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前端模块、终端设备以及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04439发布日期:2022-03-26 10:16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射频前端模块、终端设备以及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前端模块、终端设备以及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目前的5g组网形式中,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方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即采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与5g(new radio,nr)进行nsa组网。
3.支持nr与lte双制式同时工作的终端设备在nsa模式下,存在nr频段的业务与lte频段的业务同时工作的场景。此外,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场景下,也会出现lte频段的业务与lte频段的业务同时工作的场景,以及nr频段的业务与nr频段的业务。由于终端设备的体积有限,终端设备常常会采用共天线和/或共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rffe)的设计,即不同频段的业务可以使用相同的天线和/或rffe器件进行收发。基于此,在双业务并行的场景中,由于业务之间彼此独立,不同频段的业务之间存在同时执行天线切换的情况。
4.以业务一和业务二并行为例,业务一和业务二均可以使用共用天线进行收发。当业务二使用共用天线进行主集业务和分集业务执行时,可能存在业务二可能控制rffe器件从通道二切换到分集天线上执行分集业务,而业务一可能控制rffe器件从通道一切换到业务二的分集业务所使用的分集天线的情况,在此情况下,rffe器件在不同业务的控制作用下无法确定应将通道一还是通道二接通业务二的分集天线,从而业务一和业务二之间将冲突,使得业务被打断,业务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前端模块、终端设备以及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nsa模式下的双业务并行的场景中,两个业务之间出现冲突,从而导致业务被打断,业务能力下降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模块。该射频前端模块包括内围接口侧、外围接口侧、以及信号通道配置电路。其中,内围接口侧包括第一内围接口、第二内围接口及第三内围接口。外围接口侧包括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第一内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第二内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第三内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第一外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一天线,第二外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二天线,所述第三外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三天线,所述第四外围接口用于连接第四天线。第一信号为第一频段的信号,第二信号为第二频段的信号,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不同。信号通道配置电路与第一内围接口、第二内围接口及第三内围接口连接,信号通道
配置电路还与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连接。信号通道配置电路用于配置第一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中的任一接口的信号通道,还用于配置第二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或第二外围接口的信号通道,还用于配置第三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中的任一接口的信号通道;其中,当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信号为锚点信号时,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通过信号通道的配置在不打断锚点的下,实现srs在四个天线中的轮询。
8.该射频前端模块中,信号通道配置电路用于配置第一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中的任一接口的信号通道,代表连接在第一内围接口的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可以切换到第一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二天线、或者第三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三天线、挥着第四外围接口连接的第四天线进行第一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用于配置第二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或第二外围接口的信号通道,代表连接在第二内围接口的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可以切换到第一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二天线进行发射和主集接收。可见,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主集接收和发射所共用的天线,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为第一信号进行主集接收和发射所专用的天线。
9.本实施例中,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用于配置第三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中的任一接口的信号通道,代表连接在第三内围接口的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可以切换到第一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二天线、或者第三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三天线、或者第四外围接口连接的第四天线进行第二信号的分集接收。如此,当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二天线(原本属于第二信号的分集天线)时,或者,当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二天线,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原本属于第二信号的分集天线)时,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将不再继续占用原分集天线,而是切换到第三外围接口连接的第三天线,或者第四外围接口连接的第四天线进行第二信号的分集接收,从而rffe不再处于非正常控制状态,进而保证了第一信号对应的业务一和第二信号对应的业务二之间不相互冲突,从而提高了业务能力。
10.举例而言,第一信号对应的业务一为srs业务,第二信号对应的业务二为tas业务的情况下,srs业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在所有天线中发射信号进行轮询,tas业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进行切换,以选择性能较优的作为主集天线实现发射和主集接收,另一根天线作为分集天线进行分集接收。当tas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主集天线),srs业务轮询到第二天线时,则tas业务将切换到srs业务专用的其他天线作为分集天线进行分集接收,保证了srs业务和tas业务的不冲突执行。在endc场景下,第二信号为锚点的信号,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通过信号通道的配置在不打断锚点的下,实现srs在四个天线中的轮询。
11.可选地,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一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内围接口侧还包括第四内围接口及第五内围接口。第四内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一信号的第二接收链路,第五内围接口用于连接第一信号的第三接收链路。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用于配置第四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中的任一接口的信号通
道;还用于配置第五内围接口分别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外围接口及第四外围接口中的任一接口的信号通道。
12.应理解,第一信号除了可以是srs业务之外,也可以为其他需要接收信号的业务,如tas业务。在此情况下,第一信号也需要天线和链路进行接收。通常而言,在四天线的场景(如4*4的mimo)下通常需要同时做四路接收。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通过第一内围接口接入,并通过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配置到四个天线中的一个进行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通过第三内围接口接入,并通过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配置到四个天线中的一个进行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二接收链路通过第四内围接口接入,并通过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配置到四个天线中的一个进行接收;第一信号的第四接收链路通过第五内围接口接入,并通过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配置到四个天线中的一个进行接收,从而完成四路接收。
13.此外,该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和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均接到射频前端模块的第三内围接口上,并通过射频前端模块内的同一通路连接到同一天线进行分集接收,可以避免引入过多的天线导致天线隔离度较差。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信号通道配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组、第二开关模组、第一频分合路器、第三开关模组。其中,第一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内围端口及第三内围端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外围端口、第二外围端口及第三外围端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内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三内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连接第四内围接口和第五内围接口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四外围接口。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外围端口及第二外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四内围接口和第五内围接口中的另一个,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四外围接口。第一频分合路器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包括公共端。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内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外围端口、第二外围端口及第三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的公共端,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第一外围接口。
15.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内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四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四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三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三外围端口,将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
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三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二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到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三外围端口,将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一外围接口,从而可以实现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至第四天线中的任一个。
16.第二内围接口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至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二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至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二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从而可以实现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17.第三内围接口连接至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四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接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连接至第四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三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至第三外围端口,控制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三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二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二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到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三外围端口,将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一外围接口,从而可以实现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至第四天线中的任一个。
18.进一步地,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内围端口。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二频分合路器,第二频分合路
