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3812发布日期:2022-02-09 13:4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电子化产品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耳机,大量的消费者选择无线耳机,可以免除了线材的困扰,使用方便,但是无线耳机都是采用内置电池,通过内置电池独立供电实现无线耳机的正常工作,因此无线耳机的电池电量成为限制无线耳机使用的主要因素;
3.而市面上主流的苹果公司推出的新款的头戴式耳机,airpodsmax,由于所述airpodsmax内置有磁体,在所述airpodsmax放置在所述airpodsmax专用保护套中,所述airpodsmax专用保护套内也对应设置有磁体。在所述airpodsmax放入airpodsmax专用保护套内,通过airpodsmax的内置磁体与airpodsmax专用保护套的磁体吸附,识别airpodsmax此时处于不需要使用耳机播放等功能,实现所述airpodsmax的休眠,进入超低能耗状态,从而节省airpodsmax的电池电量;
4.进一步地,由于现有的所述airpodsmax的专用保护套为皮革套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繁琐,使用不方便,而airpodsmax作为无线耳机的使用场景是需要频繁取放,而目前市面上的无线耳机的放置支架都无法兼顾airpodsmax的磁吸感应节省电量的作用和方便取放airpodsmax的使用场景,因此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放置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耳机放置装置,所述耳机放置装置与内置有第一磁体的头戴式耳机配合使用,所述耳机放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头戴式耳机磁吸感应的座体、至少一个用于辅助头戴式耳机固定放置的架体;
8.所述座体的周侧与架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座体、及架体对应所述第一磁体位置设有用于识别所述头戴式耳机使用状态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磁吸感应。
9.进一步地,所述耳机放置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贴覆在所述座体、架体与头戴式耳机接触的侧面上,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保护层与座体之间,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保护层与架体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海绵体。
11.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适配所述头戴式耳机放置时形状的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头戴式耳机内置的第一磁体分布设置在至少两处不同位置;
13.所述第二磁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位置磁铁、及第二位置磁铁,所述第一位置磁铁、第二位置磁铁分别与所述头戴式耳机内置的不同位置的第一磁体对应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架、至少一个第二横架;所述第一侧架设置在所述座体的边侧位置,所述第二横架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上方。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与座体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粘接、卡接、插接、磁吸连接;
16.或所述第一侧架、第二横架与座体为一体成形结构;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横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粘接、插接、磁吸连接;
18.或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横架为一体成形结构。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与座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横架转动连接。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耳机放置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耳机放置装置放置在桌面,或其他任意平面上,所述airpods max的耳机部分可以收纳放置在所述座体上,此时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互磁吸感应,所述airpods max识别为使用者不需要使用耳机的状态,进入超低能耗状态;在需要使用airpodsmax,只需要将airpods max拿起,所述airpods max与所述耳机放置装置分离,此时airpods max为正常工作状态,从而更加智能化的识别使用场景,节省电量,极大提高airpods max的使用时间。
21.所述耳机放置装置的整个拿取操作过程,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磁吸感应灵敏,不同于传统的airpods max专用保护套的操作步骤,使用者可以实现单手拿取,操作更加快捷方便,使用者操作体验感极佳。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限位凹槽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32.第一实施例
33.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耳机放置装置,所述耳机放置装置与内置有第一磁体的头戴式耳机配合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耳机为airpodsmax,在附图中未示意所述airpodsmax,所述耳机放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头戴式耳机磁吸感应的座体1、至少一个用于辅助头戴式耳机固定放置的架体2;
34.所述座体1的周侧与架体2的两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座体1、及架体2对应所述第一磁体位置设有第二磁体201,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201的磁吸感应用于识别所述头戴式耳机的使用状态。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为一个适配所述头戴式耳机的耳麦侧面结构的板状结构,所述架体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架202、至少一个第二横架203,所述第一侧架202与所述座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粘接、卡接、插接、磁吸连接、转动连接;
