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升机为中继平台的微波通信管理和延伸卫星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7345发布日期:2021-11-25 10:0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以直升机为中继平台的微波通信管理和延伸卫星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以直升机为中继平台的微波通信管理和延伸卫星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2.微波通信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通信手段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微波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实现音视频传输。但是由于微波频率高、波长短,信号在空中传播时与光波特性相近,遇到障碍阻挡就会产生反射或阻断。所以微波通信也称为视距通信。超过视距(由地球曲率限制理论值为50公里)就需要设置中继站,将信号放大转发,从而延伸通信距离。现实中,由于地形、地面植被和人工建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微波通信的距离大打折扣。
3.本方案是采用在直升机上加载微波通信中继设备,利用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和机动性特点,主要解决在区域范围内,针对某一特定任务的情况下,为多个微波通信组网电台提供中继通信保障。同时,方案通过在直升机上加装卫星通信系统、光学吊舱以及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实现空中和地面之间的双向音视频(图像)传输管理,并将微波通信距离延伸到卫星(互联网)通信的更广阔范围。从而建立立体化的空、地之间的通信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以直升机为中继平台的微波通信管理和延伸卫星通信系统,为多个地面微波电台提供中继和监控管理服务,解决了复杂地理环境下各地面电台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并实现了直升机和地面各电台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传输管理;同时,该方案通过直升机加载的光学吊舱和机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有效实现了地面各电台、直升机中继管理平台以及卫星通信终端机构(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双向音视频传输,进一步扩展了微波通信距离,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以直升机为中继平台的微波通信管理和延伸卫星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升机中前部设置的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下方前侧设置的机载光学吊舱及内部设置的机载微波通信中继设备、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所述直升机外部一侧设有地面微波通信电台,所述地面微波通信电台包括手持通信电台、单兵通信电台及车载通信电台;所述机载微波通信中继设备的中继设备天线设于直升机机身下方。
7.进一步的,通过在直升机上安装微波通信中继设备和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为地面微波通信电台提供区域性组网和中继支持。
8.进一步的,通过在直升机上加载机载光学吊舱,获取区域性宏观影像、坐标及其动态信息,在系统支持下完成直升机与地面微波通信电台及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9.进一步的,所述机载光学吊舱为系统提供直升机高空飞行过程中获取的区域可见
光、红外光影像资料信息。
10.进一步的,所述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构建卫星通信链路,将地面微波通信电台采集的音视频信息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或地面管理中心。
11.进一步的,所述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通过专用电缆与机舱内的微波通信中继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相连,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为组网的微波电台系统提供了高空中继,保证了复杂地理环境下各电台之间的通信联络。
14.2)为微波电台通信提供了卫星通信延伸功能,有效扩展了非常环境下的应急通信距离。
15.3)为地面各电台(单元)提供了高空观测的区域影像、坐标等宏观信息,帮助地面各单元把控全局,精准决策。
16.4)实现了地面电台、直升机通信平台以及应急指挥中心三方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设备安装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运行原理示意图;
20.图中:1

机载卫星通信天线,2

机载光学吊舱,3

中继设备天线,4

地面微波通信电台,41

单兵通信电台,42

车载通信电台,5

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6

直升机,7

同步卫星,8

地面指挥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2.如图1

2所示的以直升机为中继平台的微波通信管理和延伸卫星通信系统,包括:直升机用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1、机载光学吊舱2、机载微波通信中继设备3、地面微波通信电台4、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5。
23.采用机载卫星通讯天线1实现直升机6中继平台信息与(应急)地面指挥中心8的音视频传输;采用机载光学吊舱2主要为系统提供直升机6高空飞行过程中获取的区域可见光、红外光影像资料等信息;机载微波中继设备为地面微波通信电台4提供中继服务;各地面微波电台完成区域音视频信息的采集并通过中继平台实现与其他地面电台之间的信息交流;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5提供系统各类信息互联互通的监控管理。
24.所述加载于直升机6上的机载卫星通信天线1固定于直升机6机身的前上方,其控
制单元内置于机舱内,以实现机载卫星通信天线1功能控制。
25.所述机载微波中继设备安装于机舱内,中继设备天线3安装于机身下方,为地面各电台提供中继服务。
26.所述直升机机载光学吊舱2固定于直升机6机身下方,以实现空中可见光、红外光等图像信息采集,通过机载中继设备为系统各单元(直升机6、地面指挥中心8)提供区域性宏观图像、坐标以及相关动态信息。
27.地面通信电台4分别有车载、单兵背负、手持等多种方式,主要实现地面影像资料采集并通过中继平台实现与个单元之间的语音(视频)互联互通。
28.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5安装于直升机6舱内控制柜上,并通过专用电缆与机舱内中继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相连,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9.本方案是采用在直升机上加载微波通信中继设备,利用直升机6的飞行高度和机动性特点,主要解决在区域范围内,针对某一特定任务的情况下,为多个微波通信组网电台提供中继通信保障。同时,本方案通过在直升机6上加装卫星通信系统、机载光学吊舱2以及机载微波通信控制器5,实现空中和地面之间的双向音视频(图像)传输管理,并将微波通信距离延伸到同步卫星7(互联网)通信的更广阔范围。从而建立立体化的空、地之间的通信管理系统。
30.本实用新型为组网的微波电台系统提供了高空中继,保证了复杂地理环境下各电台之间的通信联络;为微波电台通信提供了卫星通信延伸功能,有效扩展了非常环境下的应急通信距离;为地面各电台(单元)提供了高空观测的区域影像、坐标等宏观信息,帮助地面各单元把控全局,精准决策;实现了地面电台、直升机通信平台以及应急地面指挥中心8三方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
31.本实用新型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