器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包括公共端。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三信号的收发链路,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的公共端连接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其中,第三信号为第三频段的信号,第三频段和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三信号的接收链路。
19.可选地,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包括第四开关模组,第四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外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三信号的收发链路,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四信号的发射链路,第四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外围端口连接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其中,第四信号为第四频段的信号,第四频段和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四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
20.可选地,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内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四信号的第二接收链路。
21.可选地,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四内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四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五信号的发射链路。其中,第五信号为第五频段的信号,第五频段和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第四频段均不同。
22.可选地,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四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四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六信号的收发链路。其中,第六信号为第六频段的信号,第六频段和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其它端口的信号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六信号的接收链路。
23.可选地,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七信号的收发链路。其中,第七信号为第七频段的信号,第七频段和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其它端口的信号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七信号的接收链路。
24.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信号通道配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组、第二开关模组、第一频分合路器、第三开关模组。其中,第一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内围端口及第三内围端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外围端口、第二外围端口及第三外围端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内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连接第四内围接口和第五内围接口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四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第三外围接口。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外围端口及第二外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四内围接口和第五内围接口中的另一个。第一频分合路器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包括公共端。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
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内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内围端口及第三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外围端口、第二外围端口及第三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的公共端,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连接第三内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第一外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
25.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内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四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四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三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一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三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三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二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到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外围接口,通过将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三外围端口,将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一外围接口,从而可以实现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至第四天线中的任一个。
26.第二内围接口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至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二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至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二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从而可以实现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27.第三内围接口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四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内围接口切换到第三外围端口,控制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连接至第四外围接口;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三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切换至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三外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二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一外围端口,可
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二外围接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外围接口,通过控制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内围端口切换到第二外围端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一外围接口,可以实现第三内围接口配置到第一外围接口,从而可以实现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切换到第一天线至第四天线中的任一个。
28.此外,第二内围接口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至第三外围端口的通道、以及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至第一外围端口的通道配置至第四内围接口,还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至第三外围端口的通道、以及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至第二外围端口的通道配置至第三内围接口。
29.进一步地,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四内围端口。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二频分合路器。第二频分合路器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包括公共端。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三信号的收发链路,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的公共端连接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四内围端口。其中,第三信号为第三频段的信号,第三频段和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三信号的接收链路。
30.可选地,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包括第四开关模组,第四开关模组包括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包括第一内围端口及第二内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包括外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三信号的收发链路,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四信号的发射链路,第四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外围端口连接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其中,第四信号为第四频段的信号,第四频段和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四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
31.可选地,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内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四信号的第二接收链路。
32.可选地,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四内围端口;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四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五信号的发射链路。其中,第五信号为第五频段的信号,第五频段和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第四频段均不同。
33.可选地,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五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五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六信号的收发链路。其中,第六信号为第六频段的信号,第六频段和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其它端口的信号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六信号的接收链路。
34.可选地,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三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用于连接第七信号的收发链路。其中,第七信号为第七频段的信号,第七频段和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其它端口的信号频段均不同。第三内围接口还用于连接第七信号的接收链路。
3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基带处理器。射频收发芯片,与基带处理器连接。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前端模块,与射频收发芯片连接。
3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该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应
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前端模块。该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信号通道配置电路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对信号通道进行配置。基于控制信号进行信号通道配置。其中,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或者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时,第三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其中,当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信号为锚点信号时,实现srs不打断锚点的情况下,在四个天线中的轮询。
3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所述的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
38.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所示的实施例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9.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mo的通信场景架构图;
40.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架构图;
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前端模块在实际电路中应用的电路框图;
