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5040发布日期:2022-03-29 11:18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摄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的摄像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软性电路板设计的摄像结构。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通常具有防手振的机构,用户于手握持拍摄装置进行影像拍摄时,用户手持拍摄装置会有不稳的晃动或振动的情况,而造成拍摄影像的影响,而光学防手振的技术可对于影像的光线进行补偿,而得到质量良好的拍摄影像。然,传统摄像模组的软性电路板为平面式,对于摄像模组内的感光件移动产生很大的限制,不利于摄像模组内的感光件移动,如此对于感光件的移动调整光线进行补偿的效果也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通过软性电路板环绕于感光组件的设计,以解决目前摄像装置的平面式的软性电路板对于摄像模组内的感光件移动产生很大的限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摄像结构,包括:壳体、感光组件与软性电路板。壳体包括镜头容置槽、外壳与基座,外壳设置于基座上,镜头容置槽位于外壳与基座之间,且镜头容置槽的开口位于外壳。感光组件包括感光件与基板,感光件设置于基板,并感光件对应位于镜头容置槽的槽底,感光组件设置于基座上。软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本体部,第一端部连接于基板侧边,本体部环绕感光组件的周侧,第二端部位于感光组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具有两个,所述两个软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后,所述两个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互为相反方向沿着所述感光组件的周侧延伸设置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具有两个,所述两个软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所述两个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后,所述两个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互为相反方向沿着所述感光组件的周侧延伸设置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设置,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承载组件与磁性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载体与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载体周侧,所述承载组件组装于所述镜头容置槽内,所述磁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周侧,并所述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容置槽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光组件还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感光件周围,并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磁性组件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线圈分成第一方向线圈组与第二方向线圈组,所述第一方向线圈组位于所述感光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方向线圈组位于所述感光件的另外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线圈组还包括多个第一侧线圈与多个第二侧线圈,所述多个第一侧线圈设置于所述感光件的侧边,所述多个第二侧线圈设置于所述感光件的相对的另一侧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组装于所述载体上,并所述镜头组件位于所述镜头容置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载板,所述载板承载于所述感光组件下方,所述载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多个凹槽与多个滚珠,所述多个滚珠滑动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内,所述载板的底面接触于所述多个滚珠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板的底面还具有多个凸块,所述多个凸块嵌入于所述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凸块的厚度小于所述每个凹槽的凹槽深度,每个所述凸块的外径小于每个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多个滚珠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一磁性件与多个第二磁性件,所述多个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多个第二磁性件对应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位置而设置于所述载板上,所述多个第一磁性件与所述多个第二磁性件互相吸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环绕所述承载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簧件和第二弹簧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具有容置凹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的四周具有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容置凹部内,且内侧抵接于所述载体的顶部,并所述第一弹簧件位于所述支架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固定柱,且内侧支撑于所述载体的底部,并所述第二弹簧件位于所述感光件周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结构,其通过将软性电路板环绕感光组件的设计方式,如此可以降低软性电路板对于感光组件的移动限制。使摄像结构内的感光件的移动自由度大,有利于感光件移动调整光线进行补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镜头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的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的另一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图;

图13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图;

图16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内部组件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7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内部组件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1:摄像结构;11:壳体;110:镜头容置槽;111:外壳;1110:缺口;112:基座;1121:凹槽;1122:滚珠;1123:固定侧壁;113:支架;1131:凹槽;1132:容置凹部;1133:固定柱;12:承载组件;121:载体;122:第一线圈;13:磁性组件;131:第一方向磁铁组;1311、1311A、1311B:第一侧磁体;132:第二方向磁铁组;1312、1312A、1312B:第二侧磁体;14:感光组件;141:感光件;142:基板;143:第二线圈;1431: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1、14311A、14311B:第一侧线圈;14312、14312A、14312B:第二侧线圈;1432: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1:第一侧线圈;14322:第二侧线圈;144:线圈板件;15:载板;151:凸块;16:镜头组件;171:第一磁性件;172:第二磁性件;18:软性电路板;181:第一端部;182:第二端部;183:本体部;191:第一弹簧件;192:第二弹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请参阅图1到图4,图1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镜头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4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结构1,其包括壳体11、承载组件12、磁性组件13、感光组件14与载板15。壳体11具有镜头容置槽110、外壳111与基座112,外壳111设置于基座112上,镜头容置槽110位于外壳111与基座112之间,且镜头容置槽110的开口位于外壳111。承载组件12具有载体121与第一线圈122,第一线圈122设置于载体121周侧,承载组件12组装于镜头容置槽110内。磁性组件13位于第一线圈122周侧,并磁性组件13设置于镜头容置槽110的内壁。感光组件14包括感光件141、基板142与第二线圈143,感光件141设置于基板142,感光件141对应位于镜头容置槽110的槽底。第二线圈143设置于感光件141周围,并第二线圈143位于磁性组件13下方。载板15承载于感光组件14下方,载板15滑动设置于基座112上。其中,摄像结构1还包括镜头组件16,镜头组件16组装于载体121上,并镜头组件16位于镜头容置槽110中。

