站发送harq中的ack或nack。具体地,基站11每传输一次数据,用户终端13均向基站11反馈harq结果。
[0047]
其中,在两次cqi反馈之间的cqi反馈间隔内,基站11对每一次的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进行计算,以确定对每一次的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的调整。具体地,基站11接收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后,基站11对第m次数据传输以及之前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累积修正的计算处理,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其中,n和m为自然数,0<m,且n<m。累积修正的计算处理方式使得每一次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步进值,随着之前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所反馈的信道质量状态的变动而变化,突破了固定步进值对
信道质量状态跟踪的固定幅度限制。
[0048]
接着,基站11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相加,得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然后,基站11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是否达到预设的调整规则。若基站11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达到预设的调整规则,则根据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反之,若基站11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未达到预设的调整规则,则保持调制等级不变,仍采用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0049]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由于在cqi反馈间隔内,每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不是固定步长,而是根据之前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累积修正计算获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每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进行累计修正计算,获得的调制等级步进值更能精确反应cqi反馈间隔内的信道质量状态的变化趋势和幅度。进而,更能精确跟踪cqi反馈间隔内数据传输的信道质量状态。基于调制等级步进值计算获得的调制等级,更加符合信道质量状态,降低了数据传输失败的概率,极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和频谱资源利用率。
[0050]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流程图一,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对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0051]
s201、在信道质量指示cqi反馈间隔内,接收第m次数据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结果;
[0052]
具体而言,基站11根据用户终端周期性反馈回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在mcs集合中选取与反馈的cqi对应的调制等级mcs1。该调制等级mcs1是后续cqi反馈间隔内每一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调整的初始基准。在cqi反馈间隔内,基站11第一次对待传输信号进行数据传输时,按调制等级mcs1对应的参数进行信号调制,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数据传输到用户终端13。接着,用户终端13向基站11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结果。具体地,用户终端13根据基站11传输的数据结果,向基站发送ack或nack标识。进一步地,ack标识表示基站11向用户终端13传输数据的harq结果为正确;反之,nack标识表示基站11向用户终端13传输数据的harq结果为重传,即下一次数据传输时需对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具体地,基站11每向用户终端13传输一次数据,用户终端13均向基站11发送ack或nack标识。基站11接收每一次数据传输后用户终端13发送的ack或nack标识并进行储存。
[0053]
在cqi反馈间隔内,基站11接收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后,按下述步骤s202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
[0054]
s202、对第m次数据传输以及之前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累积修正计算处理,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
[0055]
具体而言,基站11对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以及之前的与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相同且连续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累积修正的计算,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
[0056]
具体地,基站11对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以及之前的与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相同且连续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harq结果累积概率的计算,得到第m+1
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整系数。然后,基站11采用该调整系数,基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进行修正计算,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
[0057]
接着,根据本步骤获得的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采用下述步骤s203确定出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
[0058]
s203、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相加,得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
[0059]
具体而言,基站11在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基础上,加上步骤s202确定的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得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
[0060]
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是通过上述步骤,对之前的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概率计算,在紧邻的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基础上修正计算获得。因此,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能更精准的反应出第m+1次数据传输时的信道质量状态,为后续根据调制值进行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的调整的精准性奠定基础。
[0061]
此外,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是由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相加得到。因此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的计算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信道质量状态变差时,直接将上一次的调制值大幅度跨越式地调减导致后续调制等级远低于信道质量状态能支持的调制等级的问题。
[0062]
基站11根据本步骤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后,根据该调制值,按下述步骤s204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是需要进行调制等级的调整后进行数据传输,还是保持第m次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进行数据传输。
[0063]
s204、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是否达到预设的调整规则,若达到,则根据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0064]
具体而言,基站11将上一步骤确定的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进行映射处理,获得调制值对应的调制等级。然后,基站11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对比,按如下调整规则确定是否需对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调整:
[0065]
若,对比结果为不同,则对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以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0066]
若,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无需对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仍以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以避免调制等级的调整带来的时延。
[006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以反馈的cqi对应的调制等级mcs1为初始基准,在cqi反馈间隔内,通过对第m+1次数据传输之前的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概率计算,在紧邻的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基础上用上述概率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计算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基于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最终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的调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对cqi反馈间隔内信道质量状态的精准跟踪,进而确定出cqi反馈间隔内每一次数据传输更加精准的调制等级以进行数据传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避免了cqi反馈间隔内当信道质量状态连续变差时,
调制等级远低于信道质量状态支持的调制等级的问题。
[0068]
为了对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的另一实施例。
[0069]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流程图二,图3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0070]
s301、在信道质量指示cqi反馈间隔内,接收第m次数据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结果;
[0071]
具体而言,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1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0072]
s302、对第m次数据传输以及之前的与之harq结果相同且连续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进行计算处理,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整系数;
[0073]
具体而言,基站11对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以及之前的与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相同且连续的n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按公式k
m+1
=(n+1)/(m+1)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整系数k
m+1

