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57458发布日期:2022-03-23 00:2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设备协同场景的需求越来越高。举例而言,现有的大屏设备的操作交互并没有手机等终端那么便捷,通常需要人站在大屏面前或者通过遥控器进行实时的人机交互,才能够实现基本数据生成、功能操作等功能。虽然有技术可以将终端的数据同步到大屏设备,但是通常操作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系统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目前设备间数据同步的操作繁琐,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上搭载有第一近场通信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5.当靠近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发送的数据标识;
6.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服务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且与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
7.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
8.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使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
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上搭载有第二近场通信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10.获取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1.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12.当靠近第一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及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
1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14.获取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5.将所述数据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在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时通过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发送的数据标识,以及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
16.获取和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7.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将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1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第一近场通信组件,以及存储器和处理器;
19.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存储程序;
20.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前述应用于第一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21.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包括第二近场通信组件,以及存储器和处理器;
22.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存储程序;
23.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前述应用于第二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24.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端,包括:
25.存储器和处理器;
26.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存储程序;
27.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前述应用服务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28.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系统,包括:
29.前述的第一终端,前述的服务端;
30.其中,所述服务端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连接,还能够与前述的第二终端通信连接。
31.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
32.前述应用于第一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或者
33.前述应用于第二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或者
34.前述应用于服务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系统和存储介质,当第一终端靠近第二终端时,通过近场通信组件获取第二终端上的数据标识,根据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服务端用于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且与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在获取服务端根据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后,将目标数据分发给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使应用程序对目标数据进行预设处理。通过近场通信组件传输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以便接收到该数据标识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标识从服务端获取目标数据,实现了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即时传输,使得设备间的交互场景更加便捷,可以简化数据同步的操作,提高效率。
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数据同步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40.图3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将目标数据分发给应用程序的示意图;
41.图4是一实施方式中数据同步系统间各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4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服务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4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4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0.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中,用于与其他设备,如与另外的终端设备或者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传输等过程;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或者智慧屏、智能电视、投影仪等显示设备,当然也不限于此。服务端可以为服务器,例如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服务器集群,当然也不限于此,例如服务端也可以是与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如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服务端可以与终端设备一体式设置,如与智慧屏或智能电视一体式设置。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换而言之,图2示出了一种数据同步系统,该数据同步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以及服务端30,其中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不是同一个终端设备,且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均能够与服务端30进行通信。
52.如图2所示,第一终端10搭载有第一近场通信组件101,第二终端20搭载有第二近场通信组件201。举例而言,近场通信组件101为第一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组件,近场通信组件201为第二nfc组件,第一nfc组件、第二nfc组件例如均包括nfc天线和nfc芯片。示例性的,第二终端20能够在第二nfc组件的nfc芯片写入数据,当第一终端10靠近第二终端20以使第一nfc组件靠近第二nfc组件时,第一终端10能够通过第一nfc组件读取第二nfc组件上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nfc是近场通信的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也不限于此。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20响应用户的操作生成的数据可以通过服务端30同步到第一终端10上,以由第一终端10根据从第二终端20同步到的数据执行预设任务。
54.可选的,第一终端10的显示屏的尺寸比第二终端20的大,举例而言,第一终端10为智慧屏,第二终端20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示例性的,第一终端10是会议室、课室等的终端设备,供参会人员或者学员观看,第二终端20是供主讲人操作的终端设备。举例而言,第二终端20显示绘画界面,通过绘画界面获取根据用户操作生成的笔迹等数据,第一终端10可以将这些数据渲染显示在第一终端10的显示屏上,供参会人员或者学员观看。
55.如图1所示,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应用于第一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40。
