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听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9913发布日期:2021-10-09 13:0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骨传导听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骨传导听音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听音装置如耳机、助听器等设备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骨传导听音装置。


背景技术:

2.听音装置是指一种实现声音信号转换并向人耳传递声音的装置,例如耳机、助听器等,具体可分为空气传导的听音装置和骨传导的听音装置,空气传导的听音装置原理为声音信号引起空气振动产生音波,通过扬声器转化为人耳可听到的音波,之后通过外耳道将振动传递到耳膜,再通过耳膜传到内部耳神经,长期佩戴这种听音装置,会引起耳朵不适并对听力造成损伤;骨传导的听音装置则是将音源信号(如电信号等)通过骨传导扬声器变换为机械振动,并将该振动利用听音装置接触人体骨骼并向人体骨骼传递振动,进而使人能够通过骨骼识别声音,不需要入耳使用,佩戴舒适,同时不堵塞双耳,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也可以满足具有听力障碍人群的使用。现有的骨传导听音装置一般设计为挂耳式、盒式或者插入耳道内部的耳机样式,这些类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佩戴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和不方便,很难提升使用者体验感,满足其更高的使用舒适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骨传导听音装置,使人能够通过骨骼识别声音,不需要入耳使用,佩戴舒适,贴合不同使用者耳廓且传递声音更加清晰,同时不堵塞双耳,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也可以满足具有听力障碍人群的使用,提升使用者体验感和舒适性需求。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骨传导听音装置,包括弹性夹持主体以及平衡挂接于该主体两端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部固定安装有骨传导扬声器,所述主体具有初始状态和相对该初始状态而言的夹持状态,所述主体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以该主体为支点发生摆动的同时自身中心线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发生变化以适应被夹持物体的轮廓,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提供夹持该被夹持物体的夹持力,并通过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向所述被夹持物传递声音振动。
6.进一步的,
7.所述主体包括承载件和套设于所述承载件外表面的保护部件,所述承载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
8.进一步的,
9.所述承载件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上两者直线间隔最远的位置。
10.进一步的,
11.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骨传导扬声器
之间通过穿设于所述主体内的导线实现电连接。
12.进一步的,
13.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所述信号接收器集成于一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同时连接有用于为骨传导听音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池。
14.进一步的,
15.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相对的面分别设置面板,通过该面板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将骨传导听音装置的振动信号传递到人体骨骼。
16.进一步的,
17.当所述主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面板互相平行,且保持固定的间隔。
18.进一步的,
19.当所述主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面板都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所在面平行;当所述主体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面板在所述主体的中心线所在面相对两侧构成锐角。
20.进一步的,
21.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结构,通过该缓冲结构将所述骨传导扬声器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外壳间隔开。
22.进一步的,
23.所述信号接收器包括与所述骨传导扬声器电连接的麦克风。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通过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以该主体为支点发生摆动的同时自身中心线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发生变化,来适应被夹持物体的轮廓,可达到的效果是夹持结构更加贴合夹持物体传递声音更加清晰,适应不同的使用者,适用范围更广。
26.2、通过主体的承载件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容置腔上两者直线间距离最远的位置,保证两个容置腔相对摆动的区域满足耳廓的舒适性,使得夹持结构张开更容易,回弹力更好,保证良好的夹持状态。
27.3、通过将主体设置为承载件和保护部件,使得夹持结构同时具有弹性连接两个容置腔的作用、穿设导线或者收纳导线的作用、以及提高夹持结构与人耳廓之间的佩戴舒适度和紧凑性。