42.图3为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43.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44.图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45.图6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4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史密斯原图;
4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频率抑制曲线对照图;
48.图9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49.图10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50.图11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51.图12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52.图1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53.图1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
5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56.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适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单元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58.首先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59.(1)bx和nx
60.b为lte制式的频段号开头,n为nr制式的频段号开头,x为频段号。bx代表lte频段号x所对应的频段;nx代表nr频段号x所对应的频段。
61.(2)bx_trx、bx_drx、bx_tx、bx_rx
62.本技术实施例中,bx_trx表示频段为bx的信号(后续简称为bx信号)的收发链路;bx_drx表示bx信号的分集接收链路;bx_tx表示bx信号的发射链路;bx_rx表示bx信号的接收链路。
63.(3)nx_trx、nx_drx、nx_mprx、nx_mdrx
64.本技术实施例中,nx_trx表示频段为nx的信号(后续简称为nx信号)的收发链路;nx_drx表示nx信号的分集接收链路;nx_mprx表示nx信号的mimo的主集接收链路;nx_mdrx表示nx信号的mimo的分集接收链路。
65.(4)nx_bx_drx,是指nx信号和bx信号的分集接收链路。在此情况下,表示nx信号和bx信号共用该nx_bx_drx进行分集接收。
66.(5)dc_bx_nx,是指bx频段和nx频段的双连接。
67.(6)hb,high frequency band,中文简称为高频。
68.(7)中高频(middle-high frequency band,mhb):1.7~2.7ghz以下的频段。
69.(8)sub6g:7.2ghz以下的频段;sub3g:3ghz以下的频段。
70.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大数据的传输场景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数据传输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尤为珍贵,在lte的组网中,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信道容量,提高数据吞吐量。应用于mimo的天线形式就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多根天线,在收发设备之间构成多个收发路径的天线系统。如图1a所示,图1a中以基站为例的发射端和终端设备为例的接收端的天线均为两个进行示例,基站通过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进行发射,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天线1和接收天线2来接收信号。可见,终端设备对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其上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
71.示例性地,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架构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为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上,本技术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为方便理解,下面各实施例以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72.如图1b所示,该终端设备为手机,包括通信模块和处理器。
73.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74.通信模块包括与基带处理器连接的射频收发芯片(radio frequency intergreted circuit,rfic)、与射频收发芯片连接的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rffe)模块、以及与射频前端模块连接的多个天线(ant)。图1b中,ant_1表示第一天线,ant_n表示第n天线,n为大于1的正整数。tx表示发送路径,rx表示接收路径,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路径。fbrx表示反馈接收路径,prx表示主集接收路径,drx表示分集接收路径。hb表示高频,lb表示低频,两者是指频率的相对高低。bb表示基带。应理解,图1b中的标记和组件仅为示意目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其他的实现方式。
75.在图1b中,当天线接收到接收信号时,进入射频前端模块,在射频前端模块中通过开关模组等器件切换到对应的接收链路,通过接收链路将接收信号输入射频收发芯片进行放大、滤波、混频等处理之后,输入基带处理器进行解调。当射频收发芯片收到基带处理器输出的发射信号时,对发射信号进行混频、放大、滤波等处理,并通过发射信号的频段所对应的端口输出至对应的发射链路,然后在射频前端模块中通过开关模组等器件切换至相应的天线进行辐射。同时,射频收发芯片还通过控制线对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开关模组等组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控制开关模组切换不同链路。随着5g的普及和推广,5g的制式nr被广泛使用。目前5g组网模式包括nsa和独立组网(standalone,sa)两种模式。其中,nsa模式引入了双连接(dual connection,dc)技术,以支持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4g)基站和5g基站。根据4g基站和5g基站这两个基站所承担的角色的不同,nsa模式下的dc架构可以分为en-dc、ne-dc、ngen-dc三种架构。这三种架构的任一种架构中,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常常需要进行nr频段的业务与lte频段的业务的同时收发。
76.举例来说,贴近人体使用的终端设备,尤其是手持终端,当人体或其它导体靠近该终端设备的天线辐射体时,会导致天线辐射性能变化,使工作频段的天线辐射效率大幅下降,产生类似“死亡之握”的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终端设备采用了多天线切换方案,当终端设备感知到某根天线性能大幅度下降后,会主动切换到终端设备其它性能较好的天线进行接收或发射(后续简称为收发),该方案一般称之为双天线切换(transmit antenna switch,tas)或者多天线切换(multi-transmit antenna switch,mas)。为方便说明,下面均以tas进行说明。应理解,nsa模式下,终端设备的nr系统和lte系统均可以独立进行tas功能,执行tas业务。基于此,nsa模式下,终端设备可能同时进行nr频段的tas业务和lte频段的tas业务。此外,nr系统的tdd频段工作时需要进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业务,即通过多个天线向基站发送srs,用以帮助基站实现更精准的波束赋形,进而实现更好的终端设备下行体验。可见,nr系统除了可以执行tas业务之外,还可以执行srs业务。基于此,nsa模式下,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可能同时进行nr频段的srs业务和lte频段的tas业务。
77.另外,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的lte系统和nr系统均可以在其内部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当lte系统进行ca时,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常常需要同时进行lte频段的业务与lte频段的业务。当nr系统进行ca时,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常常需要同时进行nr频段的业务与nr频段的业务。
78.由上可见,上述en-dc、ne-dc、ngen-dc、ca中均存在双任务并行场景。在双任务并行场景中,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需要执行不同频段的业务的同时收发。
79.相关技术中,不同频段的业务之间使用不同的天线和不同的射频前端模块进行分离收发,这就导致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需要为不用的业务设置不同的天线和射频前端模块。但是,由于终端设备的体积有限,天线数量过多将会造成天线之间的距离靠近,影响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进而导致吞吐量下降,因此,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上常常会采用共天线和/或共射频前端的设计,不同频段的业务使用相同的天线和/或射频前端进行同时收发。
80.示例性地,图2为一种射频前端模块在实际电路中应用的电路框图。通过图2可以发现,b1_trx、b2_trx、b39_tx、b39_prx均通过主集开关连接到主集天线,共用主集天线实现b1频段、b2频段、b39频段的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b1_drx、b2_drx、b39_drx均通过分集开关连接到分集天线,共用分集天线实现b1频段、b2频段、b39频段的信号的分集接收。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电路结构中天线、发射链路、接收链路的类型和数量仅为一种示例,可选地,在图2所示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产品规格包括更多的天线、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且多个发射链路或者多个接收链路可以通过射频前端模块内的器件,例如主集天线的主集开关、分集天线的分集开关、双工器等进行部分链路的合并或拆分,链路上还可以根据具体频段的要求配置滤波器、开关模组等器件,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并不造成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射频前端模块的应用场景的限制。
81.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器件进行合路或拆分时,同一链路可以同时传输不同频段的信号,例如,b1_trx可以作为b2_trx,即b1_trx可以和b2_trx合并,用于b1频段的信号和b2频段的信号的同时传输,不同频段的信号后续可以通过频分合路器进行分频;但同一链路不可以同时传输同一频段的信号,例如,b1_trx不能和b1_drx合并,用于b1频段的信号的主集接收和b1频段的信号的分集接收的同时进行,否则后续无法进行区分。此外,同一链路可以在不同时刻传输同一频段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例如,由于b1频段的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本身就在不同时刻进行,因此,b1_trx既可以用于b1频段的信号的主集接收,也可以用于b1频段的信号的发射;但同一链路不可以在同一时刻传输同一频段的信号,例如,b1频段的信号的主集接收和分集接收是同时进行的,因此,b1_trx不可以和b1_drx合并,否则,将出现b1频段的信号的主集接收和分集接收通过同一链路进行,同一频段的信号后续无法区分。
82.可见,在收发系统中,射频前端模块承担着对不同频带的收发信号的合路、分路以及通路切换等工作,因此射频前端模块的通路兼容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83.然而,在采用共天线和/或共射频前端的终端设备中,若射频前端模块的通路设计不合理,将导致不同频段的业务之间存在抢占射频前端模块的通路和天线的情况,这将导致不同频段的业务之间发生冲突,使得业务被打断,业务能力下降。下面结合图3,并以en-dc架构下nr频段的srs业务和lte频段的tas业务之间的冲突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应理解,endc场景下,lte频段作为锚点频率,主要进行数据同步,5g频段用来进行数据传输。
84.请参阅图3,图3为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该图以nr频段的srs业务为n41的srs业务,lte频段的tas业务为b3的tas业务为例,其他情形的业务冲突可以参照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85.在n41的srs业务的执行过程中,n41的srs将在四个天线中轮询,这就要求传输n41的srs的n41_trx可以连接到这四个天线,以便于n41的srs可以传输至这四个天线实现轮询。具体而言,n41_trx可以通过图3中的开关1的a-1通道连接至天线4,(本文中x-n的形式表示从x端口连接至n端口,即此处的a-1表示在开关1中,端口a掷于端口1,即端口a和端口1连通);也可以通过开关1的a-2通道连接至开关2的端口1,并通过开关2的1-a连接至天线3;也可以通过开关1的a-3通道连接至开关3的端口1,并通过开关3的1-a通道连接至天线2;也可以通过开关1的a-4通道连接至频分合路器的接口a,并通过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开关3的端口2,并通过开关3的2-a通道连接至天线2;还可以通过开关1的a-4通道连接至频分合路器的接口a,并通过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开关3的端口2,并通过开关3的2-b通道连接至天线1。
86.在b3的tas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在天线1和天线2中切换以选择性能较好的天线进行主集接收和发射,这就要求传输b3_trx均可以连接到这两个天线。具体而言,b3_trx可以经频分合路器的接口a,并通过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连接至开关3的端口2,并通过开关3的2-a通道连接至天线2实现b3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此时,b3_drx可以经开关3的4-b通道连接至天线1实现b3信号的分集接收;b3_trx也可以通过开关3的2-b通道连接至天线1实现b3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此时,b3_drx也可以开关3的4-a通道连接至天线2进行b3信号的分集接收。
87.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由于b3的tas业务只能在天线1和天线2(共用天线)中进行切换,不存在额外的切换路径和切换天线,n41的srs业务和b3的tas业务同时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如下场景:
88.场景一:当b3_trx通过开关3的2-b通道连接至天线1,b3_drx通过开关3的4-a通道连接至天线2的同时,n41_trx通过开关3的1-a通道连接至天线2(b3频段的业务的分集天线)进行轮询。在此情况下,b3的tas业务要求控制信号控制开关3的端口a置于端口4处,而n41的srs业务则要求控制信号控制开关3的端口a置于端口1处,开关3在两个不同的控制信号下处于非正常控制状态,从而导致n41的srs业务和b3的tas业务之间出现冲突。endc场景下表现为b3的tas业务被n41的srs业务打断,因此b3的tas业务能力下降。
89.场景二:当b3_trx通过开关3的2-a通道连接至其主集天线——天线2,b3_drx通过开关3的4-b通道连接至其分集天线——天线1的同时,n41_trx通过开关3的1-b通道连接至天线1(b3频段的业务的分集天线)进行轮询。在此情况下,b3的tas业务要求控制信号控制开关3的端口b置于端口4处,而n41的srs业务则要求控制信号控制开关3的端口b置于端口1处,开关3在两个不同的控制信号下处于非正常控制状态,从而导致n41的srs业务和b3的tas业务之间出现冲突。endc场景下表现为b3的tas业务被n41的srs业务打断,因此b3的tas业务能力下降。