承上所述,基座112具有多个凹槽1121与多个滚珠1122,多个滚珠1122滑动设置于多个凹槽1121内,载板15的底面接触于多个滚珠1122上。其中,载板15的底面还具有多个凸块151,多个凸块151嵌入于多个凹槽1121,每个凸块151的厚度小于每个凹槽1121的凹槽深度,每个凸块151的外径小于每个凹槽1121的槽口,多个滚珠1122分别位于对应的凹槽1121和凸块151之间,如此凸块151位于凹槽1121内时,凸块151可于凹槽1121内位移与转动,同时,凸块151的位移范围与转动范围也受到凹槽1121的槽口限制。

另外,摄像结构1还包括多个第一磁性件171与多个第二磁性件172,多个第一磁性件171设置于基座112上,多个第二磁性件172对应第一磁性件171的位置而设置于载板15上,多个第一磁性件171与多个第二磁性件172互相吸引。如此避免载板15的多个凸块151于基座112上的滚珠1122滑动时,其可使载板15的凸块151可以紧贴于多个滚珠1122上移动,并避免载板15脱离基座1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71为导磁片,第二磁性件172为磁铁。第一磁性件171与第二磁性件172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磁铁与导磁片的设置方式。

请参阅图5到图7,图5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的示意图以及图7是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的另一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22环绕设置于载体121周侧,将电流通入第一线圈122后,第一线圈122会相对于磁性组件13产生磁力作用时,使第一线圈122会带动载体121位移。

再者,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43具有多个,多个第二线圈143设置于感光件141周围,将电流通入多个第二线圈143后,多个第二线圈143会相对于磁性组件13产生磁力作用时,使多个第二线圈143会带动感光组件14水平位移或转动。又,载板15承载于感光组件14下方,载板15的底面接触于多个滚珠1122,载板15的底面与基座112的表面不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使载板15不会影响到感光组件14的水平位移或转动。

请复参阅图7,于本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14更包括线圈板件144,多个第二线圈143可先设置于线圈板件144上或埋设于线圈板件144的内部后,线圈板件144为环形板件,线圈板件144可便于将多个第二线圈143设置于感光件141的周围,且线圈板件144能够固定多个第二线圈143相对于感光件141的外侧位置,如此便于将多个第二线圈143设置于感光件141的外侧,其有利于摄像结构1的组装制程。

再者,多个第二线圈143分成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与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位于感光件141的相对两侧,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位于感光件141的另外的相对两侧。磁性组件13包括第一方向磁铁组131和第二方向磁铁组132,第一方向磁铁组131位于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上方,第二方向磁铁组132位于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上方。其中,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还包括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设置于感光件141的侧边,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设置于感光件141的相对的另一侧边。又,第一方向磁铁组131包括多个第一侧磁体1311与多个第二侧磁铁1312,多个第一侧磁铁1311分别位于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上方,多个第二侧磁铁1312分别位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上方。

请复参阅图6,图示上标示X、Y与Z三轴方向以便于说明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当第一线圈122通入电流产生相对应磁场后,第一线圈122产生的磁场会对于磁性组件13的永久磁场产生引力或斥力,第一线圈122通过不同的电流大小控制引力与斥力的大小。载体121会受到第一线圈122的带动于垂直方向(即Z轴方向的位移)的往复位移,而镜头组件16组装于载体121上,载体121能够相对于感光组件14靠近或远离的位移,进而调整镜头组件16与感光件141的距离,如此完成影像的对焦。

请复参阅图7,于本实施方式中,图示上标示X、Y与Z三轴方向以便于说明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当第二线圈143通入电流产生相对应磁场后,第二线圈143产生的磁场会对于磁性组件13的永久磁场产生引力或斥力,第二线圈143通过不同的电流大小控制引力与斥力的大小。感光组件14会受到第二线圈143的带动水平位移或水平转动。其中,第二线圈143的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会相对于磁性组件13的第一方向磁铁组131产生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的引力或斥力,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会带动感光组件14于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往复位移。再者,第二线圈143的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会相对于磁性组件13的第二方向磁铁组132产生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的引力或斥力,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会带动感光组件14于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上往复位移。于本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16可沿着垂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调整位移,其中垂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X、Y、Z三轴方向。

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还包括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为两个,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为两个。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沿着感光组件14的侧边并排排列,并且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同时对应于第一方向磁铁组131的多个第一侧磁铁1311。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为两个,多个第二侧磁铁1312为两个。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沿着感光组件14的另一侧边并排排列,并且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同时对应于第一方向磁铁组131的多个第二侧磁铁1312。于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前述将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导通同一电流方向,使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相对于磁性组件13产生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的引力或斥力。

本实施方式将两个第一侧线圈14311分为14311A与14311B两个,两个第二侧线圈14312分为14312A与14312B两个,两个第一侧磁铁1311分为1311A与1311B两个,两个第二侧磁铁1312分别1312A与1312B两个。其中第一侧线圈14311A与第二侧线圈14312A互相相对,第一侧线圈14311B与第二侧线圈14312B互相相对,将第一侧线圈14311A与第二侧线圈14312A导入相同电流方向,使第一侧线圈14311A相对第一侧磁铁1311A产生第一方向X的正向位移。第二侧线圈14312A相对第二侧磁铁1312A产生第一方向X的正向位移,即由第二侧线圈14312A朝向第一侧线圈14311A的方向的位移。

