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耳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1374发布日期:2021-10-09 13:1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车载无线耳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载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


背景技术:

2.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若需要接听电话时,基于安全和交通规则遵守方面考虑,不会直接用手持移动电话的方式接听电话,通常会通过移动电话的扩音功能、车辆自带蓝牙电话或者无线耳机接听电话。
3.通过移动电话的扩音功能与车辆自带蓝牙电话的方式接听电话时,因电话的通话内容可能涉及个人隐私,而存在使用上不太方便的问题。通过无线耳机的方式接听电话时,因驾驶员需寻找自身携带的无线耳机,且需费时手动操作以建立移动电话与无线耳机的配对,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电话的扩音功能与车辆自带蓝牙电话的方式接听电话存在使用上不太方便的问题,及通过无线耳机的方式接听电话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耳机系统,电性连接车辆控制系统。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包括:收纳组件、侦测单元、侦测电路、通信电路和配戴检测电路,收纳组件被配置为收纳无线耳机;侦测单元设置于收纳组件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收纳组件中;侦测电路电连接侦测单元,且通过侦测单元侦测无线耳机是否由收纳组件脱离并于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通信电路连接侦测电路,且接收脱离信号并输出通知信号到车辆控制系统,进而使车辆控制系统开启无线电路,无线电路用于和无线耳机建立连线;配戴检测电路连接侦测电路,且对应于脱离信号而检测无线耳机是否被配戴;配戴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且无线耳机和无线电路建立连线时,通过无线电路输出车辆控制系统的音频信号至无线耳机,或者通过无线电路接收无线耳机的通话信号。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收纳组件收纳无线耳机,让驾驶员不需要寻找自身携带的无线耳机;通过侦测电路侦测到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通信电路与车辆控制系统建立连线,让驾驶员不需费时手动操作以建立移动电话与无线耳机的配对(即自动建立无线耳机与车辆控制系统之间的连线,进而建立无线装置(例如:移动电话)与无线耳机之间的连线);通过配戴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后,无线耳机与车辆控制系统之间才开始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达到无线耳机省电和反应速度较快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9.图1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10.图2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11.图3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12.图4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14.必须了解的是,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于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15.必须了解的是,当组件描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耦接至其他组件,可能出现中间组件。相反地,当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组件。另外,除非说明书中特别指明,否则任何单数格的用语都同时包含复数格的涵义。
16.请参阅图1,其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电性连接车辆控制系统200,其中,车辆控制系统200可为但不限于车载智能系统,用于实现导航、安全、车辆等各种相关车载服务,提高驾驶员操作的便捷性并带来更舒适的驾驶体验;车辆控制系统200可包括无线电路210。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驾驶员进入车辆内后其所携带的无线装置50(例如:移动电话)即与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建立连线。
17.在本实施例中,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可包括:收纳组件110、侦测单元120、侦测电路130、通信电路140和配戴检测电路150。其中,侦测单元120、侦测电路130、通信电路140和配戴检测电路150可以利用硬件方式来实现,所述硬件可为但不限于模拟电路、集成电路(ic)、数字电路等器件,所述集成电路可例如为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微控制器(mcu)、可编程逻辑栅阵列(fpga或cpld)或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所述模拟电路可包括多个电子零件,所述电子零件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传输单元、麦克风单元和/或扬声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侦测单元120和侦测电路130之间、侦测电路130和通信电路140之间及配戴检测电路150和侦测电路130之间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信号和/或数据的传递。
