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4267发布日期:2022-10-28 21:4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使用的手机多为智能手机,此种手机的屏幕相对较为脆弱,在将其摔倒地上后,极易使屏幕碎裂,同时在其摔倒地上后,也会对手机的其他位置会造成一定的损坏,所以现在一般都会在手机上安装手机壳,但是在手机掉落到水中时,由于手机的重力较大,会使其直接沉入到水中而不能漂浮,这时水会进入到手机的内部,从而对手机内部造成一定的损坏。
3.如中国实用新型cn202020628183.2公开了一种抗震与掉水自救手机壳,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可上浮结构,所述可上浮结构包括软管和连接到软管一端的气囊,所述气囊初始状态为圆柱状,且与软管相连通,所述软管内固定有透水片,位于气囊管与透水片之间的所述软管内设置有块状的碳酸氢钠和有机酸。虽然上述专利能够实现手机上浮,但是实现方式较为复杂,反应效率也会很慢,导致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未必能够实现悬停效果,同时在空气中也会存在水蒸气,影响其使用周期。
4.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同时实现落水上浮的效果,我们提出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可上浮手机壳浮力较小,同时触发方式复杂且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智能化控制采用落水感应装置进行控制触发,通过多重措施提高了浮力,继而提高了上浮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
10.包括手机壳本体,
11.两个水平固定杆,两个所述水平固定杆置于手机壳本体的背面;
12.两个中空壳体,两个所述中空壳体滑动在两个所述水平固定杆之间;
13.两个中空壳体相对的一端均插接有可伸缩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延伸至中空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有单向阀,且两个充气装置均穿过垂直固定杆并贯通连接在同一个储气装置中,垂直固定杆和储气装置均连接在手机壳本体上;
14.所述垂直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片,且中空壳体上连接有与挡片相互卡接的卡口;
15.两个挡片相对的一侧连接有合金记忆金属丝;
16.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内设置有触发合金记忆金属丝收缩的控制电路板以及感应
手机壳本体是否入水落水感应装置。
17.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壳本体内设置有容纳手机的容置腔。
18.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壳体为气囊、塑料壳、橡胶套、轻质金属壳或树脂外壳中的一种。
19.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壳体和垂直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弹片。
20.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壳本体上还设置有电池和/或与手机进行连接的电源线。
21.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壳体为气囊、橡胶套时,中空壳体内还设有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
22.进一步的,所述储气装置、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杆、中空壳体和控制器的厚度均小于2厘米,手机壳本体的背面还设置有将上述部件覆盖在内的背板。
23.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进气套,进气管与储气装置贯通连接,进气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进气套内,进气套穿过中空壳体的侧壁并延伸至中空壳体内,中空壳体内连接有单向阀。
24.进一步的,所述落水感应装置为液压传感器或液位传感器。
25.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包括堵头和弹簧,堵头靠近进气管的一端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边缘开设有进气孔,堵头通过弹簧连接在中空壳体的内壁上。
26.(三)有益效果