90.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会增设天线专供b3_drx在冲突时切换,以避免冲突,一方面,增加天线会导致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够,另一方面,该天线专用供b3_drx冲突时切换,不作其他用途,将造成器件资源浪费。
9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前端模块、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该射频前端模块可以应用在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中。本技术实施例的核心思想是增加b3_drx切换到n41频段专用的天线(即图3中未共用的天线3或天线4)的通道,在冲突发生时,将b3_drx切换到该n41频段专用的天线,即射频前端模块存在额外的分集通路供分集信号的接收,能够避免由于开关切换产生冲突导致的分集通路断开的情况,避免业务能力下降。该实施例一方面不会额外增加天线专供冲突切换使用,另一方面,该天线本身属于n41频段,在n41频段的业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被使用,因此不会造成器件资源浪费。
92.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开关模组和频分合路器进行通路配置,当发生冲突时,射频前端模块存在额外的分集通路供分集信号的接收,能够避免由于开关切换产生冲突导致的分集通路断开的情况,避免业务能力下降。下面结合图4至图15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及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93.请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首先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为第一频段的信号,该第一频段可以为5g制式的频段或4g制式的频段,且第一频段为具有多天线轮询要求的频段。第二信号为第二频段的信号,该第二频段可以是4g制式的频段、3g制式等mhb频段。其中,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不同,且所对应的频率也不同,是能够采用频分合路器进行分离的两个频段。为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以第一信号为n41信号(即第一频段为nr制式的n41)、第二信号为b3信号(即第二信号为lte制式的b3)为例进行示意。
94.射频前端模块包括内围接口侧和外围接口侧;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接口侧包括第一内围接口11、第二内围接口12、第三内围接口13、第四内围接口14、第五内围接口15;射频前端模块的外围接口侧包括第一外围接口11、第二外围接口12、第三外围接口13、第四外围接口14。射频前端模块还包括连接于内围接口侧和外围接口侧之间的信号通道配置电路,信号通道配置电路用于实现内围接口侧的内围接口和外围接口侧的外围接口之间的信号通道配置。
95.本实施例中,信号通道配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组、第二开关模组、第三开关模组和第一频分合路器。
96.其中,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a(即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通过第一内围接口11,与n41_trx(即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实现n41信号的主集接收和发射;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即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与公共接收链路连接,本实施例中,公共接收链路是指b3信号的分集接收和n41信号的mimo的分集接收所共用的链路,基于此,公共接收链路即为第一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也为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c(即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通过第四内围接口14,与n41_mprx(即n41信号的第二接收链路)连接,实现n41信号的mimo的主集接收。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1(即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与第四天线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2(即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与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1(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3(即第一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与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a(即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
97.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b(即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通过第五
内围接口15,与n41_drx(即n41信号的第三接收链路)连接,实现n41信号的分集接收;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1(即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与第三天线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2(即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二外围端口)与第一频分合路器的端口a(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
98.第一频分合路器的端口b(即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通过第二内围接口12,与b3_trx(即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实现b3信号的主集接收和发射信号;第一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的公共端o与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2(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连接。
99.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a(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一外围端口)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与第二天线连接;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b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与第一天线连接。
100.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中,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如b3_trx)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与第三开关模组连接,通过第三开关模组的切换,可以使得第二频段的第二信号(如b3的发射信号或b3的主集接收信号)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切换或轮询,从而选择性能更好的天线作为第二频段的主集天线。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如n41_trx)与第一开关模组连接,第一开关模组又分别与第二开关模组、第三开关模组连接,第二开关模组又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间接地与第三开关模组连接,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第二开关模组、第三开关模组的切换,可以使得第一频段的第一信号(如n41的发射信号或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在四个天线之间切换或轮询,从而选择性能更好的天线作为第一频段的主集天线。
101.可见,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为共用天线。当第一信号在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之间切换或轮询,而第二信号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切换或轮询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互不干涉。当第一信号切换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时,将会占用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从而可能和第二信号之间产生冲突。
102.针对该冲突,本实施例中,第一频分合路器通过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一开关模组间接连接,因此,通过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的切换,可以将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由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频段不同,因此,第一频分合路器可以实现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和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的分路和合路,使得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和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共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同一个天线,保证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发射和主集接收的简称)、以及第二信号的主集业务之间不会相互冲突,在此情况下,剩余的另一个天线就可以作为第二频段的分集接收天线,从而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即分集接收)不会冲突。
103.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还与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连接,因此,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可以直接从第一开关模组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并通过第三开关模组的切换,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切换,从而和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使用不同的天线,即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和第二信号的主集业务将占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应理解,由于公共接收链路不仅用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还用于第一信号的分集业务,因此,无法使用频分合路器实现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和公共接收链路的合路和分路以避免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之间的冲突。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将原本连接在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即公共接收链路)接到第一开关模组上,并且
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还连接至第四天线,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还通过第二开关模组连接至第三天线,因此,连接至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也可以连接至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从而将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作为其分集天线,从而避免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冲突,从而确保第二频段的分集接收通路的连通,从而保证了第二频段的接收性能不受影响,保证了第二频段的业务性能。
104.可选地,上述第一开关模组可以是三刀三掷开关,也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三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三个外围端口的其他开关组件,例如四刀三掷开关、四刀四掷开关、或者由双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搭建而成。同理,上述第二开关模组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两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上述第三开关模组是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两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上述第一频分合路器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内围端口的频分合路器,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05.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并不构成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射频前端模块的限制。和图2类似,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还可以包括nr放大模组及lte放大模组。nr放大模组用于对经过的发射信号进行放大,lte放大模组用于对经过的发射信号进行放大,在此情况下,图4所示的各链路也属于射频前端模块的一部分,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接口的位置应该发生适应性地转移,此处不再详述。此外,nr放大模组中还可以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用来将发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进行合路或分路。进一步地,也可以是在nr放大模组和第一开关模组之间加入开关来切换时分信号的收发链路,或者加入双工器来分离收发链路;同理,上述lte放大模组中也可以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将发射信号接收信号进行链路切换;进一步地,也可以是在lte放大模组和第一频分合路器之间加入开关来切换时分信号的收发链路,或者加入双工器来分离收发链路。此外,链路上还可以根据具体频段的要求配置滤波器等器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开关模组、放大模组等有源器件可以通过图1b所示的处理器中的调制解调器(modem)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以此来切换开关模组的通路、以及放大模组的通路和等级增益。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也可以集成在图1b所示的射频收发芯片中,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06.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中,按照编号顺序对射频前端模块内的各器件的各端口的用途、连接关系进行了叙述,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射频前端模块内的所有器件中,每个器件同侧的各端口的用途、连接关系可以交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以第一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端口为例,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a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接口侧的第一内围接口11,用于与n41_mprx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也可以作为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接口侧的第一内围接口11,用于与n41_trx连接;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c也可以作为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接口侧的第二内围接口12,用于与公共接收链路连接。