18.在本实施例中,收纳组件110被配置为收纳无线耳机300,其中,收纳组件110可为但不限于半开放无盒盖的收容凹槽或有盒盖的收容凹槽,所述收容凹槽适配并收纳无线耳机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组件110是固定在车辆内部,例如收纳组件110可以是属于车辆的仪表板或控制台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组件110是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辆内部,例如收纳组件110可以是由用户加装或插设在车辆的电连接器或特定基座上的装置。
19.在本实施例中,侦测单元120设置于收纳组件110中;侦测电路130电连接侦测单元120,且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在一实施例中,当收纳组件110为半开放无盒盖的收容凹槽或有盒盖的收容凹槽时,侦测单元120设置于收纳组件110中且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接点,所述金属接点暴露于所述收容凹槽的表面;当所述金属接点接触到无线耳机300时,侦测电路130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到无线耳机300收纳于收纳组件110;当所述金属接点未接触到无线耳机300时,侦测电路130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到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而产生脱离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当所述金属接点接触到无线耳机300时的情况,是指无线耳机300本身具有对应的金属接点,侦测单元120的金属接点接触无线耳机300本身的金属接点而产生电性连接;而前述当所述金属接点未接触到无线耳机300时的情况,是指侦测单元120的金属接点由原本电性连接无线耳机300的金属接点的状态转变为未电性连无线耳机300的金属接点的状态。
20.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收纳组件110为有盒盖的收容凹槽时,侦测单元120可包括但不限于开关组件,当所述盒盖开启时所述开关组件断开,当所述盒盖关闭时所述开关组件导通,使得侦测电路130可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
21.在又一实施例中,侦测单元120可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磁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进一步地说,侦测单元120可设置于收纳组件11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收纳组件110中,通过其所包括的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磁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以有无获取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光学信号、磁信号或重量信号的方式,使得侦测电路130可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
2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流传感器或所述电压传感器设置于收纳组件110的表面,当无线耳机300收纳于收纳组件110时,所述电流传感器或所述电压传感器电性连接无线耳机300,当所述电流传感器或所述电压传感器未电性连接无线耳机300时,产生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即脱离信号),因此,侦测电路130可通过所述电流传感器或所述电压传感器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当所述电流传感器或所述电压传感器未电性连接无线耳机300时的具体情况,是指所述电流传感器或所述电压传感器由原本电性连接无线耳机300的状态转变为未电性连接无线耳机300的状态。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收纳组件110的表面,当无线耳机300收纳于收纳组件110时,无线耳机300遮断所述光学传感器可感测到的光线,当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所述光学传感器可感测到光线而产生光学信号(即脱离信号),因此,侦测电路130可通过所述光学传感器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所述磁传感器设置于收纳组件110中,当无线耳机300设置有磁铁且收纳于收纳组件110时,所述磁传感器可感测到的所述磁铁的磁场,当无线耳机300设置有磁铁且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所述磁传感器可感测到周围环境磁场变小而产生磁信号(即脱离信号),因此,侦测电路130可通过所述磁传感器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所述重量传感器设置于收纳组件110的表面,当无线耳机300收纳于收纳组件110时,所述重量传感器可因无线耳机300的重量而感测到压力,当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
时,所述重量传感器可因感测到压力的变小而产生重量信号(即脱离信号),因此,侦测电路130可通过所述重量传感器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
23.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电路140连接侦测电路130,且接收脱离信号并输出通知信号到车辆控制系统200,进而使车辆控制系统200开启无线电路210,无线电路210用于和无线耳机300建立连线;需注意的是,如果无线耳机300长时间不在收纳组件110中,例如:驾驶员从车辆外戴着无线耳机300进入车辆内,此时,无线耳机300不会通过无线电路210与车辆控制系统200建立连线;换句话说,通信电路140与侦测电路130的作动系为实时性操作。
