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2.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信息时代的爆炸,信息安全面临着一项又一项的挑战。
3.现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多采用各种传感器识别、内容识别及大数据分析后期打标进行用户信息的标记和提示,这些方式存在很高的误报率,并且无法保证判断的可靠性及不可篡改性。通过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然后打标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一些误报率,但其存在用户身份判定的滞后性,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基础才能进行分析判别,而此时,可能异常用户已经发生多次恶意行为事实,对人民财产产生了侵害行为,同时,也并不能保证判定信息的唯一、不可篡改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信息安全技术误报率高、身份验证滞后的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应用于业务平台,所述业务平台中保存有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所述用户具有对应的号码和用户信息,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所述方法包括:
6.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7.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8.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
9.可选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生成之前,还包括:
10.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11.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
12.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用户信息为合法用户信息;
13.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向所述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14.可选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包括:
15.将所述号码和所述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
16.将所述绑定信息上传至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以使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根据所述绑定信息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17.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8.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举报信息;
19.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所述举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20.将所述异常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
2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包括:
22.从所述举报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23.从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24.从所述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认证用户信息;
25.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
26.可选地,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年龄和职业中的其中一种。
27.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应用于业务平台,所述业务平台中保存有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所述用户具有对应的号码和用户信息,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所述装置包括:
28.通信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29.用户身份凭证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30.用户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
31.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32.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33.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
34.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用户信息为合法用户信息;
35.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向所述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36.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37.将所述号码和所述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
38.将所述绑定信息上传至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以使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根据所述绑定信息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39.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40.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举报信息;
41.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所述举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42.将所述异常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
43.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44.从所述举报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45.从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46.从所述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认证用户信息;
47.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
48.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49.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年龄和职业中的其中一种。
5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5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5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53.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用户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生成用户身份凭证,通过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根据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将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以使在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用户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非同质化代币,可以生成包含用户号码和用户信息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用户身份凭证,当用户进行通话时,可以在用户设备中显示用户身份凭证信息,使用户在恶意行为实施之前就可以得到异常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防止冒用身份等恶意行为的实施,实现信息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和前置性。
附图说明
5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5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的结构框图;
5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58.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59.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61.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一项又一项的挑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2020年,电信网络恶意行为案件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2016年期间,增长趋势缓慢,2017-2020增长趋势显著,尤其是2016-2017年,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2029件,同比增长450%,在 2020年达到最高点,案件数量为7935件,几乎是2013年的377倍。
62.电信网络恶意行为的类型一般包括:恶意电话、恶意短信、恶意网址、风险wifi、冒用身份、手机病毒这几类。
63.在上述电信网络恶意行为的案件类型中,利用电话实施恶意行为的数量占比最
高,达到38.65%。利用恶意电话,恶意短信等渠道完成的恶意行为中的高发内容为贷款,使用信用卡等等,即包含以贷款为由头的恶意行为,不合规的民间贷、校园贷、现金贷等,原因在于网络贷款或是申请信用卡人员普遍是因为面临急需用钱的情形或日常消费习惯不够健康,此类人群在寻觅贷款平台之时往往会因为心急用钱或者疏忽大意忽视审核平台的合法资质落入异常用户的圈套之中。
64.电信网络恶意行为的基础往往是异常用户利用各种泄露出来的私人用户信息,针对防范意识不高的人群如学生,中老年人,创设个体相关的恶意行为场景,让人们对其产生信任并且汇款。此类恶意行为依据社会工程学具有针对性得利用人性弱点实施,实在防不胜防。
65.目前,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多采用各种传感器识别、内容识别及大数据分析后期打标进行用户信息的标记和提示,这些方式存在很高的误报率,并且无法保证判断的可靠性及不可篡改性。通过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然后打标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一些误报率,但其存在异常用户身份判定的滞后性,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基础才能进行分析判别,而此时,可能异常用户已经实施多次恶意行为,对人民财产产生了侵害行为,同时,也并不能保证判定信息的唯一、不可篡改性。
66.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生成用户身份凭证,并在用户进行通话时,在用户设备中显示用户身份凭证信息,使用户在恶意行为实施之前就可以得到异常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防止异常用户冒用身份等恶意行为的实施,实现信息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和前置性。
67.非同质化代币(nft,non-fungible token),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等特点。在区块链上,数字加密货币分为原生币和代币两大类。前者如btc、eth等,拥有自己的主链,使用链上的交易来维护账本数据;代币则是依附于现有的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来进行账本的记录,如依附于以太坊上而发布的token。代币之中又可分为同质化和非同质化两种。同质化代币,即ft(fungible token),互相可以替代、可接近无限拆分的token。例如,你手里有一个btc与我手里的一个btc,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同质化,就是同质化币。而非同质化代币nft是一个拥有区块链管理权,独特的区块链项目。相较于ft,nft的关键创新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即存在于数字世界,或发源于数字世界的资产) 的方法,且该所有权可以存在于中心化服务或中心化库之外。nft的所有权并不阻止其他人视察它或阅读它,nft并不是捕获信息然后把它藏起来,只是捕捉信息然后发现该信息与链上所有其它信息的关系和价值。