107.此外,射频前端模块内单纯用于接收同一频段的信号的端口(不包括及用于发射又用于主集接收的端口)中,用于该频段信号接收的用途可以交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在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原本用于连接公共接收链路,即b3信号的分集接收信号和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的所共用的链路,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c原本用于连接n41_mprx,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b原本用于连接n41_drx。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用于连接公共接收链路,公共接收链路为b3信号的分集接
收信号和n41的分集接收信号的所共用的链路,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c用于连接n41_mdrx,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b用于连接n41_mprx;或者,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用于连接公共接收链路,公共接收链路为b3信号的分集接收信号和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的所共用的链路,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c用于连接n41_drx,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b原本用于连接n41_mdrx。
108.应理解,在执行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的过程中,若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支持n41频段的业务在第一天线至第四天线之间任意切换,b3频段的业务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任意切换,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将不会发生冲突,从而可以不打断锚点(b3)的主集和分集业务的情况下,实现nsa下n41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和tas业务,实现dc_b3_n41组合。根据所切换到的天线的不同,最多会有4*2=8种不同的组合状态,而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正好可以实现这8种状态的切换,下面结合信号流向对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的切换过程分状态进行阐述。应理解,n41信号为频段n41的信号,因此n41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均属于n41信号。同理,b3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均属于b3信号。因此,为了方便区分和理解,在下文结合信号流向的阐述过程中,对b3信号和n41信号进行区分。
109.状态一: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四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10.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传输至第四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11.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到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12.由于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和b3的分集接收信号的频段不同,因此,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3-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1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此处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第三天线,第二天线为b3频段预设的专用天线,因此针对b3频段的性能更好,因此,相比于由第三天线接收,通过第二天线进行接收可以实现更好的天线性
能以及较小的通道插损。
114.状态二: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三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15.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传输至第三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16.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到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17.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可以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1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19.状态三: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20.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21.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22.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3-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
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23.此外,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a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3-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在此情况下,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还是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则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24.通过该状态可知,在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当n41_trx依次通过第一内围接口11、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连接至第二天线时(即占用上述场景一中b3频段的业务的分集天线),公共接收链路(即b3的分集接收信号所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一方面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切换至第四天线,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切换至第三天线,从而解决上述场景一的冲突。
125.状态四: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26.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a-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传输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共用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27.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28.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2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30.状态五: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四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31.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传输至第四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32.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33.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3-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3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35.状态六: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三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36.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以及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传输至第三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37.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38.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四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
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3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40.状态七: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41.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a-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同样连接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42.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b3的分集接收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2-b、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43.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四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4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45.状态八: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46.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传输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共用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连接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47.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48.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3-c通道、第四内围
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49.此外,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二开关模组的1-a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3-b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在此情况下,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还是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则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50.通过该状态可知,在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当n41_trx依次通过第一内围接口11、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时(即占用上述场景二中b3频段的业务的分集天线),公共接收链路(即b3的分集接收信号所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一方面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切换至第四天线,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切换至第三天线,从而解决上述场景二的冲突。