56.s110、当靠近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发送的数据标识。
57.具体的,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标识为加密的具有唯一性的id。
58.示例性的,第二终端获取目标数据,以及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存储所述目标数据。举例而言,服务端为第二终端的目标数据分配存储单元,将第二终端的目标数据存储在该存储单元,还可以将该存储单元的位置与所述数据标识相关联,从而可以根据所述数据标识读取该存储单元存储的目标数据。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从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数据标识,其中,所述数据标识是所述服务端在验证所述第二终端具有权限时确定的,或者,所述数据标识是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时确定的。通过服务端确定所述数据标识,可以便于服务端对第二终端的验证,和对存储单元的分配和管理,提高数据存储、查询的效率和安全性。
60.示例性的,用户在第二终端登录某应用程序时,服务端验证用户登录的账号密码,确定该用户是否有通过服务端进行数据同步的权限,当确定有权限时可以向该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数据标识,以及在获取到该应用程序发送的目标数据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61.示例性的,所述服务端根据当前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生成所述数据标识,其中,所述应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上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应用程序,应用标识例如为应用程序的包名(package name)。举例而言,数据标识的生成规则为:13位当前时间戳+6位随机数+包名,进行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加密得到,当然也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不加密,或者可以不包括随机数,或者各字段的长度也可以相应调整。
62.由于当前时间戳是一直在增加的,随机数是不固定的,应用包名也是具有唯一性,三者组合起来,基本能保证此数据标识的唯一性。通过对数据标识进行加密,可以防止通过扫描终端设备的近场通信组件获取数据标识,根据数据标识的生成规则逆向保利攻击服务端或者伪造虚拟的数据,进行不可信的行为;可以理解的,通过加密提升数据同步的安全性。
6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在生成目标数据时或者在将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时,生成所述数据标识;以及将将生成的数据标识发送给所述服务端。可选的,第二终端根据当前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生成所述数据标识;可选的,第二终端将数据标识加密后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64.示例性的,当第二终端靠近第一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及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可以理解的,当第二终端靠近第一终端时,通过近场通信协议的近距离传输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第一终端,以便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从服务端获取对应的目标数据。
65.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近场通信组件能够传输数据的速度、数据量有限,基本职能通常是作为读写卡片、门及小容量数据的传输等。本技术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通过近场通信组件传输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以便接收到数据标识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标识从服务端获取目标数据,实现了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即时传输,同时可以利用近场通信的便捷性,使得设备间数据同步的操作简化,效率提高。
66.s120、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服务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且与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
67.示例性的,第一终端持有用于解密数据标识的密钥,在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到数据标识后,基于所述密钥解密所述数据标识,以及根据解密的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当然也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终端也可以直接根据加密的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例如服务端持有用于解密数据标识的密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时,解密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根据解密的数据标识定位对应的目标数据。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预设的验证规则,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是否有效;以及当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有效时,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在验证从第二终端获取的数据标识有效时才向服务端请求所述目标数据,可以提高数据同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在第二终端的数据标识无效时的处理效率。举例而言,当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无效时,可以输出用于指示当前无法从第二终端同步数据的提示信息。
69.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解密数据标识得到解密后的字符串,如13位当前时间戳+6位随机数+包名,根据字符串验证所述数据标识是否有效。
70.示例性的,所述基于预设的验证规则,验证所述数据标识是否有效,包括: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如包名是否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应用白名单中,和/或确定所述数据标识中的时间戳是否为有效时间戳;当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和/或所述数据标识中的时间戳是有效时间戳时,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有效。
71.举例而言,对解密数据标识得到的字符串进行截取操作,截取第20位至最后一位
的字符串,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包名,将此包名与第一终端的应用白名单进行匹配,判断该数据标识是否有效;举例而言,当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不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时,可以输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未安装相应应用程序的提示。或者对解密数据标识得到的字符串中的时间戳进行校验,当所述字符串中的时间戳对应的时间在当前时间之后,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无效或不合法。
72.s130、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
73.示例性的,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将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74.示例性的,服务端也可以基于预设的验证规则,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是否有效;以及当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有效时,将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举例而言,当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无效时,可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指示当前无法从第二终端同步数据的提示信息。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服务端在数据库查询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将所述目标数据以预设的封装协议封装后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76.示例性的,服务端在向第一终端发送目标数据时可以一并发送所述数据标识。
77.举例而言,服务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目标数据时,以以下数据结构发送:
78.publicclassjsonbean{
79.privatestringopenid;
80.privatestringtype;
81.privatebasemodelmodel;
82.}
83.其中,publicclassjsonbean表示该数据结构为包括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结构,privatestringopenid表示所述数据标识,可以为唯一的id,privatestringtype表示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privatebasemodelmodel表示所述目标数据。
84.s140、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使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
