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8759发布日期:2022-01-22 10:5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灯光调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自媒体的时代发展,普通大众可以将身边的趣事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而视频拍摄一般分为外景拍摄和室内拍摄,自然与内景拍摄差别很大,更贴近自然、更清新唯美、更具有独一性,景色真实自然,接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且大方美丽,优雅安详,室内拍摄算得上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摄影方式了,因为它要牵涉光与影的结合,如果不能把光调好,必然拍不出高质量的视频,因此,室内摄影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光线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视频拍摄用的灯光大都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同时在视频拍摄时,灯光的照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自动调整,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盘、固定块、第一升降筒、拍摄台、第一销轴和支撑腿,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升降筒,所述第一升降筒的内侧顶部设置有拍摄台,所述拍摄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补光灯,所述固定盘的底部表面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三组固定块,每组所述固定块分别通过第一销轴与支撑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盘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固定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单元。通过固定盘、固定块、第一销轴与支撑腿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对第一升降筒内部的拍摄台以及补光灯进行支撑,通过支撑单元的设置,方便使用人员将支撑腿进行撑开或者闭合,通过升降单元的设置,可以对拍摄台的高度进行自动调节。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单元包含旋钮、滑槽、移动块、连接杆、第二销轴、连接块、第一螺纹杆和第二升降筒,所述第二升降筒设置在固定盘的底部表面,所述第二升降筒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升降筒的内侧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升降筒底部设置的通孔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外侧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的三个滑块分别与第二升降筒外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三组,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第二销轴转动安装在移动块外侧滑块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与支撑腿内侧中部设置的连接块转动连接。通过旋钮的设置,方便使用人员转动第一螺纹杆,通过第一螺纹杆上的移动块沿滑槽进行滑动,使移动块外侧设置的滑块通过第二销轴推动连接杆进行移动,连接杆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向外推动连接块,使支撑腿与第一销轴发生转动,将支撑腿全部撑开后,从而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稳定支撑。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单元包含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螺纹杆和滑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滑杆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筒的内侧底部,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一升降筒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拍摄台底部设置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滑杆与拍摄台底部设置的滑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安装固定盘的顶部一端,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顶端穿过第一升降筒底部设置的通孔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筒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上的齿牙啮合。通过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和第三齿轮之间传动配合,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底部设置的第四齿轮,通过第二螺纹杆转动,使拍摄台沿滑杆进行移动,从而使拍摄台在第一升降筒的内部进行升降移动。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置有三个,所述防滑垫为硅胶垫,所述防滑垫分别设置在支撑腿的底部表面。通过防滑垫的设置,使支撑腿的底部具有防滑效果。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拍摄支架,所述拍摄支架设置在拍摄台的上表面中部,所述拍摄支架的宽度小于补光灯的内圈直径。通过拍摄支架的设置,可以对外部拍摄装置或设备进行卡接固定。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有两个,所述把手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盘的前后两侧,所述把手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杆的中部固定连接。通过把手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将该装置进行搬运。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灯座,所述灯座设置在拍摄台的顶部表面一端,所述灯座上转动安装有补光灯。通过灯座的设置,可以对补光灯进行支撑固定。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限位环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拍摄台的外侧底部,所述第一限位环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筒的内侧顶部,所述第一限位环对固定环进行限位。通过第一限位环与固定环的设置,可以限制拍摄台在第一升降筒内部向上移动的最高行程。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筒的内侧底部,且第二限位环位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环对固定环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限位环的设置,可以限制拍摄台在第一升降筒内部向下移动的最底行程。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在拍摄台的上表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和补光灯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单片机的设置,可以对电机和补光灯进行智能化控制,方便使用人员调节使用。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转动旋钮,使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移动块沿第二升降筒上的滑槽进行上下滑动,当移动块进行移动,使移动块外侧设置的滑块通过第二销轴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连接杆在移动的同时,连接杆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二销轴推动支撑腿上的连接块向外进行移动,同时使支撑腿的顶部通过第
一销轴与固定块发生转动,将支撑腿全部撑开后,从而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稳定支撑,反之,可支撑腿缩回,从而便于携带,通过电机运行,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转动,使传动轴带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上的齿牙啮合,从而使第四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转动,使拍摄台沿滑杆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拍摄台进行自动升降调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盘、2固定块、3单片机、4第一升降筒、5支撑单元、51旋钮、52滑槽、53移动块、54连接杆、55第二销轴、56连接块、57第一螺纹杆、58第二升降筒、6升降单元、61电机、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传动轴、65第三齿轮、66第四齿轮、67第二螺纹杆、68滑杆、7拍摄台、8第一销轴、9支撑腿、10防滑垫、11拍摄支架、12补光灯、13固定杆、14把手、15灯座、16第一限位环、17固定环、18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频拍摄用灯光调节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盘1、固定块2、第一升降筒4、拍摄台7、第一销轴8和支撑腿9,固定盘1的顶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升降筒4,第一升降筒4的内侧顶部设置有拍摄台7,拍摄台7的上表面设置有补光灯12,固定盘1的底部表面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三组固定块2,每组固定块2分别通过第一销轴8与支撑腿9转动连接,固定盘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单元6,固定盘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单元5。首先通过支撑单元5将支撑腿9打开,使支撑腿9上的第一销轴8沿固定块2进行转动,从而对该装置进行支撑,通过固定盘1和固定杆13的设置,从而将该装置的上下两部分进行连接,通过拍摄台7与补光灯12的配合设置,可以对拍摄台7前的位置进行补光照亮,通过升降单元6的设置,使拍摄台7可以沿第一升降筒4进行自动升降。
