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9948发布日期:2022-01-26 19:5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诸如手机、平板等可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


背景技术:

2.为了提升质感,现有的手机或者平板等可移动终端,往往会采用金属外壳,尤其是在一些高端机型上,金属外壳的使用更为普遍。
3.现有可移动终端的外壳组件一般包括前壳和后盖,其中,后盖会采用轻薄的铝制作而成,并且在后盖的侧壁上会设置用于安装按键或者卡托等部件的安装口。
4.然而,由于铝的材质比较软,当金属后盖的侧壁开设安装口以后,会导致侧壁剩下的部分太窄而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用于解决现有金属铝后盖侧边安装口处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终端的外壳组件,其包括前壳、由铝制成的后盖以及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之间的塑胶横梁;所述后盖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塑胶横梁设置在所述安装口附近,并且所述塑胶横梁与所述安装口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塑胶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粘接面和抵接面,所述粘接面与所述后盖的侧壁的内表面抵紧并粘接固定,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前壳抵紧。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在后盖安装口附近粘接塑胶横梁,加强了该处结构的强度,能够防止该处金属发生变形;并且塑胶横梁前后分别抵接前壳和后盖,填补了前壳和后盖之间的空隙,为后盖提供了支撑力,进一步防止了侧壁安装口处的金属发生变形。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粘接面包括粘接主平面和位于所述粘接主平面下方的抵顶凸台;所述抵顶凸台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位于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抵顶面;所述粘接主平面位于所述抵顶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并且所述粘接主平面的底端往所述后盖的内部倾斜。粘接时,将抵顶凸台抵接后盖侧壁,能够使粘接主平面位与后盖侧壁保持距离一定,便于控制粘接主平面胶层的厚度,以提高粘接的牢固性。
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抵顶凸台沿垂直于粘接主平面的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抵顶面为所述梯形的短边。横截面为梯形的抵顶凸台可以增大粘接面积,从而提高粘接强度。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抵顶凸台的抵顶面包括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所述上边缘和下边缘为向所述粘接主平面方向弯折的弧边。弧边区别于直线,能够起到三点支撑的作用,防止塑胶横梁点胶压合后歪斜
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粘接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粘接主平面与所述抵顶凸台之间
的容胶槽。即使是点胶对于细窄的侧壁来说胶量也不少,设置容胶槽能够吸收从粘接主平面溢出的胶水,防止胶水溢出。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容胶槽的内表面为弧形面。弧形凹槽不仅有利于胶水的流入,而且能够提高胶水的容纳量。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粘接面还包括与所述抵顶凸台的下表面相连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底端往所述后盖的内部倾斜,所述斜面位于所述抵顶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斜面用于容纳从抵顶凸台溢出的胶水,避免从抵顶面溢出的胶水进入安装口处,以减少点胶操作对安装孔内侧键或者卡托等部件的正常使用。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粘接面为粗糙面。粗糙面能够使塑胶横梁牢固地粘接在后盖侧壁上。