68.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业务平台,所述业务平台中保存有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所述用户具有对应的号码和用户信息,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69.步骤101、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70.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业务平台,在该业务平台中可以保存有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其中,用户具有对应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对应的号码可
以是用户的手机号码,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年龄和职业等可以验证用户身份的信息,可以采用用户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在nft中生成用户身份凭证。由于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等特点,因此生成的用户身份凭证也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唯一性的特点。在用户身份凭证生成后,可以在nft区块链中查询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凭证,并可以查看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
71.具体地,业务平台还可以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具体可以是第一用户通过终端设备打电话给第二用户,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在通信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业务平台在接收到该通信请求后,可以获取该通信请求中的第一号码。
72.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73.在具体实现中,业务平台中可以保存有多个用户身份凭证,每个用户身份凭证都具有对应的号码,可以根据从通信请求中的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具体地,可以将业务平台保存的多个用户身份凭证对应的号码与第一号码进行比对,从而找到与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74.步骤103、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
75.其中,用户身份凭证中包括了用户的用户信息,在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通信请求时,业务平台可以将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以使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可以在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
76.在一示例中,业务平台中保存有用户a的用户身份凭证,假设用户a 的姓名是“张三”,28岁,职业是出租车司机。当用户a打电话给用户b时,业务平台可以从通话请求中获取到用户a的电话号码,并根据该电话号码获取到用户a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然后将用户a的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给用户b,使用户b的终端设备显示用户a的信息。具体可以是将用户a的姓名、年龄和职业等信息发送给用户b,在用户b的终端设备上可以显示来电者的信息,如对方的号码,姓名为“张三”,28岁,职业为出租车司机。
7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生成用户身份凭证,通过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根据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将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以使在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用户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非同质化代币,可以生成包含用户号码和用户信息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用户身份凭证,当用户进行通话时,可以在用户设备中显示用户身份凭证信息,使用户在恶意行为实施之前就可以得到异常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防止异常用户冒用身份等恶意行为的实施,实现信息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和前置性。
7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凭证生成之前,还包括:
79.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80.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
81.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用户信息为合法用户信息;
82.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向所述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83.其中,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为记录或保存有用户认证信息的统一认证系统,用户认证信息为已经经过认证的真实有效的用户信息。
84.在具体实现中,在用户身份凭证生成之前,需要先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用户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用户在终端设备上,通过业务平台的用户信息填写页面填写。在获取到用户信息后,将该用户信息上传到统一认证系统中进行验证,具体可以是,可以根据该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从统一认证系统中获取该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然后将该用户信息与认证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如果该用户信息与认证用户信息是匹配的,则说明用户填写的是真实有效的用户信息,进而可以确定该用户信息为合法的;如果该用户信息与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说明用户填写的不是是真实有效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验证不通过,向该用户提示错误信息,错误信息可以包括提示具体错误位置或错误原因等。
85.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包括:
86.将所述号码和所述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
87.将所述绑定信息上传至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以使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根据所述绑定信息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88.在具体实现中,号码是唯一的,可以将号码和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绑定之后,号码和合法用户信息为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将绑定信息上传至nft区块链的区块上,生成唯一且不可篡改的用户身份凭证。
89.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在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验证用户信息,可以得到经过验证的合法用户信息,然后将号码与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进而将绑定信息上传至nft区块链中生成唯一且不可篡改的用户身份凭证,可以在源头上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性,根据真实的用户信息生成唯一且不可篡改用户身份凭证,可以使在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中,保证用户信息始终是真实有效的,不被篡改。
9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91.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举报信息;
92.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所述举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93.将所述异常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
94.在具体实现中,第一用户打电话给第二用户,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话页面上可以显示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如第二用户的终端上显示第一用户姓名为“张三”,职业为出租车司机。如果第二用户接通了第一用户拨打的电话,第一用户在自报身份时所说的信息与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上显示的用户信息不一致时,如第一用户称自己为“李四”,职业为银行员工,则说明第一用户可能是异常用户。
95.具体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话页面上可以预设有一键举报控件,当第二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觉得第一用户存在恶意行为时,可以通过触发一键举报控件实现一键举报。一键举报控件被触发后,第二用户会向业务平台发送针对第一用户的举报信息,该举报信息中包括有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业务平台可以根据举报信息判断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如果经过验证,确定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则可以将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具体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的号码在nft区块链中找到与第一用户
对应的区块,该区块中保存有第一用户的用户身份凭证,然后将第一用户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找用户身份凭证。
96.进一步地,如果第一用户的用户身份凭证被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后,第一用户再发起对其他用户的通信请求时,其他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话页面上则会显示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并可以包括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防止被第一用户实施恶意行为。
9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包括:
98.从所述举报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99.从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100.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认证用户信息;
101.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
