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1233发布日期:2022-06-14 22:5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声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2.当扬声器的功率放大电路发生故障时,输出端常会有较高的直流电压,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将有直流电流流过音箱中的扬声器,轻则使音圈移位,重则烧毁扬声器,若用户操作不当,如音量开得过大、音箱连线碰头等,很容易造成功率管损坏,并烧毁扬声器。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其设有延时电路对扬声器进行延时开机,从而避免开机过程中产生的浪涌电流冲击扬声器,使其音圈移位,并且设有中点过压保护电路,当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功的输出级对称中点出现过大的正电流或者负电流时,可以保护扬声器不被过大的电流直接烧坏。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其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和结构稳定等优点。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用于保护扬声器,包括扬声器主体,所述扬声器主体与保护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延时电路和中点过压保护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和所述中点过压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7.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8和电容c5,所述变压器t的第四输出端(4管脚)和第五输出端(5管脚)之间连接有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并且所述变压器t的第五输出端接地;
8.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容c8、三极管q4、三极管q3和继电器k,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的共接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8接地,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4的共接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通过所述三极管q3与所述继电器k电性连接;
9.所述中点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一路通过电阻r6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左声道连接端a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7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右声道连接端b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电性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1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的共接端还通过电阻r2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6,所述继电器k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
c5的共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继电器k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7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5接地。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两端并接有串联的电容c6和电容c7。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t的第一输出端(1管脚)通过二极管d1连接正电源端(+45v)并且所述变压器t的第一输出端(1管脚)还通过二极管d2连接负电源端(-45v),所述变压器t的第三输出端(3管脚)通过二极管d4连接正电源端(+45v)并且所述变压器t的第三输出端(3管脚)还通过二极管d3连接负电源端(-45v)。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的保护装置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扬声器主体、变压器和电源端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18.优选实施例。
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保护检测功能的扬声器,用于保护扬声器,包括扬声器主体,所述扬声器主体与保护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延时电路和中点过压保护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和所述中点过压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20.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二极管d8和电容c5,所述变压器t的第四输出端(4管脚)和第五输出端(5管脚)之间连接有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并且所述变压器t的第五输出端接地;
21.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容c8、三极管q4、三极管q3和继电器k,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的共接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8接地,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4的共接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通过所述三极管q3与所述继电器k电性连接;
22.所述中点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一路通过电阻r6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左声道连接端a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路通过
电阻r7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右声道连接端b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电性连接。
23.具体的是,所述电阻r1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的共接端还通过电阻r2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6,所述继电器k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5的共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继电器k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24.更具体的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7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5接地。
25.进一步的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两端并接有串联的电容c6和电容c7。
26.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变压器t的第一输出端(1管脚)通过二极管d1连接正电源端(+45v)并且所述变压器t的第一输出端(1管脚)还通过二极管d2连接负电源端(-45v),所述变压器t的第三输出端(3管脚)通过二极管d4连接正电源端(+45v)并且所述变压器t的第三输出端(3管脚)还通过二极管d3连接负电源端(-45v)。
27.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
28.对于延时电路,刚开机时,电压经过变压器t、电阻r1和电阻r4向电容c3充电,三极管q4的基极为低电压,发射极截止不导通,从而二极管d7和三极管q3不导通,进而继电器k(线圈)不通电,使得位于左声道连接点a和右声道连接点b的继电器开关不动作吸合,避开浪流电流对于扬声器的冲击,使其音圈移位,当电容c3充电充好时,使得三极管q4饱和导通,从而二极管d7和三极管q3导通,进而继电器k(线圈)通电,使得位于左声道连接点a和右声道连接点b的继电器开关动作吸合,最终实现扬声器的开机;
29.对于中点过压保护电路,当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功的输出级对称中点出现过大的正电流或者负电流时,三极管q1或者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得电容c3触发放电,最终使得继电器动作,可以保护扬声器不被过大的电流直接烧坏,并且电容c7和电容c6极性相反连接,满足正反充电并且避免电路对于瞬间过压造成的误动作。
3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扬声器主体、变压器和电源端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31.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