24.在本实施例中,配戴检测电路150连接侦测电路130,对应于脱离信号而检测无线耳机300是否被配戴。
25.在一实施例中,配戴检测电路150可包括图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生物特征辨识传感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进一步地说,配戴检测电路150可通过其所包括的图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生物特征辨识传感器,以获取的图像信号、姿态信号、光信号、温度信号或生物特征辨识信号检测无线耳机300是否被配戴。
26.在具体实施中,配戴检测电路150可设置于无线耳机300(如图2所示,图2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或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的车载收纳装置400(如图3所示,图3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所述图像传感器可设置于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的车载收纳装置400,例如:车内影像检测模块,持续撷取包括驾驶员头部的图像(即图像信号),并基于撷取的图像检测无线耳机300是否被驾驶员配戴;由于无线耳机300可设计成具有特定姿态时判断为被用户配戴(即入耳检测功能),因此,设置于无线耳机300的所述姿态传感器可通过其所侦测到的姿态信号判断无线耳机300是否具有所述特定姿态,进而检测出无线耳机300是否被配戴;所述光传感器可为红外线传感器且设置于无线耳机300,当驾驶员配戴无线耳机300时,驾驶员的耳朵会反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所发出的红外线光束(即光信号),使得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通过被反射的红外线光束检测其与驾驶员的耳朵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达到特定值时,即检测出无线耳机300被用户配戴;所述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无线耳机300,当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其所侦测到的温度信号判断量测到的温度介于人类的平均体温36.5℃至37.5℃时,即检测出无线耳机300被用户配戴;所述生物特征辨识传感器可为声波传感器且设置于无线耳机300,当驾驶员配戴无线耳机300时,驾驶员的耳朵会反射所述声波传感器所发出的声波(即生物特征辨识信号),使得所述声波传感器通过被反射的声波检测是否为耳道的形状,若判断为耳道的形状时,即检测出无线耳机300被用户配戴。
27.在本实施例中,配戴检测电路150检测到无线耳机300被配戴且无线耳机300和无线电路210建立连线时,通过无线电路210输出车辆控制系统200的音频信号至无线耳机300,或者通过无线电路210接收无线耳机300的通话信号。其中,车辆控制系统200的音频信号可为但不限于来自无线装置50的音频信号,进一步地说,由于驾驶员进入车辆内后其所携带的无线装置50即与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建立连线,因此,无线装置50可通过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与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的通信电路140将其音频信号
传输至无线耳机300进行播放,通过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与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的通信电路140接收无线耳机300的通话信号。
28.在一些实施例中,侦测电路130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到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才会开启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并会唤醒无线耳机300的部分功能电路,如配戴检测电路150(在配戴检测电路150是设于无线耳机300的情况),无线耳机300的其余功能电路仍维持睡眠状态,以节约用电;直到配戴检测电路150检测到无线耳机300被配戴后,无线耳机300才会唤醒所有功能电路,达到省电的技术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侦测电路130侦测到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就会预先开启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并与无线耳机300的特定功能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如此在配戴检测电路150检测到无线耳机300被配戴后,就能快速地使无线耳机300与车辆控制系统200之间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达到反应速度快的技术功效。
29.在一实施例中,配戴检测电路150检测到无线耳机300被配戴,传输告知信号到车辆控制系统200,进而使车辆控制系统200开始通过无线电路210转发其当前播放的所述音频信号到无线耳机300。进一步地说,无线装置50可通过车辆控制系统200的无线电路210与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的通信电路140将其音频信号传输至无线耳机300进行播放以外,也可用于接收并播放车辆控制系统200当前播放的所述音频信号,例如:歌曲或广播信号。