102.在具体实现中,可以从举报信息中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然后根据第一号码从nft区块链中获取到对应的区块,该区块中保存有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然后在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与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认证用户信息,进而将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与第一认证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的结果为两个信息不匹配,则可以确定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
10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一个例子,以及结合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104.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5.步骤201、用户信息录入;
106.将用户的必要身份信息录入用户信息管理系统;
107.步骤202、通过用户信息认证系统认证用户信息是否真实;
108.通过对比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保存的用户的信息来验证用户所填信息的可靠性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的身份信息的一致性。如果验证通过,则执行步骤203,如果验证不通过需返回步骤201,重新填写或联系用户信息认证系统更新身份信息。
109.步骤203、绑定用户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基于nft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110.对于符合信息认证的用户进行号码与用户信息绑定,并将绑定信息上传到nft区块链生成nft信息,得到唯一不可篡改的用户身份凭证。
111.步骤204、用户a和用户b通话,用户b显示用户a相关身份信息;
112.假设用户a打电话给用户b,在通话发生时,系统获取用户a的号码,根据该号码通过区块链获得用户a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然后通过通信链路信道将得到的用户a的用户信息随通信链路信道建立发送到用户b 的终端设备上,用户b的终端设备在建立通话链接时通过屏幕来电可显示用户a的用户信息。
113.步骤205、判断用户a的用户信息是否真实;
114.在通话过程中,判断用户a所说的内容与其用户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判断用户a是否为异常用户。
115.步骤206、一键举报;
116.如果怀疑用户a存在恶意行为,用户b可通过终端设备的通话页面中的一键举报控件,联系用户信息认证系统管理人员对用户a进行处理。
117.步骤207、将该用户a标记为异常用户。
118.如确认用户a确实存在恶意行为,则更新用户a的用户身份凭证,使其关联的用户信息均显示为异常用户信息。
119.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用户的号码和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生成用户身份凭证,通过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根据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将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以使在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用户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非同质化代币,可以生成包含用户号码和用户信息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用户身份凭证,当用户进行通话时,可以在用户设备中显示用户身份凭证信息,使用户能及时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防止异常用户冒用身份实施恶意行为,实现信息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和前置性。
12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121.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122.通信请求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123.用户身份凭证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124.用户信息发送模块303,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
125.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126.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127.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
128.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用户信息为合法用户信息;
129.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向所述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130.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131.将所述号码和所述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
132.将所述绑定信息上传至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以使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根据所述绑定信息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133.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134.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举报信息;
135.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所述举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136.将所述异常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
137.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138.从所述举报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139.从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140.从所述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认证用户信息;
141.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
142.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143.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年龄和职业中的其中一种。
144.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145.信息录入模块401,用于录入用户的用户信息;
146.信息认证模块402,用于将用户录入的用户信息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的用户信息进行比对,确保用户信息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信息的一致性,源头数据的纯粹性。
147.nft处理模块403,用于生成用户身份凭证和维护用户身份凭证的更新,负责区块链的上链和更新等操作,保证用户身份凭证的可靠性、唯一性与不可篡改性。
148.通信终端显示模块404,用于对用户相关身份信息进行合理展示,使通话时,对方能获得真实的联系人身份信息,源头性的防止冒用身份等恶意行为的发生。
149.举报处理模块405,用于对判定为疑似异常用户的用户进行一键举报,经用户信息认证系统系统处理后如为真实异常用户,则调用nft处理模块 403更新该用户下的用户身份凭证,使其他联系人不再受到相关异常用户的侵害。
150.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151.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和通信总线504,其中,处理器501,通信接口 502,存储器503通过通信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52.存储器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153.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154.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155.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156.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
157.可选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生成之前,还包括:
158.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159.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
160.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用户信息为合法用户信息;
161.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向所述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162.可选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包括:
163.将所述号码和所述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
164.将所述绑定信息上传至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以使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根据所述绑定信息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16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66.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举报信息;
167.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所述举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168.将所述异常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
16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包括:
170.从所述举报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171.从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172.从所述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第一认证用户信息;
173.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为异常用户。
174.可选地,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年龄和职业中的其中一种。
175.上述终端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76.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177.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178.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179.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1,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
180.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
181.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
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18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83.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18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