28.4、通过在容置腔内部固定安装骨传导扬声器,使人能够通过骨骼识别声音,不需要入耳使用,同时不堵塞双耳,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保证了听音的质量效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的主体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一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二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三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37.1.主体,11.承载件,12.保护部件,21.第一容置腔,22.第二容置腔,23.面板,3.骨传导扬声器,4.信号接收器,5.电池,6.麦克风,7.导线,8.缓冲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描述目的,不应当理解为其指示或隐含指示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说明书各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个该被限定的技术特征。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一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骨传导听音装置是利用骨传导听音原理实现声音信号的接收、转换和传播,包括但不限于耳机、助听器等便携式听音设备,其包括弹性夹持主体1以及平衡挂接于所述主体1两端的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所述第一容置腔21内部固定安装有骨传导扬声器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骨传导扬声器3是一种通过将音源信号(如电信号等)变换为机械振动,并将该振动向人体骨骼传递振动,使人能够通过骨骼识别声音的器件,其振动方式为只要能够将声音电信号变换为机械振动即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压式、电磁式等方式,本领域中,还会将骨传导扬声器3称为骨传导振动器、骨传导传感器、骨传导振子或振子、骨传导喇叭等,应当理解为上述任一定义仅仅是文字的替换,其结构和功能原理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骨传导听音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42.参阅附图1所述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该骨传导听音装置包括弹性夹持主体1以及平衡挂接于所述主体1两端的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其夹持结构主体1两端的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分别为大小和组成不同的圆柱体结构。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容置腔21设置为具有一个开口的扁圆柱体空腔结构,所述第二容置腔22设置为由两个半圆柱扣合而成的长圆柱体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容置腔21的开口所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弧形侧面相对设置形成夹持区域,即一个圆柱体容置腔的顶面与另一个容置腔的弧形侧面相对。实际装配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内的元器件装配完成后,其开口处均将通过面板23进行封闭。
43.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主体1可设置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弧形结构,其具有初始状态和相对该初始状态而言的夹持状态,其中初始状态是指骨传导听音装置的主体1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呈现的自然状态,夹持状态是指骨传导听音装置的主体1在外力作用下呈现的张开或夹紧状态。具体的,当所述主体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中心线重合且与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垂直,即所述第一容置腔21的中心线与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同时第二容置腔22的中心线与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为直角。当所述主体1为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以该主体1为支点发生摆动,同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中心线发生变化以适应被夹持物体的轮廓,借助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形变力提供夹持该被夹持物体的夹持力,并通过以所述主体1的摆动幅度来适应被夹持物的不同轮廓形状,扩大适用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所述被夹持物包括但不限于人体耳廓或类似于耳廓的组织。
44.关于所述主体的结构参阅附图2,所述主体1包括用来形成所述耳廓夹持结构形状的承载件11和套设于所述承载件11外表面的保护部件12,其中,所述承载件11采用硬质弹性材料制成,其形状通常设置为c型或者与被夹持物轮廓相适应的弧形结构。所述保护部件12可采用耐磨损材料,可以完全覆盖所述承载件11,也可以卡于所述承载件11远离被夹持物的一侧,保护所述主体1,减少所述主体1的磨损。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1与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完全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保护部件12和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不完全固定,使得所述保护部件12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移动,由于所述主体1是弹性夹持结构,在所述主体1夹持状态时,所述保护部件12在所述主体1发生弹性形变时可以相对两个容置腔移动,而不会妨碍所述主体1向打开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的方向变形,并且能够通过所述主体1的回弹力来保持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与所述被夹持物体紧密接触佩戴的状态。为了提升佩戴舒适性,所述保护部件12采用硅胶等软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承载件11与被夹持物的接触面采用硅胶等软性材料涂覆或贴附。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1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上两者直线间隔最远的位置,此时所述主体1的长度最长,保证了两个容置腔相对摆动的区域,能够提高所述主体1的变形能力,在佩戴时,能够更容易地打开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同时回弹力更好,保证良好的夹持状态。所述的主体1与两个容置腔之间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式固定、可拆卸式固定、粘接剂固定或者熔接固定等。