30.请参阅图2,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更包括车载收纳装置400,车载收纳装置400嵌于车辆上,收纳组件110、侦测电路130与通信电路140设置于车载收纳装置400上。
31.在一实施例中,车载收纳装置400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410,收纳组件110包括第一充电端112,第一电源模块410连接侦测电路130、通信电路140与第一充电端112。此外,第一电源模块410还提供电力给车载收纳装置400的其他电路/单元,例如:当配戴检测电路150设置于车载收纳装置400时,第一电源模块410也提供电力给配戴检测电路150(如图3所示)。
32.在一实施例中,当无线耳机300收纳于车载收纳装置400的收纳组件110时,无线耳机300可接触收纳组件110的第一充电端112,使得第一电源模块410可通过第一充电端112将电力提供给无线耳机300的第二电源模块320,第二电源模块320用于存储电力,以供电力给无线耳机300的各个电路,例如:连线电路310、处理电路330、扬声模块340和/或收音电路350。
33.在一实施例中,车载无线耳机系统100更包括无线耳机300,无线耳机300包括连线电路310、第二电源模块320与连接连线电路310的处理电路330,连线电路310对应于所述脱离信号而和无线电路210建立连线或者和无线电路210与无线装置50建立连线;处理电路330在配戴检测电路150检测到无线耳机300被配戴且连线电路310和无线电路210建立连线或者和无线电路210与无线装置50建立连线时,通过连线电路310接收且处理来自车辆控制系统200或无线装置50的音频信号,或者通过连线电路310输出通话信号至车辆控制系统200或无线装置50;第二电源模块320用于提供电力给连线电路310与处理电路330。换句话说,在这个实施例中,无线耳机300可直接与无线装置50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也可通过车辆控制系统200间接与无线装置50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其中,当配戴检测电路150设置于无线耳机300上时,处理电路330连接配戴检测电路150。
34.当收纳组件110收纳无线耳机300时,无线耳机300处于沉睡省电模式(即无线耳机
300所包括的各个电路都没有运作);当侦测到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无线耳机300处于唤醒模式(即仅无线耳机300所包括的连线电路310与配戴检测电路150(如图2所示)进行运作,其他电路都没有运作,以达到省电的技术功效,而连线电路310用于与无线电路210进行低功耗的数据通信,以建立无线耳机300和无线电路210之间的连线);当配戴检测电路150检测到无线耳机300被配戴后,无线耳机300处于正常运作模式,无线耳机300与车辆控制系统200之间才开始通过无线电路210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且由于在无线耳机300被由收纳组件110取出后与被配戴前,无线耳机300和无线电路210之间已建立连线,因此在无线耳机300被配戴后,可快速切换为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模式,达到反应速度较快的技术功效。综合上述,由于可通过无线耳机300自所述沉睡省电模式切换至所述唤醒模式,再从所述唤醒模式切换至所述正常运作模式,可同时达到省电和反应速度较快的技术功效。
35.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300还包括扬声模块340,连接处理电路330,播放处理电路330通过连线电路310所接收且处理的所述音频信号。在具体实施中,扬声模块340可包含但不限于无线耳机300的扬声器。
36.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耳机300还包括收音电路350,连接处理电路330,接收语音信号,并传输所述语音信号给处理电路330,使处理电路330接收且处理所述语音信号,以通过连线电路310输出所述通话信号(即处理过后的所述语音信号)至车辆控制系统200或无线装置50。在具体实施中,收音电路350可包含但不限于无线耳机300的麦克风单元。
37.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其为依据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无线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在这个实施例中,侦测电路130可变更为设置于无线耳机300,用于通过侦测单元120侦测无线耳机300是否由收纳组件110脱离并于无线耳机300由收纳组件110脱离时产生脱离信号。
3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车载无线耳机系统,通过收纳组件收纳无线耳机及通过侦测电路侦测到无线耳机由收纳组件脱离时,无线耳机与车辆控制系统建立连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使用上不太方便及安全隐患问题。还通过配戴检测电路检测到无线耳机被配戴后,无线耳机与车辆控制系统之间才开始进行音频信号/通话信号的传输,达到无线耳机省电和反应速度较快的技术功效。
39.虽然在本技术的图式中包含了以上描述的组件,但不排除在不违反实用新型的精神下,使用更多其他的附加组件,已达成更佳的技术效果。此外,虽然本技术的流程图采用指定的顺序来执行,但是在不违反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修改这些步骤间的顺序,所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仅使用如上所述的顺序。此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若干步骤整合为一个步骤,或者是除了这些步骤外,循序或平行地执行更多步骤,本实用新型也不因此而局限。
40.虽然本实用新型使用以上实施例进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并非用于限缩本实用新型。相反地,此实用新型涵盖了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所以,权利要求范围须以最宽广的方式解释来包含所有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