151.通过上述8种状态的分析可知,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支持n41频段的业务在四个天线中任意切换,b3频段的业务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任意切换,而不会发生由于开关切换使得通路被打断的情况。应理解,当n41频段的业务为n41频段的srs业务,b3频段的业务为b3频段的tas业务时,endc场景(b3频段为锚点)下,可以在不打断锚点的主集和分集业务的情况下,实现nsa下n41频段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提高endc下作为锚点的lte频段的稳定性。当n41频段的业务可以为n41频段的tas业务,b3频段的业务为b3频段的tas业务时,endc场景下,可以实现不打断锚点的主集和分集业务的情况下,实现nsa下n41频段的tas业务。
152.虽然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以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进行了阐述,应理解,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也可以支持其他5g频段的业务和其他4g频段的业务的双连接,或者4g频段的业务和5g频段的业务的双连接,或者5g频段的业务和5g频段的业务的聚合,或者4g频段的业务和4g频段的业务的载波聚合,以解决其他双业务并行场景下的冲突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此情况下,只需将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各信号链路传输的信号进行相应替换即可。
153.请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的电路框图。区别于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图5中,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端口3(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外围端口侧包括端口c(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3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与公共接收链路连接。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c与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连接(图中p-p示意)。此外,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2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与第三天线连接。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1与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1连
接(图中p-p示意)。
154.图5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和图4类似,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为共用天线。当第一信号在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之间切换或轮询,而第二信号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切换或轮询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互不干涉。当第一信号切换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时,将会占用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从而可能和第二信号之间产生冲突。
155.针对该冲突,本实施例中,第一频分合路器通过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一开关模组间接连接,因此,通过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的切换,可以将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至第一频分合路器。由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频段不同,因此,第一频分合路器可以实现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和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的分路和合路,使得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和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共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同一个天线,保证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发射和主集接收的简称)、以及第二信号的主集业务之间不会相互冲突,在此情况下,剩余的另一个天线就可以作为第二频段的分集接收天线,从而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即分集接收)不会冲突。
156.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还与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一内围端口直接连接,因此,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在到达第二开关模组后,还可以从第二开关模组直接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并通过第三开关模组的切换,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切换,从而和第二信号的收发链路使用不同的天线,即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和第二信号的主集业务将占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应理解,由于公共接收链路不仅用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还用于第一信号的分集业务,因此,无法使用频分合路器实现第一信号的收发链路和公共接收链路的合路和分路以避免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之间的冲突。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在原本的第三开关模组的基础上,增设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将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由于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还连接至第四天线,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外围端口还连接至第三天线,因此,连接至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即公共接收链路)也可以通过第三开关模组的第三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内围端口,然后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外围端口或第二外围端口连接至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从而将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作为其分集天线,以避免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与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冲突,从而确保第二频段的分集接收通路的连通,从而保证了第二频段的接收性能不受影响,保证了第二频段的业务性能。
157.除单独说明之外,图5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的具体实施可以参照图4,图5不再赘述,下面重点对图5区别于图4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
158.可选地,由于上述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和外围端口侧均包括三个端口,因此,第三开关模组可以是三刀三掷的开关组件,也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两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59.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电路结构同样可以实现8种状态的切换,可以在不打断锚点(b3)的主集和分集业务的情况下,实现nsa下n41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和tas业务,下面分状态进行详细讨论:
160.状态一: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四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61.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
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传输至第四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62.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到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63.由于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和b3的分集接收信号的频段不同,因此,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6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此处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第三天线,第二天线为b3频段预设的专用天线,因此针对b3频段的性能更好,因此,相比于由第三天线接收,通过第二天线进行接收可以实现更好的天线性能以及较小的通道插损。
165.状态二: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三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66.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传输至第三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67.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到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68.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
2-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6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70.状态三: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71.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72.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c-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73.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74.此外,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3-c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在此情况下,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还是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则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第一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75.通过该状态可知,在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当n41_trx依次通过第一内围接口11、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连接至第二天线时(即占用上述场景一中b3频段的业务的分集天线),公共接收链路(即b3的分集接收信号所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一方面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切换至第四天线,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切换至第三天线,从而解决上述场景一的冲突。
176.状态四: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
177.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a-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传输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共用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然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78.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二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到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79.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则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c-1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8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81.状态五: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四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82.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传输至第四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83.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84.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8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86.状态六: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三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87.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传输至第三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88.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89.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9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实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91.状态七: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92.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a-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传输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和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同样连接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93.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一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一外围接口21、第三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94.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则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n41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c-1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19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接收,实
