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3655发布日期:2021-09-29 05:4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两用式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音频产品的普及,耳机已经不仅是人们日常使用语音通话、收听音乐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时尚潮流生活的象征。现实生活中,几乎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耳机的身影,音频体验已经渗透到年轻人娱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有线耳机能够给人们随时带来音乐体验,但是有长线线材的束缚,使用不够方便,而蓝牙无线耳机也有因为电池容量低续航能力弱而无法长时间使用的烦恼,尤其是在现代蓬勃的直播行业中,无线耳机无法满足长时间的直播要求。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用式耳机,其通过对耳机主体可拆卸式配置有连接线和无线模块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将耳机主体作为有线耳机或者无线耳机使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两用式耳机,包括有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包括有出声模块,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式连接有连接线和无线模块;其中:
7.当拆下连接线时,所述无线模块与耳机主体连接,充当无线耳机使用;
8.当拆下无线模块时,所述连接线与耳机主体连接,充当有线耳机使用。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机主体上具有安装位,所述无线模块通过吸附式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设置有第一吸附件,所述无线模块设置有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为磁性相反的磁体;
11.或者,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其一为磁体,另一为可磁吸金属件。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有后挂模块,所述出声模块设置于后挂模块的下侧;其中:所述出声模块设置有插接孔以供连接线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设置于出声模块,且位于插接孔的下侧。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无线模块设置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无线模块安装于安装位时,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对应接触,以使无线模块和出声模块形成电性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具有竖直向的第一安装平面和连接于第一安装平面上端且向前上方延伸的第二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和第二安装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弧形过渡面;
16.所述无线模块具有竖直向的第三安装平面和连接于第三安装平面上端且向前上
方延伸的第四安装平面,所述第三安装平面和第四安装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弧形过渡面;
17.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平面适配于第三安装平面,所述第二安装平面适配于第四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弧形过渡面适配于第二弧形过渡面。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模块设置有充电插口和电源,所充电插口电性连接于电源。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模块具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有控制按键,且所述控制按键外露于无线模块的外侧。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耳机主体可拆卸式配置有连接线和无线模块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将耳机主体作为有线耳机或者无线耳机使用;
21.其次,无线模块通过吸附式安装于耳机主体,具有拆装方便的优势,同时,无线模块和安装位的设计巧妙,配合度好;
22.以及,无线模块和出声模块的电性连接方式巧妙、简单,还兼具产品的外观效果好的优势。
2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分解示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分解示图;
27.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图。
28.附图标识说明:
29.10、后挂模块
ꢀꢀꢀꢀꢀꢀꢀꢀꢀꢀꢀꢀꢀ
20、调整模块
30.21、安装位
ꢀꢀꢀꢀꢀꢀꢀꢀꢀꢀꢀꢀꢀꢀꢀ
211、第一安装平面
31.212、第二安装平面
ꢀꢀꢀꢀꢀꢀꢀꢀ
213、第一弧形过渡面
32.22、插接孔
ꢀꢀꢀꢀꢀꢀꢀꢀꢀꢀꢀꢀꢀꢀꢀ
30、出声模块
33.40、咪杆
ꢀꢀꢀꢀꢀꢀꢀꢀꢀꢀꢀꢀꢀꢀꢀꢀꢀ
50、无线模块
34.501、第三安装平面
ꢀꢀꢀꢀꢀꢀꢀ
502、第四安装平面
35.503、第二弧形过渡面
ꢀꢀꢀꢀꢀꢀ
504、充电插口
36.6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38.一种两用式耳机,包括有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包括有后挂模块10、调整模块20、出声模块30、咪杆40;其中:
39.所述后挂模块10的两端均可拆卸式连接于调整模块20,所述出声模块30可拆卸式连接于调整模块20,所述咪杆40可拆卸式连接于出声模块30。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来拆换或拆除某个模块或咪杆40。
40.优选的,所述调整模块20通过插拔式或吸附式可拆卸连接于后挂模块10;所述出声模块30通过插拔式或吸附式连接于调整模块20;所述咪杆40通过插拔式或吸附式连接于出声模块30。如此,通过将耳机主体可拆卸式的分成后挂模块10、调整模块20、出声模块30、咪杆40等部分,使得耳机在生产组装时,相对于常规的螺丝连接而言较为简单,方便了生产工作者的组装作业。
41.优选的,所述出声模块30是骨传导出声模块或气传导出声模块;如此,厂家在生产时可以为耳机主体配备骨传导出声模块和气传导出声模块,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骨传导出声模块或气传导出声模块,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好感度。
42.优选的,所述调整模块20可拆卸式连接有连接线和无线模块50;使得:当拆下连接线时,所述无线模块50与耳机主体连接,充当无线耳机使用;当拆下无线模块50时,所述连接线与耳机主体连接,充当有线耳机使用。
43.需补充的是:所述无线模块50可拆卸式连接于后挂模块10的左端或右端的调整模块20;而在后挂模块10的的右端或左端设置相应的可拆卸式安装于配重块60;所述配重块60的重量和无线模块50的重量大致相等,以使使用者的佩戴体验更好。同时,所述无线模块5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蓝牙连接,也可以是wifi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无线连接方式。
44.具体而言:所述调整模块20上具有安装位21,所述无线模块50适配于所述安装位21;其中:所述无线模块50可以通过吸附式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位21,所述无线模块50吸附于所述安装位21时,所述无线模块50和出声模块30形成电性连接。
45.此处,需说明的是:对于可拆卸式无线模块50而言,通过将其设置与出声模块30机可拆式连接也可,即:对于无线模块50和出声模块30电性连接而言,并不是一定需要调整模块20才能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只需在出声模块30上设置相应的安装位21即可。此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简单的技术变化。
46.具体地,所述安装位21设置有第一吸附件,所述无线模块50设置有第二吸附件;其中: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为磁性相反的磁体;
47.或者,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其一为磁体,另一为可磁吸金属件。
48.优选的,所述调整模块20设置有插接孔22以供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插入插接孔22时,连接线和出声模块30形成电性连接。此处,可以补充的是,当连接线和出声模块30形成电性连接时,所述无线模块50自动和出声模块30断开连接(即,当连接线插入插接孔22和无线模块50安装于安装位时,所述出声模块30优选和连接线电性连接)。
49.优选的,所述安装位21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无线模块50设置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无线模块50安装于安装位21时,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对应接触,以使无线模块50和出声模块30形成电性连接。
50.具体而言,所述安装位21具有竖直向的第一安装平面211和连接于第一安装平面211上端且向前上方延伸的第二安装平面212,所述第一安装平面211和第二安装平面212之间具有第一弧形过渡面213;
51.所述无线模块50具有竖直向的第三安装平面501和连接于第三安装平面501上端且向前上方延伸的第四安装平面502,所述第三安装平面501和第四安装平面502之间具有第二弧形过渡面503;
5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平面211适配于第三安装平面501,所述第二安装平面212适配
于第四安装平面502,所述第一弧形过渡面213适配于第二弧形过渡面503。
53.优选的,所述无线模块50设置有充电插口504和电源,所充电插口504电性连接于电源。
54.优选的,所述无线模块50具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有控制按键,且所述控制按键外露于无线模块50的外侧。
55.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对耳机主体可拆卸式配置有连接线和无线模块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将耳机主体作为有线耳机或者无线耳机使用;
56.其次,无线模块通过吸附式安装于耳机主体,具有拆装方便的优势,同时,无线模块和安装位的设计巧妙,配合度好;
57.以及,无线模块和出声模块的电性连接方式巧妙、简单,还兼具产品的外观效果好的优势。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