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7195发布日期:2022-03-05 00:2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缆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电缆隧道是指用于容纳大量敷设在电缆支架上的电缆的走廊或隧道式构筑物。随着电缆隧道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监测的持续深化应用,智能监测传感设备及其监控系统为电力人员提供了更便捷的远程运维手段,然而,监测传感设备类型及其配套系统日益繁多,给系统数据的高效获取和分析带来了新的难题。
3.现有的电缆隧道监控系统通过现场部署多条通信光缆分别传输各类传感设备至站端,继而通过电力内网传输至监控后台,这种多系统数据传输方式造成了通信网络以及存储介质资源的冗余和浪费,且多种通信链路转换的安全性和多个监测软件切换的效率较低,与实际智能运维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集中性的针对电力隧道内部主要监控传感设备的互联应用系统,实现电缆隧道多类传感数据的集中监控和联动调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对电缆隧道内部的监控传感设备进行统一的、集中性的调控,实现电缆隧道多类传感数据的集中监控和联动调动,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隧道监控系统多种通信链路转换的安全性和多个监测软件切换的效率较低,与实际智能运维需求差异较大的技术问题。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包括:5g传感业务终端、5g通信网络和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的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
6.5g传感业务终端用于采集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通过5g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
7.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用于对5g传感业务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5g传感业务终端进行联动控制,并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中。
8.可选地,5g传感业务终端包括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和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
9.可选地,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和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均按照标准接口协议传输汇聚监测数据。
10.可选地,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和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均使用mqtt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11.可选地,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包括5g摄像机和5g通信隧道智能机器人。
12.可选地,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包括5g光纤测温主机、5g电缆环流采集器、5g电缆局放采集器和5g故障定位采集器。
13.可选地,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连接环境监测传感器、消防控制主机、辅助控制设备、开关量型报警输入设备和门禁设备。
14.可选地,5g传感业务终端使用标准配置的产品标识和设备标识码通过5g通信网络向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发起连接,使得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进行设备身份鉴权,对于鉴权通过的传感器终端,则建立物联网链路,对于鉴权失败的传感器终端返回错误码,并自动断开物联网链路。
15.可选地,5g传感业务终端定期向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发送鉴权请求进行保活。
16.可选地,还包括云服务器;
17.云服务器接口流媒体和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弹性调整系统资源。
1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包括5g传感业务终端、5g通信网络和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的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5g传感业务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共享前端任意传感设备的实时数据,节约了传统的通信和网络资源,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的数据在云服务器中云存储,通过云服务器弹性云动态调整现场的数据服务资源,实现了对电缆隧道内部的监控传感设备进行统一的、集中性的调控,对电缆隧道多类传感数据进行集中监控和联动调动,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隧道监控系统多种通信链路转换的安全性和多个监测软件切换的效率较低,与实际智能运维需求差异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的实施例,包括:5g传感业务终端、5g通信网络和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的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
25.5g传感业务终端用于采集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通过5g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
26.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用于对5g传感业务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5g传感业务终端进行联动控制,并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中。
27.需要说明的是,5g传感业务终端包括三类,分别为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和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和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均按照标准接口协议传输汇聚监测数据。具体地,5g传感业务终端与5g通信网络支持使用mqtt协议传输。视频类5g传感业务终端包括5g摄像机和5g通信隧道智能机器人,电缆传感类5g传感业务终端包括5g光纤测温主机、5g电缆环流采集器、5g电缆局放采集器和5g故障定位采集器。区域控制类5g传感业务终端连接消防控制主机,风水电等辅助控制设备,温湿度、气体、沉降等传感器,烟感、温感等开关量型报警输入设备和门禁设备。5g电缆局放采集器内置故障定位波形分析算法,5g故障定位采集器内置局部放电波形分析算法。
28.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整合电缆隧道多维边缘智能终端感知单元(各5g传感业务终端),在物理展现层统一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了传感终端在逻辑控制层和数据传输层上的深层次互联,有利于不同类型终端的统一监测和联动控制。例如通过提供联动功能的配置接入,包含触发对象和条件、执行对象和动作,从而建立起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第三方系统之间的联动关系,系统对集中接入数据监听分析,实现智能机器人与ai视频识别、电缆智能传感告警的联动复检,同时隧道环境异常或消防触发时联动逻辑触发区域控制操作以及移动5g通信隧道智能机器人巡检确认。
29.本发明实施例中,各5g传感业务终端实时采集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通过5g通信网络传输各5g传感业务终端采集的实时数据,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根据各类传感器终端的产品信息、服务、属性、命令等参数对各类传感器终端设备进行建模,对类传感器终端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定义,设备运行时的状态和执行的命令通过定义的协议数据格式规范上传至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即集控中心),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对5g通信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弹性调整系统资源。具体来说,每个电缆隧道的物联网传感器终端统一通过5g通信网络和定义的属性和命令格式将设备运行状态和实时监测信息传输至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可对获取的所有终端运行信息、现场环境和一次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继而联动调用现场环控设备处置。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的传感器终端数据和分析数据通过云服务端进行云存储,通过标准的数据接口调用,接口流媒体和应用程序等业务终端,实现系统数据的共享与联动。一方面减少了现场硬件服务器的升级维护,另一方面避免了现场硬件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漏洞,此外也无需在现场终端增加时扩展硬件以及应用服务重新部署。
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对传统业务的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和存储介质做出了改进,在电网二次监控专业领域形成了全新的物联子站系统,其中通信系统基于5g通信技术基础,监控系统基于标准通信协议基础形成集控,存储介质基于云服务基础形成物联业务弹性扩展。
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隧道物联子站监控系统,包括5g传感业务终端、5g通信网络和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的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5g传感业务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电缆隧道内部的状态数据上传至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共享前端任意传感设备的实时数据,节约了传统的通信和网络资源,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的数据在云服务器中云存储,通过云服务器接口流媒体和应用程序,通过弹性云动态调整现场的数据服务资源,实现了对电缆隧道内部的监控传感设备进行统一的、集中性的调控,对电缆隧道多类传感数
据进行集中监控和联动调动,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隧道监控系统多种通信链路转换的安全性和多个监测软件切换的效率较低,与实际智能运维需求差异较大的技术问题。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各类传感器终端使用标准配置的产品标识和设备标识码通过5g通信网络向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发起连接,使得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进行设备身份鉴权,对于鉴权通过的传感器终端,则建立物联网链路,对于鉴权失败的传感器终端返回错误码,并自动断开物联网链路。提高了网络安全性能。另外,鉴权通过的各类传感器终端需定期向电缆隧道智慧子站平台发送鉴权请求进行保活。
33.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