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58575发布日期:2023-05-25 04:0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服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车联网等新型延迟敏感型应用的出现,传统的云计算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解决云计算中延迟较高、网络性能不稳定的问题,相关技术中提出了诸如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computing,mec)、移动微云、雾计算、follow-me cloud等方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将大量的小规模边缘服务器部署在用户附近。例如,在移动边缘计算架构中,将mec服务器部署在路由入口或者基站之上,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服务而不用将任务传输至云计算中心。

2、相关的分布式云计算或者移动边缘计算中,确定提供服务的服务节点,包括以下方式:

3、方式一:集中式的服务器分配方式

4、集中式的服务器分配方式由统一的控制中心负责各个mec服务器(即服务节点)的负载均衡及服务调度。当控制中心接收到用户请求时,控制中心根据各个服务器的负载情况采用不同的算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地址分配给用户,然后,用户发起数据请求与该服务器建立连接,由该服务器实际完成计算任务的执行。现有的服务器选择算法各异,例如: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哈希、评分排序、负载最低以及各个方式的综合运用等方式。

5、方式二:终端网络探针测量方式

6、终端网络探针测量通常由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等能力较高的终端侧设备发起,测量其到不同服务节点的网络延迟,然后选择性能最好的服务节点进行接入。

7、然而,针对上述方式一,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严重依赖于算法实现方式及性能,例如ip哈希只能分配至特定服务器,对于服务节点负载不敏感;评分排序方式会综合评定服务节点的性能,但是,严重依赖于算法调参效果,且由于服务类型差异,调参无法实现对于所有服务类型的支持;2、如图1所示,由于控制中心只能获得用户到控制中心(对应图1中的箭头①)以及控制中心到各服务节点(对应图1中的箭头②)的延迟,在移动边缘计算/分布式云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时延要求较高的服务,控制中心无法确定用户周围最近(时延最小)的服务节点位置,因此,服务器分配无法实现时延最低的优化。

8、针对上述方式二,虽然终端网络探针测量方式可以弥补集中式分配的缺点,但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终端设备的多样化,终端侧设备不再局限于个人pc等能力较强的设备,越来越多的其他物联网设备开始接入云计算/移动边缘计算中,例如传感器、智能化监控设备、无人机、车联网设备等。终端侧设备的能力差异产生了巨大的分化,对于相同的计算任务/功能在终端侧执行,通常需要对不同能力的设备进行适配/升级,每种类型确定其接入服务的方式。然而,适配的工作量巨大,且对于已经生产销售的可编程能力较弱的设备,则难以实现其功能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合理确定提供服务的服务节点,优化服务效果。

2、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控制方法,包括:

4、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连接请求;

5、确定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则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生成与各候选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请求;

6、发送各第二连接请求至相应的候选服务节点;

7、基于各候选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确定目标服务节点;

8、将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9、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包括:

10、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

1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用于区分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请求的服务编码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生成与各候选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请求,包括:

12、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的源地址、所述服务编码信息及各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生成与各候选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请求;

13、其中,各所述第二连接请求的目的地址基于相应的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确定,且各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均携带所述服务编码信息。

14、上述方案中,各所述响应消息均携带所述服务编码信息,所述基于各候选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确定目标服务节点,包括:

15、基于所述服务编码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

16、基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确定目标服务节点。

17、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目标服务节点,包括:

18、基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的各所述响应消息确定相应的网络性能参数;

19、基于所述网络性能参数选取目标服务节点;

20、其中,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时延、传输速率及丢包率。

21、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目标服务节点,包括:

22、若确定首次收到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同一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则确定首次的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候选服务节点为目标服务节点。

23、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4、对除所述目标服务节点之外的其他候选服务节点发送指示连接错误的消息。

25、上述方案中,述方法还包括:

26、转发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确认消息给所述目标服务节点。

27、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连接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8、转发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查询请求给控制中心;

29、将来自所述控制中心的查询结果返回给所述终端设备;

30、其中,所述查询结果包括:所述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

3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32、发送第一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

3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表示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

3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用于区分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请求的服务编码信息。

35、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第一连接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36、发送查询请求给控制中心;

37、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返回的查询结果;

38、其中,所述查询结果包括:所述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

3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40、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连接请求;

41、请求生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存在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则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生成与各候选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请求;

42、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各第二连接请求至相应的候选服务节点;

43、服务节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候选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确定目标服务节点;

44、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4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46、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

47、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48、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49、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连接请求;确定第一连接请求携带多个候选服务节点的地址信息,则基于第一连接请求生成与各候选服务节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请求;发送各第二连接请求至相应的候选服务节点;基于各候选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确定目标服务节点;将目标服务节点的响应消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如此,可以在不对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条件下,合理确定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服务节点,进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