[0074]
其中,k1=0。
[0075]
具体地,若第m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harq中的ack标识,则对第m次数据传输之前的与第m次数据传输连续的ack标识进行累积计算,若计算的ack标识数量为n,则,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整系数k
m+1
=(n+1)/(m+1);
[0076]
同理地,若第m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harq中的nack标识,则对第m次数据传输之前的与第m次数据传输连续的nack标识进行累积计算,若计算的nack标识数量为n,则,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整系数k
m+1
=(n+1)/(m+1);
[0077]
上述调整系数反应了第m+1次数据传输后出现第m次数据传输同样的harq结果的概率,即第m+1次数据传输的信道维持第m次数据传输时的信道质量状态的概率。将上述调整系数用于后续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的修正计算,确保了获得的调整值对时变的信道质量状态的跟踪的更高精准度。
[0078]
s303、基于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对调整系数和预设步进值进行计算,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
[0079]
具体而言,harq结果包括正确和重传,具体地,基站11收到harq中的ack标识表示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正确,而基站11收到harq中的nack标识则表示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重传。
[0080]
若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正确,即基站11收到第m次数据传输后的ack标识,则说明当前信道质量状态较好,当前信道可能支持比第m次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更高的调制等级。反之,若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重传,即基站11收到第m次数据传输后的nack标识,则说明当前信道质量状态较差,当前信道不支持第m次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因此,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可根据第m次数据传输的不同harq结果,进行相应的调制等级的调整,以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时符合信道质量状态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0081]
具体地,若,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正确,则采用公式θ
m+1
=θm+(1+k
m+1
)
×
δ
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该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用调整系数k
m+1
进行修正计算而得。此时,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比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m的高了(1+k
m+1
)
×
δ的幅度。由于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正确,说明第m次数据传输时信道质量状态较好。且第m+1次数据传输正确的概率为k
m+1
,所以在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的基础上,后续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的调增幅度要比一个固定步长δ高出k
m+1
×
δ的幅度。
[0082]
若,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重传,则采用公式θ
m+1
=θ
m-(1+k
m+1
)
×
δ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由于第m次数据传输的harq结果为重传,说明第m次数据传输时信道质量状态较差。且第m+1次数据传输重传的概率为k
m+1
,所以在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m的基础上,后续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的调减幅度比一个固定步长δ还高出k
m+1
×
δ的幅度。
[0083]
其中,θm是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k
m+1
是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整系数,δ是预设步进值,θ1=0。
[0084]
s304、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相加,得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
[0085]
具体而言,基站11通过上述步骤s303确定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后,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θ
m+1
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m相加,得到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
m+1
。该调制值m
m+1
包含了上一次数据传输的调制等级和当前信道质量状态维持上一次数据传输的信道质量概率值修正后的调制等级步进值。通过该调制值可以更加准确的跟踪时变的信道质量状态。
[0086]
s305、对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进行映射处理,获得调制值对应的调制等级;
[0087]
具体而言,基站11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的调制等级均为整数,而基站11通过上述步骤确定的每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为实数。由此,基站11需对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值m
m+1
进行映射处理,获得调制值m
m+1
对应的调制等级mcs
m+1

[0088]
具体地,基站11可以对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m
m+1
直接向下取整,取整后的取整值作为对应的调制等级mcs
m+1

[0089]
可选地,基站11可以对第m+1次数据传输的调制值m
m+1
按小数位预设阈值向下或向上取整,取整后的取整值作为对应的调制等级mcs
m+1

[0090]
s306、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对比,按如下对比结果确定调制等级的调整:若,对比结果为不同,则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以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若,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无需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仍以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0091]
具体而言,基站11通过步骤s305获得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后,将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
m+1
与第m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m进行对比,按如下对比结果确定调制等级的调整:
[0092]
若,mcs
m+1
≠mcsm,即对比结果为不同,则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基站11以第m+1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mcs
m+1
进行第m+1次数据传输;
[0093]
若,mcs
m+1
=mcsm,即对比结果为相同,则无需对调制等级进行调整,基站11仍以第
(1+k
m+1
)
×
δ对第五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步进值进行计算出θ5=θ
4-(1+k5)
×
δ=0.627,接着计算出m5=7.62,mcs5=7,且mcs5=mcs4,无需调制等级的调整。由此,基站11确定采用调制等级7进行第五次数据传输。第五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用户终端13反馈的nack标识。
[0102]
...;
[0103]
同理地,第九次数据传输之前,基站11计算出k9=3/9,θ9=1.106,m9=8.106,mcs9=8,且mcs9≠mcs8,需对第九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调整。由此,基站11确定采用mcs9调制等级8进行第九次数据传输。第九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用户终端13反馈的ack标识。
[0104]
同理地,第十次数据传输之前,基站11计算出k
10
=1/10,θ
10
=1.326,m
10
=9.326,mcs
10
=9,且mcs
10
≠mcs9,需对第九次数据传输对应的调制等级进行调整。由此,基站11确定采用mcs
10
调制等级9进行第十次数据传输。第十次数据传输后,基站11收到用户终端13反馈的ack标识和另一个cqi值cqib。
[0105]
则,基站11以cqib确定的调制等级10为下一个cqi反馈间隔的初始基准,重复上述的cqi反馈间隔内的调制等级的调整和数据传输。
[010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通过累积计算获得的调整系数反应了每一次数据传输时的信道维持上一次数据传输时的信道质量状态的概率。将调整系数用于调整等级步进值的修正计算,进而获得后续的调整值,实现了对cqi反馈间隔内的信道质量状态的准确跟踪,确保了cqi反馈间隔内调制等级的调整方式的精准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频谱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可以将cqi反馈周期延长,进而可有效降低cqi反馈信道的负荷以及cqi反馈信道负荷带来的时延。
[0107]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站包括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存储器42存储有处理器41可执行指令,使得该处理器41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应理解,上述处理器4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存储器4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0108]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这些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0109]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中。
[0110]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如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所涵盖的数据传输调制等级的处理方法。
[0111]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1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