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终端上配置有多个应用程序,如应用程序a、应用程序b、应用程序c,其中应用程序a可以对所述第二终端生成的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则第一终端的分发进程在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时可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应用程序a。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启动一个服务,其工作任务即就是进行相应的数据的判断分发,该服务可以称为分发进程。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标识可以包括应用标识,所述应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上处理所述目标数据的应用程序。举例而言,可以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上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确定所述数据标识。举例而言,所述应用标识可以为所述应用程序的包名。
87.示例性的,步骤s140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88.示例性的,服务端在向第一终端发送目标数据时可以一并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对应
的应用标识。举例而言,服务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目标数据时,以预设的数据结构发送,所述数据结构中的privatestringtype表示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以此可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
89.通过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使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可以使得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可以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而不是仅仅针对单独的应用场景,实现对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同步的集中化管理,而不是每开发一个功能就需要重复应用对应的逻辑。举例而言,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可以在终端设备内部进行数据分发,例如既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同步应用程序a的数据,也可以同步应用程序b的数据,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
90.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至少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中的至少一种:应用的功能登录、文件传输、笔迹同步、跨屏输入字符等,当然也不限于此。相应的,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根据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登录操作、存储、渲染显示目标数据。
9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包括:确定是否缓存有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的回调请求;当确定缓存有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回调请求时,通过回调的方式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应用程序。通过注册回调的方式将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
92.举例而言,第一终端的数据分发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 server,c/s)架构,基于android端的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接口定义语言)的方式进行进程间通讯,第一终端的分发进程作为本地服务器侧,上层应用程序作为客户端侧。客户端侧带上自身的包名向本地服务器侧注册回调,本地服务器侧缓存键值对的形式(也就是map)将对应的信息进行缓存,当本地服务器侧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根据目标数据对应的包名进行判断,当从缓存的键值对中查找到对应的信息时,通过回调的形式将目标数据privatebasemodelmodel同步到上层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只需根据目标数据进行渲染即可,本方式效率较高。
93.示例性的,第一终端的分发进程在接收到第二终端传输过来的数据标识后,向服务端发起请求,将获得的服务端返回的目标数据进行解析后,根据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将目标数据向对应的应用程序分发。该分发方式可以称为广播方式。
9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广播方式可以作为注册回调方式的补充。示例性的,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还包括:当确定未缓存有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回调请求时,广播至少所述应用标识,以便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获取所述目标数据。举例而言,当在本地服务器侧缓存的键值对里未找到相应的应用时,也可以将目标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广播发出,以便接受到此广播的应用获取目标数据和进行目标数据的渲染。
9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数据,调整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内容提供者组件中预设字段的键值,所述预设字段的键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监听所述预设字段的键值,以及当根据所述键值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发生变化时,在预
设的存储位置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96.示例性的,分发进程可以将获取到的目标数据存储在本地数据库,当本地数据库存储的目标数据发生变化时,调整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内容提供者(contentprovider)组件中预设字段的键值。举例而言,上层应用通过监听contentprovider的键值,来判断目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根据事先的定好的协议或者路径去本地数据库中相应的位置查询具体的内容,以此,上层应用可以准确获取服务端返回的详细数据,进行渲染。
9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集中分发方式仅做举例,可以仅采用其中一种分发方式,也可以将多种分发方式进行合并使用,以提高数据分发的可达性。
9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对目标数据进行渲染显示时,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显示屏的规格进行分辨率的适配、调整渲染效率等,当然也不限于此,以提高显示效果。
9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终端基于预设的发送间隔,将各所述发送间隔时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即第二终端定时进行数据的上传;当检测到用户在一预设操作后间隔预设时长未再次进行所述预设操作时,将所述一预设操作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以便及时将当前产生的目标数据同步到第一终端,提高数据同步的实时性;当检测到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所述第一终端时,将还未发送过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以便及时将传输数据表之前累积的目标数据同步到第一终端。
100.示例性的,第二终端生成的数据采用实时与定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上传,如一段时间没有操作直接上传至服务端、在与第一终端靠近的时候,若判断出本地有未上传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服务端。
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还可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二预设处理以使所述第二预设处理后的目标数据对应于用户的一次预设操作,以及存储所述第二预设处理后的目标数据。
102.举例而言,所述一次预设操作包括画出一道笔迹,即从落笔至抬笔之间生成的笔迹,或者包括画出封闭图形的笔迹,或者一句文字,当然也不限于此。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上传的数据,整合出完整的数据源,例如可以保证第二终端多次上传的数据始终保证为同一次闭环的完整的操作。
1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将所述数据标识与获取的目标数据同时发送给所述服务端,以及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将不同时刻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于同一个存储单元。示例性的,第二终端在使用具体的数据同步功能之前,先行向服务端申请一个数据标识,如唯一id,后续上传目标数据时均带上该唯一id,以保证每次要同步的目标数据村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单元,以便使第二终端多次上传的数据始终保证为同一次闭环的完整的操作。
1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时序,对不同时刻获取的目标数据进行渲染显示。可以使第一终端显示的内容、顺序与用户在第二终端上执行的操作同步,显示效果更好。