23.支撑单元5包含旋钮51、滑槽52、移动块53、连接杆54、第二销轴55、连接块56、第一螺纹杆57和第二升降筒58,第二升降筒58设置在固定盘1的底部表面,第二升降筒58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57,第一螺纹杆5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升降筒58的内侧顶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5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升降筒58底部设置的通孔与旋钮51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57上螺纹安装有移动块53,移动块53外侧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的三个滑块分别与第二升降筒58外侧开设的滑槽52滑动连接,连接杆54设置有三组,连接杆54分别通过第二销轴55转动安装在移动块53外侧滑块的左右两端,连接杆5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55与支撑腿9内侧中部设置的连接块56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旋钮51,使第一螺纹杆5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57进行转动,从而使移动块53沿第二升降筒58上的滑槽52进行上下滑动,
当移动块53进行移动,使移动块53外侧设置的滑块通过第二销轴55带动连接杆54进行移动,连接杆54在移动的同时,连接杆54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5推动支撑腿9上的连接块56向外进行移动,同时使支撑腿9的顶部通过第一销轴8与固定块2发生转动,将支撑腿9全部撑开后,从而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稳定支撑。
24.升降单元6包含电机61、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传动轴64、第三齿轮65、第四齿轮66、第二螺纹杆67和滑杆68,第二螺纹杆67与滑杆68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筒4的内侧底部,第二螺纹杆67与第一升降筒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67与拍摄台7底部设置的螺孔螺纹连接,滑杆68与拍摄台7底部设置的滑孔滑动连接,第二螺纹杆6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66,传动轴64转动安装固定盘1的顶部一端,传动轴6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63,传动轴64的顶端穿过第一升降筒4底部设置的通孔与第三齿轮65固定连接,第三齿轮65与第四齿轮66上的齿牙啮合,电机61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筒4的底部,电机6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62,第一齿轮62与第二齿轮63上的齿牙啮合。通过电机61运行,使第一齿轮62带动第二齿轮63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63转动,使传动轴64带动第三齿轮65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齿轮65与第四齿轮66上的齿牙啮合,从而使第四齿轮66带动第二螺纹杆67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67与拍摄台7底部的螺纹连接,从而使拍摄台7底部另一端设置的滑孔沿滑杆68进行上下滑动。
25.还包括防滑垫10,防滑垫10设置有三个,防滑垫10为硅胶垫,防滑垫10分别设置在支撑腿9的底部表面。通过防滑垫10的设置,使支撑腿9的底部表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强,从而提高支撑腿9对该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26.还包括拍摄支架11,拍摄支架11设置在拍摄台7的上表面中部,拍摄支架11的宽度小于补光灯12的内圈直径。通过拍摄支架11的设置,可以对外部电子拍摄设备进行卡接固定,同时通过拍摄支架11的宽度小于补光灯12的内圈直径,从而避免影响补光灯12在灯座15上转动调整。
27.还包括把手14,把手14设置有两个,把手14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盘1的前后两侧,把手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杆13的中部固定连接。通过向上抬起把手14,使该装置底部与地面分离,从而方便使用人员对支撑单元5进行调整。
28.还包括灯座15,灯座15设置在拍摄台7的顶部表面一端,灯座15上转动安装有补光灯12。通过灯座15与补光灯12之间转动连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调整补光灯12在灯座15上的照射角度。
29.还包括第一限位环16和固定环17,固定环17固定安装在拍摄台1的外侧底部,第一限位环16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筒4的内侧顶部,第一限位环16对固定环17进行限位。当拍摄台7向上移动时,通过第二限位环16对固定环17进行阻挡,从而防止拍摄台7与第二螺纹杆67和滑杆68发生脱离。
30.还包括第二限位环18,第二限位环18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筒4的内侧底部,且第二限位环18位于第三齿轮65和第四齿轮66的上方,第二限位环18对固定环17进行限位。在拍摄台7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二限位环18对固定环17进行阻挡,可以有效避免拍摄台7的底部与第三齿轮65和第四齿轮66发生刮碰,从而保证升降单元6正常运行。
31.还包括单片机3,单片机3设置在拍摄台7的上表面,单片机3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61和补光灯12的输入端,单片机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单片机3的设置,
可以对电机61和补光灯12进行智能化控制,方便使用人员调节使用。
3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向上抬起把手14,使该装置底部与地面分离,通过转动旋钮51,使第一螺纹杆5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57进行转动,从而使移动块53沿第二升降筒58上的滑槽52进行上下滑动,当移动块53进行移动,使移动块53外侧设置的滑块通过第二销轴55带动连接杆54进行移动,连接杆54在移动的同时,连接杆54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5推动支撑腿9上的连接块56向外进行移动,同时使支撑腿9的顶部通过第一销轴8与固定块2发生转动,将支撑腿9全部撑开后,从而对该装置进行支撑,通过防滑垫10的设置,使支撑腿9的底部表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强,从而提高支撑腿9对该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将该装置摆放完毕后,将灯座15上的补光灯12打开,将外部拍摄装置或设备卡接固定在拍摄支架11上,当需要对补光灯12与拍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电机61运行,使第一齿轮62带动第二齿轮63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63转动,使传动轴64带动第三齿轮65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齿轮65与第四齿轮66上的齿牙啮合,从而使第四齿轮66带动第二螺纹杆67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67转动,使拍摄台7沿滑杆68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拍摄台7进行自动升降调节,通过通过第一限位环16、固定环17与第二限位环18的设置,可以有效限制拍摄台7在第一升降筒4内部的最高和最低行程。
33.本发明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单片机3的具体型号为西门子s7-200,建议电机61选用深圳市三阶微控实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伺服电机,建议补光灯12选用优光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出品的补光灯,单片机3控制电机61和补光灯12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34.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35.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