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10027发布日期:2022-04-16 17:0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数量也在直线上涨。目前对于网络设备的监控手段主要是直接登录该网络设备查看状态信息,或者利用可视化的管理软件进行监测。
3.网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时间,性能逐渐发生变化,如何对网络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控,同时网络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检测,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现提供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设置接入端口,并通过接入端口与外接设备进行连接,在接入端口内设置有数据采集终端,对外接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7.步骤二:对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外接设备的数据吞吐量以及折损率,获得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8.步骤三:将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将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转化为可视化视图。
9.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设备均有独立的接入许可以及通讯协议,且与接入端口唯一对应,外接设备在与唯一对应的接入端口进行连接后,通过在接入端口内设置的数据采集终端,实时获取外接设备的运行数据。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设备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的过程包括:
11.根据每个外接设备建立独立的设备信息数据包,并向设备信息数据包内导入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外接设备的名称、使用年限以及带宽;
12.将设备信息数据包在接入端口内进行报备,并获得对应外接设备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的接入许可;
13.所述外接设备在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后,外接设备通过接入端口下载获得通讯协议。
14.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获取外接设备的运行数据的过程包括:
15.分别获得外接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长以及上传速度和下载速度;
16.获取外接设备的主动报障次数,所述外接设备的主动报障为外接设备在本身出现故障或报错时,产生故障代码,所述故障代码均对应相应的故障原因,故障原因包括硬件原因和系统原因。
17.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设备的数据吞吐量的获取过程包括:
18.获取外接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线程数,并获取该外接设备中每个线程的上传速度或下载速度,进而获得该外接设备单位时间的数据吞吐量,根据外接设备单位时间的数据吞吐量,获得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
19.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关机状态时,则不作操作;当外接设备不为关机状态且处于断网状态时,则外接设备在断网状态期间,对外接设备内正在运行的线程,并将每个线程内对外接设备进行的指令性操作进行记录,并生成操作日志,当外接设备重新进行联网时,则将生成的操作日志上传至接入端口内;
20.当外接设备在断网状态期间内,出现故障或报错,则将故障或报错对应的故障代码进行记录,并当外接设备重新进行联网时,则将记录的故障代码上传至接入端口内。
21.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设备的性能的获取过程包括:
22.获得外接设备的使用年限,并根据外接设备的主动报障次数以及投入使用时间获得外接设备的折损率;对每个外接设备设置相应的折损率阈值,当外接设备的折损率超过该外接设备的折损率阈值时,则将该外接设备进行标记。
23.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将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可视化:
24.根据外接设备的折损率阈值,生成外接设备的柱状图,并将外接设备的折损率映射至柱状图内,将外接设备的折损率和折损率阈值在柱状图内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表示,当柱状图内的颜色全部为折损率所代表的颜色时,则将该外接设备进行标记,并生成报警信息;
25.当外接设备处于过载状态时,则表示该外接设备的带宽无法满足数据吞吐量的需求,则将该外接设备进行标记,并生成预警信息;
26.当外接设备处于欠载状态时,则表示该外接设备的带宽超过数据吞吐量需求,即该外接设备的带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则生成预警信息。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外接设备的数据吞吐量,从而获得不同外接设备的运行超载率,根据外接设备的运行超载率,从而判断该外接设备的带宽是否合理,若外接设备的带宽出现无法满足需求或冗余,则对外接设备进行更换,从而使得外接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8.通过对外接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故障发生率,从而对外接设备的折损率,通过折损率,判断外接设备的性能能否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所示,基于统计分析的多维度视图展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步骤一:设置接入端口,并通过接入端口与外接设备进行连接,在接入端口内设置有数据采集终端,对外接设备的使用进行监测;