又,第一侧线圈14311B与第二侧线圈14312B也导入相同电流方向,使第一侧线圈14311B相对第一侧磁铁1311B产生第一方向X的负向位移。第二侧线圈14312B相对第二侧磁铁1312B产生第一方向X的负向位移,即由第一侧线圈14311B朝向第二侧线圈14312B的方向的位移。如此靠近第一侧线圈14311A与第二侧线圈14312A一侧的感光组件14会被带动向第二侧线圈14312A朝向第一侧线圈14311A的方向的位移,而靠近第一侧线圈14311B与第二侧线圈14312B会被带动向第一侧线圈14311B朝向第二侧线圈14312B的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感光组件14产生顺时钟方向的位移。反之,使用者也可导入反向的电流,使感光组件14产生逆时钟方向的位移。

请一并参阅图8,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驱动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磁性组件13。于本实施方式中,磁性组件13为四个永久磁铁,并且磁性组件13位于位于第一线圈122的四周,同时,磁性组件13位于第二线圈143的上方。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磁性组件13为四个永久磁铁,也可依据线圈的数量进行对应配置。请复参阅图7,四个永久磁铁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侧线圈14311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12。两个永久磁铁对应于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

请一并参阅图9,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驱动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还包括多个第一侧线圈14321与多个第二侧线圈14322。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的线圈数量相同于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的线圈数量。如此能够通过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与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的导通电流方向更精确的调整感光组件14的水平位移或水平转动,以进行更精确感光件141的光线补偿。

于本实施方式中,不论是磁性组件13的数量或是第一方向线圈组1431与第二方向线圈组1432的线圈数量,其皆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足以调整感光件141进行光线补偿的目的。

请一并参阅图10到图12,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立体图与另一立体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摄像结构1还包括软性电路板18,软性电路板18包括第一端部181、第二端部182和位于第一端部181与第二端部182之间的本体部183,软性电路板18的第一端部181连接于基板142侧边,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部183环绕感光组件14的周侧。本实施方式的软性电路板18的设置方式设置于感光组件14的周侧,其能够使感光组件14的移动范围较不受到软性电路板18的线路限制。当感光组件14于水平位移或水平转动的情况下,由于软性电路板18位于感光组件14的周侧,软性电路板18都能够提供感光组件14适当的位移空间。

于本实施方式中,软性电路板18具有两个,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第一端部连接于基板142的相对两侧且于载板15下方延伸至载板15的两侧,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由载板15的两侧向上绕出,并且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相对于基板142的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后,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互为相反方向沿着感光组件14的周侧延伸设置并连接至第二端(如图11与图12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13到图15,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软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立体图与另一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软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软性电路板18的设置方式,软性电路板18同样具有两个,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第一端部181连接于基板142的同一侧且于载板15下方延伸至载板15的同一侧,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部183由载板15的同一侧向上绕出,并且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部183相对于基板142的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后,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部183互为相反方向沿着感光组件14的周侧延伸设置并连接至第二端部182。

请复参阅图3与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第一端部181相对于基板142的表面平行设置,本体部183相对于基板142的表面垂直设置,第二端部182相对于基板142的表面垂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本体在XY平面上位于外壳111与感光组件14之间,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第二端部182自外壳111露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1包括两个缺口1110,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第二端部182自两个缺口1110露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2包括两个固定侧壁1123,两个固定侧壁1123自基座112的侧边向上垂直延伸并对应两个缺口1110设置,两个软性电路板18的第二端部182设置于两个固定侧壁1123且自两个缺口1110露出。

请参阅图16与图17,是本申请的摄像结构的内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与另一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还包括支架113,支架113设置于外壳111内侧,支架113具有多个凹槽1131,磁性组件13设置于支架113的多个凹槽1131内,支架113环绕承载组件12。摄像结构1还包括第一弹簧件191与第二弹簧件192,支架113的上表面具有容置凹部1132,支架113的下表面的四周具有固定柱1133。第一弹簧件191设置于支架113的容置凹部1132内,并第一弹簧件191位于支架113于外壳111之间。第二弹簧件192设置于支架113的固定柱1133,并第二弹簧件192位于感光件141周围。其中,第一弹簧件191的内侧抵接于镜头组件16的顶部周侧,第二弹簧件192的内侧支撑于镜头组件16的底部周侧。当镜头组件16受到载体121带动时,第一弹簧件191与第二弹簧件192可以维持镜头组件16的移动过程中的平衡。同时,第一弹簧件191与第二弹簧件192可作为线路使用提供电源或信号传输。另外,环绕感光组件14设置的软性电路板18位于外壳111与支架113间的间隙内,如此限制软性电路板18的线路路径。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结构,其通过用于对焦的驱动结构搭配光学防手振的驱动结构的设计,将承载组件的第一线圈以及感光组件的第二线圈共同对应于磁性组件的磁场,如此可以减少占用壳体内的空间,也可以降低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对象,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对象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