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5669发布日期:2021-08-20 17:0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挂耳式耳机佩戴固定形式主要有两种:

1.仅通过耳挂部分的弯曲形状挂在人耳上作固定,当人体或头部运动时很容易松脱,无法牢固的佩戴;

2.通过耳挂部分与入耳/半入耳式主体连接,增加耳甲腔内以及耳道入口处的固定点,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达到牢固佩戴的目的,但是佩戴时间稍长即会造成耳内膨胀疲劳感。

此两种形式均不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舒适并且牢固的佩戴体验。

其中,了解人体耳朵的各部分构成方便对耳机佩戴的情况进行研究。人体耳朵具体的结构如图1至3所示。其中,耳朵具有以下区域对耳轮40、耳屏上部41、耳屏上切迹42、耳轮前侧皮肤43、耳轮前部44、上耳根45、对耳轮上脚沟46、三角窝隆起47、耳甲腔隆起48、耳轮脚沟49、耳甲艇隆起50、对耳轮沟5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包括主腔体,耳挂及副腔体;所述主腔体通过耳挂与副腔体连接;所述主腔体用于安装扬声器,并且主腔体位于耳朵的前侧;所述主腔体近于耳道处设有出音孔;所述耳挂用于环绕于耳朵上侧及后侧;所述副腔体用于接触耳朵后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设有用于止抵于对耳轮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耳廓为面接触或点接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止抵于耳轮前侧皮肤、耳轮前部、耳屏上切迹、耳屏上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为面接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耳挂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止抵于上耳根、对耳轮上脚沟、三角窝隆起;所述第三支撑部为面接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副腔体设有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用于止抵于耳甲艇隆起、耳轮脚沟、对耳轮沟、耳甲腔隆起;所述第四支撑部为面接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耳挂为记忆材料制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副腔体设有用于安装电子部件的安装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耳挂及副腔体外侧均设有软胶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耳挂为管状结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背向耳道的一侧设有后音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耳机的支撑区域进行设计,使得耳机与耳朵的匹配性更好,受力更加均匀,避免耳机容易脱落、松动,减少长时间佩戴对耳朵形成的疲劳感,提升佩戴的舒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耳朵结构前视图;

图2为耳朵结构后视图;

图3为耳朵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各支撑部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另一角度各支撑部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支撑部与耳朵接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第四支撑部所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的一典型受力分布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另一典型受力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4至10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本实施提供了一种多支撑点耳机,请参阅图4至8,包括主腔体10,耳挂20及副腔体30。主腔体10通过耳挂20与副腔体30连接。主腔体10用于安装扬声器,并且主腔体10位于耳朵32的前侧。主腔体10近于耳道处设有出音孔11。耳挂20用于环绕于耳朵32上侧及后侧。副腔体30用于接触耳朵32后侧。耳挂20与耳朵32上侧和后侧进行接触,并且主腔体10与耳朵32前侧接触,副腔体30与耳朵32的后侧接触,使得整个耳机结构从耳朵32的前侧上侧及后侧包围,使得佩戴更加牢固。

其中,主腔体10从耳朵32的前侧或前侧延伸至耳道位置,并且主腔体10与耳朵32有接触面,使得佩戴更为牢靠。在本实施例中,主腔体10为从耳朵32前上方倾斜延伸至耳道入口处,倾斜式设置有利于使用者对主腔体10进行控制。

具体的,主腔体10设有用于止抵于耳廓的第一支撑部12。第一支撑部12与对耳轮40为面接触或点接触。第一支撑部12设于主腔体10的端部,使得主腔体10受到力的支撑。第一支撑部12靠近主腔体10的出音孔11的位置设置,使得主腔体10在扬声器工作的时候能够保持稳定,避免主腔体10受到扬声器的振动干扰。

主腔体10设有第二支撑部13。第二支撑部13用于止抵于耳轮前侧皮肤43、耳轮前部44、耳屏上切迹42、耳屏上部41。第二支撑部13为主腔体10靠近人体头部的一侧面。第二支撑部13为面接触,使得主腔体10与耳朵32接触的面积增大,避免点接触,分散接触力,增加佩戴的舒适性。