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1、通过多重措施提高了手机壳的浮力,从而达到落水上浮的效果,保护手机。1)通过设置中空的中空壳体,本身具备一定的浮力,能够帮助外壳进行上浮。2)通过将中空壳体弹出,能够提高与水面的接触面积,继而提高浮力。3)通过添加储气装置,能够对中空壳体进行充气,继而提高浮力。4)通过添加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能够将中空壳体撑开,提高浮力,同时也方便进气,再次提高了浮力。通过上述多重措施,提高了整体的浮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9.2、通过智能化的控制,能够自动感应手机落水,同时快速响应,打开上浮装置,提高了保护效果。通过设置液压和液位传感器,能够感应手机壳本体的状态,然后通过控制器快速反馈给合金记忆金属丝,通过合金记忆金属丝能够响应的对中空壳体的充气,从而达到智能化控制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0.3、整体装置简单,轻薄,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方便实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中空壳体弹出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中空壳体收纳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中b-水b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充气装置使用状态下结构放大示意图。
37.图中:手机壳本体1、水平固定杆2、垂直固定杆2.1、挡片2.2、中空壳体3、卡口3.1、
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3.2、储气装置4、充气装置5、进气管5.1、进气套5.2、合金记忆金属丝6、控制器7、电池8、弹片9、单向阀10、堵头10.1、弹簧10.2。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参照附图1-6,一种落水漂浮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手机壳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手机的容置腔,手机壳本体1的背面设置平行的水平固定杆2,且两个水平固定杆2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中空壳体3,中空壳体3为气囊、塑料壳、橡胶套、轻质金属壳或树脂外壳中的一种。
40.两个中空壳体3相对的一端均插接有充气装置5,且两个充气装置5均穿过垂直固定杆2.1并贯通连接在同一个储气装置4中,储气装置4内填充有气体,优选为低密度气体如氦气、氢气,同时也可以为空气或者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垂直固定杆2.1和储气装置4均连接在手机壳本体1上,中空壳体3和垂直固定杆2.1之间还设置有弹片9,通过设置弹片9,能够快速的将中空壳体3弹出,继而提高上浮效果。
41.充气装置5包括进气管5.1和进气套5.2,进气管5.1与储气装置4贯通连接,进气管5.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进气套5.2内,进气套5.2穿过中空壳体3的侧壁并延伸至中空壳体3内,中空壳体3内连接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包括堵头10.1和弹簧10.2,堵头10.1靠近进气管5.1的一端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边缘开设有进气孔,堵头10.1通过弹簧10.2连接在中空壳体3的内壁上,弹簧10.2为拉伸弹簧,当中空壳体3为收纳状态时,弹簧10.2能够带动堵头10.1堵住进气管5.1,继而防止储气装置4内的空气进入到中空壳体3中,同时中空壳体3处于弹开状态后,储气装置4内的气体刚好能够从锥形结构上开设的进气孔进入到中空壳体3中,继而能够快速对中空壳体3进行充气,提高中空壳体3的浮力。
42.垂直固定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片2.2,且中空壳体3上连接有与挡片2.2相互卡接的卡口3.1,通过挡片2.2和卡口3.1的相互配合,能够将中空壳体3收纳至水平固定杆2内;两个挡片2.2相对的一侧连接有合金记忆金属丝6,且合金记忆金属丝6的正负极与控制器7进行连接,控制器7内设置有电路板以及落水感应装置,落水感应装置为液压传感器或液位传感器,能够感应手机壳本体1是否存在落水的情况,当落水感应装置感应到手机壳本体1已经落水后,并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板,此时控制电路板与合金记忆金属丝6的正负极进行连接,当合金记忆金属丝6受到电信号后会进行收缩,此时会拉动两个挡片2.2转动,而此时卡口3.1脱离挡片2.2的束缚在弹片9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于此同时储气装置4内的气体也会通过充气装置5向中空壳体3内进行充气,从而提高中空壳体3的浮力,继而带动手机上浮在水面上。
43.手机壳本体1上还设置有电池8和/或与手机进行连接的电源线,为控制器7提供能源。
44.当中空壳体3为气囊、橡胶套等柔性外壳时,中空壳体3内还设有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3.2,当中空壳体3处于收纳状态下时,此时由于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3.2并没有展开空
间,因此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3.2也会处于紧缩状态,当中空壳体3弹开后,同时对中空壳体3充气后,会出现膨胀,此时网状自展式金属支架3.2有了伸展空间后,会快速撑开,从而能够给中空壳体3预留更多的充气空间,而且也会增大浮力。
45.所述储气装置4、水平固定杆2、垂直固定杆2.1、中空壳体3和控制器7的厚度均小于2厘米,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轻薄,同时美观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46.所述手机壳本体1的背面还设置有将各部件覆盖在内的背板。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