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67324发布日期:2023-07-05 14:5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无线,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在锚点基站集成路由解析功能,来实现对数据的本地分流。然而,通过锚点基站进行数据分流,可能会导致锚点基站超负荷运算,从而出现丢包现象,造成业务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2、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4、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5、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6、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

7、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过xn接口收发。

8、上述方案中,所述判决得到第一数据的第一判决结果,包括:

9、基于以下至少之一判决得到所述第一判决结果:

10、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11、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切片(slice)标识(id,identity document);

12、数据分流的预估流量。

1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4、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

15、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quality of service flowidentifier);

16、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

17、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

1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9、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终端的映射id;

20、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plmn;

21、所述第一业务的切片id;

22、数据分流的预估流量。

23、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24、基于所述第一终端的qfi,建立第一路由表;其中,

25、所述第一路由表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的上下行数据与对应的承载进行映射。

2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路由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基站进行映射。

27、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不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包括:

28、所述第一判决结果的判决原因。

29、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的判决原因为所述第一基站超负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包括:

30、所述第二基站再次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间隔时长。

31、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2、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三消息;

33、基于所述第三消息,更新所述第一路由表。其中,

34、所述第三消息在所述第一终端发生跨基站切换的情况下发出;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发生跨基站切换对应的源基站id和目的基站id。

3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消息通过xn接口收发。

3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37、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所述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

38、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39、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过xn接口收发。

40、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41、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

42、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qfi;

43、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

44、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

4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46、所述第二基站的id;

47、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plmn;

48、所述第一业务的切片id;

49、数据分流的预估流量。

50、上述方案中,所述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51、在所述第一终端首次接入所述第一业务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52、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不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包括:

53、所述第一判决结果的判决原因。

54、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判决结果的判决原因为所述第一基站超负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包括:

55、所述第二基站再次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间隔时长;

56、在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7、启动第一计时器,并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计时达到所述间隔时长时,再次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58、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59、在所述第一终端发生跨基站切换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三消息;其中,

60、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更新第一路由表;所述第一路由表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的上下行数据与对应的承载进行映射;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发生跨基站切换对应的源基站id和目的基站id。

6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消息通过xn接口收发。

6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包括:

63、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64、判决单元,用于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65、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

6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包括:

67、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所述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

68、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6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及第一通信接口;其中,

70、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71、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判决得到第一判决结果;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72、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

7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基站,包括:第二处理器及第二通信接口;其中,

74、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

75、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所述第一基站为锚点基站;

76、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判决结果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

7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78、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基站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7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基站,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80、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基站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8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执行上述第一基站侧任一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执行上述第二基站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8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其中,作为锚点基站的第一基站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申请对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第一基站判决得到表征是否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于第一业务的数据分流的第一判决结果,并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对应的第二消息。上述方案通过锚点基站对数据分流进行统一管理,可以避免普通基站向锚点基站转发过多数据,导致锚点基站超负荷从而产生丢包现象,保证了业务的持续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