施效果可以参照状态一,此处不再详述。
196.状态八:n41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二天线。
197.在该状态下,n41的发射信号可以由n41_trx传输至第一内围接口1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开关模组的a-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传输至第一天线进行辐射;n41的主集接收信号共用n41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b3的发射信号可以由b3_trx传输至第二内围接口12后,依次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a通道、第二外围接口22连接至第二天线进行辐射;b3的主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和b3的发射信号共用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通路,后续可以通过对应的放大模组中的开关或者收发双工器进行收发通路的分离。
198.b3的分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通道c-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以确保b3的分集接收通路连通,b3频段的业务不被n41频段的业务打断。
199.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二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200.此外,b3的分集接收信号也可以由第三天线接收,b3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三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三外围接口23、第一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c-3通道、第三内围接口13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在此情况下,n41的mimo的分集接收信号还是共用b3的分集接收信号在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分集接收通路传输至公共接收链路;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则可以由第四天线接收,n41的mimo的主集接收信号被第四天线接收后,依次通过第四外围接口24、第一开关模组的1-c通道、第四内围接口14传输至n41_mprx;第二天线还可以接收n41的分集接收信号,n41的分集接收信号被第二天线接收后,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22、第三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一频分合路器的o-a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五内围接口15传输至n41_drx,以保证n41频段的业务的接收性能。
201.通过该状态可知,在n41频段的业务和b3频段的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当n41_trx依次通过第一内围接口11、第一开关模组的a-2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1-b通道、第一外围接口21连接至第一天线时(即占用上述场景二中b3频段的业务的分集天线),公共接收链路(即b3的分集接收信号所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一方面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1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切换至第四天线,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三内围接口13、第一开关模组的b-3通道、第二开关模组的a-1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切换至第三天线,从而解决上述场景二的冲突。
202.通过上述8种状态的分析可知,图5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同样支持n41频段的业务在四个天线中任意切换,b3频段的业务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任意切换,而不会发生由于开关切换使得通路被打断的情况。应理解,当n41频段的业务为n41频段的srs业务,b3频段的业务为b3频段的tas业务时,endc场景(b3频段为锚点)下,可以在不打断锚点的主集和
分集业务的情况下,实现nsa下n41频段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提高endc下作为锚点的lte频段的稳定性。当n41频段的业务可以为n41频段的tas业务,b3频段的业务为b3频段的tas业务时,endc场景下,可以实现不打断锚点的主集和分集业务的情况下,实现nsa下n41频段的tas业务。
20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8种状态仅以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图5所示的电路结构可以发现,由于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c还连接到第一开关模组的端口b,因此,b3_trx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12、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三外围接口23连接至第三天线;b3_trx还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外围接口12、第一频分合路器的b-o通道、第三开关模组的2-b通道、第一开关模组的b-2通道、第四外围接口24连接至第四天线,从而实现b3频段的业务切换到第三天线或第四天线。相比于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该射频前端模块可以支持4天线的mhb频段的切换,而图4仅支持2天线的mhb频段的切换,使用场景更广泛。
204.在图4或图5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频分合路器和第四开关模组。
205.图6为以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的示例。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接口侧还包括第六内围接口16、第七内围接口17、第八内围接口18、第九内围接口19。第二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3(即第二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第三外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3(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
206.其中,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3连接第二频分合路器的端口a;第二频分合路器的端口a连接第四开关模组的端口a(即第四开关模组的外围端口侧的外围端口);第二频分合路器的端口o(即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外围端口侧的公共端)连接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3。
207.可选地,第四开关模组的端口1(即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一内围端口)通过第六内围接口16,与b2_trx(即第三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用于b2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第四开关模组的端口2(即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二内围端口)通过第七内围接口17,与b34_b39_tx(即第四信号的发射链路)连接,用于b34信号和b39信号的发射;第四开关模组的端口3(即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通过第八内围接口18,与b34_b39_rx(即第四信号的第二接收链路)连接,用于b34信号和b39信号的主集接收;第四开关模组的端口4(即第四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通过第九内围接口19,与gsm_hb_tx(即第五信号的发射链路)连接,用于gsm_hb信号的发射。在此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公共接收链路用于b3信号的分集接收、n41信号的mimo的分集接收、b2信号的分集接收、b34信号的分集接收、b39信号的分集接收、gsm_hb信号的接收,为这些信号所共用的接收链路,基于此,公共接收链路为第一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第二信号的接收链路、第三信号的接收链路、第四信号的第一接收链路、第五信号的接收链路。当然,gsm_hb_tx也可以替换为gsm_hb_trx,用于gsm_hb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在此情况下,公共接收链路用于gsm_hb信号的分集接收。
208.需要说明的是,除单独说明之外,图6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的具体实施可以参照图4,图6不再赘述,下面重点对图6区别于图4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
209.可选地,由于图6中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三开关模组增加了端口,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组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三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第
三开关模组是能够提供至少三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两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此外,第四开关模组可以为单刀四掷开关,也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四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外围端口的其他开关组件;第二频分合路器可以是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内围端口的频分合路器,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10.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电路结构并不构成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射频前端模块的限制。可选地,图6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中,第四开关模组同侧的各端口的用途、连接关系可以交换。可选地,第四开关模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内围端口,取决于对各频段业务的需求。可选地,图6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中,b34_b39_tx和b34_b39_rx也可以合路成b34_b39_trx(即第四信号的收发链路)和第四开关模组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11.此外,虽然图6以第三信号为b2信号(即第三频段为b2)、第四信号为b34信号或b39信号(即第四频段为b34或b39)、第五信号为gsm_hb信号(即第五频段为gsm_hb)例进行示意。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信号还可以为其他频段的信号。具体而言,第三信号、第四信号、第五信号分别为第三频段、第四频段、第五频段的发射信号或接收信号,这些频段可以是4g制式的频段、3g制式的频段、或者2g制式的频段,例如b1、b2、b3、b34、b39、gsm-hb等频段。并且,第一频段至第五频段彼此频段不同,且所对应的频率也不同,是能够采用频分合路器进行分离的频段,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三信号至第五信号的具体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212.图6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中,通过第四开关模组的切换,可以控制接入第二频分合路器的信号链路,并利用第二频分合路器对该信号链路和来自于第二开关模组的信号链路进行合路和分路。通过图4可知,第一频分合路器通过对b3_trx和来自于第二开关模组的信号链路进行合路和分路,实现nsa下n41频段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或tas业务分别和b3频段的tas业务之间的不打断,实现dc_b3_n41组合。而图6中,通过第四开关模组选择的信号链路的接入方式和b3_trx相同,均是通过频分合路器对来自于第二开关模组的信号链路和该信号链路进行合路和分路。基于此,图6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还可以实现nsa下n41频段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或tas业务分别和b2频段的tas业务、b34频段的tas业务、b39频段的tas业务、gsm_hb频段的tas业务之间的不打断,实现dc_b2_n41组合、dc_b34_n41组合、dc_b39_n41组合、dc_gsm_hb_n41组合。
213.此外,b2、b34、b39、gsm_hb这些频段的信号的二次谐波的辐射杂散(rse)易超标。因此,通常需要在其通过的链路上单独加低通滤波器或者带阻匹配器件等搭建陷波网络,以抑制其辐射杂散。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这些信号通过选频开关——即第四开关模组传输至第二频分合路器,利用第二频分合路器的低通滤波性能,实现这些二次谐波的过滤,抑制其rse。本实施例中多个链路共用第二频分合路器这一个器件进行rse抑制,可以减少陷波网络器件的数量。应理解,射频前端模块中的器件越多,通道的插损越大,对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在减少陷波网络器件的数量的同时,可以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并且,还能够保持通道插损基本一致。同理,b3频段的信号的二次谐波的辐射杂散也可以通过第一频分合路器进行抑制,达到减少网络器件的数量和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的效果。
