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行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5431发布日期:2022-01-26 21:0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2.车载手机支架,是在车上用来固定手机的一种支架,对于户外骑行导航的人群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件。
3.现有的很多支架由于是硬质材料很容易挂花手机外壳,不实用;还有很多支架都是固定式支架的产品,拿出手机不方便,电动支架成本又高,故障率也高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备,通过设置后壳、中壳、右支架、左支架、上支架、下托架、三号弹簧、四号弹簧和复位机构等结构,使得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手机使用,使用起来简单灵活,并且能够通过复位机构对装置进行快速固定和释放。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行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内部连接有上支架、下托架、左支架、右支架和复位机构,所述后壳内部连接有一对三号弹簧和一对四号弹簧,所述三号弹簧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托架连接,所述四号弹簧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所述后壳内部连接有三号齿轮,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同时与三号齿轮配合,所述右支架同时与复位机构配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对称分布,且左支架与右支架相互靠近的一端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相互靠近一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齿轮槽和第四齿轮槽,所述第三齿轮槽和第四齿轮槽同时与三号齿轮配合,所述右支架靠近复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五齿轮槽,所述第五齿轮槽与复位机构相互配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机构主要包括一号滑台和二号滑台,所述一号滑台的一侧连接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滑台的另一侧连接有复位按钮,所述一号弹簧与复位按钮连接,所述一号滑台与二号滑台相互配合,所述二号滑台的一侧连接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与后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二号滑台与二号弹簧相远离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六齿轮槽,所述第六齿轮槽与第五齿轮槽相互配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壳的中部连接有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在垂直于后壳的方向交错同轴分布,所述上支架与下托架的端部均为开口向外的u形,且上支架与下托架端部的一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所述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分别与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配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机构穿过后壳,复位按钮位于后壳的外部,一号滑台和二号滑台位于后壳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架、下托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在垂直于后壳的平面内交错分布。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架、下托架、左支架、右支架和中壳上朝向后壳中心的一侧壁上均粘接有胶垫。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后壳、中壳、右支架、左支架、上支架、下托架、三号弹簧、四号弹簧和复位机构等结构,使得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手机使用,使用起来简单灵活,并且能够通过复位机构对装置进行快速固定和释放。
14.2、通过设置第三齿轮槽、第四齿轮槽,第五齿轮槽、第六齿轮槽和三号齿轮等结构,实现了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的联动连接,同时第五齿轮槽与第六齿轮槽之间的的配合实现了复位机构对左支架和右支架的锁定和释放。
15.3、通过设置一号齿轮、二号齿轮、第一齿轮槽、第二齿轮槽等结构,在避免上支架与下托架发生干涉的同时,实现了上支架与下托架之间的联动连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后壳;2、中壳;3、右支架;4、上支架;5、胶垫;6、左支架;7、下托架;8、复位按钮;9、第五齿轮槽;10、第四齿轮槽;11、第三齿轮槽;12、三号齿轮;13、一号齿轮;14、三号弹簧;15、复位机构;16、二号弹簧;17、一号弹簧;18、四号弹簧;19、二号齿轮;20、第一齿轮槽;21、一号滑台;22、第六齿轮槽;23、第二齿轮槽;24、二号滑台。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4.实施例:
25.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行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后壳1,后壳1内部连接有上支架4、下托架7、左支架6、右支架3和复位机构15,后壳1内部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部连接有一对三号弹簧14和一对四号弹簧18,且三号弹簧14与四号弹簧18之间为垂直分布,三号弹簧14分别与上支架4和下托架7连接,四号弹簧18分别与左支架6和右支架3连接,左右支架3为联动连接,一同远离或者一同靠近;四号弹簧18在无变形状态下,左支架
6和右支架3处于最大伸缩状态;初始状态时,上支架4和下托架7处于最小伸缩状态,后壳1内部连接有三号齿轮12,左支架6与右支架3同时与三号齿轮12配合,右支架3同时与复位机构15配合;
26.在使用时,首先将滑动上支架4和下托架7,将手机放置在上支架4和下托架7之间,由于三号弹簧14的压力使得上支架4与下托架7完成对手机的初步夹紧,然后按压复位机构15,再推动左支架6或者右支架3,左支架6或者右支架3将通过第三齿轮槽11或者第四齿轮槽10与三号齿轮12的配合带动右支架3或者左支架6移动,最后松掉复位机构15,复位机构15与右支架3配合完成对左支架6和右支架3的锁定;当需要对手机取出时,只需要再次按压复位机构15,左支架6和右支架3就会在四号弹簧18的作用力下迅速弹开;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手机使用,使用起来简单灵活,并且能够通过复位机构15对装置进行快速固定和释放。
27.在其他实施例中,左支架6和右支架3对称分布,且左支架6与右支架3相互靠近的一端截面形状为u形,左支架6和右支架3相互靠近一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齿轮槽11和第四齿轮槽10,第三齿轮槽11和第四齿轮槽10同时与三号齿轮12配合,右支架3靠近复位机构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五齿轮槽9,第五齿轮槽9与复位机构15相互配合;
28.在使用时,左支架6和右支架3分别通过第三齿轮槽11和第四齿轮槽10同时与三号齿轮12的配合,实现了左支架6与右支架3之间的联动连接,同时第五齿轮槽9与复位机构15的配合实现了对左支架6和右支架3的锁定和释放。
29.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机构15主要包括一号滑台21和二号滑台24,一号滑台21的一侧连接有一号弹簧17,一号滑台21的另一侧连接有复位按钮8,一号弹簧17与复位按钮8连接,一号滑台21与二号滑台24相互配合,二号滑台24的一侧连接有二号弹簧16,二号弹簧16与后壳1的侧壁连接,二号滑台24与二号弹簧16相远离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六齿轮槽22,第六齿轮槽22与第五齿轮槽9相互配合;
30.在使用时,当拿出手机时,只需要轻轻的按压复位按钮8,此时一号弹簧17内缩,一号滑台21顶住二号滑台24,整个复位机构15向上滑动,此时二号弹簧16被压缩,随即第五齿轮槽9和第六齿轮槽22分离,复位机构15对右支架3进行释放,在四号弹簧18的作用力下,左支架6与右支架3之间相互弹开,实现了对手机的快速拿取。
31.在其他实施例中,后壳1的中部连接有一号齿轮13和二号齿轮19,一号齿轮13与二号齿轮19在垂直于后壳1的方向交错同轴分布,一号齿轮13和二号齿轮19与轴均为固定连接,上支架4与下托架7的端部均为开口向外的u形,且上支架4与下托架7端部的一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槽20和第二齿轮槽23,第一齿轮槽20和第二齿轮槽23分别与一号齿轮13和二号齿轮19配合;在使用时,上支架4和下托架7分别通过第一齿轮槽20与一号齿轮13的配合和第二齿轮槽23与二号齿轮19的配合,实现上支架4与下托架7之间的联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控制稳定。
32.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机构15穿过后壳1,复位按钮8位于后壳1的外部,一号滑台21和二号滑台24位于后壳1的内部;在使用时,复位机构15的位置设计方便对复位机构15进行操作,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的实用、灵活。
33.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支架4、下托架7、左支架6和右支架3在垂直于后壳1的平面内交错分布;在使用时,上支架4、下托架7、左支架6和右支架3的位置设计,避免了相互干涉,
提升了装置使用的实用性。
34.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支架4、下托架7、左支架6、右支架3和中壳2上朝向后壳1中心的一侧壁上均粘接有胶垫5;在使用时,胶垫5能够有效的避免手机与装置之间的碰撞,对手机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