36.所述第二横架203位于所述座体1上方,所述第二横架203与所述第一侧架202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二横架203与第一侧架202的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二横架203与第一侧架202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粘接、卡接、插接、磁吸连接、转动连接,仅以实现所述所述第二横架203与第一侧架202共同构成所述耳机放置装置的框架结构的效果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irpodsmax内置内置的第一磁体分布设置在至少两处不同位置,其设置目的在于,在所述airpodsmax只有至少两处磁铁位置都同时被磁吸感应到,所述airpodsmax才会判定为所述头戴式耳机为不使用的状态,因此可以进入超低能耗状态,节省所述airpodsmax的用电量,从而避免所述airpodsmax误操作进入超低能耗状态;
38.所述第二磁体20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位置磁铁2011、及第二位置磁铁2012,所述第一位置磁铁2011、第二位置磁铁2012分别与所述头戴式耳机内置的不同位置的第一磁体对应设置。
39.由于所述airpodsmax内置第一磁铁至少有两处不同位置,因此所述第二磁铁20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位置磁铁2011、及第二位置磁铁2012,只有在所述第一位置磁铁2011、及第二位置磁铁2012同时与不同位置的第一磁体都磁吸感应时,所述airpodsmax才会进入超低能耗状态。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体201与架体2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卡接、磁吸连接等本领域常见的固定方式,仅以实现所述第二磁体20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对应的位置上,从而实现第二磁铁201配合所述第一磁体的磁吸感应效果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置磁铁2011、及第二位置磁铁2012为本领域的磁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磁铁2011、第二位置磁铁2012为至少两个的磁铁阵列,或其他任意磁铁阵列,仅以实现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201可以进行磁吸感应的效果为准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2.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耳机放置装置放置在桌面,或其他任意平面上,所述airpodsmax的耳机部分可以收纳放置在所述座体1上,此时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201相互磁吸感应,所述airpodsmax识别为使用者不需要使用耳机的状态,所述airpodsmax进入超低能耗状态;在需要使用airpodsmax,只需要将airpodsmax拿起,所述airpodsmax与所述耳机放置装置分离,此时airpodsmax为正常工作状态,从而更加智能化的识别使用场景,
节省电量,极大提高 airpods max的使用时间;
43.进一步的,整个拿取操作,不同于传统的airpods max专用保护套的操作步骤,使用者可以单手实现,操作更加快捷方便,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201的磁吸感应灵敏,真正做到了随取随用,放在所述底座上即可进入airpods max的超低能耗状态的使用场景。
44.第二实施例
45.如图5-8所示,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耳机放置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3 贴覆在所述座体1、架体2与头戴式耳机接触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磁铁201位于所述保护层3与座体1之间。
46.进一步地,述保护层为适配所述头戴式耳机放置时形状的结构。
47.所述保护层3包括柔性海绵体。所述保护层3的作用仅以实现对所述airpods max放置在所述耳机放置装置上的表面保护的效果为准,在此不限定所述保护层3的具体材质。
48.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体201可以设置在所述保护层3与所述架体2之间,由于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201为磁吸附感应,因此,所述第二磁体201可以透过所述保护层3对所述airpods max进行使用状态的识别。
49.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3对应所述第一磁体的位置凹陷形成限位凹槽301,所述限位凹槽301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磁体201,实现所述第二磁铁201位于所述保护层3与座体1之间。实现所述airpods max 的第一磁体在与所述第二磁体201靠近时,识别所述airpods max为放置状态,所述airpods max进入超低能耗的状态。
50.第三实施例
51.所述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架体2与座体1为一体成形结构,通过所述架体2与座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更加节省人工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2.第四实施例
53.所述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座体1与所述架体2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架202与所述第二横架203同样通过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边侧与所述第一侧架202的一端侧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侧架202与所述第二横架203同样通过铰接连接;
54.在所述耳机放置装置在正常放置所述airpods max的使用场景以外,还具有可以折叠收纳的功能,方便使用者在需要所述耳机放置装置为收纳状态时候,通过所述座体1与第一侧架202的转动、以及第一侧架202与第二横架203转动,实现所述耳机放置装置折叠为平整的状态,方便收纳储存,更加适用各种丰富的使用场景。
55.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