214.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史密斯圆图。其中,曲线a为陷波网络抑制下的通道的反射系数曲线,曲线b为第二频分合路器抑制作用下的通道的反射系数曲线。曲
线a上m9至m11的区域对应通带1700mhz~2170mhz,曲线b上m10至m12的区域对应通带1700mhz~2170mhz。通过对比曲线a和曲线b可以发现,两个曲线中,通带1700mhz~2170mhz几乎均分布在史密斯原图的圆心o点,基于此,陷波网络抑制下的通道的插损和第二频分合路器抑制作用下的通道的插损基本都维持在50ω附近,处于较好的插损水平。
215.此外,sub3g频段与sub6g频段共存场景的场景下,存在多个频段的共存风险。例如,b2或b3(频段范围1710mhz~1910mhz)的二次谐波落入n78(3300~3800mhz)带内,3gpp协议要求最大灵敏度下降(maximum sensitivity degradation,msd)控制在13.8dbm以内。现有技术中,b2或b3的二次谐波主要来源于平台输出谐波、经过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放大后的输出谐波、滤波器对谐波的抑制、通道插损对谐波抑制、窄频转宽频的扩频增益等因素。该二次谐波的功率大约为-10dbm(pa)-5dbm(通道插损)-20dbm(天线隔离)-7dbm(20mhz转100mhz的扩频增益)=-67dbm,而n78的100mhz时的参考灵敏度为-85.6dbm,与-67dbm相差18.6dbm。在不考虑多天线退敏收益(多天线将带来3dbm的退敏收益),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其距3gpp协议规定的13.8dbm大概还存在5dbm的缺口。此外,n78_tx的频率-b3_tx的频率=b3_rx的频率的混频场景下,互绕更严重,将达到35dbm,而3gpp协议要求msd控制在28dbm以内。
216.针对上述两个场景中存在的退敏问题,而本实施例由于将这些频段的信号分别接入第一频分合路器和第二频分合路器而使得该退敏问题被优化。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频率抑制曲线对照图。其中,曲线a为达到协议要求所需的频率抑制曲线,曲线b为第二频分合路器所能达到的频率抑制曲线。通过曲线a和曲线b可以看出,在3.3ghz~3.8ghz(b2或b3二次谐波所在的区间),第二频分合路器对该频段的抑制效果稳定在-35dbm,远大于协议要求所需,因此可以优化上述退敏问题。
217.图9为以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的示例,如图9所示,第二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3,第三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4(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四内围端口)。区别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第二频分合路器的公共端o与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9的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可以参照图6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218.在图4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射频前端模块还可以通过第三开关模组引入第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实现第六信号对应的业务。需要说明的是,第六信号为第六频段的发射信号或接收信号,这些频段可以是4g制式的频段、3g制式的频段、或者2g制式的频段,例如b1、b2、b3、b34、b39、gsm-hb等频段。并且,第一频段至第六频段彼此频段不同,且所对应的频率也不同,是能够采用频分合路器进行分离的频段,本技术实施例对第六信号的具体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理解,下面在图6和图9的基础上,并以第六信号为b1信号(即第六频段为b1)为例进行示例。
219.图10为以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的示例。如图10所示,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十内围端口101。第三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4(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四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4通过第十内围端口101,与b1_trx(即第六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用于b1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在此情况下,公共接收链路还用于b1信号的分集接收,即公共接收链路还为第六信号的接收链路。
22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b1频段的业务为国内常用业务,其收发链路直接连接在第三开关模组上,在b1频段的业务执行过程中,仅需要经过一个器件即可实现辐射和接收,使得
通道插损较小,辐射性能和接收性能更优化,有利于提高该频段的业务能力。
221.可选地,由于图10中第三开关模组增加了端口,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模组是能够提供至少四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两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22.图11为以图9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的示例。如图11所示,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十内围端口101。第三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5(即第三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五内围端口),第三开关模组的端口5通过第十内围端口101,与b1_trx(即第六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图11的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和图10类似,可以参考图10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223.在图4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射频前端模块的第二开关模组还可以引入第七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实现第七信号对应的业务。需要说明的是,第七信号为第七频段的发射信号或接收信号,这些频段可以是5g制式的频段或4g制式的频段,例如n41、n40、b41、b40等频段。并且,第一频段至第七频段彼此频段不同,且所对应的频率也不同,是能够采用频分合路器进行分离的频段,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七信号的具体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理解,下面在图10和图11的基础上,并以第七信号为n40信号(即第七频段为n40)为例进行示例,分别得到图12所示的电路结构和图13所示的电路结构。下面对图12进行详细说明,图13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和图12类似,可以参考图12的相关内容。
224.图12为以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的示例。如图12所示,射频前端模块的内围端口侧还包括第十一内围端口102。第二开关模组还包括端口c(即第二开关模组的内围端口侧的第三内围端口),第二开关模组的端口c通过第十一内围端口102与n40_trx(即第七信号的收发链路)连接,用于n40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在此情况下,公共接收链路还用于n40信号的分集接收,即公共接收链路还为第七信号的接收链路。
225.需要说明的是,n40频段的业务支持使用两个天线进行两路接收的模式,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开关模组上接入n40_trx,通过对第二开关模组进行切换,可以将n40_trx接入第一频分合路器,利用第一频分合路器对n40_trx以及b3_trx进行合路和分路,使n40_trx以及b3_trx共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进行n40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以及b3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剩余一个天线则供公共接收链路进行b3信号的分集接收以及n40信号的分集接收,从而实现dc_b3_n40组合。
226.可选地,由于图12中第二开关模组增加了端口,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组是能够提供至少三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三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27.在图4和图5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引入b1_trx、b2_trx、b3_trx、b34_b39_tx、b34_b39_rx、gsm_hb_tx,下面在图5的基础上进行示例。
228.图14为以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的示例。如图14所示,区别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信号通道配置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模组。第五开关模组的端口1通过第二内围接口12,与b3_trx连接;第五开关模组的端口2通过第六内围接口16,与b2_trx连接;第五开关模组的端口3通过第七内围接口17,与b34_b39_tx连接;第五开关模组的端口4通过第八内围接口18,与b34_b39_rx连接;第五开关模组的端口5通过第九内围接口19,与gsm_hb_tx连接;第五开关模组的端口6通过第十内围接口101,与b1_trx连接。在此情况下,公共接收链
路还用于b1信号的分集接收、b2信号的分集接收、b34信号的分集接收、b39信号的分集接收、gsm_hb信号的分集接收。
229.图1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中,通过选频开关即第五开关模组的控制,可以控制接入第一频分合路器和n41_trx进行合路的信号链路,从而可以分别实现nsa下n41频段的1t4r的srs轮询业务或tas业务分别和b3频段的tas业务、b2频段的tas业务、b34频段的tas业务、b39频段的tas业务、gsm_hb频段的tas业务、b1频段的tas业务之间的不打断,实现dc_b3_n41组合、dc_b2_n41组合、dc_b34_n41组合、dc_b39_n41组合、dc_gsm_hb_n41组合。相比于图6至图13的接入方式而言,图14可以减少第二频分合路器的使用,从而可以尽量减小频分合路器的低通滤波性能对信号的影响。并且,相比于图13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同样是实现这五个链路的接入,但可以节省一个器件的开销。
230.可选地,第五开关模组是能够提供至少六个内围端口、以及至少一个两围端口的开关组件,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3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4以同时接入多种频段的信号链路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接入更多或更少的信号链路。此外,图6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适应性地结合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b1_trx也可以接在如图9所示的位置,图9所示的b1_trx也可以接在如图14所示的位置,再例如,图14也可以引入n40频段的业务,即n40_trx也可以接在图14中如图5所示的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至图14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可以是由器件分立的单个器件组成的电路结构,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集成电路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3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该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图4至图14任一项的射频前端模块中。请参照图15,该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
234.s1501,信号通道配置电路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对信号通道进行配置。
235.应理解,控制信号来自于图1b所示的射频收发芯片内部或处理器内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号的控制逻辑可以事先通过软件平台置入调制解调器。
236.s1502,基于该控制信号进行信号通道配置;其中,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时,或者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时,第三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三外围接口或第四外围接口。
237.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信号作用于信号通道配置电路包含的各开关模组上,以控制开关模组的动端(字母标识的一端)的各端口和不动端(数字标识的一端)的各端口之间的通道连接关系,以达到s1502中的目的。应理解,当该控制方法应用于图4至图14中不同的射频前端模块中时,s1702的具体实现有所不同。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对应图4和图5的状态三),或者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对应图4和图5的状态八)时,第三内围接口具体如何被配置至第三外围接口或第四外围接口,可以适应性地参考图4和图5的状态三和状态八中。
238.该控制方法中,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
至第一外围接口时,表明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占用第二天线(即第二信号的分集天线),第二信号的主集业务占用第一天线。当第一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一外围接口,且第二内围接口被配置至第二外围接口时,表明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占用第一天线(即第二信号的分集天线),第二信号的主集业务占用第二天线。在这两种状态下,信号通道配置电路通过将第三内围接口配置至第三外围接口或第四外围接口,避开第一外围接口和第二外围接口,使得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不再和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抢占第二信号原有的分集天线,从而避免了第一信号的主集业务和第二信号的分集业务之间的冲突。
239.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图15所示的射频前端模块的控制方法。
240.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