46.参阅附图3所述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一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图示出的是骨传导听音装置的内部元器件的布置结构,所述第一容置腔21中固定安装所述骨传导扬声器3,所述骨传导扬声器3是将输入的电信号变换为机械振动并输出振动的部位,具体地说,通过电信号使所述骨传导扬声器3振动,从而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并向人体骨骼传递。所述第二容置腔22内固定安装信号接收器4用于接收音源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4与所述骨传导扬声器3之间通过穿设于所述主体1内的导线7实现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信号接收器4包括但不限于用来控制所述骨传导扬声器3的控制模块和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或者有线通信方式接收来自其他终端或者空气中的声
音信号,无线通信方式可以采用蓝牙、近距离磁感应方式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所述信号接收器4还可以包括可以调节音量大小的操作模块以及可以存储信息的存储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骨传导听音装置,由于单只即具备独立完整的听音系统,可以单独一只单耳夹戴使用,也可以两只配套分别夹戴右耳和左耳组合使用。
47.从附图3中可以看出,实际装配中所述信号接收器4可以集成为一个电路板的结构,电路板同时集成有用于为整个骨传导听音装置供电的电池5,由于集成于电路板结构的信号接收器4体型比较大,一般固定装配在大圆柱体空腔结构的第二容置腔22内,而骨传导扬声器3则固定装配在所述第一容置腔21内部靠近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位置处。
48.参阅附图4所述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二中,其夹持结构主体1两端的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22分别为大小不同的圆柱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21设置为具有一个开口的扁圆柱体空腔结构,所述第二容置腔22设置为具有一个开口的的长圆柱体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容置腔21的开口所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开口所在面相对设置形成夹持区域。实际装配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内的元器件装配完成后,其开口处均将通过面板23进行封闭。
49.本实施例中骨传导听音装置的两个容置腔至少其中一个容置腔内部固定安装骨传导扬声器3,由于仅在其中之一容置腔内固定骨传导扬声器3的实施方案与上述实施例一的骨传导听音装置的实施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附图5所示出的是两个容置腔内均设有骨传导扬声器3的情形,即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相对的位置均设有骨传导扬声器3,使用时,在被夹持物体即人体耳廓的前侧和背侧都能够与骨传导扬声器3接触,增强声音的传递效果。
50.下面以实施例二为例描述骨传导听音装置的主体1的两种状态,当所述主体1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相对设置的面板23平行,且保持固定的间隔,此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所述面板23都与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平行;当所述主体1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所述面板23在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所在面相对两侧构成锐角,具体的,当所述被夹持物厚度不大时,所述主体1提供的夹持力较小,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以所述主体1为支点摆动的幅度不大,甚至,当被夹持物厚度很小时如耳廓厚度较小的使用者,骨传导听音装置夹戴在耳廓上后,所述主体1回弹到初始状态稳定在人体耳廓上;相反的,当被夹持物厚度较大时,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以所述主体1为支点摆动的幅度也相应的增大,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感。
5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抑制骨传导扬声器3的振动传递到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壳体上造成音质损耗,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容置腔2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内壁上安装骨传导扬声器3的位置处设置缓冲结构8,所述缓冲结构8包括但不限于海绵等具有抑制振动传递功能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骨传导扬声器3优选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腔21与所述第二容置腔22的相对面,并通过面板23封堵在圆柱体空腔结构的开口端,使得面板23与骨传导扬声器3紧密装配为一体,使用时,通过所述面板23将骨传导扬声器3的振动信号传递到人体骨骼。由于所述面板23直接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优选的,面板23由佩戴时不会产生疼痛或不适感的材料构成,包括但不限于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等。
52.参阅附图6所述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附图示出的
是该骨传导听音装置作为助听器使用时内部元器件的布置结构。如附图所示,当骨传导听音装置作为助听器使用时,信号接收器4上还安装有麦克风6,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听音装置在进行声音信号处理时,其骨传导扬声器3所接收的声音信号来源包括:1)通过信号接收器4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声音信号,2)通过信号接收器4的麦克风6接收声音信息,由麦克风6收集声音,对该声音进行放大,将该声音作为电信号经由导线7向第一容置腔21内部的骨传导扬声器3传送,再由骨传导扬声器3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利用骨传导传声原理向使用者传递声音信息。在双耳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在一只耳朵上使用配置有麦克风6的听音装置,在另一只耳朵上使用没有设置麦克风6的听音装置,也可以双耳的听音装置都设置麦克风6。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