耳挂20设有第三支撑部21。第三支撑部21用于止抵于上耳根45、对耳轮上脚沟46、三角窝隆起47。耳挂20为弯曲结构,其中弯曲程度与人体耳朵32的根部的弯曲度相同。第三支撑部21为面接触,增加接触的面积,减少耳朵32受到耳机的压强,提升舒适性。耳挂20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等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外形圆弧过渡的异形体,使得在佩戴时候增加接触面,提升佩戴的舒适性。耳挂20为弯曲结构,可以为多段弧状结构的拼接,并且圆弧过渡,使得与耳朵32的轮廓相仿。

由于第三支撑部21承受耳机的大部分重量,所以增大第三支撑部21的接触面有利于提升佩戴的舒适性。第三支撑部21不但与上耳根45、对耳轮上脚沟46、三角窝隆起47接触,也与头部侧边接触。

副腔体30设有第四支撑部31。第四支撑部31用于止抵于耳甲艇隆起50、耳轮脚沟49、对耳轮沟51、耳甲腔隆起48。第四支撑部31为朝向耳朵32后侧的一侧面。第四支撑部31为面接触,提升佩戴时舒适性。第四支撑部31除了与耳甲艇隆起50、耳轮脚沟49、对耳轮沟51、耳甲腔隆起48接触,还与后脑侧边接触。

副腔体30设有用于安装电子部件的腔体,其中,电子部件可以为电池、电路板等。为了耳机能够有更长的续航能力,副腔体30的体积设计得尽可能的大,使得容纳更大体积的电池。其中,在耳机佩戴时,副腔体30朝向耳垂的方向延伸,起延伸的方向即为副腔体30的长度方向。副腔体30和耳挂20连接的切线与副腔体30沿长度方向的轴线形成120至150°的夹角,使得副腔体30能够“勾”住耳朵32的下侧,使得耳机在佩戴时不易脱落。

优选的,耳挂20为记忆材料制品,使得能调节主腔体10、耳挂20及副腔体30相对位置,并且调节后能够保持调节好的形状。

优选的,耳挂20为管状结构,用于电池与扬声器等电子部件电连接的导线通过。

优选的,主腔体10、耳挂20及副腔体30的外侧包裹有软胶层,使得在佩戴时具有很好的亲肤性。

主腔体10背向耳道的一侧设有后音孔,提高耳机的声音效果。其中,主腔体10外侧还设有麦克风的拾音孔。

在具体的佩戴过程中,会存在多种佩戴状态,不同的佩戴状态耳机的各个支撑部的受力情况不一样。请参阅图9,最典型的是第三支撑部21、四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13作为支撑的区域对耳机进行支撑。为了更好的说明,引入坐标系做进一步的说明。以耳朵32的外侧方向为x轴的正向,耳朵32后侧方向为y轴的正向,耳朵32上侧方向为z轴的正向。那么,耳机的重力g竖直朝下,第三支撑部21的受到力为f21a=f21z+f21y+f21z,第二支撑部13的受力为f13a=f13x,四支撑部31的受力为f31a=f31z+f31y+f31z,那么重力g=f21a+f13a+f31a。

请参阅图10,另外一种典型的受力情况为第一支撑部12、第三支撑部21、四支撑部31作为支撑区域对耳机进行支撑。同样,引入坐标系做进一步的说明。以耳朵32的外侧方向为x轴的正向,耳朵32后侧方向为y轴的正向,耳朵32上侧方向为z轴的正向。那么,耳机的重力g竖直朝下,第一支撑部12的受力为f12b=f12x+f12y+f12z,第三支撑部21的受到力为f21b=f21z+f21y+f21z,四支撑部31的受力为f31b=f31z+f31y+f31z,那么重力g=f12b+f21b+f31b。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耳机的支撑区域进行设计,使得耳机与耳朵32的匹配性更好,受力更加均匀,避免耳机容易脱落、松动,减少长时间佩戴对耳朵32形成的疲劳感,提升佩戴的舒适性。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