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塑胶横梁具有朝向所述前壳方向凸出的多个支撑凸台,多个支撑凸台向所述前壳方向凸出的高度不同,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支撑凸台上。后盖侧壁与前壳之间留的间隔有高有低,不同凸出高度的支撑凸台能够填充更多的空隙,起到更好的支撑。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移动终端,其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外壳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组件内的电路板。相应地,该可移动终端具有以上任一所述的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20.图2为塑胶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21.图3为塑胶横梁粘接面一侧的平面图;
22.图4为塑胶横梁抵接面一侧的立体图。
23.附图标记:
24.1-后盖;
25.2-塑胶横梁;21-粘接面;211-粘接主平面;212-容胶槽;213-抵顶凸台;2131-上表面;2132-抵顶面;2133-下表面;214-斜面;22-抵接面;
26.3-胶水;
27.4-前壳;
28.5-侧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3.目前,金属后盖多是采用的金属铝制成,并且后盖上直接开设有用于安装侧键和卡托等的安装口,致使后盖与前壳的连接处余下一条开口长度、宽度窄小的金属结构。特别是轻薄的电子产品,因侧边空间有限,开设孔洞后,后盖与前壳连接处余下的金属结构更加细窄。然而,铝质后盖相对较软,加上后盖开孔处的宽度极窄,导致该处的金属容易发生变形,可靠性差;特别是在侧键孔的位置,极窄的金属结构还要承受频繁的按压,极易变形。
34.为解决上述问题,较为简便的方式便是对后盖的侧壁进行加固,以减少其变形。但是,铝制金属后盖的加固非常麻烦,如果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加固,不仅要考虑紧固的方式,而且还需要考虑这种紧固方式是否对材料有限制。例如,如果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金属材料制成的加固件安装到后盖的侧壁处,则必须采用与铝材具有焊接相容性的材料。这些都制约了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和制造商的设计和加工难度。本案发明人开创性地想到使用塑料横梁来对后盖的侧壁进行支撑,其不仅具有较低的成本和重量,而且还能够通过点胶的方式方便的粘接到金属后盖上,由于点胶需要的操作空间也很小,非常便于操作。此外,在反复进行粘接测试时,发明人还发现,虽然点胶操作中胶水的量可以进行控制,但却无法控制的非常精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溢胶的现象,为此,发明人在粘接面靠近按键安装口的一侧增设容纳胶水的凹槽、抵顶凸台和斜面等结构来解决溢胶的问题。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终端的外壳组件,其包括前壳4、由铝制成的后盖1以及位于前壳和后盖之间的塑胶横梁2。
38.其中,后盖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侧键5的安装口,在另一些示例中,安装孔也可
以用安装卡托、升降摄像头和充电接口等部件。塑胶横梁2设置在安装口附近并且塑胶横梁2与安装口之间具有间隙;塑胶横梁2包括相对设置的粘接面21和抵接面22,粘接面21与后盖1的侧壁的内表面抵紧并粘接固定,抵接面22与前壳4抵紧。
39.粘接在后盖1上,塑胶横梁2加强了后盖1侧壁安装口处的强度,能够防止该处金属发生变形;并且塑胶横梁2前后分别抵接前壳4和后盖1,填补了前壳4和后盖1之间的空隙,为后盖1提供了支撑力,进一步防止了侧壁安装口处的金属发生变形。粘接在前壳4上,塑胶横梁2仅能起到支撑作用,有一定的防变形效果,但前壳4可能凹凸不平,从操作层面上来讲,更难粘接,且若要在粘接面21设置一些更细节的结构,加工难度也会更大。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将塑胶横梁2粘接在后盖1上。
40.粘接面21的面积较小,采用点胶的方式将塑胶横梁2粘接在后盖1上操作方便且效率高。塑胶横梁2成本低廉,其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制造而成,从而可以适配不同机型的内部空间形状。
41.图2为塑胶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塑胶横梁粘接面一侧的平面图。
42.如图2所示,粘接面21包括粘接主平面211和位于粘接主平面211上方的抵顶凸台213;抵顶凸台213包括上表面2131、下表面2133以及位于上下表面之间的抵顶面2132;粘接主平面211位于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2132与抵接面22之间。
43.粘接时,将抵顶凸台213抵接后盖1侧壁,能够使粘接主平面211与后盖1的侧壁保持一定距离,便于控制粘接主平面211胶层的厚度,从而能够将塑胶横梁2和胶水3的总厚度控制在前壳4和后盖1的间距之内,便于安装,并且厚度适中的胶层,粘接效果也会更好,从而保证了外壳组件生产的良率。