32.步骤二:对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
33.步骤三:将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将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转化为可视化视图。
3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外接设备均有独立的接入许可以及通讯协议,且与接入端口唯一对应,外接设备在与唯一对应的接入端口进行连接后,通过在接入端口内设置的数据采集终端,实时获取外接设备的运行数据;
35.所述外接设备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的过程包括:
36.根据每个外接设备建立独立的设备信息数据包,并向设备信息数据包内导入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外接设备的名称、使用年限以及带宽;
37.将设备信息数据包在接入端口内进行报备,并获得对应外接设备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的接入许可;
38.所述外接设备在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后,外接设备通过接入端口下载获得通讯协议。
39.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获取外接设备的运行数据的过程包括:
40.对与接入端口进行连接的外接设备分别进行标记,记为i,i=1,2,
……
,n,n为整数;
41.分别获得外接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长,分别记为tsi;
42.获得每个外接设备的上传速度和下载速度,分别记为sci和xzi;
43.获取外接设备的主动报障次数,并将外接设备的主动报障次数记为bzi;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外接设备的主动报障为外接设备在本身出现故障或报错时,会产生故障代码,所述故障代码均对应相应的故障原因,则外接设备将发生的故障或报错进行在线反馈,则接入端口对所反馈的故障代码进行获取,并根据故障代码获取外接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原因包括硬件原因和系统原因,将其中硬件原因和系统原因的发生次数分别标记为ai和bi,其中,ai+bi=bzi。
44.所述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分析过程包括:
45.获取外接设备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吞吐量tti,获取外接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线程数,并获取该外接设备中每个线程的上传速度或下载速度,则该外接设备中每个线程的上传速度之和为sci,下载速度之和为xzi;则该外接设备单位时间的数据吞吐量为tti=sci+xzi;
46.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tti=0时,则表示外接设备处理关机或断网状态,当外接设备为关机状态时,则不作操作;当外接设备不为关机状态且处于断网状态时,则外接设备在断网状态期间,对外接设备内正在运行的线程,并将每个线程内对外接设备进行的指令性操作进行记录,并生成操作日志,当外接设备重新进行联网时,则将生成的操作日志上传至接入端口内;
47.当外接设备在断网状态期间内,出现故障或报错,则将故障或报错对应的故障代码进行记录,并当外接设备重新进行联网时,则将记录的故障代码上传至接入端口内;
48.设置每个外接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阈值tyi,且当外接设备的数据吞吐量tti>0时,则将外接设备的数据吞吐量与数据吞吐量阈值进行对比,则当tti>tyi时,则表示该外接设备的网络运行超载,记录外接设备网络运行超载的时长,并记为czti;
49.通过外接设备网络运行超载的时长与该外接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长获得该外接设备的运行超载率yxli=czti/tsi;
50.当yxli≥y0时,则表示该外接设备的运行处于过载状态;
51.当yxli≤y1时,则表示该外界设备的运行处于欠载状态;
52.将处于欠载状态和过载状态的外接设备进行标记;
53.其中y0、y1为运行超载率阈值,且y1<y0;
5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外接设备随着不断的使用,其性能会逐渐衰减,通过对外接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测,从而提前对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外接设备进行预警,所述外接设备的性能的监测过程包括:
55.将外接设备的使用年限记为sni;
56.通过公式获得外接设备的折损率zsi,zsi=tsi/sni+ai/bzi+bzi/(tsi*b0),其中b0为故障发生率阈值;
57.对每个外接设备设置相应的折损率阈值,当外接设备的折损率超过该外接设备的折损率阈值时,则将该外接设备进行标记。
58.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将外接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可视化,具体过程包括:
59.根据外接设备的折损率阈值,生成外接设备的柱状图,并将外接设备的折损率映射至柱状图内,将外接设备的折损率和折损率阈值在柱状图内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表示,当柱状图内的颜色全部为折损率所代表的颜色时,则将该外接设备进行标记,并生成报警信息;
60.当外接设备处于过载状态时,则表示该外接设备的带宽无法满足数据吞吐量的需求,则将该外接设备进行标记,并生成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对该外界设备进行更换,增大该外接设备的带宽,从而使得该外接设备能够满足数据吞吐量的需求;
61.当外接设备处于欠载状态时,则表示该外接设备的带宽超过数据吞吐量需求,即该外接设备的带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则生成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信息对该设备进行更换,减小该外接设备的带宽,从而消除该外接设备的带宽冗余部分。
6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