1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始终有一个后台存活的服务(service),该服务
在只读存储器(rom)中保活。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靠近通过近场通信组件通信时,第一终端获得所述数据标识。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服务端进行数据请求,在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后按照预设的数据分发方式进行数据的分发;示例性的,第一终端的本地白板应用接受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图形的渲染,实现在第二终端绘制白板时,通过将第二终端靠近第一终端,使得第一终端可以渲染出第二终端的内容等大量数据场景。
1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当第一终端靠近第二终端时,通过近场通信组件获取第二终端上的数据标识,根据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服务端用于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且与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在获取服务端根据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后,将目标数据分发给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使应用程序对目标数据进行预设处理。通过近场通信组件传输目标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以便接收到该数据标识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标识从服务端获取目标数据,实现了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即时传输,同时可以利用近场通信的便捷性,使得设备间的交互场景更加便捷,例如可以简化数据同步的操作,提高效率,例如可以结合近场通信功能的便捷性实现大容量数据实时的渲染。
1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08.s11、第一终端的一应用程序登录服务端;
109.s21、服务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标识;
110.s12、第一终端获取目标数据;
111.s13、第一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目标数据和数据标识;
112.s22、服务端根据数据标识存储目标数据;
113.s31、第二终端在靠近第一终端时通过近场通信组件从第一终端获取数据标识;
114.s32、第二终端根据数据标识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获取请求
115.s33、第二终端获取服务端响应数据获取请求发送的目标数据;
116.s34、第二终端将获取到的目标数据分发给相应的应用程序;
117.s35、第二终端的应用程序对分发到的目标数据进行预设处理。
118.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上搭载有第二近场通信组件。
119.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
120.s210、获取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21.s220、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122.s230、当靠近第一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及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
123.可选的,所述获取数据标识,包括:
124.从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数据标识;
125.其中,所述数据标识是所述服务端在验证所述第二终端具有权限时确定的,或者,所述数据标识是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时确定的。
126.可选的,所述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存储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127.将所述数据标识与获取的目标数据同时发送给所述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将不同时刻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于同一个存储单元。
128.可选的,所述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29.基于预设的发送间隔,将各所述发送间隔时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130.当检测到用户在一预设操作后间隔预设时长未再次进行所述预设操作时,将所述一预设操作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131.当检测到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所述第一终端时,将还未发送过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1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133.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前述的服务端。
13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40。
135.s310、获取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36.s320、将所述数据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在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时通过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发送的数据标识,以及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
137.s330、获取和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38.s340、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将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139.可选的,所述获取数据标识,包括:
140.在验证所述第二终端具有权限时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或者
141.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时确定所述数据标识。
142.可选的,所述获取数据标识,包括:
143.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确定所述数据标识,所述应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上处理所述目标数据的应用程序。
144.可选的,所述获取和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括:
145.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同时发送的目标数据和数据标识;
146.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将不同时刻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于同一个存储单元。
147.可选的,所述获取和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括:
148.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二预设处理以使所述第二预设处理后的目标数据对应于用户的一次预设操作,以及存储所述第二预设处理后的目标数据。
1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服务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
前述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150.请结合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10的示意性框图。可选的,第一终端10可适用于前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
151.其中第一终端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或者智慧屏、智能电视、投影仪等终端设备,当然也不限于此。
152.如图7所示,该第一终端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用于执行前述的用于第一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53.示例性的,第一终端10还包括存储器12,存储器12与处理器11连接,用于存储程序。
154.示例性的,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通过总线13连接,该总线13比如为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
155.具体地,处理器11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
156.具体地,存储器12可以是flash芯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盘、光盘、u盘或移动硬盘等。
157.其中,所述处理器1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用于第一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58.具体的,该第一终端10还包括第一近场通信组件101。
159.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1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160.当靠近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发送的数据标识;
161.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服务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且与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