44.其中,抵顶凸台213沿垂直于粘接主平面211的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截后对应为梯形的短边。横截面为梯形的抵顶凸台可以增大粘接面积,从而提高粘接强度。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粘接面21的宽度可以配置为1.35mm,其中,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宽度设置为0.25mm~0.5mm,以保证塑胶横梁2粘接后的牢固性并保证抵顶凸台的强度。在另一些示例中,粘接面21可以有较大宽度,相应地,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宽度也可以设置为大于0.5mm的值。
46.还需要说明的是,抵顶凸台213相较于粘接主平面211凸出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若需要形成更厚的胶层则突出高度设置大一些,若需要形成更薄的胶层则突出高度设置小一些。
47.如图3所示,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包括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上边缘和下边缘为向粘接主平面方向弯折的弧边。弧边区别于直线边,能够起到三点支撑的作用,拥有弧边的抵顶凸台213能够防止塑胶横梁2点胶压合后向上下边缘的两侧歪斜。在另一些示例中,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或花括号形等其他区别于直线的形状。图3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塑胶横梁2的粘接面21也设置为弓形,但粘接面21具体形状应与安装口旁侧壁的具体形状相适配,应当理解,抵顶凸台213抵顶面的形状不一定与粘接面21的形状相同。
48.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粘接面21还包括位于粘接主平面211与抵顶凸台213之间的容胶槽212。即使是点胶对于细窄的侧壁来说胶量也不少,设置容胶槽212能够吸收从粘接
主平面211溢出的胶水3,防止胶水3溢出。容胶槽212的宽度和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49.需要指出的是,容胶槽212的内表面为弧形面,以便胶水能够更顺畅的流入到容胶槽内并且这种弧形凹槽也能够提高胶水的容纳量。
50.可选地,粘接面21还包括与抵顶凸台的下表面2133相连的斜面214,斜面214的底端往后盖1的内部倾斜,斜面214位于抵顶面2132与抵接面22之间。
51.斜面214用于容纳从抵顶凸台213溢出的胶水3,能够防止胶水3从安装口溢出,避免影响美观以及开孔处侧键5等部件的正常使用。一般来说,斜面214略低于粘接主平面211即可。
52.总体来说,粘接面21为粗糙面。粗糙面能够使塑胶横梁2牢固地粘接在后盖1侧壁上。为了方便加工,可以仅将粘接主平面211打磨粗糙,打磨可用砂纸或砂轮等常见打磨工具;为了有更好的粘接效果,也可以将主平面211和抵顶凸台213的抵顶面2132打磨粗糙,或将所有粘接面21均打磨粗糙。
53.图4为塑胶横梁抵接面一侧的立体图。
54.请一并参看图1和图4,塑胶横梁2具有朝向前壳方向凸出的多个支撑凸台,多个支撑凸台向前壳方向凸出的高度不同,抵接面位于支撑凸台上。后盖1侧壁与前壳4之间留的间隔有高有低,设置不同凸出高度的支撑凸台能够填充更多的空隙,从而抵接面22与前壳4能有更大的抵接面积,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5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移动终端,其包括以上任一描述的外壳组件以及安装于外壳组件内的电路板。
56.在一种示例中,后盖1包括底壁和围绕底壁一周的侧壁,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侧键5和卡托的安装口。前壳4包括前面板和围绕前面板一周的侧壁,前壳4的面积大小略小于后盖1的面积,前壳4侧壁端部的外侧固定有连接部,连接部外边缘与后盖1侧壁的端部外边缘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连接部用于与后盖1侧壁的端部连接并形成安装腔,例如,可以采用卡扣式的连接部将前壳和后盖连接在一起,或者,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前壳和后盖连接在一起。
57.侧键5通常设计成台阶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台阶部的底座为圆角过渡的长方体形状,底座上的凸台也为圆角过渡的长方体形状。卡托为矩形金属片,矩形金属片的中部设计有sim卡和/或microsd卡的安装槽。
58.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终端,后盖的侧壁安装口处粘接有塑胶横梁2,不易变形,且塑胶横梁2成本也较低;塑胶横梁2采用点胶的方式粘接,组装方便,效率高;塑胶横梁2的粘接面21设置有粘接主平面21、容胶槽212、抵顶凸台213和斜面214,能防止产生粘接时溢胶、压合歪斜等问题,产品良率高。
5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6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
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