162.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
163.将所述目标数据分发给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使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设处理。
1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类似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1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66.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第一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第一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167.请结合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20的示意性框图。可选的,第二终端20可适用于前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
168.其中第二终端2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或者智慧屏、智能电视、投影仪等终端设备,当然也不限于此。
169.该第二终端2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用于执行前述的用于第二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70.示例性的,第二终端20还包括存储器22,存储器22与处理器21连接,用于存储程序。
171.示例性的,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通过总线23连接,该总线23比如为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
172.具体地,处理器21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
173.具体地,存储器22可以是flash芯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盘、光盘、u盘或移动硬盘等。
174.其中,所述处理器2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用于第二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75.具体的,该第二终端20还包括第二近场通信组件201。
176.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2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177.获取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78.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179.当靠近第一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将所述数据标识传输给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及获取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发送的目标数据。
18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终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类似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18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终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82.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第二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第二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183.请结合上述实施例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端30的示意性框图。可选的,服务端30可适用于前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
184.其中服务端30可以为服务器,例如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服务器集群,当然也不限于此,例如服务端也可以是与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如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服务端可以与终端设备一体式设置,如与智慧屏或智能电视一体式设置。
185.该服务端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1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用于执行前述的用于服务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86.示例性的,服务端30还包括存储器32,存储器32与处理器31连接,用于存储程序。
187.示例性的,处理器31和存储器32通过总线33连接,该总线33比如为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
188.具体地,处理器31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
189.具体地,存储器32可以是flash芯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盘、光盘、u盘或移动硬盘等。
190.其中,所述处理器3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用于服务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91.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3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192.获取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93.将所述数据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便在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时通过第一近场通信组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近场通信组件发送的数据标识,以及根据所述数据标识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
194.获取和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
195.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中的数据标识,将所述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19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端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的应用于服务端的数据同步方法类似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19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服务端的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
198.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服务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服务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服务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19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系统,该数据同步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终端10,以及服务端30,其中服务端30能够与第一终端10通信连接,还能够与第二终端20通信连接。其中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不是同一个终端设备,且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均能够与服务端30进行通信。
200.如图2所示,第一终端10搭载有第一近场通信组件101,第二终端20搭载有第二近场通信组件201,近场通信组件例如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近场通信芯片。示例性的,第二终端20能够在第二近场通信组件201的近场通信芯片写入数据,当第一终端10靠近第二终端20以使第一近场通信组件101靠近第二近场通信组件201时,第一终端10能够通过第一近场通信组件101读取第二近场通信组件201上的数据。
2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20响应用户的操作生成的数据可以通过服务端30同步到第一终端10上,以由第一终端10根据从第二终端20同步到的数据执行预设任务。
202.可选的,第一终端10的显示屏的尺寸比第二终端20的大,举例而言,第一终端10为智慧屏,第二终端20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示例性的,第一终端10是会议室、课室等的终端设备,供参会人员或者学员观看,第二终端20是供主讲人操作的终端设备。举例而言,第二终端20显示绘画界面,通过绘画界面获取根据用户操作生成的笔迹等数据,第一终端10可以将这些数据渲染显示在第一终端10的显示屏上,供参会人员或者学员观看。
203.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
204.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0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0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